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豆媽的幸福小滋味

    答:《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這十九首詩歌,基本是遊子思婦之辭,具體而言是寫:夫婦朋友間的離愁別緒、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之感。離愁別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極,情調低沉,是《古詩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內容。再現了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文人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

    《蝶戀花“百尺朱樓臨大道”》不是一首傳統性質的婦思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與意識形態之隱喻的作品。表面上寫窈窕佳人的閒愁,實際上暗含人世茫茫之恨。以樓頭女和陌上行人為物件,勾勒出他們的生存狀態,揭示出他們都將老於塵囂之中的命運。詞人直面眾生的悲劇,飽含著濃重的憂生憂世的意識,將詩人的哲思和哲人的詩情完美地結合起來。也是作者厭世世界觀的藝術表達。

    若論異同,儘管都是寫世間愁苦、抒發人文情感的,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差異。《古詩十九首》透過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書寫人生來共有的體驗和感受。表現士子的社會境遇、精神生活與人格氣質,並由此透視出漢末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十九首詩描寫生動真切,決無虛情與矯飾,更無著意的雕琢,因此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而《蝶戀花“百尺朱樓臨大道”》詞人作此詞是抒發自己個人的情感。各種意象紛繁的組合,實際上是要提出了一個“人活著到底為什麼”的問題。詞人努力跳出“人間“進行觀察、思索,但最終仍無法擺脫“都向塵中老”的“悲劇”結論。全詞寫法上是“鑿空而道”,力求跳出“人間“而“虛曠其境”,但其中隱喻多義的文學意象、自然流露的哲理思維和悲天憫人的意識形態,“開詞家未有之境”。其“皆意境兩忘。物我一體,高蹈乎八荒之表,而抗心於千秋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元帝統治期間,為何有人說天災頻發,和他不守孝道有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