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棲樂丫
-
2 # qietingyusheng
漢賦南北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宋詞是在唐五代詞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唐五代詞既為宋詞的發展鋪墊了基礎、提供了借鑑,又為宋詞的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發展空間;宋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條件,又為詞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在宋詞的發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其統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麼宋代的詞人已由被別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併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流傳著這樣的諺語:“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見詞人蘇軾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會的認同和推崇,宋詞才得以佳篇疊出,精彩紛呈。
宋詞的繁榮與宋代特殊的時代背景和詞的文體特點有密切的關係。詞產生於民間,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娛樂色彩。宋代由於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優厚,士大夫文人有更多的閒情逸致來作詞。宋太祖在“杯酒釋兵權”時,就公開鼓勵大臣們“多買歌兒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於是整個社會形成了競相追求享樂的風氣。又由於宋代(特別是北宋)社會相對安定,政局相對穩定,詞這種帶著濃厚的娛樂聲色,幾乎沒有傳統的政治、道德負荷的文學形式,在宋代終於找到了最為適宜的生長環境。
此外,宋詞的快速發展也與以下條件有關:兩宋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是宋詞興盛的物質基礎; 市民階層的擴大,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更加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兩宋社會矛盾尖銳,文學家用詞更能表達個人化的思想情感 。
宋詞在文學史上取得了卓越成就,首先表現在創作成果的豐碩、作家隊伍的規模上。
據唐圭璋編纂的《全宋詞》和孔凡禮輯補的《全宋詞補輯》統計,現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詞人共1493人,詞作逾二萬首,比之唐五代詞,數量翻了十倍有餘。
宋代還湧現出大量的詞人別集。唐五代詞人有別集傳世者僅馮延巳《陽春集》、李璟和李煜父子《南唐二主詞》,其他見諸記錄而失傳的詞集也不過溫庭筠《金荃集》等數種;而宋詞別集傳世的多達313種(其中有52家別集原本已佚而為近人輯佚而成)。
回覆列表
宋代是文學史上一個文備眾體的時代,詩、詞、古文、散文均達到一個小巔峰。
宋代詩壇
白體:
是宋初詩壇效仿白居易作詩的一種詩風,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鉉等人。他們主要模仿白居易與元鎮、劉禹錫等人互相唱和的近體詩,多寫流連光景的閒適生活,風格淺易清雅。其中獨樹一幟的是王禹偁。他早年寫過一些閒適唱和詩,後學習白居易新樂府的創作精神,寫了許多詠民生疾苦的詩歌。詩風平易流暢,簡雅古淡,情致真率,表現出對平淡美的追求。其長篇詩歌敘議結合,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的先聲。 晚唐體: 以林逋為代表,作者多是僧侶和布衣隱逸之士,主要模仿賈島、姚合的詩風,尚苦吟,重工巧,多寫清幽枯寂的隱居生活,詩境狹窄。林逋詩具有平淡清雋之風。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聯向稱詠梅絕唱。
西昆體:
宋初影響極大的文學流派,以楊億等人為代表。它有廣狹二義,狹義的西昆體單指其近體律詩,廣義的兼指其四六文。“西昆”之名是因創始諸人在秘閣唱和的詩集稱《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冊府之意。昆體詩人多寫富貴生活,表現文士的閒情雅趣。藝術上學習李商隱的近體律詩,講究聲律文采、修辭重用典,文辭密麗、屬對工整、音節挫群、氣象典雅,然失之雕琢堆砌而少自然意味。昆體詩人資書以為詩,對宋代後起的詩人有深刻影響。但作詩過分依賴修辭而缺乏真情實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宋詩中的“非詩之詩”,因此遭到後人的批評和反對。
王荊公體:
見於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即“半山詩” 或“半山絕句”,指王安石晚年隱居江寧時的詩歌創作風格。如《泊船瓜洲》、《江上》、《書湖陰先生壁》等寫景抒情的絕句,講究錘鍊,用意深刻,既新奇工巧,又深婉不迫,成就其精深華妙的絕句風格。在當時詩壇上享有盛譽,如黃庭堅所言:“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見胡仔《答溪漁隱叢話》前集)
山谷體:
是指黃庭堅之求生避熟、求雅脫俗的詩風,得名於楊萬里《誠齋詩話》和嚴羽《滄浪詩話》。黃庭堅詩多是思親懷友、感時抒懷、描摹山水、題詠書畫之作,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書卷氣,詩中的人文意象特別密集。其中最出色的是表現自我人格和襟懷的抒情詩,如《次元明韻寄子由》、《寄黃幾復》等,可看出詩人篤於情誼的敦厚性格、明達的胸襟和狷介的操守。山谷詩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以求新求變的精神創造出生新廉悍的藝術風貌。黃作詩以學杜為宗旨,重視句法,喜用拗句、拗律,聲律奇峭。講究章法,迴旋曲折,絕不平鋪直敘。善用修辭,出奇制勝。煉字造句,務去陳言,力擺硬語,洗淨鉛華,獨標雋旨。用典以故為新,變俗為雅,長於點化鑄造,富於思致和機趣,意象新奇。山谷詩亦有自然曉暢之作,如《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瀏亮芊綿,意境清新,達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 的境界,體現出宋代詩人對平淡之美的整體性追求。山谷體的出現是宋詩創作的一大變局。在他之後,山谷體詩法大行,衍為江西詩派。
後山體:
指陳師道的樸拙詩風。陳師道作詩講苦吟,求奇拙,錘鍊辛苦,刻意求深。後山詩佳處在簡潔精練,質樸無華,而意味深長。如《示三子》、《九日寄秦覯》等,以拙為工,瘦而有骨,達到了至情無文的境地,體現了宋詩以平淡為美、以思理見長的特色。
簡齋體:
指陳與義雄渾沉鬱的獨特詩風。見於嚴羽《滄浪詩話》。前期多流連光景之作,饒有情韻,南渡之後,對杜甫詩的蒼涼悲壯有了更多體會,故“以簡潔掃繁縟,以雄渾代尖巧”(《後村詩話》)。名篇如《傷春》、《牡丹》等蒼涼激越、深於寄託,最得杜詩三昧。陳與義工於律體,精於對仗,不求字面工穩,而追求整體境界的圓融,規模宏大,有沉雄之韻味。
江西詩派:
得名於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宗派圖以黃庭堅為首,下列陳師道等二十五人。元人方回作《瀛奎律髓》,提出“一祖三宗”之說,以杜甫為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
黃庭堅傾畢生心力於詩藝研習,他的詩論內蘊豐富,為初學者設計了循序漸進的門徑:先汲取前人的藝術營養,熟練掌握煉字、造句、謀篇等寫作技巧,再力求突破,爭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他的詩論使人有法可循,又善於指點,而擁有眾多的追隨者。黃庭堅提倡學詩以杜甫為宗,且以“點鐵成金” 之說,為宋人設計了擺脫前人壓力、積極借鑑、推陳出新的策略。而山谷詩成就卓越,體現了宋詩的美學風範,作詩字斟句酌,法度井然,利於別人仿效、這一切都對當時的青年詩人有典範作用,故在他的周圍和身後形成了一個追隨他的人品和創作風格的詩人群體。黃是江西人,故以江西稱派。 靖康之變打破了詩人的書齋,代表詩壇風氣的江西詩派因而發生了深刻變化。呂本中提出“活法”說,其詩清麗和婉、鮮活流動,在江西派中承前啟後。陳與義高揚憂國憂民之聲,寄意深切。曾幾傳呂本中詩法,其詩清新活潑,細密而有韻味。後起的詩人,如尤袤、范成大、楊萬里、陸游等都曾受到江西詩派的影響,最終都超越江西門戶,而自成一家。江西詩派自身的演變代表了北宋詩風向南宋詩風的轉變,它是宋詩發展史上的重要一頁。
誠齋體:
是指楊萬里之活潑自然、饒有諧趣的詩風。誠齋體以“活” 字為核心,以師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寫詩,想象新奇風趣,語言明快通俗,風格流轉圓活,寫法新鮮活潑,改變了以往宋詩瘦硬生澀的舊格,開闢了新的詩風。誠齋體的創作重自然機趣,善於表現生活中的小情趣和瞬間感受,狀物寫景無不入妙,乃是南宋後期四靈詩風和江湖詩風的先導。
永嘉四靈:
指永嘉詩人徐照、徐鞏、趙師秀、翁卷,因各人的字中都有一個靈字,以此得名。“四靈” 有意與江西派抗衡,尊崇晚唐詩風,以賈島、姚合為宗。四靈作詩講究苦吟,注重格律對仗,多抒發個人感受,或流連光景,吟詠田園,追求野逸清瘦、冰清玉潔、玲政幽渺的境界。自此以後,宋調中兼有唐音,並下開江湖詩派。
江湖詩派:
因陳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詩派成員眾多,主要為江湖謁客,所作多用於獻謁應酬,內容空洞無聊。江湖詩人擅長寫景抒情,字句精麗,長於白描,境界較為開闊。稍勝於“四靈”。其中劉克莊、戴復古成就較為突出。劉克莊在詩藝上兼師唐宋諸家,風格平易明快,不甚雕琢文字。戴復古受陸游雄渾詩風影響最深,敢於譏彈時政,沉鬱中有雄放之氣,語言淺切,耐人尋味。
宋代詞壇
婉約詞派:
明人徐師曾在《文體明辨》中說:“論詞有婉約者,有豪放者。婉約者欲其詞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婉約詞派嚴守格律,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思,表達方式含蓄蘊藉,情思曲折纏綿,風格委婉績麗。 詞體興起,即以婉約派為正宗,唐五代有花間派、南唐詞派。及宋,代表人物有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晏幾道、李清照、周邦彥、姜誕、吳文英等。這些詞人雖都屬婉約詞宗,亦自有鮮明、獨特的創作個性。
豪放詞派:
題材廣泛,創作方法多樣,以鋪敘、直抒為主,敢於突破格律的束縛,有恢弘、沉鬱之美。北宋范仲淹的詞作已露豪放端倪,而由蘇軾開派,此後辛棄疾將豪放詞推向高峰。其他代表作家還有張元斡、張孝祥、陳亮、劉過、劉克莊等人。豪放調派又稱蘇辛詞派。
宋代古文運動
北宋古文運動
北宋中葉歐陽修領導並完成的第二次古文運動,是對中唐古文運動的承繼,最終確立了散體文的正宗地位,而終結了駢體文在六朝以來六百年間所佔的優勢,它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唐代古文運動是復西漢、先秦之古,宋代的古文運動則是復韓柳之古,名為復古,實是針對晚唐、五代文弊和西昆體的流行而進行的革新。宋初文壇沿襲五代驕儷浮豔之風,柳開、田錫。穆修、石介等人起而倡導復古,揭開了古文運動的序幕。然而他們重道輕文,忽視文學的特殊性,故創作成就不高。王禹偁主張文道合一、文行合一,繼承韓愈古文“文從字順”的傳統,促進宋初詩文風氣的變革。其《待漏院記》、《黃州新建小竹樓記》皆為文質兼美之作。
作為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歐陽修從文論和實踐上為宋文樹立了典範。他強調儒道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主張文道並重,肯定文的獨立性,提高了文學的地位。在探索創作與生活的關係上,他提出了“窮而後工”說。他的古文平易、曉暢、生動,實踐了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 的創作主張,推動了古文運動的發展。他利用知貢舉的機會,排抑險奇怪澀的“太學體”,擢拔文章曉暢的二蘇、曾鞏等英才,團結同道,獎掖後進,樹立起一代新風,使宋代文學走向繁榮。
古文六大家
北宋接連出現了幾位大古文家,即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以歐陽修為領袖,掀起了一場新的古文運動,後人將他們與韓愈、柳宗元一起並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之文紆餘委備、條達疏暢。曾鞏為文佈局謹嚴、古雅平正。王安石為文曲折暢達、議論透闢、筆力峻健。蘇洵文雄奇老辣,有縱橫遺風。蘇軾文才橫溢,其文揮灑自如、變化萬千。蘇轍文清拔淡雅、平和穩健,有秀傑之氣。
文賦:
是唐宋古文運動延伸到賦的創作領域所產生的一種型別。中唐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改革了文壇盛行的駢偶語言。他們繼承了“設論”一類的古賦之體,在結構上保留了如東方朔《答客難》、揚雄《解嘲》之類的主客答難的形式,以不拘對偶、比較整飭的古文語言寫作,其實質就是文賦。如韓愈的《進學解》、柳宗元的《設漁者對智伯》等。唐代文賦的典型作品是杜牧的《阿房宮賦》。 北宋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古文運動,繼承韓、柳革新傳統,反對西昆駢偶文風,擴大了古文的文學功能。其成就之一就是使文賦發展成熟。代表作有歐陽修《秋聲賦》和蘇武《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在結構上,《秋聲賦》和《前赤壁賦》保持了“設論” 即主客答難的漢賦體制,吸收並擴大了敘事成分,增加了寫景抒情成分。《後赤壁賦》幾乎完全擺脫漢賦體制,獨創性地構思了夜遊赤壁、攀登峰頂、泛舟長江、遇鶴夢鶴的情節。宋代文賦的共同特點是融寫景、抒情、敘事、議論於一體,用整飭的古文語言寫作和諧動聽的韻文。從文學體裁的發展來看,宋代文賦是賦體發展的終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