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五朵山,來歷:古名倚帝山、岐棘山、騎立山、北頂,以山有五垛山峰並峙;得名五垛山。泰山泰山崛起於華北大平原東緣,凌駕於齊魯丘陵之上。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如鶴立雞群,格外巍峨,大有通天拔地之勢,故被古人視為頂天立地,“直通帝座”的天柱。滿山的蒼松翠柏更顯出它的壯美。泰山因其高,氣候垂直變化,山下為暖溫帶,山頂為中溫帶。山上多雲霧,年平均降水量達1132毫米,而山下只有75O毫米。這種複雜的自然現象,古人得不到科學解釋,便產生了神秘感,認為泰山是“出雲播雨”、“神靈所居”的天府,因而成為人們崇拜的山神。自秦始皇至清乾隆,在2000多年間,先後有13代帝王31次到泰山封禪或祭祀,使泰山擁有“五嶽獨尊”、“雄鎮天下”的至高無上地位。泰山還有悠久的宗教活動史,廣大文人學士的遊覽觀賞史,學者的科學研究史以及農民起義活動史等等,從而構成了極為豐富的泰山歷史文化內容。據歷史記載,東漢時,泰山的道教就已相當興盛,尤其是宋真宗封泰山碧霞元君,在岱頂建碧霞祠以後,更是盛極一時,至明代,達到了頂峰。佛教亦於東晉時傳入泰山,最早的寺院,就是今天泰山的靈巖寺。泰山作為遊覽審美物件的歷史,也源遠流長,詩經中就有“泰山岩巖,魯邦所瞻”的頌歌。最早在泰山留下足跡的名人當是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天文學家張衡、文學家蔡邕、學者班固、馬融等,都遊歷過泰山。東漢學者應劭〔shào紹〕的《泰山封禪儀記》,就是現存最早的遊記之一。曹植、陸機、謝靈運、李白、杜甫、蘇東坡、徐霞客等人都是泰山風景美學的重要開拓者。泰山的文化遺蹟中,尚有1800多處碑碣和摩崖石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岱廟至岱頂的登山道兩旁。其年代,自秦漢至當代,連續兩千多年;論書體,真、草、隸、篆,無不齊備;流派,歐、趙、顏、柳,各呈風彩;內容,大多是點化名山勝景,弘揚民族精神,真是洋洋大觀,浩浩古今。自本世紀初開始,現代地質學開創了泰山自然科學的研究篇章,揭開了泰山自然發展歷史的奧秘,確認了泰山北側張夏——崮山地區的寒武系地層是中國北方寒武系地層的標準剖面。在中國寒武系區域地層對比和國際寒武系地層對比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雄偉壯觀的泰山,數千年來,自然景觀融入了帝王封禪、宗教神話、書畫意境、詩文渲染、工匠藝術以及科學家的探索等等山水文化,構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其主景區逐漸形成三重空間一條軸線的景觀格局。所謂三重空間,一是以岱廟為中心的人間鬧市泰安城,它是封禪、遊覽、朝山進香的服務基地,是古代的旅遊城,二是城西南蒿里山的“陰曹地府”,三是南天門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條軸線是指連線這三重空間的景觀帶,主要是泰安城岱廟中軸線北延岱宗坊上至玉皇頂長達6300級(號稱7000級)的登道“天階”。透過沿途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構成一條“步步登天”雄偉壯麗的景觀序列。在泰山雄偉博大的懷抱裡潛藏著秀麗的桃花峪,險峻的龍角山,奇特的天生橋,幽深的靈巖寺,奧秘的後石塢、天燭峪,高曠的岱頂等。泰山具有特殊的內蘊,即自然山體之宏大,景觀形象之雄偉,賦存精神之崇高,山水文化之燦爛,名山歷史之悠久。因而,泰山無論在帝王面前,或平民百姓心目中,都是至高無上的,凡我炎黃子孫,無不敬仰泰山精神,“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的意識深入人心。世界上很難有第二座山像泰山那樣,幾千年來深入到整個民族億萬人的心中,並以其自然和文化融為一體的獨特性立於世界遺產之林。這座同時具有科學、美學和歷史文化價值的泰山,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今天,登泰山已成為世界性的嚮往,讓我們沿著7000級臺階,踏著數千年來億萬炎黃子孫的足跡,領悟“華夏之魂”的精髓,激勵奮發向上的人生精神,為攀登事業的高峰而奮鬥!嶧山嶧〔yì易〕山有小泰山之稱,位於山東鄒縣南。孔子、孟子、秦始皇、漢高祖等都曾登臨嶧山,並有秦始皇先立嶧山碑、後刻泰山碑之說,可見嶧山成名之早。更重要的是嶧山的誘人之美。它海拔555米,拔起於鄒魯平原,相對高差大,顯得十分雄偉。嶧山是一座造形地貌十分豐富的花崗岩丘陵,節理髮育,形成三峰聳峙,峭壁如削的氣勢;其球狀風化也十分典型,渾圓的丸石漫坡相挨相疊,異常壯觀。石間多孔穴,幽奧迷離。嶧山有不少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是現存的重要人文景觀。梁山嶧山因帝王登臨而出名,梁山則因農民造反而聞名,尤其是《水滸傳》的藝術魅力,使水泊梁山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梁山位於山東梁山縣,在宋代是800裡水泊中的島嶼。明代以後,因黃河氾濫淤為平川。滄海桑田,前些年還在平地之下挖出一條較完好的明朝的船。梁山不高,海拔197米。歷史上之所以成為多次地區性農民起義的根據地,是因為有800裡水域,使官兵無可奈何,故有“梁山之險在水,不在山也”之評說。現在山上仍有宋江寨的寨牆及“水滸勝蹟”可尋。梁山不但是歷史紀念地,更主要的是一座因《水滸傳》而揚名的文化名山。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聳立於中州大地。嵩山是由東部的太室山和西部的少室山組成,太室山主峰——峻極峰海拔1494米,少室主峰1512米。嵩山構造複雜,斷塊隆起,巍峨壁立,形成“嵩高惟嶽,峻極於天”的雄偉氣勢。它介於古都洛陽和開封之間,為“地之中”而被封為中嶽,嵩山地形險要,自周、秦、漢以來,一直是軍事重鎮和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文人墨客遊覽歌詠的勝地。古代帝王一般都要巡幸五嶽,封禪泰山,唯有武則天,封禪中嶽嵩山。她於公元696年臘月,登嵩山封太室,禪少室,為表示她大功告成,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為告城。定年號為“萬歲登封元年”。嵩山風景區是人文薈萃之地,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0多處,人文景觀格外突出。著名的景點有嵩山中嶽廟、少林寺、嵩嶽寺、法王寺、嵩陽書院、測景臺和觀星臺等。嵩山中嶽廟是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圖5),佈局嚴謹,軸線對稱的九進院落,現存房屋400多間,古柏300多株,碑碣百餘通。整個建築群坐落在坐北朝南的山谷小盆地中,是典型的“風水寶地”。它背依黃蓋峰,左右環山,前屏玉案山,軸線長達數公里,實為風景建築佳例。少林寺位於太室與少室山之間的小溪畔,風景優美。少林寺建於公元495年,是中國禪宗的祖寺,又是少林武術發源地。寺西松柏林中聳立著240多座少林寺高僧墓塔,造型各異,高低華山成書於兩千多年前的《山海經》說:“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這就非常形象地描繪出西嶽華山的氣勢。華山位於黃河與渭河之濱,北臨平原,南接重巒,主峰海拔2100米,超然於眾山。杜甫有詩讚曰:“西嶽峻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華山“聳峙關中,照臨西土”,體勢如立,昂首天外,氣魄之大,無與倫比。常言道:“自古華山一條路”,主要是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險道。青柯坪海拔1125米,是華山高度的一半,是一處較為開闊的山谷臺地,往上,便是危崖絕壁的西峰。兩地水平距離只有六七百米,而高差竟達千米。攀登這千米危崖,須歷經五大險道,無數險境。一是“千尺■”,是一條沿花崗岩垂直節理風化形成的岩石縫隙,略經人工斧鑿而成的豎槽式登道。石級之寬僅容半足,縫隙之寬僅容兩人側身相錯。二是夾壁懸梯的“百尺峽”。三是絕壁臨壑深不及底的“老君犁溝”。過此即可登上四面凌空頂平如臺的雲臺峰(北峰)。北峰是觀景的好地方,巨峰環立,高擎天際,最為壯觀的是南望雄險絕倫的主峰景觀。從雲臺登主峰,還要經歷“擦耳崖”和“蒼龍嶺”兩大險道。蒼龍嶺是一道窄如牆、深若淵的花崗岩嶺脊。嶺長一華里,寬僅一二米,形似龍脊魚背,古人過此,“須騎嶺抽身,漸以就進”,就是兩腿跨騎嶺脊,撐著過去。現在兩側有護欄,可以安步登嶺,充分領略險峰之美。過了嶺,再翻過“龍口”和“通天門”,便到了蒼松古木成蔭、瑤草琪花爭豔的華頂。華頂是東、西、南三峰環抱,中較低平的絕頂小谷地,古木森森,外險內幽,置身其間,一切險景都不見了。這種強烈的夷險對比,非歷盡艱險者難以享受得到它的美。華頂以鎮嶽宮為中心,西登百米便是外削千米的西峰,站在“手可摩天”的“摘星臺”,讀李白詩句:“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更能領略華嶽真意。南峰略高於西峰,為華嶽主峰。到此,便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宋代寇準詩)。東峰因峭壁上有五道指狀形跡而成為自古聞名的仙掌峰(圖6)。東峰觀日出稱奇,又以千姿百態圖6 華山仙掌峰的華山古松而美不勝收。西嶽華山,有規模宏大的岳廟,建在北麓平原上,一條中軸線使岳廟與華山在景觀上連成一體。華山曾是道家天下,華山的人文景觀如道路、宮觀充分體現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玄秘以及審美上的奇險意境,因而與華山天險相得益彰。如群仙觀,建於巉巖峭壁之間,下棋亭築於孤峰絕頂,賀老洞構於崖壁,真是奇構絕築,為華山添上一筆險彩。華山登道,幾乎無路不險,無險不路,卻又險而不危。華山就美在險字,只有攀崖歷險,才能領略無限風光。恆山北嶽恆山,位於山西渾源縣城南六公里。北嶽歷史上有兩處,另一處是河北曲陽縣的常山。常山在河北平原之西,聳立於太行山前,景觀雄偉,而且交通方便,曲陽還有規模宏大的北嶽廟。晚明以後明確恆山為北嶽。恆山相對高度1000多米,氣勢磅礴,儀態非凡。主峰海拔2017米。其西為翠屏山,東西兩峰對峙,中間被一條斷層切開,渾河沿斷裂切割成峽谷,名為金龍峽。形勢險要,是古代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的重要交通孔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因而被譽為控關帶水的“絕寨名山”。近代鐵路交通興起,改變了原有交通格局,所以恆山作為通道“絕寨”意義也發生了變化。但是恆山作為祖國曆史文化和自然遺產來看,仍然不失光彩。尤其是構築於恆山峽谷懸壁之上的懸空寺,堪稱光照千古的名山奇構。懸空寺坐落在金龍峽西崖峭壁上,懸空寺的選址,確非常人所能想象。它建在高約200多米,近乎垂直的懸崖凹壁間,凹深不過10米,長約40—50米,下距谷底80米,上離山頂150米左右。就在這凹壁上,倚巖作基,就崖起屋。揹負翠屏峰,面對天峰嶺。上載危崖,下臨絕谷。棧道飛架,樓閣懸空。結構奇險,造型奇特。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贊它是“天下巨觀”。懸空寺大小殿宇40間,始建於北魏,歷代維修,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寺內還有銅、鐵、石、泥塑佛像80餘尊。此外,恆山的北嶽寢宮,北嶽廟和會山府都與山岩洞壁巧妙地結成一體,令人心馳神往。五臺山五臺山在恆山之南,位於山西五臺縣北。素有“華北屋脊”之稱。五臺山因有五座高聳如平臺的山巒環圍而成,故稱五臺。最高峰為北臺的北斗峰,海拔3058米,五峰之中為低凹的山谷盆地——臺懷鎮,海拔1700米左右。臺懷鎮夏季最熱月氣溫為17.8℃,有“清涼世界”之稱,因此五臺山也叫清涼山。五臺山以佛教名山聞名中外,東漢永平年間,印度僧人來中國傳教,稱五臺山為文殊菩薩演教道場。奏請漢明帝在此建寺。此後,經歷190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形成寺廟林立、殿宇相望,不同時代不同形式的寺院建築,構成五臺山獨特的佛教文化景觀。寺廟最集中的地區是臺懷鎮,這裡五臺環抱,土地平廣,清泉淙淙,環境幽雅,頗有超凡脫俗的意境。著名的寺廟有14座,主要大寺又集中在盆地東南勃然凸起的靈鷲山周圍,因山就勢,直貫頂峰,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早的是靈鷲山麓的顯通寺。佔地八萬多平方米,各種建築400多間,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如銅殿、銅塔、大銅鐘、大銅鍋及無量殿等。此外靈鷲山上的菩薩頂,山下塔院寺高達56米的白塔,都是佛地的標誌和象徵(圖7)。在五臺山的寺廟中,還有兩座舉世矚目的古寺——南禪寺和佛光寺。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南禪寺在五臺山西南的陽白鄉李家莊。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殿內佛像大部為唐代原塑,形象豐滿,線條流暢,色彩豐富。佛光寺位於五臺縣東北的佛光村,全寺120餘間,其中大殿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所建。佛光寺的唐塑、壁畫、墨跡與建築合稱“四絕”。它們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建築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隨著科學的發展,上世紀末就開始對五臺山進行地質科學研究,揭示了它的科學價值。五臺山因前寒武系地層發育典型,層序較全,而成為全國研究地層對比的重點地區之一,還有大量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蹟,不愧為地質科學博物館。北武當山北武當山地處呂梁山脈中段,位於山西方山縣境。由香爐峰、天柱峰、松都峰、千疊峰等十幾座山峰,高低錯落組成。主峰香爐峰海拔2254米,其餘多在1800米以上。北武當山四周臨河溝低谷,群峰突起,雄渾壯闊。此山為花崗岩山體,有數處大面積的摩崖,蔚為壯觀。植被繁茂,生態環境良好。北武當山是中國北方道教勝地之一。北武當道觀始建於唐代。山中古蹟眾多,現存明、清時代的建築有20餘處,以及碑刻等,還有古國城遺址等歷史遺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婚的女人是不是真的沒有家了,感覺父母陌生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