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想讓錢生錢,就必須要有錢意識。
你可能會說:「我的工作還算穩定,賺的錢足夠日常開銷,平時在生活中非常節約,也不會花大錢去買名牌以及各種奢侈品。另外,我暫時也沒有想要買車、買房,也沒有投資、創業的計畫。我為什麼要去借錢?借錢就要給別人額外的利息,太不划算了,我才不要讓自己活得那麼累!」
如果你真是這麼想的,而且每天都過得充實快樂,那麼請繼續你無債一身輕的生活方式。就怕你在這麼想的同時,卻整天怨天尤人的過日子,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欣賞的人不喜歡自己、得不到老闆的賞識、老公沒有用、老婆總是亂花錢、生活過於平淡……你即使有點小積蓄,但還是會抱怨自己過得不夠幸福,還是會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關注娛樂八卦,和抱怨自己周圍的一切上面。
合理的借錢,富裕的開始
我們的長輩在我們還是個小孩時就告訴我們:「要學會先苦後甘。不要老想著享受,否則以後會吃很多苦頭的。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很多的錢。然後再把錢存起來,才能買房、買車,買一切自己想擁有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長輩嘴裡說著「先苦後甘」,卻在生活中儘可能「甜」的照顧我們,儘量避免讓我們受苦。從潛意識層面來說,他們也是不願意主動去吃苦的人,甚至是排斥吃苦這件事的。想當然會把負債看成是一件很苦的事,因為在某段時間裡,負債確實會讓一個人甚至一家人,在身體和心理上過得異常辛苦。
事實上,在當下,一個人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如果一直循著攢到錢後再買車、買房的路走下去,估計你走了大半輩子仍然走不到盡頭。以自己為例,若我不靠貸款,也買不起現在住的這間房子和現在開的車子。
如果有人建議不願意負債的人從銀行抵押貸款買房、買車,他們會很排斥,認為那樣做很沒有安全感,認為借錢都是沒錢的人才會去幹的事,認為自己銀行有存款,沒必要去貸款,去過一種「不切實際」的生活。所以,很多老一輩的人,當聽到自己子女需要買車、買房時,大都是拿出自己辛苦存了一輩子的積蓄,給孩子買車、買房,付款時還會很豪爽的說:「一次付清。」
說到這裡,我想起去年在廣州認識的一個年輕的游泳教練。那段時間,他正為自己抵押買房的事情東奔西跑。
他要買的房子不算大,八十多平方,總計一百多萬元。按理說,首付三成,以他的收入,以後再按月還貸是很輕鬆的事情,可他卻一開始就付了五成首付。
「既然交三成就可以,你為什麼要交五成呢?」
很顯然,如果手裡錢足夠,他們是不會選擇抵押的,那樣連利息都不需要承擔了。透過這個年輕游泳教練的行為,我想說的是,在他和他媽媽的潛意識裡,充滿了阻礙他們成為有錢人的訊息。
我在心裡想,有錢人都在想辦法從銀行貸款,留住自己手上的現有資金。
說句比較無賴的話,這年頭能用別人的錢,誰還願意用自己的錢啊!
就拿這個游泳教練買房的事情來說,他手裡有總房價五成的錢,如果首付只交三成的話,房子照樣可以買下來不說,另外兩成留在自己手中做點其他的事,或者平時生活救救急,投資讓錢生錢之類的,不是更好嗎?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長遠來看,錢永遠是在不斷的貶值中,從銀行裡借得越多越得利。舉個例子,20年前如果貸款買一間房子,首付三成,分30年還完,無論是選擇等額本息還是等額本金還款,都是賺。拿當時每個月還款2,250來說,確實是一筆大數目,但擱到現在,2,250元已經不足掛齒。
他們為什麼會不想欠銀行錢呢?
說白了,就是他們的思維被限制住了。他們把焦點都放在銀行貸款的利息上面,因為他們想不到讓手裡的錢生錢的辦法,只想到要儘可能快的把貸款還完,甚至根本不想揹負不必要的銀行利息。
像游泳教練媽媽一樣思維的人,擠滿了各個角落,包括我的媽媽。
我買房以後,我媽媽經常在我耳邊說:「如果賺到了錢,趕緊把跟銀行借的錢還掉啊!30年的房貸,每個月9萬元,什麼時候才能還完啊!我想到都會徹夜難眠。」
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人,一輩子小心翼翼的賺錢、花錢,從來不借錢,也不允許自己有無謂的債。
這樣的人生不能說一定很失敗,但是一定不精彩。
在這類人的潛意識裡,一般都裝著這樣的訊息:
我不是有錢人,借的錢有可能還不了,還是賺多少就花多少更安全。
借錢就要還利息,太不划算。
現在,當我們看見一個年紀輕輕、就已經過著自己可能拼一輩子也沒辦法實現的生活的人,如果這個人是女生,我們會認為她一定是「網紅」,不然就是在背地裡幹著一些不可告人的勾當......如果這個人是男生,我們會認為他一定是混娛樂圈的,不然就是「富二代」……
但就是有這麼一小撮人,他們智慧和勇氣兼得,他們站在你面前,讓你看見他們散發著青春氣息的臉龐,卻經濟獨立,享受著優越的名氣和高人一等的生活。
簡單的說,他們早就過著有錢人的生活。
真正特別的一點就是,他們懂得利用手中的資本跟銀行借錢,讓自己的優裕生活提前到來。
不會只在自己需要錢時才去借錢,他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的錢夠用,總是會發現新的投資機會,並透過各種管道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流動資金。
他們有再多的錢,都可以做很好的運用。
其實,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一直重覆著這樣的訊息: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是借來的,縮小自己與富人差距的唯一方法就是學會合理的借錢。
我還記得,高中畢業後那陣子,我跟幾個同學在一起看韓劇。那部戲裡有一個情節:女主角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她計畫給自己暗戀的人買一份像樣的禮物,而她喜歡的人是一家公司的高層,她想送一支筆給他,讓他在以後拿著筆簽名時可以想起她,於是就借錢買了一支名牌鋼筆。
我們其中一個同學看了之後說:「不至於吧!買支筆也借錢,太誇張了吧!」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我也很贊同那位同學的看法,買支鋼筆也借錢,編劇實在是太誇張了。
後來每次再想到這個情節時,我認為相當合理。
對於戲裡的女主角來說,如果不靠借錢是無法一次付清的。
最後男主角愛上女主角,當然不只是因為這支筆,女主角也很聰明,沒有因為自己收入低而放棄追求「高富帥」。
當然,這是在戲裡,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試問:有幾個女生會為了自己仰慕的人,借錢買一樣東西呢?
很多女生可能會想:我跟男神對品味的講究是不同的,大不了什麼也不送了,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還需要勇氣和遠見的生活方式。「提前消費,在最美好的歲月讓幸福提前。」你需要把這樣的訊息裝進自己的潛意識裡。
現在的你可能剛二十出頭,但你可以開豪華轎車、住豪宅、出國深造、創業當老闆、吃遍山珍海味、遊遍大江南北、提前開始做保養、上各種學習班、在遇見喜歡的人時有自信追求……如果不借錢,你是不可能早早的擁有這些的。
如果不學著借貸,你只能一步一腳印,枯燥的行駛在無聊的生活軌跡上,遇見想買的東西只能流著口水眼巴巴看著,在怨天尤人和仰望有錢人的鬱悶中,度過自己的青春歲月。
智慧手機剛出世的時候,像龍捲風一樣席捲全球,直接擊倒了當時的手機霸主諾基亞。
最大風潮來自蘋果手機,但蘋果手機的價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屬於偏貴的,如果一個人的月收入是13,500元,這個人就得不吃不喝一、兩個月,才能買一支蘋果手機。若等存夠了錢再買,那不知道又更新到哪一代了。
老實說,蘋果手機確實很好用、很便利,而且外觀也很時尚,不少人中了蘋果的毒。前兩年,曾網傳過一些為了買蘋果手機而賣血、賣腎的事情。
先不說這些訊息是真還是假,如果他們知道可以借貸買蘋果手機,我相信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有人可能會跳出來說:「他們還是學生,沒什麼錢,誰會借貸給他們?那些街上拿著蘋果手機的學生,全都是他們父母買給他們的。」
我想說:「你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沒有經驗可以多問、多學。我見多了還是學生的人已經盡情的利用各種小額貸款。」
關於買蘋果手機這件事,一次付清的人多半會嘲笑那些借貸買的人,會認為他們買不起還要硬撐,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事實上,在我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的收入完全可以一次付清,但仍然選擇借貸。
起初,我也很納悶。一次偶然,我在和一個超級會理財的朋友阿強的聊天中瞭解到了真相。
他說:「幾萬元借貸一年,每個月也就還幾千元,對我來說不算什麼,這個費用不會給我製造任何壓力,如果有信用卡的話,那就更加輕鬆。但是借貸可以讓我的徵信紀錄加分。當這種小小的借貸一次次累積下來,且每次都能如期還清欠款時,可以增加信用卡的使用額度,我剛開始辦的信用卡額度是22,500元,現在已經升到了157,500元。而且在每次辦理信用貸款業務時,額度也是比較高的,我記得最高一次給我批了54萬元。過程也是超級方便,只需要自己打電話到信用卡總部那裡,貸款立馬就能批下來,不需要銀行交易紀錄,不需要薪資證明,而且利息也不是很高。」
阿強是一個對自己生活從來不將就的人,家裡購買的每組傢俱都非常精緻、氣派。他從來不會把傢俱一次購齊,因為手上也沒有那麼多空閒資金。也絕對不允許自己買一堆劣質品回來,所以每次只買一樣東西,然後選擇借貸。
趁著年輕,學會貸款,但一定要做到按時還錢。
這樣無論是在個人,還是銀行,都可以留下好的徵信紀錄,為自己信譽累積較高的分數。
慢慢的你會發現,別人很難辦下來的貸款,你可以很輕鬆貸下來,這是一種難得的優勢和特權。
有一些人會說:「我房子有了、車也有了,也沒有額外的投資,我借錢幹嘛?」
我想對這些人說:「我房也有了、車也有了,也沒有做大買賣,我每個月還了以前的貸款,還能剩餘一部分錢。但是,我還是在不停的貸款,因為我可以透過貸款不斷的往自己身上投資、往自己的生活上投資,等到我老去的那一天,我的帳還完了,我自己的人生也過得充實了。」
敢借,可以激發「賺錢的潛能」,該怎麼借?
你怕借錢嗎?
你覺得有負債讓自己很累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有錢生活對你來說註定只能是一種奢想,一個遙遠的夢。
為什麼小巖要說,要敢借錢,但不要跟「人」借錢。
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因借而來的。而且有錢人一直在借,也一直在還。
買車、買房時,若你有足夠的錢支付,你會選擇一次付清還是抵押貸款?
有錢人怎麼做?你又會怎麼做?
「做得好」,就是商機,而不是「誰誰誰都在做」
「我看看哪家店賺錢,加盟一下」、「我先考察一下市場,看看商機在哪?」,
當你在說這些話時,就註定了你是一個跟風的人。
也許,跟風的人不會太失敗,但肯定不會很成功。
有兩個專案,A專案和B專案,A專案有一萬個人做,B專案至今還沒有人做。
請問你做A專案,還是B專案?想做有錢人,就得做有錢人的行為,
窮人存錢補貼富人
窮得只剩一個金額龐大的存摺
有錢人用錢買時間,而窮人則是用時間換錢。
存錢能讓存摺的數字不斷增加,但你知道嗎?省下大筆存款的人,最快變窮人。
存錢是起點,不能是目的
人們愛存錢是為了尋找安全感,但錢存的時間拉得越長,貶值的風險就越高。
怎麼避免?有錢人會怎麼做?。
窮人花錢是純花錢,有錢人花錢是為了投資自己。
有錢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做有錢人該做的事,才會越來越有錢。
結語:能不能把錢用來賺錢而非消費,也是關鍵因素。
我認為,想讓錢生錢,就必須要有錢意識。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還需要勇氣和遠見的生活方式。「提前消費,在最美好的歲月讓幸福提前。」你需要把這樣的訊息裝進自己的潛意識裡。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因借而來的你可能會說:「我的工作還算穩定,賺的錢足夠日常開銷,平時在生活中非常節約,也不會花大錢去買名牌以及各種奢侈品。另外,我暫時也沒有想要買車、買房,也沒有投資、創業的計畫。我為什麼要去借錢?借錢就要給別人額外的利息,太不划算了,我才不要讓自己活得那麼累!」
如果你真是這麼想的,而且每天都過得充實快樂,那麼請繼續你無債一身輕的生活方式。就怕你在這麼想的同時,卻整天怨天尤人的過日子,覺得自己生不逢時、欣賞的人不喜歡自己、得不到老闆的賞識、老公沒有用、老婆總是亂花錢、生活過於平淡……你即使有點小積蓄,但還是會抱怨自己過得不夠幸福,還是會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關注娛樂八卦,和抱怨自己周圍的一切上面。
合理的借錢,富裕的開始
我們的長輩在我們還是個小孩時就告訴我們:「要學會先苦後甘。不要老想著享受,否則以後會吃很多苦頭的。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賺很多的錢。然後再把錢存起來,才能買房、買車,買一切自己想擁有的東西。」
有意思的是,長輩嘴裡說著「先苦後甘」,卻在生活中儘可能「甜」的照顧我們,儘量避免讓我們受苦。從潛意識層面來說,他們也是不願意主動去吃苦的人,甚至是排斥吃苦這件事的。想當然會把負債看成是一件很苦的事,因為在某段時間裡,負債確實會讓一個人甚至一家人,在身體和心理上過得異常辛苦。
事實上,在當下,一個人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如果一直循著攢到錢後再買車、買房的路走下去,估計你走了大半輩子仍然走不到盡頭。以自己為例,若我不靠貸款,也買不起現在住的這間房子和現在開的車子。
如果有人建議不願意負債的人從銀行抵押貸款買房、買車,他們會很排斥,認為那樣做很沒有安全感,認為借錢都是沒錢的人才會去幹的事,認為自己銀行有存款,沒必要去貸款,去過一種「不切實際」的生活。所以,很多老一輩的人,當聽到自己子女需要買車、買房時,大都是拿出自己辛苦存了一輩子的積蓄,給孩子買車、買房,付款時還會很豪爽的說:「一次付清。」
說到這裡,我想起去年在廣州認識的一個年輕的游泳教練。那段時間,他正為自己抵押買房的事情東奔西跑。
他要買的房子不算大,八十多平方,總計一百多萬元。按理說,首付三成,以他的收入,以後再按月還貸是很輕鬆的事情,可他卻一開始就付了五成首付。
「既然交三成就可以,你為什麼要交五成呢?」
「我是想交三成的,但我媽硬是給我湊夠了五成的錢,囑咐我一定要交五成,這樣我每個月的還款金額就會少一些。」很顯然,如果手裡錢足夠,他們是不會選擇抵押的,那樣連利息都不需要承擔了。透過這個年輕游泳教練的行為,我想說的是,在他和他媽媽的潛意識裡,充滿了阻礙他們成為有錢人的訊息。
我在心裡想,有錢人都在想辦法從銀行貸款,留住自己手上的現有資金。
說句比較無賴的話,這年頭能用別人的錢,誰還願意用自己的錢啊!
就拿這個游泳教練買房的事情來說,他手裡有總房價五成的錢,如果首付只交三成的話,房子照樣可以買下來不說,另外兩成留在自己手中做點其他的事,或者平時生活救救急,投資讓錢生錢之類的,不是更好嗎?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長遠來看,錢永遠是在不斷的貶值中,從銀行裡借得越多越得利。舉個例子,20年前如果貸款買一間房子,首付三成,分30年還完,無論是選擇等額本息還是等額本金還款,都是賺。拿當時每個月還款2,250來說,確實是一筆大數目,但擱到現在,2,250元已經不足掛齒。
他們為什麼會不想欠銀行錢呢?
說白了,就是他們的思維被限制住了。他們把焦點都放在銀行貸款的利息上面,因為他們想不到讓手裡的錢生錢的辦法,只想到要儘可能快的把貸款還完,甚至根本不想揹負不必要的銀行利息。
像游泳教練媽媽一樣思維的人,擠滿了各個角落,包括我的媽媽。
我買房以後,我媽媽經常在我耳邊說:「如果賺到了錢,趕緊把跟銀行借的錢還掉啊!30年的房貸,每個月9萬元,什麼時候才能還完啊!我想到都會徹夜難眠。」
我:「20年後,每月9萬元的房貸,可能就跟現在每個月9,000元的房貸那種感覺一樣了,你怎麼不這麼想呢?」我們身邊有太多的人,一輩子小心翼翼的賺錢、花錢,從來不借錢,也不允許自己有無謂的債。
這樣的人生不能說一定很失敗,但是一定不精彩。
在這類人的潛意識裡,一般都裝著這樣的訊息:
我不是有錢人,借的錢有可能還不了,還是賺多少就花多少更安全。
借錢就要還利息,太不划算。
現在,當我們看見一個年紀輕輕、就已經過著自己可能拼一輩子也沒辦法實現的生活的人,如果這個人是女生,我們會認為她一定是「網紅」,不然就是在背地裡幹著一些不可告人的勾當......如果這個人是男生,我們會認為他一定是混娛樂圈的,不然就是「富二代」……
但就是有這麼一小撮人,他們智慧和勇氣兼得,他們站在你面前,讓你看見他們散發著青春氣息的臉龐,卻經濟獨立,享受著優越的名氣和高人一等的生活。
簡單的說,他們早就過著有錢人的生活。
真正特別的一點就是,他們懂得利用手中的資本跟銀行借錢,讓自己的優裕生活提前到來。
不會只在自己需要錢時才去借錢,他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的錢夠用,總是會發現新的投資機會,並透過各種管道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流動資金。
他們有再多的錢,都可以做很好的運用。
其實,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一直重覆著這樣的訊息: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是借來的,縮小自己與富人差距的唯一方法就是學會合理的借錢。
我還記得,高中畢業後那陣子,我跟幾個同學在一起看韓劇。那部戲裡有一個情節:女主角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她計畫給自己暗戀的人買一份像樣的禮物,而她喜歡的人是一家公司的高層,她想送一支筆給他,讓他在以後拿著筆簽名時可以想起她,於是就借錢買了一支名牌鋼筆。
我們其中一個同學看了之後說:「不至於吧!買支筆也借錢,太誇張了吧!」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我也很贊同那位同學的看法,買支鋼筆也借錢,編劇實在是太誇張了。
後來每次再想到這個情節時,我認為相當合理。
對於戲裡的女主角來說,如果不靠借錢是無法一次付清的。
最後男主角愛上女主角,當然不只是因為這支筆,女主角也很聰明,沒有因為自己收入低而放棄追求「高富帥」。
當然,這是在戲裡,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試問:有幾個女生會為了自己仰慕的人,借錢買一樣東西呢?
很多女生可能會想:我跟男神對品味的講究是不同的,大不了什麼也不送了,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還需要勇氣和遠見的生活方式。「提前消費,在最美好的歲月讓幸福提前。」你需要把這樣的訊息裝進自己的潛意識裡。
現在的你可能剛二十出頭,但你可以開豪華轎車、住豪宅、出國深造、創業當老闆、吃遍山珍海味、遊遍大江南北、提前開始做保養、上各種學習班、在遇見喜歡的人時有自信追求……如果不借錢,你是不可能早早的擁有這些的。
如果不學著借貸,你只能一步一腳印,枯燥的行駛在無聊的生活軌跡上,遇見想買的東西只能流著口水眼巴巴看著,在怨天尤人和仰望有錢人的鬱悶中,度過自己的青春歲月。
智慧手機剛出世的時候,像龍捲風一樣席捲全球,直接擊倒了當時的手機霸主諾基亞。
最大風潮來自蘋果手機,但蘋果手機的價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屬於偏貴的,如果一個人的月收入是13,500元,這個人就得不吃不喝一、兩個月,才能買一支蘋果手機。若等存夠了錢再買,那不知道又更新到哪一代了。
老實說,蘋果手機確實很好用、很便利,而且外觀也很時尚,不少人中了蘋果的毒。前兩年,曾網傳過一些為了買蘋果手機而賣血、賣腎的事情。
先不說這些訊息是真還是假,如果他們知道可以借貸買蘋果手機,我相信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有人可能會跳出來說:「他們還是學生,沒什麼錢,誰會借貸給他們?那些街上拿著蘋果手機的學生,全都是他們父母買給他們的。」
我想說:「你沒見過,不代表不存在,沒有經驗可以多問、多學。我見多了還是學生的人已經盡情的利用各種小額貸款。」
關於買蘋果手機這件事,一次付清的人多半會嘲笑那些借貸買的人,會認為他們買不起還要硬撐,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事實上,在我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的收入完全可以一次付清,但仍然選擇借貸。
起初,我也很納悶。一次偶然,我在和一個超級會理財的朋友阿強的聊天中瞭解到了真相。
他說:「幾萬元借貸一年,每個月也就還幾千元,對我來說不算什麼,這個費用不會給我製造任何壓力,如果有信用卡的話,那就更加輕鬆。但是借貸可以讓我的徵信紀錄加分。當這種小小的借貸一次次累積下來,且每次都能如期還清欠款時,可以增加信用卡的使用額度,我剛開始辦的信用卡額度是22,500元,現在已經升到了157,500元。而且在每次辦理信用貸款業務時,額度也是比較高的,我記得最高一次給我批了54萬元。過程也是超級方便,只需要自己打電話到信用卡總部那裡,貸款立馬就能批下來,不需要銀行交易紀錄,不需要薪資證明,而且利息也不是很高。」
阿強是一個對自己生活從來不將就的人,家裡購買的每組傢俱都非常精緻、氣派。他從來不會把傢俱一次購齊,因為手上也沒有那麼多空閒資金。也絕對不允許自己買一堆劣質品回來,所以每次只買一樣東西,然後選擇借貸。
趁著年輕,學會貸款,但一定要做到按時還錢。
這樣無論是在個人,還是銀行,都可以留下好的徵信紀錄,為自己信譽累積較高的分數。
慢慢的你會發現,別人很難辦下來的貸款,你可以很輕鬆貸下來,這是一種難得的優勢和特權。
有一些人會說:「我房子有了、車也有了,也沒有額外的投資,我借錢幹嘛?」
我想對這些人說:「我房也有了、車也有了,也沒有做大買賣,我每個月還了以前的貸款,還能剩餘一部分錢。但是,我還是在不停的貸款,因為我可以透過貸款不斷的往自己身上投資、往自己的生活上投資,等到我老去的那一天,我的帳還完了,我自己的人生也過得充實了。」
不會借錢,你永遠不會成為有錢人敢借,可以激發「賺錢的潛能」,該怎麼借?
你怕借錢嗎?
你覺得有負債讓自己很累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有錢生活對你來說註定只能是一種奢想,一個遙遠的夢。
為什麼小巖要說,要敢借錢,但不要跟「人」借錢。
有錢人的身家一大半都因借而來的。而且有錢人一直在借,也一直在還。
買車、買房時,若你有足夠的錢支付,你會選擇一次付清還是抵押貸款?
有錢人怎麼做?你又會怎麼做?
跟風的人賺不了大錢「做得好」,就是商機,而不是「誰誰誰都在做」
「我看看哪家店賺錢,加盟一下」、「我先考察一下市場,看看商機在哪?」,
當你在說這些話時,就註定了你是一個跟風的人。
也許,跟風的人不會太失敗,但肯定不會很成功。
膽小是成為有錢人的首要阻礙有兩個專案,A專案和B專案,A專案有一萬個人做,B專案至今還沒有人做。
請問你做A專案,還是B專案?想做有錢人,就得做有錢人的行為,
窮人存錢補貼富人
窮得只剩一個金額龐大的存摺
有錢人用錢買時間,而窮人則是用時間換錢。
存錢能讓存摺的數字不斷增加,但你知道嗎?省下大筆存款的人,最快變窮人。
存錢是起點,不能是目的
人們愛存錢是為了尋找安全感,但錢存的時間拉得越長,貶值的風險就越高。
怎麼避免?有錢人會怎麼做?。
窮人花錢是純花錢,有錢人花錢是為了投資自己。
有錢人怎麼處理錢?跟你想的不一樣。
做有錢人該做的事,才會越來越有錢。
結語:能不能把錢用來賺錢而非消費,也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