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字都是獨體字結構,沒有上下結構。
禾
總筆畫 5
讀 音 hé
筆順編號 31234
筆 畫 撇 橫 豎 撇 捺
基本字義
【 釋義】 穀類植物的統稱: 禾苗。古書上指 粟。
【 禾場】 [1] <方言>打稻子或曬稻子等用的場地。
例句:爺爺和爸爸在禾場上打麥。
【 禾苗】 [2] 穀類作物的幼苗。
例句:田裡的禾苗長得很旺盛。
三
大寫:叄。
拼音:san1。
(1) 部首:一
(2)筆順編號:111
(3)結構:獨體字
(4)筆畫數:3,,
(4) 英文:three 英文“第三”:third
(5)數字表示:3
(6)羅馬文表示:Ⅲ
詞義解釋
1、基本詞義
(1)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維空間。~部曲。~國(中國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數:~思而行。~緘其口。
2、數詞
三 田字格(1)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義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東漢·許慎《說文》
三,數名。——《廣韻》
二與一為三。——《莊子·齊物論》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王三賜命。——《易·師》。荀注:“三者陽德成也。”
結恨三泉。——《後漢書·袁紹傳》。注:“三者數之小終。”
紀之以三。——《國語·周語下》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辭銜者三。——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三節(農曆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三學(太學、武學、宗學;或指府學、州學、);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頓);三腳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時地方官署中吏役的總稱);三已(謂三度或多次罷官);三五(謂十五天;十五歲)。
(4) 表示多數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魯仲連辭讓者三。——《戰國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三思臺(胸膛或心臟);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徵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為耦,三耦則六人)
3、名詞
(1) 指歷中九宮的第三宮,即東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宮術謂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師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氣(指天、地、人之氣);三極(三才,天、地、人)。三儀(謂天、地、人)。三靈(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堯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週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時魯國宣公、成公、襄公三國君)。三皇五帝(泛指遠古時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釋義天地間養生水和氣。代表禾物參。養生蒼靈。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黃:伏羲、燧人、神農。
(5) 指三顆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詩·唐風·綢繆》
(6) 又如:三臺星(星官名。共六星。兩兩相比,稱上臺、中臺、下臺)
(7) 哲學用語。中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8) 姓。
二
英文:Two
筆畫:一筆橫,二筆橫
結構:獨體字
部首:一
總筆畫:2
筆順:11
組詞:二胡
英語念:tù(標準美式發音)
基本釋義
[《廣韻》而至切,去至,日。]
大寫:貳
“貳”的今字。ㄦˋ
詳細介紹
1、數詞(數目字)
一加一所得。《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魯迅 《吶喊·狂人日記》:“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
2、序數
第二。《墨子·七患》:“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適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 唐 韓愈 《春雪》詩:“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巴金 《探索集·春蠶》:“我寫作一不為吃飯,二不為出名。”
3、副:次一等
與“正”相對。同“貳”。《禮記·坊記》:“君子有君不謀仕,唯卜之日稱二君。”鄭玄 注:“卜之日,謂君有故而為之卜也。二當為貳。唯卜之時,辭得曰:君之貳,某爾。”
4、再次;兩次
《南齊書·禮志上》:“醴則唯一而已,故醴辭無二。”《宋史·吳璘傳》:“此 孫臏 三駟之法,一敗而二勝也。”
5、倍;加倍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雲:“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齊得十二’亦如之。” 顧炎武 《日知錄·史記注》:“古人謂倍為二。‘秦得百二’,言百倍也;‘齊得十二’,言十倍也。”《韓詩外傳》卷四:“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
6、並列
《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德侔往初,功無與二。”《宋史·楊存中傳》:“ 楊存中 唯命東西,忠無與二,朕之 郭子儀 也。”
7、兩樣;不同
《荀子·富國》:“故曰上一則下一矣,上二則下二矣。”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每先期輸直,不二價,而人無異辭。” 清 顧炎武 《與人書四》:“《詩》三百篇即古人之韻譜。經之與韻,本無二也。”
8、謂分成兩樣
《高子遺書·語十九》:“朱子正欲一之,反謂其二之,惑之不可解久矣。”
9、懷疑;不確定
《呂氏春秋·應言》:“視昂如身,是重臣也;令二,輕臣也。” 高誘 注:“二,疑也。臣見疑則不重矣。”《後漢書·齊武王縯傳》:“將軍張昂拔劍擊地曰:‘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宋 宋祁 《宋景文雜說》卷下:“任賢而二,五堯不治。”
10、二心;不遵從
唐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若縱懷二,奸亂必漸。” 宋 范仲淹 《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詩:“先王制禮經,祠為國大事,孟春祭風師,刺史敢有二?”
11、哲學用語
中國古代思想家用以指陰、陽或天、地等範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河上公注:“一生陰與陽也。”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夫佔變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陰陽之數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之生也,誕授命世;體三才之茂,踐得二之機。” 李善 注引《易》:“‘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
12、地數之始或指臣道
古人認為偶數屬陰,因以“二”指地數之始,或指卦中的陰爻(--),或指臣道等。《易·繫辭上》:“天一,地二。” 孔穎達 疏:“此言天地陰陽自然奇偶之數也。”《漢書·律曆志上》:“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後漢書·楊震傳》:“《易》曰:‘無攸遂在中饋’” 李賢 注引 漢 鄭玄 曰:“二為陰爻。”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二,言所為;五,不言所為。二,臣道也,以任事為忠;五,君道也,以任人為大。二勝其任,則五可無為。”
13、網路語言
網路用語:指一個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給力。比如說:二、二貨、二愣子等等,用於陌生人含貶義。如果對一個自己很熟悉的人說二,並不含貶義,只是開玩笑或對他的行為很無語。
特指男性角色不成熟的表現,而形容女性應該用“萌”。
二也諧音為愛
十
英文:ten
筆畫數:2
部首:十
筆順編號:12[1]
四字成語:十全十美
基本解釋
1、數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成。[2]
詳細解釋
【數】
1、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樹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結繩記數,用一個結表示十。後來一點變成了一橫。
2、九加一的和。
十是數之小成。——《左傳·僖公四年》疏
十畝之間兮。——《詩·小雅·六月》
兵也者,審於地圖,謀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公(袁可立)司理吳中,執簡柱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
又如:十里長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餞行之處);十番(合奏樂以十種樂器演奏的名稱);十牌(十戶人家。牌:門牌);十地(佛教稱菩薩修行漸近於佛的十種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後語);十方地面(廟宇。佛教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廟。佛教認為“不變”為常住。寺廟是不變的,故稱);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3、指十分;十份。
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4、表示約數。猶言十來個。
辱十城之虛壽,奄咸陽以取雋。——《文選·潘岳·西征賦》
5、特指十倍。如:十伯(十倍百倍)。
6、序數的第十位。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十五刪(詩韻中上平聲第十五個韻目);十四寒(詩韻中上平聲第十四個韻目);十三元(依據《佩文詩韻》“元”字列在上平聲第十三位,故稱)。
【形】
1、表示多;齊全;完備。
九十其儀。——《詩·豳風·東山》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禮記·大學》
又如:十郎八當(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變五化(變化多端);十親九眷(眾多親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嬌妻美妾俱全);十數(十多;十幾,表示眾多);十蕩十決(多次衝擊均能破敵);十萬(數目。又形容數量極多);十惡五逆(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堯(聖人眾多);十朋(許多朋友);十有八九(絕大多數)。
2、通“什”。雜。如:十錦;十樣錦(有各種不同花紋的織錦)。
這幾個字都是獨體字結構,沒有上下結構。
禾
總筆畫 5
讀 音 hé
筆順編號 31234
筆 畫 撇 橫 豎 撇 捺
基本字義
【 釋義】 穀類植物的統稱: 禾苗。古書上指 粟。
【 禾場】 [1] <方言>打稻子或曬稻子等用的場地。
例句:爺爺和爸爸在禾場上打麥。
【 禾苗】 [2] 穀類作物的幼苗。
例句:田裡的禾苗長得很旺盛。
三
大寫:叄。
拼音:san1。
(1) 部首:一
(2)筆順編號:111
(3)結構:獨體字
(4)筆畫數:3,,
(4) 英文:three 英文“第三”:third
(5)數字表示:3
(6)羅馬文表示:Ⅲ
詞義解釋
1、基本詞義
(1)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維空間。~部曲。~國(中國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數:~思而行。~緘其口。
2、數詞
三 田字格(1)指事。本義:數目。二加一之和。
(2) 同本義 [three]
三,天地人之道也。從三數。——東漢·許慎《說文》
三,數名。——《廣韻》
二與一為三。——《莊子·齊物論》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
王三賜命。——《易·師》。荀注:“三者陽德成也。”
結恨三泉。——《後漢書·袁紹傳》。注:“三者數之小終。”
紀之以三。——《國語·周語下》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戰國策》
公(袁可立)乞骨骸者七,辭銜者三。——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3)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時套在犯人頸、手、足上的刑具);三節(農曆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三學(太學、武學、宗學;或指府學、州學、);三衙(三次,三回);三巡(斟茶或酒三次);三休(三頓);三腳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三班六房(明清時地方官署中吏役的總稱);三已(謂三度或多次罷官);三五(謂十五天;十五歲)。
(4) 表示多數或多次 [more than two;many;several]
魯仲連辭讓者三。——《戰國策》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三思臺(胸膛或心臟);三傳(指多知古事,有才學的人);三江(長江流經武漢地區附近的主流與支流等眾多水道的總稱);三汲(多次取水);三反(多次往返);三辟(多次徵召);三回五次(多次);三折(多次受挫);三求四告(再三求告)。
(6) 三倍 [three times]。如:三耦(二人為耦,三耦則六人)
3、名詞
(1) 指歷中九宮的第三宮,即東方震位 [third palace]。
如:三(九宮術謂三生五死)。
(2) 指君、父、師 [monarch;father,teacher]。
如:三尊(三種最受尊敬的人。指君、父、師)
(3) 指天、地、人 [Heaven;Earth;Human being]。
如:三一(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三才(天、地、人)。三元(指天、地、人)。三氣(指天、地、人之氣);三極(三才,天、地、人)。三儀(謂天、地、人)。三靈(指天、地、人)。三官:天地人官,天地人。天地水官,堯舜禹。
(4) 指三皇 [Three Emperors]。
如:三王(指夏、商、週三代之君)。三五(指三皇五帝)。三君(指春秋時魯國宣公、成公、襄公三國君)。三皇五帝(泛指遠古時代的帝王)。
三皇古始造字,釋義天地間養生水和氣。代表禾物參。養生蒼靈。
三皇:天地泰皇,天皇、地皇、泰一。天地人黃:伏羲、燧人、神農。
(5) 指三顆星 [three stars]
三星在天。——《詩·唐風·綢繆》
(6) 又如:三臺星(星官名。共六星。兩兩相比,稱上臺、中臺、下臺)
(7) 哲學用語。中國古代思想家用以稱天地氣合而生萬物的和氣 [amiableness]。如:三一(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三花(道教指人的精、氣、神)。
(8) 姓。
二
英文:Two
筆畫:一筆橫,二筆橫
結構:獨體字
部首:一
總筆畫:2
筆順:11
組詞:二胡
英語念:tù(標準美式發音)
基本釋義
[《廣韻》而至切,去至,日。]
大寫:貳
“貳”的今字。ㄦˋ
詳細介紹
1、數詞(數目字)
一加一所得。《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技藝》:“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魯迅 《吶喊·狂人日記》:“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
2、序數
第二。《墨子·七患》:“城郭溝池不可守,而治宮室,一患也;適國至境,四鄰莫救,二患也。” 唐 韓愈 《春雪》詩:“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巴金 《探索集·春蠶》:“我寫作一不為吃飯,二不為出名。”
3、副:次一等
與“正”相對。同“貳”。《禮記·坊記》:“君子有君不謀仕,唯卜之日稱二君。”鄭玄 注:“卜之日,謂君有故而為之卜也。二當為貳。唯卜之時,辭得曰:君之貳,某爾。”
4、再次;兩次
《南齊書·禮志上》:“醴則唯一而已,故醴辭無二。”《宋史·吳璘傳》:“此 孫臏 三駟之法,一敗而二勝也。”
5、倍;加倍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 司馬貞 索隱引 虞喜雲:“百二者,得百之二。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齊得十二’亦如之。” 顧炎武 《日知錄·史記注》:“古人謂倍為二。‘秦得百二’,言百倍也;‘齊得十二’,言十倍也。”《韓詩外傳》卷四:“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
6、並列
《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德侔往初,功無與二。”《宋史·楊存中傳》:“ 楊存中 唯命東西,忠無與二,朕之 郭子儀 也。”
7、兩樣;不同
《荀子·富國》:“故曰上一則下一矣,上二則下二矣。”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三:“每先期輸直,不二價,而人無異辭。” 清 顧炎武 《與人書四》:“《詩》三百篇即古人之韻譜。經之與韻,本無二也。”
8、謂分成兩樣
《高子遺書·語十九》:“朱子正欲一之,反謂其二之,惑之不可解久矣。”
9、懷疑;不確定
《呂氏春秋·應言》:“視昂如身,是重臣也;令二,輕臣也。” 高誘 注:“二,疑也。臣見疑則不重矣。”《後漢書·齊武王縯傳》:“將軍張昂拔劍擊地曰:‘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宋 宋祁 《宋景文雜說》卷下:“任賢而二,五堯不治。”
10、二心;不遵從
唐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若縱懷二,奸亂必漸。” 宋 范仲淹 《祠風師酬提刑趙學士見貽》詩:“先王制禮經,祠為國大事,孟春祭風師,刺史敢有二?”
11、哲學用語
中國古代思想家用以指陰、陽或天、地等範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河上公注:“一生陰與陽也。” 漢 劉向 《說苑·辨物》:“夫佔變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陰陽之數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公之生也,誕授命世;體三才之茂,踐得二之機。” 李善 注引《易》:“‘有天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
12、地數之始或指臣道
古人認為偶數屬陰,因以“二”指地數之始,或指卦中的陰爻(--),或指臣道等。《易·繫辭上》:“天一,地二。” 孔穎達 疏:“此言天地陰陽自然奇偶之數也。”《漢書·律曆志上》:“地之數始於二,終於三十。”《後漢書·楊震傳》:“《易》曰:‘無攸遂在中饋’” 李賢 注引 漢 鄭玄 曰:“二為陰爻。” 明 張居正 《辛未會試程策》:“二,言所為;五,不言所為。二,臣道也,以任事為忠;五,君道也,以任人為大。二勝其任,則五可無為。”
13、網路語言
網路用語:指一個人很傻或者很操蛋很垃圾很不給力。比如說:二、二貨、二愣子等等,用於陌生人含貶義。如果對一個自己很熟悉的人說二,並不含貶義,只是開玩笑或對他的行為很無語。
特指男性角色不成熟的表現,而形容女性應該用“萌”。
二也諧音為愛
十
英文:ten
筆畫數:2
部首:十
筆順編號:12[1]
四字成語:十全十美
結構:獨體字
基本解釋
1、數名,九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達到頂點:十足。十成。[2]
詳細解釋
【數】
1、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樹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結繩記數,用一個結表示十。後來一點變成了一橫。
2、九加一的和。
十是數之小成。——《左傳·僖公四年》疏
十畝之間兮。——《詩·小雅·六月》
兵也者,審於地圖,謀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公(袁可立)司理吳中,執簡柱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
又如:十里長亭(古時設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別餞行之處);十番(合奏樂以十種樂器演奏的名稱);十牌(十戶人家。牌:門牌);十地(佛教稱菩薩修行漸近於佛的十種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後語);十方地面(廟宇。佛教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廟。佛教認為“不變”為常住。寺廟是不變的,故稱);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3、指十分;十份。
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4、表示約數。猶言十來個。
辱十城之虛壽,奄咸陽以取雋。——《文選·潘岳·西征賦》
5、特指十倍。如:十伯(十倍百倍)。
6、序數的第十位。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十五刪(詩韻中上平聲第十五個韻目);十四寒(詩韻中上平聲第十四個韻目);十三元(依據《佩文詩韻》“元”字列在上平聲第十三位,故稱)。
【形】
1、表示多;齊全;完備。
九十其儀。——《詩·豳風·東山》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禮記·大學》
又如:十郎八當(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變五化(變化多端);十親九眷(眾多親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嬌妻美妾俱全);十數(十多;十幾,表示眾多);十蕩十決(多次衝擊均能破敵);十萬(數目。又形容數量極多);十惡五逆(種種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堯(聖人眾多);十朋(許多朋友);十有八九(絕大多數)。
2、通“什”。雜。如:十錦;十樣錦(有各種不同花紋的織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