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還是要培養孩子養成不是自己的事就不聞不問的習慣?
9
回覆列表
  • 1 # 創業者蔣老師

    孩子爸爸媽媽不大方,孩子不可能改變,總想改變孩子,我們家長先調整一下自己的信念。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多做示範。

    1,多為別人買單。

    2,過年過節給身邊人多買禮物。

    3,多去孝敬一下自己父母!多給自己父母買點禮物。示範給孩子看!!

    4,多帶孩子去敬老院,多學會心疼別人就會好些。

  • 2 # 嘉興生活

    當然要咯。

    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不是一句空話。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一生受用。

    可惜很多時候,我們明白得太晚了

  • 3 # TiandirenisAmituofo

    如今需要從小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習慣嗎?當然,需要。但是,要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還要看孩子的心理年齡、興趣和能力如何。第一,孩子自己不具備幫助他人的能力的時候,就不要讓孩子逞能。可以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慈悲心和憐憫心。第二,當 孩子具備一定的助人能力的時候,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不做超過自身能力的事情。如果實在覺得需要幫助他人,但自己能力不夠,可以教會孩子報警求助,或找其他的成人來做。例如,看到落水的兒童,不妨報警求助或求助於附近的成人施救。

    總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能夠換位思考,樂於幫助他人的人,一定也會是個孝順父母,通情達理的人,也一定是個有很大福報的人。聖心無心,以眾生心為心。眾生有心,以自私自利為心。這就是聖人與凡人的區別所在。

  • 4 # 慢蝸牛親子

    樂於助人本身是很好的品質,從小就樂於助人的孩子更受到大家的喜歡。大家也更覺得這樣的孩子很懂事很討人喜歡。

    不過,我還是要說說不同的看法。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只有物權意識達到了,孩子才會有分享的概念。而我認為樂於助人,其實是屬於分享層面的事情:分享時間、分享精力、分享體力、分享經驗、分享物品……

    而物權意識的建立,恰恰是先從拒絕開始,從“這是我的”開始,從大人眼中所謂的“自私”“不大方”開始……

    只有首先讓孩子明白他的東西是他的,其他人無權拿走之後,才會到下一個環節:“孩子,你是否願意將屬於你的東西和其他人分享?”然後才是:“孩子,你願意去幫助他人麼?”

    而另外一個關鍵點在於:這會培養孩子的邊界感!

    很多家長可能不太注意邊界,孩子如果不建立界限,成人後會做出很多看起來不符合當下環境的事,也就是很多人說的:“這個人看起來情商好低!”

    華人更講究道德美德,而我認為道德美德很好,但對於小孩子來說,還不是將道德加添到他身上的時候。

    所以,結論是:於其考慮是否要從小培養樂於助人的習慣,不如先培養他知道自己的物權、建立界限,再來說分享和幫助吧。

  • 5 # 人間冷暖雲淡風輕

    是的,有5個好習慣。1營造助人為樂的家庭氛圍2解釋助人為樂行為的原因3讓孩子閱讀助人為樂的原因4給孩子創造主動助人為樂的機會5助人為樂也要力所能及。

  • 6 # 魏選坤

    當然需要,理由如下:

    一、樂於助人是一種優秀品質,它永遠都不會過時。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抑或將來,樂於助人作為一種優秀品質,永遠不會過時。因為樂於助人的本質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它有淨化社會風氣,和諧人際關係,弘揚正氣的客觀效果;同時,樂於助人,彰顯的是人性的自信和美好,反過來這種優秀的品質又可助推事業的成功。所以,從小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習慣,對國家對社會對事業都非常有益!

    二、樂於助人者要處理好自助與他助的關係。助人者,首先要自助。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只有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才會有人助的基礎,天助的資格。所以,在鼓勵孩子樂於助人的同時,首先要練好內功,把自己先強大起來,我們才有資格和條件去幫助別人。

    三、從三個方面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習慣。一是打好德才基礎,取得助人的資格和條件;二是從小事做起,如做義工,做小慈善等;三是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善事不能等,躬身便可做!

  • 7 # 侯媽家庭教育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較多,孩子容易養成自私、霸道、任性的性格,父母要引導孩子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能夠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情,否則孩子的自私性格將會越來越明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助人為樂呢?

    一、父母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平時樂於助人,父母善良的性格會感染到孩子。

    二、讓孩子具有同理心,學會照顧別人的感受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夠覺察他人的情緒,不會說一些讓人難受的話,不會做一些讓人難堪的動作,而且會善解人意,安慰別人、關心集體,當別人有困難時,他會伸出雙手給予幫助。

  • 8 # KDC家庭教育

    樂於助人是一種良好的品質,培養孩子這種性格會讓他在社會中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對心智道德的發育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不是培養孩子不聞不問的不良習慣,這樣做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生活中要讓孩子當小助手

    平時讓孩子多幫家長做家務,比如準備吃飯了,讓孩子準備筷子;要出門了,讓孩子把爸爸媽媽的鞋拿出來;家長要坐下了,請孩子把小凳子拿來;收衣服時,請孩子幫助拿乾衣服。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應將培養孩子善良的情感作為重點,讓他們學會平衡自己的需求與他人的需求。

    所以,父母應常在孩子面前強調關心別人、信守承諾等,對孩子關心、善對他人的行為給予肯定,從而讓孩子形成道德價值觀。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是否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必須誠實、公正,關心他人。

    常帶孩子去看親人,能讓他們學會孝敬長輩。夫妻間要相互尊重,建立良好的道德“模範”。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紐特人是否還住在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