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絮亦有聲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漢元帝在位期間天災頻發這是事實,漢元帝多才多藝,善史書,通音律,喜歡儒家思想,與他的父親推行黃老思想不同,為人軟弱。漢元帝期間重用大宦官石顯,對於宦官對國家的危害,始終未能察覺。漢元帝太好糊弄,讓石顯玩弄於股掌之間。司馬光曾說“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重用宦官,大權旁落,不思朝政,自然災害頻發,社會危機日益加深,西漢王朝慢慢開始走向衰落。

    自然災害頻發和漢元帝守不守孝道沒有必然聯絡,正所謂天災人禍,自然災害頻發,加上宦官專權,在當時封建社會,人們比較迷信,會把一系列的自然現象聯絡到關鍵的人物上。

  • 2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古時的科學不發達,對各種天象不能以科學的知識去解釋,只能透過君主的行為來推斷所謂的國運和氣運,這時毫無依據的。漢元帝在歷史上不算個昏庸、但也算不上明君的一個皇帝,在當政的十六年時間,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天災,有人猜測是不是皇帝所作所為是否有得失,所以以天災來警示,面對這樣的猜測,我們來分析下。以下是漢元帝在位時的災異情況:

    即為第二年,公元前48年六月,傳染病流行。九月,關東大水成災,發生大饑荒,有些地方的人甚至互相殘殺,煮吃屍體。

    第三年,二月,隴西發生地震,敗城郭、屋室,壓死了許多人;六月,關東飢,齊地人相食;七月,再次發生地震。

    第四年春,郡山南縣民眾造反;四月,茂陵白鶴館發生火災;夏季,出現旱災。

    第五年,夏四月,有彗星墜地。

    第六年,三月下大雪,夏寒,日青無光,九月出現霜凍,損害莊稼無數,天下大飢。

    第七年,三月出現日食,七月,隴西羌族人造反。

    第八年,十一月,發生地震,下大暴雨。

    第九年,六月,發生火災,出現日食。

    第十年,秋季,潁川郡發生水災,淹死許多百姓。清河郡黃河決口。

    第十一年,春季,有隕石墜在梁國。八月,發生蝗災,有白蛾群飛蔽日。

    第十二年,冬十一月,齊、楚地區發生地震,大雨雪,樹折屋壞。

    第十四年,六月,藍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涇水,水逆流。

    第十五年,夏季,出現日食。

    每年都發生這樣的天災,換了誰都會受不了,那麼到底漢元帝幹了什麼事導致天災連連不斷呢?

    在史書裡記載,漢元帝乾的事情只有拆除自家宗廟的事情能與這些天災掛上鉤了,漢元帝為何要拆除自家宗廟呢?

    他想改革宗廟制度,

    漢元帝即位期間,聽取貢禹、匡衡等儒士的建議,在公元前40年到公元前38年這兩三年時間裡,大量拆毀祖先宗廟,想要廢除郡國的宗廟祭祀制度,確立中央的宗廟祭祀制度。《漢書》有關拆除宗廟的記載

    毀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廟。罷孝文、孝昭太后、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寢園。

    歷來帝王都極重視自己的祖宗宗廟,但漢元帝卻逆流而動,不惜耗費人力物力去拆毀自己祖宗的宗廟,不是他不孝,實在是改革宗廟的需要,最終保留了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皇考劉進、漢宣帝劉詢這六人的廟。

    在拆毀自家祖宗宗廟的數年後,漢元帝病重,長臥不起,於是《資治通鑑》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復太上皇寢廟園、原廟、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園。時上寢疾,久不平,以為祖宗譴怒,故盡復之。

    天災不斷,更多的是自然災害,與皇帝的德行毫不相關。如果皇帝殘暴不仁、像秦二世這樣的暴君,苛捐雜稅不斷、搞得民不聊生,激起民憤的就是君主的問題了。

    少而好儒,及即位,徵用儒生,委之以政,貢、薛、韋、匡迭為宰相。而上牽制文義,優遊不斷,孝宣之業衰焉。然寬弘盡下,出於恭儉,號令溫雅,有古之風烈。

    漢元帝是個愛好儒家的帝王,儒家講究以孝治天下,斷不會因為不孝而導致天災不斷,這個鍋漢元帝不背,對他的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也對受天災不斷的老百姓感到悲傷。

  • 3 # 百家悅讀者

    首先作為唯物主義者,個人認為一個人孝不孝實在沒有辦法與天災有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絡。難道你覺得一個人不孝就可以引得大地震動,世界毀滅嗎?說到底那還是一種藉口,來安撫民心罷了。

  • 4 # 優秀的米老鼠96

    漢元帝在位的十六年間是西漢王朝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西漢的重要轉折時期,西漢由盛轉衰,一切誘因都產生於這個時候。所以說,西漢最後亡國實亡於元帝。至於說漢元帝在位期間天災頻發,這是歷史事實。漢元帝在位十六年,幾乎年年爆發天災和一些無法解釋的異象。這些天災和異象實際上是說明了西漢出現昏君奸佞而即將導致亡國的隱語。下面我來分析一下漢元帝造成西漢亡國的一些誘因,請大家指正。

    首先,漢元帝放任罪惡,對惡事不懲辦、不制止。漢元帝即位時的歷史背景,是漢宣帝重新奪回權力、復興西漢的重要歷史時刻,而元帝卻親近儒雅人士,好與儒生在一起,曾引起漢宣帝的不滿,而這些是西漢亡國的原始誘因。漢元帝劉奭即位以後,實行寬善政策,對害死其母許皇后的仇人霍氏家族既往不咎,在政治上留下很大隱患。作為政治家而言,過於寬容往往不是國家之福。而元帝的這種寬善一步步的擴充套件到重用奸佞上來。宦官石顯結黨營私,害死大將軍蕭望之,害怕元帝追究,竟以夜間出城是否能獲取通行證來試探元帝對他的信任度,其狂妄的態度令人髮指,而元帝竟然也批准。漢元帝的這種對惡事放任無度的態度是西漢末年政治黑暗的最大保護傘。

    第二,為王莽篡漢大開綠燈。眾所周知,王莽篡漢雖然是在漢平帝的時候,但是,王氏家族的崛起卻是漢元帝時期。王政君成為皇后之後,王氏一門竟有五人封侯,王政君的幾個哥哥全部手握大權、位極人臣。外戚勢力開始抬頭,拉開了西漢亡國的序幕。對王政君不加以限制,對外戚勢力的壯大不加以削弱,漢元帝的這種縱容態度使西漢在亡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三,錯立太子,葬送西漢。漢元帝與皇后王政君的兒子太子劉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昏君苗子,元帝看出了太子不能堪當大任,準備廢掉劉敖,改立劉康。這實際上是最好削弱王政君家族的措施。但是大臣史丹卻力保太子,多次勸諫,致使元帝動搖。元帝到臨死時也沒有廢掉劉敖,為西漢的滅亡留下隱患。這個劉敖就是漢成帝,就是寵幸趙飛燕姐妹的那位。

    第四,連年天災,實為警示。漢元帝從即位第一年到第十六年,連年天災,實際上是上天對西漢即將亡國的一種警示。這一嚴重情況與元帝拆除宗廟的所謂不孝沒有太大關係,倒與元帝在位期間實行了太多放縱邪惡隱患有很大關聯。不過,漢元帝拆除宗廟,是聽信了貢禹的主意,這個貢禹正是被石顯所收買的大臣。由此可見,元帝對惡事的放任和縱容有多深。

  • 5 # 刪繁就簡347

    漢元帝在位期間,自然災害頻發,如數次發生地震;民間瘟疫流行,多處發大水,饑荒嚴重。有人說天災和漢元帝不守孝道有關,回答是的。

    《孝經·開宗明義》指出:假若能夠以孝治天下,便會得到“萬國之歡心”、“百姓之歡心”、達到“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的地步。這就是說漢元帝雖然喜好儒學,儒學的的精髓是孝道。孝道在國家的層面是治國平天下,他是怎樣治理國家呢,

    由於漢元帝喜好儒學,徵用儒生,委以政事,貢禹、薛廣德、韋賢、匡衡等儒生相繼為宰相。

    但是他優柔寡斷,使儒生的希望曇花一現,他重用宦官弘恭、石顯,並且使宦官獨攬權力,開創了歷史的先例,使西漢政權在漢元帝統治時期國勢開始轉弱。

    漢元帝不顧中書是國家政事之本,任命宦官弘恭為中書令掌管中書。漢元帝沒有懲治宦官與外戚聯手逼死自己的老師蕭望之。這也說明漢元帝政治上短視與低能,他空懷改革理想,而缺乏作為皇帝應有的眼光與政治家應有的謀略。

    按《孝經·開宗明義》所指出,說漢元帝不孝是在治理國家大是大非事情上,放權給宦官弘恭、石顯以及外戚。漢元帝使西漢繁榮發展向上的趨勢發生了轉變,因此說他不孝是指治國、平天下層面說的。不講孝道的漢元帝,他統治時期必是日漸衰落的時期。

  • 6 # 經典守望者

    這是一種誤會,兩者完全沒有關係。因為漢元帝在位時期雖然災害頻繁,但是其他皇帝在位時期的自然災害也不少。只是後代有人強行加以附會罷了。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各種自然災害四十三次。漢昭帝在位十三年,記錄的災異高達十四次,也是每一年都有災異。漢哀帝在位七年,災異次數高達十次。所以說,元帝時期的災異頻率並不是最高的。

    出現這種錯覺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史書的記載格式和體例。在董仲舒的思想當中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天人感應,人副天數”,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地有五方,人有五臟。董仲舒認為人類與自然是有非常深遠的聯絡的。而君王作為百姓的首領,他的一舉一動甚至可以直接與天地發生感應,君王有過失,天就會降下災異警告君王。所以後來每逢有災異,君主都會非常重視。史書當中也不惜篇幅來記載這些情況。但實際上,中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國家,自然災害當然不少,要真正做到整個國家的疆域內都沒有災害是很難的。而且,只要有一個地方受災史書當中就會有所體現。大規模災害甚至要在君王的帝紀當中記載。所以說,災害的絕對次數就會顯得很高。

    漢元帝在位時期的種種行為,其實都是讓後人誤解的。漢元帝是西漢儒家修養程度最高的皇帝,根本不可能違逆孝道。從他厚待毫無血緣關係的邛成太后,恩寵她的家族,就可以看出漢元帝是一個謹守孝道的皇帝。

    他在禮法上的多項舉措被後人誣指為不孝,但是實際上是為了降低百姓的負擔和國家的財政壓力。他在位期間多次免除百姓的徭役,還頻繁賞賜百姓牛酒和種子糧食等。可以說在國家大政方針上是沒有錯誤的。只是因為他過於寵信儒生,而且他的性格又過於優柔寡斷,致使朝中的小人趁虛而入,踐踏朝政。而他本身既沒有強有力的外戚輔佐,自己又沒有卓越的才能,所以很容易被人所擺佈。

    漢武帝至漢宣帝在位時期,國家的大政方針主要是集中在對外方面,國家內部的消耗很大,基礎設定建設也受到影響。漢元帝時期的災異主要以水災居多,就應當是因為水利工程建設不足導致的,應當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不宜過分苛責漢元帝。

  • 7 # 水一白聊歷史

    水一白猜測,題主出這個題目,大概是說正因為漢元帝毀了劉邦、劉盈等人的寢廟園,不守孝道,所以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天災頻發。

    漢元帝時期的天災有多嚴重

    公正地說,漢元帝時期的天災確實是比較嚴重的,地震、洪水、大旱,輪番轟炸。

    比如:

    漢元帝統治第一年(公元前48年)九月,函谷關以東就有十一個郡、國遭受了洪水、饑荒,以至於有部分地區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可見災害範圍非常廣(九分之一以上的郡、國受災)、受災人數眾多,且災害嚴重。

    到了漢元帝統治第二年,函谷關以東部分地區連續第二年發生了大災荒,齊國部分地區有人吃人的現象。可見,這一次相對前一年來說,災害要小一些。

    之後,元帝統治時期雖然也是經常有災害發生,但是波及範圍相對還是要小一些,受災人數也要少一些,遠不如公元前48年那一次大水災嚴重。

    漢元帝毀寢廟園始末

    公元前40年九月,撤銷衛思後(衛子夫)墓園及戾太子墓園的管理機構和人民;十月,撤銷設定在各郡、國的列祖列宗祭廟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將各陵的管理按所屬地界分別劃歸三輔各郡。並下令撤銷為父母墳墓設定的護墓進祭的人員。

    公元前39年十二月,拆毀劉邦、劉盈(漢惠帝)的寢廟園。

    公元前38年冬季,拆除孝文皇后、孝昭皇后寢園。

    但是,在漢元帝臨終(公元前34年-公元前33年)前,他還是又下令恢復了這些寢園。

    而漢成帝劉驁即位後,又一次取締了這些寢園。

    漢元帝為什麼這麼做?

    在漢元帝下令拆毀這些寢廟園的時候,漢元帝還做了一件事,即開始下令修建他自己的陵寢,但是他卻做了一件之前皇帝未做的事,即他這一次建陵寢,並沒有設定陵縣。

    在西漢初期,每個皇帝生前都會修好自己的陵園,並且設定陵縣,從全國各地遷居移民富商大賈、豪門旺族等等。但是,正因為長期的陵縣建立,陵縣人口急劇增多,大縣人口已多達數十萬之多,到漢元帝時期已經有些不堪重負了。

    所以,無論漢元帝是不再設定陵縣也好,還是拆毀寢園等等行為,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減負,也算是一件善舉。

    “不孝”與天災的關係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早已明白了,漢元帝時期的天災頻發與他的不孝並沒有什麼聯絡。因為最大的災害發生之時,漢元帝並沒有這些“不孝”的舉動,時間線上就不吻合。

    此外,漢元帝的這些行為也是從大局考慮,是一種穩定民心的作法,不失為是仁政的一種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灣戰爭對全世界軍事變革有哪些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