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下二妹子

    平菇又名側耳、糙皮側耳、蠔菇、黑牡丹菇,在臺灣還被稱秀珍菇,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是種相當常見的灰色食用菇。

    平菇病害有哪些?

    平菇病害一般分為非傳染性病害、傳染性病害。非傳染性病害又分為子實體著色病、畸形病(畸形病又分多種)及農藥、化肥中毒病;傳染性病害又有軟腐病、青黴病、細菌褐斑病、細菌性腐爛病及病毒病等。下面二妹子就這些病害分別說說它們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非傳染性病害

    (一)、子實體著色病

    一般表現為出菇期菇蕾或子實體的菌蓋變成黃紅色或焦黃褐色,似強太Sunny灼燒後的症狀。受害的子實體生長受抑制,菌肉薄,質地較硬,菌蓋邊緣變成藍色。

    1、發病原因:

    (1)覆蓋用的薄膜質量差:由於膜內外溫差和膜內溼度大,在膜內頂端形成水滴,而水滴中含有薄膜析出的化學毒物,當水滴落到菇體上時,使接受水滴的菌蓋或菇蕾中毒而著色。

    (2)菌蓋受到一氧化碳毒害就會變成藍色的邊緣。

    2、防治方法:

    (1)選用優質地膜或塑膠薄膜覆蓋床面。

    (2)支架保持半圓形或呈斜面形,使膜上的水滴流到菇床邊緣而不滴到菇床上。

    (3)如果用爐火對菇房加溫,一定要加用煙囪將煤煙排到室外。

    (二)、平菇畸形病

    1、畸形病型別及症狀

    (1)花菜形畸形:平菇子實體原基形成後不再分化,桑椹狀的原基團不斷增大,形成類似花椰菜花球狀或半球狀子實體原基團,其直徑可達到20釐米,重量2千克左右。

    (2)珊瑚狀畸形:子實體只有較長而粗壯的菌柄,柄端部連續分枝形成許多小菌柄,沒菌蓋,整個子實體形如珊瑚,色澤奶白色。

    (3)高腳畸形:菌柄細長,菌蓋小,整個子實體很像一個蒼白色的高腳酒杯。

    (4)光桿畸形:只有細長的菌柄而無菌蓋,菌柄頂端有小的開口,顏色稍深,沒有菌蓋和菌褶。

    (5)幼菇萎縮乾枯:出菇期,幼菇和菇叢生長瘦弱,黃白色或淡黃褐色,菇體從上往下萎縮枯死,菌蓋和菌柄皺縮乾癟。

    (6)瘤蓋菇:菌蓋表面有瘤狀或顆粒狀突起,嚴重時子實體僵縮,菇肉硬化,生長停止。

    2、發病原因

    (1)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房內相對溼度過高,引起花菜型畸形菇和珊瑚狀畸形菇。

    (2)出菇期光照弱和溫度偏高,則可形成高腳畸形菇。

    (3)菌柄生長後期,溫度低(0℃左右),不分化菌蓋而形成光桿型平菇或瘤蓋菇。

    (4)培養料含水量低,出菇期室內相對溼度低,會導致幼菇萎縮乾枯。

    3、防治方法:

    (1)控制溫溼度:在平菇子實體形成階段,床面溫度控制在20℃以下,遇到氣溫高時,常灑水並通風降溫。低溫時,設法保溫,中溫型品種保持8℃以上,低溫型品種保持0℃以上;空氣溼度經常保持在85%~90%。

    (2)改善光照和通風條件:菇房要適時通風換氣,使床面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0.1%。光照強度在5~10勒克斯,每天光照4~6小時。

    (3)加強出菇期管理:出菇前或出菇期,發現培養料含水量過低或乾燥時,及時用竹竿或小木棍於傍晚在床面打洞,洞距15~20釐米,洞深達到床底,每個洞內注入足夠的水。灌水後揭膜,第二天早上再蓋上膜,以保證床面較高的溼度。若在室外露地栽培,床面除打洞灌水外,對菇床四周的土壤也要澆足夠的水,防止乾燥的土壤從培養料中吸取水分。

    (三)農藥、化肥中毒病

    農藥中毒後床面該出菇時無菇長出,或出菇很少或出畸形菇。一般在用藥後第一批菇出現中毒症,以後各批隨時間延長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床上的畸形菇主要是菌蓋和菌柄分化不正常。化肥(如尿素)中毒後,平菇正在生長的菌絲、菇蕾或幼菇變黃,萎縮,最後死亡。

    1、發生原因:出菇前或菇生長期,噴敵敵畏或殺蟲雙用量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農藥中毒。菇農為提高產量,對床面噴灑尿素過多會引至化肥中毒。

    2、防治方法:

    平菇(包括蘑菇和木耳)對上述農藥和化肥比較敏感,如使用不當,就造成產量損失。

    (1)用敵敵畏噴灑或燻蒸床面時,嚴格控制用藥量,特別是溫度較高時,藥液稀釋800倍或每立方米空間用10%敵敵畏乳油10毫升。

    (2)如果對床面追施尿素時,其濃度不能超過0.2%,即50千克水中尿素不能超過100克。

    二、傳染性病害

    軟腐病、青黴病、細菌褐斑病、細菌性腐爛病及病毒病。

    1、軟腐病:

    軟腐病屬於真菌性病害。得病子實體呈水漬狀軟腐,發軟的子實體表面粘滑、溼潤,但無臭味。

    (1)發病條件:毛黴是一類弱寄生菌,平時生活在許多有機物質上,空氣中也浮有其孢子,當遇到衰弱的平菇子實體時,在高溫和通風不良的菇房內,很快發芽侵害子實體導致發病。同一菇床上,有漬水的地方容易發病。

    (2)防治方法:

    ①預防床面漬水。

    ②及時採收成熟的平菇子實體。

    2、青黴病:

    青黴病是一種青黴菌侵害引起的,屬於真菌病害。幼菇發病一般從頂端向下出現黃褐色枯萎,病部表面生綠色粉狀黴層,黴下面的菌肉腐爛。

    (1)發病原因:病菌為弱寄生菌。存在於多種有機物質上,很難侵害健壯的平菇子實體。當培養料的酸鹼度在4左右時,含水量不足,空氣溼度較低,菇蕾叢生而缺乏營養,幼菇生長瘦弱,就容易受病菌侵害發病,如果菇床上殘留有菇根或菇樁,更有利病害發生髮展。

    (2)防治方法:

    ①控制培養料呈中性至弱鹼性:這樣平菇的菌絲可以正常生長,而病菌受到抑制。用1%石灰水調節酸鹼度最經濟。

    ②清理菇床:及時清除採菇後留下的殘餘部分和生長瘦弱的幼菇。

    3、細菌褐斑病

    細菌褐斑病又叫細菌性汙斑病、細菌性斑點病、褐色汙斑病。病原菌為托拉斯假單孢桿菌。

    (1)發病原因:該病菌分佈廣泛,可以由培養料、覆土或管理用水帶入菇床。高溫高溼,特別是菌蓋上有水滴或水膜時有利於病害發生,在比較乾燥的子實體上雖然可以存在病原菌,但不引起危害。

    (2)防治方法:

    ①衛生防治:培養料推廣二次發酵;覆土用甲醛消毒;菇床管理用水以漂白粉消毒。

    ②控制溫度:子實體生長期,菇房溼度控制在95%以下,每次噴水後及時通風透氣,使菌蓋表面保持較乾燥的狀態,造成不利病菌繁殖的條件。

    4、細菌性腐爛病

    在菌蓋或菌柄上產生淡黃色水漬狀斑,高溼中溫條件下,病斑迅速從菌蓋往下或從菌柄往上發展最後造成整個子實體呈黃褐色水漬狀腐爛,並有惡臭味。病菇不可食用,完全失去經濟價值。

    (1)發病條件:凡菌蛆發生嚴重的地方,病害發生重;用不清潔的水噴菇床及子實體,發病重。菇房內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

    (2)防治方法:

    ①作好菇房衛生和溫溼度控制:管理用水應經過漂粉消毒,噴水適度,房內溼度控制在95%以下;每次噴水後及時通風換氣,防止子實體表面較長時間內有水膜或處於水溼狀態。

    ②及時防治菇蚊和菇蠅。

    5、病毒病

    病毒病有以下三種類型:

    ①菌柄腫大變成近球形或燒瓶形,無菌蓋或很小的菌蓋。

    ②菌柄扁平彎曲,表面凸凹不平或有瘤狀突起,菌蓋有深缺刻並呈波浪形。

    (1)發生條件:主要是菌種菌絲將病毒帶進菇床。帶病毒的平菇孢子落到床面,也引起發病。

    (2)防治方法:

    ①選留無病毒菌種。從無病菇床上選菌種。

    ②防止帶病毒的平菇孢子落入床面。接種後以薄膜或舊報紙覆蓋床面。

    ④生產結束時清除廢料、病菇殘體,消毒場地。

    三、平菇病害綜合預防/防治措施

    【1】、菇房設定合理:菇房應遠離倉庫、畜舍和垃圾堆的向陽地方。

    【2】、保持菇房衛生:菇房特別是舊菇房,使用前必須進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如床架可以拆下來在水中浸泡10~15天后用毛刷洗淨,置Sunny下暴曬2~3天,再用50千克10%石灰水中含有500克敵敵畏的藥液洗刷床架以殺死病蟲。床架安裝好後,用藥劑噴霧房頂、床架、四壁,並封閉24小時,開門窗散去藥味。地面老土可以鏟去一層,補填新土,並撒一層石灰粉。同時菇房內外要定期清理消毒,保持經常性衛生。

    【3】、用優質培養料:培養料所用原材料要新鮮、乾燥和無黴變。制好的培養料先高溫堆制,再進行後發酵,在50℃~52℃下維持4~5天。

    【4】、加強酸鹼度,溫溼度管理:如果袋栽平菇,培養料含水量應調到60%左右,酸鹼度調到6.0~6.5,再進行滅菌;接種後初期將溫度控制在25~27℃,促使菌絲順利生長,到出菇期,把溫度調到15~18℃,以利子實體形成,空氣溼度控制在85%~90%,如果給平菇生長提供上述條件,就不利於傳染性病原菌的入侵,也不會因環境不宜而形成畸形平菇。

    【5】、及時防治:當發現傳染性病害後,即時清除病菇,並噴化學藥劑防治,以控制病害擴充套件;對非傳染性病害則要在診斷病害種類的基礎上,改善條件,使平菇子實體得以形成和生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剛需購房者來說,是應該繼續觀望,還是應該現在就下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