回覆列表
  • 1 # 戶77

    1.動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脊椎動物,另一類是無脊椎動物,兩者的區別在於體內是否有脊柱。

    2.魚在游泳時,靠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靠胸鰭、腹鰭和背鰭保持平衡,靠尾鰭保持、決定前進的方向,併產生前進的動力。

    3.魚的主要特徵:體表常常被有鱗片,用鰓呼吸(有豐富的毛細血管),透過軀幹部及尾鰭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終生生活在水中。

    4.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

    5.軟體動物:靠貝殼保護身體的動物。

    6.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

    7.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甲殼動物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8.海豚、鯨、海豹屬於哺乳動物,龜、鱉屬於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都屬於脊椎動物。

    9.區別蚯蚓身體前端與後端的結構是環帶,靠近環帶的一端是前端。剛毛,它的作用是支撐身體,協助運動。肌肉和剛毛的配合使身體蠕動。蚯蚓依靠溼潤的體壁來完成呼吸。

    10.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溼潤的土壤中。蚯蚓的生活習性是晝伏夜出,以植物的枯葉、朽根和其他有機物為食。

    11.家兔體溫恆定的原因: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呼吸系統的氣體交換能力強;有完善的迴圈系統,輸送氧氣能力強;有發達的神經系統,能透過調節維持體溫恆定。

    12.可以透過自身的調節而維持體溫的恆定,是恆溫動物。其它動物的體溫會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屬於變溫動物。哺乳動物和鳥類屬於恆溫動物,其他動物屬於變溫動物。

    13.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用於切斷食物,臼齒用於磨碎食物這與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屬於草食動物。虎、狼的牙齒分化為門齒、臼齒和犬齒,犬齒髮達,用於撕裂食物,這與吃動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屬於肉食動物。

    14.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徵: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出現分化。

    15.飛行的意義:擴大了活動範圍,有利於覓食和繁育後代。

    16.鳥類用於飛翔的羽毛是正羽,分佈在身體表面,兩翼表面,兩翼最多,其結構特點是:羽軸硬,羽片呈平面。

    17.鳥類適於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羽毛,胸肌發達,胸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消化系統發達,消化、吸收,迴圈系統結構完善,有獨特的氣囊。

    18.鳥類的主要特徵: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

    19.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會飛的動物。

    20.昆蟲的主要特徵;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著生在胸部。胸部有發達的肌肉,附著在外骨骼上。

    21.外骨骼的作用:保護和支援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22.昆蟲、蜘蛛、蜈蚣、蝦、蟹都屬於節肢動物;共同特點: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23.椎動物中的青蛙、蟾蜍屬於兩棲動物,其主要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稱為蝌蚪,蝌蚪經變態發育成為成蛙,此後成蛙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

    24.足夠的食物,水分,隱蔽地是基本的環境條件(陸地生活的動物)

    25.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26.骨在運動中起著槓桿的作用;關節在運動中起著支點的作用;骨骼肌在運動中起著動力的作用。

    27.關節的構成:關節囊、關節腔、關節頭、關節窩、關節軟骨。

    28.關節既牢固又靈活,使關節靈活運動的結構是關節軟骨和滑液,關節軟骨可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牢固的結構是關節囊及韌帶。

    29.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構成,中間較粗的部分是肌腹,能收縮;兩端較細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能附著在不同的、兩根及以上的骨上。

    30.屈肘時,肱二頭肌肌群收縮,肱三頭肌肌群舒張;伸肘時,肱三頭肌肌群收縮,肱二頭肌肌群舒張;雙手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肌群、肱三頭肌肌群都舒張;雙手下垂提水,肱二頭肌肌群、肱三頭肌肌群都收縮。

    31.運動並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運動需要有能量供應,需要消化、呼吸、迴圈系統的配合以及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

    32.運動對於動物的意義: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33.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如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攻擊行為、貯食行為、社會行為等。

    34.從行為獲得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大類。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提供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是學習行為。

    35.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是螞蟻、蜜蜂、白蟻、猴、狒狒、羊、象、鹿等。

    36.剛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兒袋吃奶、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屬於先天性行為;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物,屬於學習行為。

    37.社會行為的特徵: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分工明確、通力合作,有的還形成等級。

    38.作為首領的雄狒狒的權利: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築巢場地,其他成員對它表示順從,對它的攻擊不敢反擊;責任: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動,並且與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衛這個群體。

    39.一隻螞蟻找到食物後回到蟻巢,其他螞蟻可以透過分泌物的氣味找到食物。

    40.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資訊,接受資訊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做通訊.

    41.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

    42.人類不能隨意滅殺某種動物,因為這樣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響該動物所生存的生態系統,破壞生態平衡。

    43.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是指:動物以生物為食,在體內消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尿液等,又回到自然界;動物的糞便、遺體經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等回到自然界。

    44.動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維持生態平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45.仿生就是模仿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如:螢火蟲與冷光、蝙蝠的回聲定位與雷達、烏龜的背甲與薄殼建築。

    46.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菌落中的所有細菌或者真菌為同種細菌或真菌)。

    47.細菌菌落的特徵:菌落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乾燥。

    48.真菌菌落的特徵:菌落一般較大,較疏鬆,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一般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顏色。

    49.培養細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首先要配置含有營養物質的培養基,將配置好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冷卻後就可以使用了。將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基的過程叫接種。通常把接種後的培養皿放在保持恆定溫度的培養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內溫暖的地方進行培養。

    50.培養用的培養皿和培養基,在接種前必須高溫處理。其目的是將培養皿、培養基內混入的細菌和真菌的孢子等殺死,排出實驗外其他環境的汙染。

    51.細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即營養),有的需要氧,有的不需氧。

    52.17世紀後葉,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顯微鏡,最早觀察到了細菌。

    53.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設計了一個實驗,證明了肉湯的腐敗是來自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否定了細菌是自然發生的觀點。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54.巴斯德提出了儲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內容為高溫滅菌。

    55.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

    56.細菌有桿狀、球狀、螺旋狀等不同形態。

    57.細菌是單細胞生物,每個細菌是獨立生活的。

    58.細菌細胞結構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構成。有些細菌還有莢膜或鞭毛,有些細菌則無。

    59.細菌的結構特點:具有細胞壁,沒有細胞核、葉綠體,有遺傳物質-DNA。

    60.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61.大多數細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因為沒有葉綠體,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把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極少數細菌的營養方式為自養。

    62.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63.饅頭變質長黴,水果上長“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黴菌。

    64.真菌的主要特徵:有單細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細胞的(黴菌、蘑菇);細胞內有成形的細胞核;能產生孢子,孢子能發育成新個體,即孢子生殖;沒有葉綠體,營養方式屬於異養。

    65.青黴和麴黴的區別是:青黴呈青綠色(因為孢子呈青綠色),長有孢子的菌絲呈掃帚狀;麴黴呈黑、黃、褐、綠等顏色,長有孢子的菌絲呈放射狀。

    66.釀酒、做麵包、蒸饅頭都離不開酵母菌。

    67.酵母菌與細菌的區別是有成形的細胞核。

    68.細菌和真菌在物質迴圈中起分解者的作用,把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無機物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透過光合作用製造出有機物。可見細菌和真菌對於二氧化碳等物質(即絕大部分有機物和無機物)的迴圈起重要作用。

    69.有些細菌和真菌作為分解者是利用死的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生活,營養方式是異養中的腐生。

    70.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這種現象叫做共生。有些細菌和真菌與動植物共生。

    71.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有根瘤,根瘤是根瘤菌與植物的共生。根瘤菌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含氮的無機鹽,植物則提供有機物。

    7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迴圈;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與動植物共生。小部分細菌和真菌對人體有害,但大部分對人體有益。

    73.發酵的演示實驗中,冒出的氣泡中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74.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醬要用黴菌。

    75.乳酸菌能在無氧的條件下將葡萄糖轉化為乳酸(有酸味),從而使牛奶變成酸奶、蔬菜變成泡菜。

    76.儲存食品的方法:蘑菇→脫水法;臘肉→曬制與煙燻法;果脯→滲透儲存法;鹹魚→醃製法;以上方法依據去水抑菌的原理。 袋裝肉腸→真空包裝法;冷藏法;冷凍法;以上方法依據抑菌的原理。 牛奶→巴氏消毒法;肉類罐頭→罐藏法;以上方法依據高溫滅菌的原理。 防腐劑;射線法;依據滅菌的原理。

    77.分類等級越大,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多;分類等級越小,包含的生物種類越少。

    78.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79.植物的分類按進化的順序,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排列: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80.動物的分類:按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排列:原生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81.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和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82.生物分類的七個等級,從大的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共同特徵是最多的,親緣關係是最密切的。

    83.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86.中國的裸子植物佔世界的百分比最多,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動物中的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位於世界前列。

    88.生物的各種特徵是由基因控制。每種生物所有個體的基因構成一個基因庫。

    89.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90.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動物內部構造和生理功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規模養殖300只羊,一年能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