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石門老馬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盛大的傳統節日!關於春節的習俗,由來以久。一入臘月講究來了。比如:廿五掃房士、廿六煮煮肉、廿七殺只雞、廿八把面發。三十上午貼春聯、掛燈籠。除夕夜放鞭炮、全家老少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初一早晨走節拜年!吃完初一餃子上墳祭祖、初二閨女回孃家。到至親家竄親戚。這一切體現的是新年新氣象,看到的濃濃的年味。

    人們吃的、用的、玩的講究萬物更新;其目的是祈禱上天,祈盼新年風調雨順;拜年走節為的是,敬老愛幼加強親人間的聯絡;用各種娛樂活動教育華人,是做人有尺、治國有度。歌頌國泰民安盛世年華。

    吃的玩的看到的匯到一塊,就是濃濃的年味。當然全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慶賀新年方式有所不同,但濃濃的年味,品得是富裕和歡樂!歌唱的是繁榮昌盛富強的大中華!

    可惜年味越來越淡了、道德下線了、鄉情暗淡了!讓人留戀兒時的時光……。

  • 2 # 家在莊裡

    年味是什麼?還真是說不盡道不明,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呀。像我自己吧,之前的年味真純粹,回憶起來啊各種活動事情浮現,每年一樣的地方和不一樣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我能說上一宿。現在年味自己感覺越來越少了,平時吃喝跟過年差不多,真的是沒覺得有什麼不同。可是我還是想給孩子們製造點年味兒,讓他們以後能回憶起來過年的事特別開心特別享受那個年味兒。每年我都會早早的準備過年,問孩子們過年想幹什麼,買什麼,基本上他們小小的心靈有各種新鮮的想法,都能滿足他們,他們的喜悅更增添了年味。年味吧是辭舊迎新的心情,家人團聚親朋相會的氣氛,放假休息吃喝玩樂的喜悅,大掃除,大采購,做美食,貼春聯,看晚會,放鞭炮,壓歲錢,逛廟會……我覺得不可少,這些個烘托氣氛的活動少了味就不濃了,另外還可以旅遊過年,都是年味。

  • 3 # Lingzi

    九幾年的時候,那時候生活水平比不上現在,我還是個小孩,一年的日子裡頭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因為新年不止有大魚大肉,還有紅包,還有新衣服,新鞋子,簡直就是幸福到爆,真盼望天天都是過年。而大人是辛苦了一年,都在春節這幾天停下工作,就算隔著百里千里都會回到家中,闔家團圓。

    過年前還是有許多事要準備的,大掃除,要把家裡每個角落都打掃的乾乾淨淨,被子全部洗曬一遍。備好年貨,備好過年吃的蔬菜酒肉,張燈結綵貼對聯。

    除夕的年夜飯是最隆重,闔家團圓的日子裡,大人們推杯換盞,談天說地,訴說著生活中的種種,期待著來年更好。

    我們這還有一個年初一開門的習俗,就是每家每戶會在大年初一的凌晨開始挑個吉時開門放鞭炮,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財源滾滾。所以除夕剛過便會開始鞭炮聲不斷。

    年初一開始便是我們一幫小孩最愛的時間段了,我們會很積極的去串門去探親,逢人便道聲:新年好,恭喜發財。大人們也會樂呵呵的應下,逗幾句,然後給個紅包。

    記憶中的年味便是充滿了鞭炮聲,煙花聲,小孩的歡笑聲和大人的嘮嗑聲還有從除夕到初一再到十五的拜年聲。

  • 4 # 鬥恩擔仇

    繁縟禮節就是年味,說的好聽點就是儀式感就是年味。

    其實這一切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不過表達一種心情和追求。人太實際了也就沒意思了,總要找到一些樂趣來充實自己。

  • 5 # 羙莮坯子

    年味可以理解為過年的氣氛,在一個春節是中國重要的節日,它起源於歲首祈年祭祀的儀式,早在上古時代,人們會在一年農事結束後新一年開端的歲首,舉行祭祀,祭祀天地眾神、感念祖先的恩德,然後祈求來年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過年”這個節日,在這個節日裡,大家逐漸不再以祭典為最重要的事情,但保留了各種迎禧祈福的新年活動。

    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菸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彷彿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就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就是滿大街掛滿了紅燈籠充滿了祝福話語的那種氣氛……這就叫年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劍四里面龍葵不是被慕容紫英帶走了如何到了鎖妖塔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