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樂先聲

    達倫·阿羅諾夫斯基導演,納塔莉波特曼主演,克林特曼塞爾配樂的經典驚悚劇情片《黑天鵝》,故事主要講述了女主妮娜是一個芭蕾舞演員,她與她的控制慾極強母親住在一起,而新一季的《天鵝湖》即將開演,藝術總監托馬斯將有白天鵝潛質的妮娜選為新的天鵝皇后,但為了演繹《天鵝湖》裡“黑天鵝”性感放蕩的形象,原本柔弱善良的妮娜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逐漸發現了叛逆、充滿誘惑力的自己,而在母親極度控制下,嫉妒“黑天鵝”化身——莉莉的競爭壓力下,前天鵝皇后貝絲悲慘的舞蹈命運 刺激下,她的精神也逐步分裂,出現幻象,走火入魔,雖然獲得了完美的表演,但最終還是毀掉了自己的故事。納塔莉波特曼也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

    總的來看,整部影片有90%都是有配樂做鋪墊。但是第一次看影片的時候,我並沒有感受到主流劇情片中常出現的主題音樂。但其實其配樂有他獨特的邏輯性和脈絡特徵。

    首先,與其他影片具有同一個或者幾個主題音樂的型別不同,《黑天鵝》的電影是按照老柴的這首《天鵝湖》交響樂的走向的而發展的,影片從《天鵝湖》的序曲開始,經過四個章節的發展,逐漸走向終曲,也預示著影片的完結。而樂曲的四個章節也將影片分為幾個部分並且貫穿,分別代表了妮娜進入黑天鵝角色,蛻變成為真正天鵝皇后的幾種不同的狀態。

    同時,可以看到影片整體是由整部《天鵝湖》的交響樂為串聯,但是致使女主角妮娜真正陷落的原因,是與影片的幾條主角與配角之間的分支線有關,包括母親控制慾下的爆發,貝絲質疑下的自我懷疑,莉莉有力競爭下的嫉妒,才讓她走向了最後的道路,因此配樂師將影片的每個分支都賦予了各自的人物主題音樂。像妮娜與母親、妮娜與貝絲、妮娜與莉莉都是如此。

  • 2 # 電影鯊

    作為娜塔莉·波特曼的鐵粉,女神在 2011年榮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憑藉的就是這部《黑天鵝》,這樣重要的電影作品怎麼能錯過。

    在《黑天鵝》影片裡,娜塔莉·波特曼所飾演的是年輕芭蕾舞演員Nina,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二十多的年紀了,心智卻仍停留在十二歲少女的階段。

    她出門永遠只穿粉紅色和白色的外衣;

    她的閨房永遠是夢幻浪漫的,堆滿音樂盒與洋娃娃;

    她自有一種纖細的吸引力,身形卻過於乾癟;

    她被芭蕾舞團的其他演員視為異類,與同齡人的生活脫節;

    她由於思想保守懦弱,一舉一動顯得無不畏畏縮縮、誠惶誠恐;

    她的跳舞就像她的為人,一切恪守“精準”,但卻遺漏了狂野與人性;

    她在異性向她表達好感時,尤其沒有招架之力,儼然一副“呆頭鵝”的樣子。

    而之所以Nina會成為如今的樣子,與她的母親有很大關係。

    同樣曾為芭蕾舞演員的Nina的母親,由於懷上私生女Nina不得不終止自己的舞蹈生涯。無法原諒由於性衝動所帶來的後果的她,在成為母親後變作了一個禁慾主義的象徵。Nina於是從小便生活在暗無天日的“身心管控”和“性壓抑”中。除了事無鉅細地被管控,一切有關“性”和關係到“成人世界”的蛛絲馬跡都不能出現在她的生活中,於是我們看到:

    Nina母親幫Nina穿脫衣物、幫Nina剪指甲、定期檢視Nina的身體、用音樂盒哄Nina入睡、管Nina叫做甜心寶貝;

    Nina母親對Nina同事謊稱Nina不在家,隔斷Nina與同齡人的正常交往;

    Nina在稍微表達了自己的不同意見,比如不想吃太多蛋糕這樣的小事時,都會瞬間引爆母親的情緒,蛋糕被整盒扔進垃圾箱裡;

    Nina在聽了藝術總監Thomas的話,回家慢慢安撫自己的身體時,被臆想中母親的樣子嚇壞;

    更別提Nina氣母親說自己在酒吧同異性發生了關係,結果被母親狂扇耳光。

    那麼,又是誰在最重要關頭為Nina助力,讓她的“自我”萌芽長成,“性”欲形成,成為一個健全的成年人的呢?影片中重要的兩名配角:導師Thomas,隊友Lily就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Thomas把所有的激情都投入到如何去塑造一隻最完美的天鵝角色上,而非糾纏不清地在虛偽的道義上徘徊。他把自己推薦的芭蕾女主演都稱作“我的小公主”、他粗暴地親吻Nina,和Nina在曖昧互動......,這並不是濫情,而是他一心只想幫助Nina開竅,以取得藝術領域的成功。

    Lily的性感和活力之所以讓每個人真切感受到,是因為她強大的愛的能力。

    她主動關心Nina(當Nina一個人在練功房哭泣,立即過去安慰她);

    她真心為Nina的成就高興(Nina成功演繹出黑天鵝後,她立刻去後臺表達敬意);

    她懂得運用自己的身體,管理自己的情緒(看到Nina壓力太大帶她去酒吧盡情狂舞)。

    這兩個人,都沒有像Nina,把所有真切的慾念隱藏起來,被道德感包裹著身體,使之僵硬。也沒有刻意營造自戀完美的空間,與他人格格不入,失掉了溝通和愛的能力。

    父母需要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女兒;

    社會要求一個行為端莊、言語得體的標準淑女;

    家庭需求一個能顧家又能掙錢的全能兒媳婦......

    當這些需求讓你覺得反感、壓抑。其實就是給你發出一個訊號:是時候成長了,你不必再逃避。

    於是,你得重新開始認識自我,而認識自我就像是跳入渾濁泥潭;

    你得剝離出陰暗的東西,哪怕那些東西自幼年起就伴隨我們;

    你得找到使人生重新明亮起來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從來就不容易獲得。

    但當我們終於擺脫以愛為名的操控,放棄依賴,我們才有可能獨自成長。

    《黑天鵝》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得經歷一場“黑天鵝”的蛻變,到那時候你會知道“乖”的本質很可能是壓抑,“惡”的本質也很可能是釋放。在人性這本字典裡,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不會只有高尚沒有卑微、也不會只有良知沒有邪惡。所謂“神性”與“獸性”齊飛、“天使”共“魔鬼”一色。我們每個人最後都可以算作是“灰”的代言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 3 # 神的電視機

    《黑天鵝》講述了一個帶有驚悚色彩的悲情故事,著名的舞曲《天鵝湖》要重排,紐約劇團急需一位能夠駕馭黑天鵝和白天鵝的領舞。

    女主角Nina從小學習舞蹈,技藝高超,表演起純潔的白天鵝時美的動人心魄,但在面對黑天鵝這一角色時總是難以全情投入,面對著巨大的壓力和總監的暗示,Nina慢慢的領悟出了黑天鵝的性感與魅惑,但與此同時,她的心境也逐漸發生了變化。

    演員娜塔莉波特曼憑藉著《黑天鵝》拿下了奧斯卡影后,全片中敏感又略顯分裂的表現十分驚豔,前半段的唯唯諾諾更是讓後半段的自信顯得更加耀眼,電影結尾時的交響樂更是將整體的氛圍烘托到高峰。

    如果說你對人格分裂的題材或略顯黑暗的故事十分著迷,那麼或許這部充滿藝術造詣的《黑天鵝》可以打動你的心。

  • 4 # 潘盒盒

    簡單說就是一個舞蹈演員,想當主演,壓力過大,精神分裂成兩個人格,一個是白天鵝一樣,純淨羞怯,另一個則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一個黑天鵝特質的、會魅惑舞臺導演以求上位的同事。整片以白天鵝人格為視角講述,最後在白天鵝人格競爭過自己幻想出來的黑天鵝人格同事當了主演,演出獲得成功後,自己才發現,和黑天鵝同事的競爭和打鬥,都是自戧,可為時已晚身負重傷,卻不後悔,因為這樣精神分裂後的爭鬥才使她徹底的融入了舞蹈角色中。

    整個影片前期平淡無高潮無尿點,越是接近後期越是將劇情逐步推高,直到波特曼跳黑天鵝那一段的時候進入了高潮,揭開了精神分裂的謎底,以及她自己知道一切後的留戀卻滿足的心情,這一段配樂剪輯和波特曼的舞蹈,簡直了!!!

    開始有點看不下去,完全是為了看娜塔莉波特曼才繼續的,直到電影四分之三後才漸入佳境,到娜塔莉跳黑天鵝那段,我身上的雞皮疙瘩就沒下去過,一直到她跳完!!!!!(本人一聽到好聽的動人心絃的歌曲、音樂的高潮部分和看到好看的照片時就這樣,誰能給解釋下?)

    電影整個前大半都是鋪墊,最後才發現這些鋪墊就是一個走向彈射器的平緩慢上坡,結尾時把你“duang”一下彈飛老高,在你落地前,剛感悟了一部分的時候電影結束,讓你在出字幕的時候再感悟一會,最後在心裡默唸“經典”!

    這樣的好電影,不同於開始就激動或者鬧心直到結局的型別,不是一個圈釦一個圈的型別,而是那種從一個點起筆,一圈一圈往外畫,到最後畫出圈外的時候,才發現整個圈是什麼樣的那種。是你看到最後才能頓悟,最終感嘆經典的那種。

  • 5 # 強哥說劇

    影片女主妮娜是一個優秀的芭蕾舞演員,她扮演的白天鵝聖潔優雅。後來舞臺劇導演托馬斯決定為《天鵝湖》挑選女主角,妮娜成為了第一候選人,托馬斯要女主一人分飾兩角,詮釋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過程,既要演出白天鵝的聖潔優雅,還要演出黑天鵝的邪惡嫵媚。演白天鵝是妮娜的強項,但演黑天鵝妮娜有些吃力。

    另一個芭蕾舞演員莉莉一直是飾演黑天鵝的佼佼者,自然成了妮娜的競爭對手。為了更好地詮釋黑天鵝這個角色贏得女主角,妮娜開始放縱自己,不再聽從她母親的話,開始探索自己身上的黑暗面,妮娜不光在身體上進行嘗試,就連精神上也開始探索,他既要面對現實的自己,還要面對幻想中的自己。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和彷徨後,妮娜終於完成了蛻變,完美演繹了黑天鵝。

    影片是透過一個芭蕾舞演員從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的兩面。妮娜之所以能完成蛻變,是因為她身體裡本來就有黑天鵝的影子,只是沒有被激發出來,後來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妮娜身上的黑天鵝被徹底地釋放了出來,完成了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影響妮娜蛻變的人主要以下幾位。

    一.托馬斯

    托馬斯是影響妮娜的第一要素,正是因為托馬斯要為《天鵝湖》挑選女主角,還要女主角一人份飾兩角,既演白天鵝又演黑天鵝,這也迫使妮娜開始探索如何更完美地詮釋黑天鵝,再有後來她強吻妮娜,更激發了妮娜的另一面,為了激發妮娜身上的另一面,托馬斯不斷地引誘妮娜。

    二.莉莉

    莉莉是飾演黑天鵝的佼佼者,是妮娜的第一競爭對手,是黑天鵝的替補演員,為了超越莉莉贏得角色,妮娜開始探索自己身上的另一面,莉莉一直是她的的一個心結,她一直都能看到莉莉的影子,莉莉成為了她幻想的物件,在莉莉的影響下妮娜開始放縱自己,她開始逛夜店,嗑藥,亂搞男女關係,最後還搞起了同性戀。

    三.妮娜的母親

    在電影中我母親不希望妮娜長大,她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歸屬於自己,一定要聽自己的, 不讓她交朋友,不讓她外出。在妮娜母親的眼裡,妮娜就是個孩子,她害怕妮娜受到傷害,妮娜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希望。妮娜的母親想讓妮娜像白天鵝一樣的聖潔優雅,不讓她有一點的越軌行為,這讓妮娜感到很壓抑,導致妮娜後來開始放縱自己。

    四.妮娜自己

    因為太喜歡芭蕾舞,太想成功了,把芭蕾舞當成了他生命裡的一切。再加上從小到大一直被母親約束內心壓抑太久,母親又對她抱有很高的期望,為了不辜負母親的期望,更想證明自己。讓她陷入了瘋狂,分不清虛擬和現實,出現各種幻覺。雖然完美完成了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但也因此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整部電影和張國榮的《霸王別姬》很像,都是在講一種藝術,一個是芭蕾舞,一個是京劇。主角都因為太熱愛各自的事業,甚至達到了痴迷的地步,都已經分不清虛擬和現實,入戲太深無法自拔,都為藝術獻出了她們寶貴的生命。外人都無法理解他們,覺得他們的精神有問題。只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影片中有多處妮娜照鏡子的場景,妮娜覺得鏡子裡是另一個自己,從鏡子裡她能看到自己的另一面,不為人知所知的另一面,就像白天鵝和黑天鵝,她們本來屬於中一個個體,但她們卻擁有截然相反的特質,一個神聖潔白,一個神秘邪惡。

    影片中配樂也很經典,尤其是在主角在舞臺上跳舞的時候,一邊欣賞著精彩的舞蹈,另一邊聆聽著美妙的音樂,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最精彩的莫過於影片結尾,妮娜成功蛻變成黑天鵝的那段,看著妮娜的身上一點一點長出羽毛,最後幻化成一隻黑天鵝,那種震撼的感覺簡直無語言表。整體來看《黑天鵝》這部電影是一部驚悚奇幻電影,跌宕起伏的劇情,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透過女主由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過程,讓我們看到了她對藝術的追求。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付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酒店夜審時做什麼工作?軟體系統如何做夜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