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怡庭農業
-
2 # 鱔珍海味
養殖鱖魚要注意什麼,養殖前景任何?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得到大家的滿意!鱖魚,主要分佈在中國、北韓、日本、越南等國,中國除青藏高原外,各大河流、湖泊、水庫均有分佈,尤以長江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的資源分佈最大。鱖魚在中國的種類有9種,包括翹嘴鱖、大眼鱖、斑鱖、長體鱖、中國少鱗鱖、高體鱖、暗鱖、柳州鱖、波紋鱖。目前進行人工養殖的僅翹嘴鱖和斑鱖。
人工養殖的鱖魚是指鱖屬中的翹嘴鱖俗稱季花魚、桂魚等。鱖魚是中國傳統的名優淡水魚類,肉質細膩,無肌間刺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唐代詩人張志和著名詩篇“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賦予鱖魚美食文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美味、健康、富貴的鱖魚越來越被消費市場定位為大眾化的高檔水產品。
鱖魚人工養殖開展20多年來,養殖模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網箱養殖為主,發展到現在的池塘主養鱖魚、河蟹池塘混養鱖魚、湖泊增值鱖魚等多種模式。由於鱖魚消費市場潛力大,養殖經濟效益好,因此鱖魚養殖業今後在中國仍將會有大的發展。
-
3 # 一哥電影社
鱖魚又名桂花魚、季花魚等,是淡水魚類中的名貴魚類,肉質純白細嫩,味道鮮美可口。
中文名
鱖魚
繁殖季節
5-7
別名
桂花魚
養殖方式
人工繁殖
70年代初,中國就開始了鱖魚人工繁殖的研究,現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和池塘養殖成魚技術。湖北、江蘇、廣東和湖南等省市養殖水平、規模效益要高一些。近兩年來,北京市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庫區農戶開始網箱養殖,養殖主要品種有大眼鱖、翹嘴鱖、斑鱖等,其中以翹嘴鱖養殖最為普遍,養殖效果最好。
●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徵 鱖魚體肥肉厚,高而側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傾斜,上頜骨延伸至眼後緣,下頜稍突出,上、下頜前部的小齒擴大成犬齒狀,眼上側位,前鰓蓋骨後緣具4~5枚棘,鰓蓋骨後部有2個平扁的棘,圓鱗細小,背鰭長,前部為棘,後部為分枝軟條,身體呈黃綠色,腹部黃白色,體兩側有大小不規則的褐色條紋和斑塊。 (二)生活習性 鱖魚廣泛分佈在江河、湖泊、水庫中,喜歡棲息於清潔、透明度較好、有微流水的環境中。常鑽入洞穴石縫中或草叢內,夜間喜出來覓食,冬季潛入深水處。鱖魚為典型的肉食性魚類,喜食活餌料,常吞食超過自身長度的鰱魚、草魚、青魚、團頭魴、鯿、細鱗斜頜鯝等活魚苗。在生長的不同階段,其攝食物件有所不同。全長15釐米以下的鱖魚喜食蝦類及小型的魚等,25釐米以上則喜食較大型魚類鯿、鯉等,也喜食扁而細長的餐條魚。 (三)繁殖習性 鱖魚繁殖季節一般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魚兩年達性成熟,雄魚一年可達性成熟。成熟的親魚在江河、湖泊、水庫中都可自然繁殖,一般在下雨天或微流水環境中產卵,受精卵隨水漂流孵化。
●人工繁殖 (一)親魚培育 性成熟的親魚須經過強化培育,培育的時間一般為半年左右,重點放在秋季和春季。強化培育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有充足的餌料魚;二是要保證良好的水質,最好定期沖水,創造微流水的環境以保證親魚的良好發育。特別應注意的是,在進行親魚培育前一定要確定好養殖物件,一般應選擇翹嘴鱖親魚進行繁殖,以提高養殖生產的經濟效益。 (二)親魚選擇 在天然水域捕撈或池塘養殖的鱖魚,經過人工強化培育後,無病無傷的健壯個體均可做為人工繁殖用的親魚。雄魚體重要求在1~2公斤,雌魚體重2~3公斤。雌雄鱖魚的區別為雄魚下頜長,越過上頜很多,體色較鮮豔,斑紋清晰,輕壓腹部有精液流出;雌魚下頜短與上頜差不多長。性腺發育良好的雌魚特徵為腹部卵巢輪廓明顯,腹部柔軟,生殖孔突出紅腫,卵透明呈黃綠色。判斷雄魚是否成熟,主要是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即可證明性腺成熟良好。 (三)人工催產 人工催產季節為5~8月。注射藥物有HCG、LRH-A和魚腦垂體,混合或單獨注射均可,其中以HCG1000國際單位、LRH-A50微克/公斤劑量雌魚效果最好,雄魚劑量減半,均用胸鰭基部一次注射法。雌雄比例為1∶1.5。在水溫25℃時,雌魚約24小時左右就可發情產卵。在產卵池中有一定的流水刺激更好。 (四)人工孵化 孵化方式採用環道流水孵化。由於鱖魚受精卵為無粘性的半浮性卵,且比家魚卵大,所以流水孵化時流速要相應大些,防止卵的沉積。魚卵孵化出膜的時間與水溫密切相關。在環道流水孵化中,水溫24~28℃時約需28小時,30℃時約需24小時。 ●養殖技術 (一)苗種培育 1.池塘培育 魚苗池要徹底清整,每畝用生石灰150公斤,消滅敵害生物及病原體。清塘後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鱖魚苗200尾。根據鱖魚苗不同的生長階段投餵適口的飼料,是提高魚苗成活率的關鍵。剛孵化出膜3~5天的鱖魚苗,適宜吃同日齡的鯿、魴魚苗。6~8天的鱖魚苗還可吃3~5日齡的四大家魚苗。9~15日齡的鱖魚苗可吃1釐米長的餌料魚。據生產經驗,培育1尾3釐米長的鱖魚苗(夏花魚種),前10天平均每天攝食各種魚苗40尾,後10天平均攝食略小於自身規格的魚苗15尾。如餌料魚數量不足,則會導致鱖魚苗自相殘殺。因此在培育鱖魚苗的同時,也要開展餌料魚苗的培育工作。在實際生產中,可靈活掌握投餵數量和種類,以滿足鱖魚苗的攝食為標準。 2.魚池微流水培育 鱖魚苗培育要求有較高的溶氧。因此有條件的地方可用微流水小水泥池培育,也可利用家魚人工繁殖中的產卵池、環道等裝置,一般小池的面積以20平方米左右為好,每平方米可放鱖魚苗1000尾左右。要保證水質清新,有微流水,使水處於經常的交換狀態。利用人工繁殖的環道培育鱖魚苗,因水的交換量大,溶氧豐富,放養密度可加大至每立方米水體3~5萬尾。因環道流水的水質清新無汙染,操作管理方便,同時病害也少,所以用這種流水方式培育魚苗的成活率較高。 3.網箱培育 在水質較好的水體中,可設定網箱分級培育,可提高鱖魚苗的成活率。一般為了操作方便,可採用三級網箱培育法:一級網箱目大為50目,規格為2米×1米×1米;二級網箱目大為0.2釐米,規格為5米×1米×1米;三級網箱目大為0.5釐米,規格為10米×1米×1米。網箱布均用錦綸或維綸網片,網箱框架採用浮架式裝置。放養在一級網箱的鱖魚苗密度為每箱1~1.5萬尾;飼養15天左右,體長可達1.8釐米左右,即可轉入二級網箱培育,每箱可放養1000~2000尾;飼養7~10天,體長可達3釐米左右,再轉入三級網箱,每箱密度為500~1000尾。再培育15天后,即可成為10釐米左右的魚種了。網箱培育鱖魚的關鍵是保持清潔的水質和足量適口的飼料魚。 (二)成魚養殖 1.池塘養殖 (1)魚池鱖魚適宜用小池塘養殖,魚池面積一般為1~3畝,池水深1.5米左右。鱖魚苗種入池前,要徹底清塘,常用藥物為生石灰,每畝施150公斤;漂白粉用量為池水呈20毫克/升的濃度即可。一般在清塘10天后藥性消失。在桶中盛池水後放進幾尾魚,如24小時無異常,則可進行放養。 (2)放養依據養殖條件的優劣和技術水平高低,一般每畝放養3.3釐米的鱖魚夏花魚種1000~1500尾。 (3)餌料魚鱖魚的天然食性是攝食活魚,餌料魚的來源一般有三種途徑:一是購買家魚水花密養,隨時投餵;二是培育和收集野雜魚苗,每畝養鱖池應搭配餌料魚培育池3畝左右,可放入鯉魚、鯽魚或一些繁殖時間較早、繁殖量較大的野雜魚類,繁殖大批魚苗供鱖魚攝食;三是為了節省魚池,可直接在鱖魚池中投放一些麥穗魚、餐條魚等小型魚類,繁殖次數較多,可滿足鱖魚的需求。 (4)投飼把體重0.5克(體長約3釐米)的鱖魚苗養至500克的商品魚,需消耗餌料魚約5000尾(約3公斤)。要根據魚的生長情況及天氣情況及時投放餌料魚,最好是3~5天投放一次,使池塘中的餌料魚保持一定的密度。在餌料來源充足的情況下,應儘量投一些餌料魚,讓鱖魚有充足的食料,吃不完的飼料魚,在捕撈時與鱖魚同時捕起出售。 (5)管理主要是早晚巡塘,觀察鱖魚的攝食情況、生長情況及水質情況。 要保持良好的水質,使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每兩個星期換水一次,同時在水質變濃時要及時沖水。夏季天氣炎熱時一定要使用增氧機增氧。為了避免水質過肥,可在水中培育一定的水生植物,以淨化水質,有利於鱖魚的生長。 此外還要注意防逃防盜,進出水口都要用篩絹網布包牢,防止魚苗隨水逃走。在成魚階段和即將起捕之時,要派人值班,以防盜魚事件發生。 2.網箱養殖 養殖鱖魚的網箱面積一般以20平方米左右為好,太大了不便管理,太小了水質易變壞。網目大小為2.5~3釐米。網箱應設定在具有微流水的環境中,以水庫的水質最好。放養的鱖魚種一般在10釐米左右,放養的規格要整齊一致,不然會發生大吃小的現象。一般在4月份放養。每平方米放養15尾左右,到11月份起捕,可獲得每尾重0.5公斤以上的鱖魚。 網箱養鱖最重要的是解決好餌料魚的問題。據北京市養殖經驗,所投放的餌料魚重量與所獲鱖魚產量的比例關係約為3∶1,就是說每投餵1.5公斤的鮮活餌料魚,可產0.5公斤的鱖魚。餌料魚的種類,可因地制宜地投餵鯿、鯽、羅非魚苗等,也可摻入少量的活蚯蚓。餌料魚的投放應採取少吃多餐法,每天投餵3次(即早、中、晚各一次)。 網箱養鱖的密度大,一定要加強管理,要勤洗箱、勤消毒,至少每星期洗刷一次。洗箱時,先將鱖魚轉至備用網箱,徹底清除網箱中的雜物及剩餌,要刷掉網箱上的青苔,以防堵塞網眼。每月用生石灰消毒網箱一次。在管理上還應隨時注意網片有無破洞,如有應及時縫補。為了預防水老鼠及其他敵害咬破網片,可在網箱外面再掛一道膠絲網,擋住敵害的通道。 ●疾病及其防治 (一)水黴病 在鱖魚繁殖過程中,如果受精卵的孵化用水混有汙物,會使魚卵受損,從而感染上水黴菌。感染了黴菌的魚卵,肉眼觀察卵膜外長有毛絨狀物,同“家魚”卵水黴病相似,嚴重時會造成大批死亡。 在鱖魚的魚苗、魚種和成魚養殖過程中,因操作、運輸不當使魚體受傷,易發生此病,肉眼觀察病魚體表和擦傷處,有白色絮狀物。一旦患有此病,病魚遊動緩慢,食慾減退,最後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對鱖魚的孵化用水用60目尼龍紗絹網過濾,以防雜物進入。 (2)用0.01%孔雀石綠溶液潑灑,停水3~5分鐘,每天2~3次;或用2%的食鹽水潑灑停水5分鐘。 (3)勿選受傷的魚作親魚。親魚下塘前,用1%孔雀石綠軟膏或適量的磺胺藥物軟膏塗抹魚體。 (4)在魚苗、魚種及成魚階段可用3%的食鹽水浸洗5~10分鐘,或者用1%食鹽水加數滴食醋浸洗病魚5分鐘。另外,在捕撈及運輸過程中,防止魚體擦傷。 (二)纖毛蟲病 這是鱖魚夏花培育過程中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是車輪蟲等寄生於鱖魚體表、鰭部和頭部。該病蔓延迅速,寄生數量少時,對魚體活動影響不大;寄生數量多時,魚不肯進食。肉眼可見魚體上有白點狀物,口不能合上,遊動失去平衡,繼而死亡。該病危害性極大。 防治方法: (1)對流水池每天用3%食鹽水全池潑一次,停水3~5分鐘,可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 (2)對流水池用1.6×10-6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停水3~5分鐘,療效明顯;靜水池用0.7×10-6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合劑全池潑灑。 (3)夏花下塘時用2%食鹽水浸洗病魚2分鐘。 (三)錨頭鰠和中華鰠病 錨頭鰠主要寄生在鱖魚體表,使魚體消瘦,失去游泳及捕食能力。中華鰠主要寄生在鰓部,破壞鰓組織,影響呼吸能力。這種鰠類主要是危害鱖魚種,危害較大,1尾5釐米的幼魚體上
回覆列表
養殖鱖魚要注意什麼,養殖前景如何?
鱖魚又名桂花魚,鱖花魚,花鯽魚等。在中國鱖魚分佈很廣,各大河流及淡水湖都有繁殖。鱖魚因其刺少,肉質細嫩,口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的喜愛和青睞。也是目前淡水養殖的熱門品種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鱖魚養殖最主要的就是鱖魚的飼料成本比較高,鱖魚是典型的食肉性魚類,養殖鱖魚的主要飼料是餌料魚。由於近幾年的價格上漲,導致養殖成本較高,現在餌料魚的投入能佔到總開支的80%左右。
鱖魚養殖,對環境和水質要求較高,魚塘水質需常年保持肥,活,爽的標準。池水透明度保持30cm左右。要經常加註新水,特別在高溫天氣。六到九月份,每五到七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5到20cm,如多次使用藥物,則需換水,以防藥害。在選擇池塘養殖的話,底部最好是沙質土壤。水底泥少或者無泥,池塘面積一般為二到四畝,水深2米左右。
鱖魚養殖前景不錯,就是投資成本較高,所以題主想要養殖鱖魚的話,一定要考察過後,到底適不適合你們那裡養殖?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