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慈悲拔除生命苦難

    強大處下,字面的意思,是真正強大的人或事物多會處於某種同類集合的下位,倒不是指地位卑下,而是內心謙下,主動去支撐蓄養,也就是說真正的強大處於更基礎的、更包容的、更慈悲的、更有使用價值的那個層面。

    強大處下,因為愛。比如說,一個家庭的支柱應該是這家的男人,通常他要掙錢養家、養老攜幼、併為家庭贏得起碼的尊重。因為他的能力最強,所以需要承擔的責任更大,他要蹲下身子彎下腰抗起整個家庭。不僅如此,作為中軸,他還要有潤滑的功能,能化解矛盾、強化家庭成員的感情基礎,還要能承受得起委屈抱怨,將家人的各種不順心、壞情緒納進來、吞下去,將彼此的愛、信任與幸福在家裡培育起來。

    所以,當越親近的人越肆無忌憚耍小孩子脾氣的時候,可不要覺得那是近者相傷,甚至抱怨不被理解、甚至孤獨怨恨,墮於一段孽緣。而是把你的親人當成小孩子,因為她的心靈還沒強大到不需要你的地步。她越是耍脾氣,越是需要你,需要把你的強大身心鋪在下面,保護她、溫暖她。

    至於臉皮,就算了吧。男人在家庭裡,有愛、有責任、有理解、有信任,應該講原則、講道德、講法律、講化育,但是不要講面子和所謂尊嚴。一個男人總跟家人講面子和尊嚴,是不成熟不強大的表現。有愛的能力和責任,就要無條件輸出愛,並以此為樂,何需別的獎賞呢。

    強大處下,所以支撐、蓄養。一個更有能力的人,會以一己所長造福人群。真正的企業家,會引領人們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為這個社會提供更多便利服務,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真正的科學家,會以其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來換取國家的強大與時代的發展。真正的教師,會一直深愛著那三尺講臺,為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奉獻知識、智慧與道德,培養一個個真正的“大人”。真正的醫生,會以仁心大愛去為更多的人祛除病痛,送上更多對於生命的關懷。真正的學者,會深深的愛著他的國家、社會,更大點說是愛著他這個時代的人群,為這個社會診脈、為這個時代治病,即使身處低位,被誤解受委屈,依然,毅然,怡然。他的寬恕與大愛,正是他的強大。

    強大處下,更是因為他重要的使用價值。人們日用而不知,反倒是大隱於人們的視線了。譬如空氣,人們須臾不可離,它的使用價值不可言喻了吧,生命不就是一口氣麼?可誰又去注意它、感謝它呢?一旦最平常卻又貴為生命基礎的空氣,不得不被人們注意的時候,那很可能就意味著巨大的危險已經降臨。譬如水,貴為生命之源,卻是無比平凡。水甘居於下,老子卻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就連孫武子也從中悟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兵家至理。

    強大處下,因為慈悲。老子說“報怨以德”,不是讓人去做無原則的老好人、糊塗蛋。能感化的,當然要去感化,雖然很難。對於不能感化的,就需要另一種雷霆手段,去改造。譬如家庭裡對於孩子的頑劣,需要剛硬一點的面孔去教育,內心當然還是對孩子的愛。愛他,就要讓他也明白事理,構建自己可靠的價值體系,知道用道德保護自己,懂得去珍惜體悟生命的美與意義。譬如社會上對於不可救藥的人或事,感化無能為力,不得已祭起法律等懲罰之劍。但是內心,還是對於更多人的愛,以及對於為惡之人執迷不悟的痛惜悲憫。金剛怒目,菩薩低眉,莫不是慈悲。

    強大處下的根本,便是慈悲大愛,也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因為慈悲,感於生命之多苦,所以心靈無比強大,甘於居下,承擔起無比的痛苦,構建起終極的價值,併為更多的人提供思想的引領、心靈的療愈,進而幫助人們直面小我之我執我慢,超越很多不必要的慾望,擺脫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進而,或可以達到不榮不辱、不成不敗的人生境界。

    這種喜悅,真的是人生至樂,非其他可比。這雖是聖人之所為,也是每個平常人所已經自然具足的內在智慧,只是需要在面對各種境遇時不斷地反觀自省、精進覺悟,進而悟後起修、漸達知行合一了。只是,這有些深了,非我所能及,需要思與行的整體的功夫,非得從一人、一家、一事上去不斷努力了。

  • 2 # 水煮周易

    老子說:

    人活著肌肉是柔軟的,骨節身體像軟的一樣可以彎曲活動。但人死後就肌肉僵硬,身體就繃直得硬梆梆的。

    萬物草木活生生的時候,就柔軟容易彎曲折變,但一死去就變成乾枯空洞的槁杆。

    所以堅硬、強直的就是尋死的狀態,柔弱的就是求生的狀態。所以武器精良、軍隊強大的往往失敗。樹木強壯高大的往往被砍掉供給人們使用。

    這樣看起來,為了求得長久的生存,強大的就要處於下位,潛藏自保。而柔的就要努力尋求上位,獲得發展。這與其文主旨相符,在辨正看待強弱生死之上,給我們以啟示。

    老子用無為無不為的思想來看待強弱、生死存亡的關係,看起來也有些道理。但所用比類的例子是牽強的,如人死則僵、草木死則枯槁,這並能得出強大堅實硬扎就一定亡的結論,更不能視之為規律。

    強自取柱,柔自取縛。什麼是強,什麼是弱,如何知進退得生死?易曰,卦者時也,時者位也,位者勢也,因勢而施術。是為與時俱進,既堅守個性又努力與環境同發展,恐怕會多些機會吧。

  • 3 # 陳廣逵

    “強大處下”出自《道德經》第七十六章。該章原文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

    人活著是柔弱的,人死了是堅挺僵硬的;草木活著是柔脆的,草木死了是乾枯的,所以堅挺僵硬是死了的東西,柔弱是活著的事物。所以說兵力強盛就會被消滅,樹木強壯就會被砍伐——強大的事物處劣勢,柔弱的事物反而佔優勢。

    本章以生態的人與草木活著時柔弱死了後僵硬乾枯的道理強調要取柔弱棄堅強。

    [考辨]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句,王弼本在“草木”前有“萬物”,人也是萬物之一,不宜有,據刪。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句王弼本為“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據《列子·黃帝篇》《淮南子·原道訓》改。

    “人之生也柔弱”,這種“柔弱”的表現是身體柔軟,富有彈性。堅強,身體僵硬。柔弱源於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第四十二章),所謂“人活一口氣”;氣散,身體變得僵硬了謂之死。草木得“衝氣”而“柔脆”,氣散則枯槁。

    所以說兵力強盛就會被消滅,樹木強壯就會被砍伐——強大的事物處劣勢,柔弱的事物反而佔優勢。

    “堅強”與“柔弱”的道理正是“物壯則老”(第三十章)的道理。

    本章以生態的“堅強”與“柔弱”的道理給我們的啟示遠遠超出生態範圍。生態的“堅強”是強硬,是強壯,是強勢,表面上它是“處上”,然而這種“堅強”是生態物質的極致狀態,“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柔弱”是柔和,是軟弱,是脆弱,是卑微,是劣勢,表面上它是“處下”,然而“柔弱”是物質生長髮展的狀態,“柔弱勝剛強”,可見,真正的優劣是“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強大處下,柔弱處上”這個道理含義深刻,但又很難讓人接受。

    人們多希望自己強大、圓滿、佔上風,不甘心柔弱、有缺憾、處下風。而實際上,辯證地看,強大走到了盡頭,所以“處下”;只有柔弱才有發展前景,所以“處上”。這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始終保持柔弱的態勢,始終處於成長階段,不追求與外物比較的最好,只追求自身的健康發展,實現自身的不斷完善。

    在《道德經》中,近似“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的提醒還有“微明——柔弱勝剛強”(第三十六章)、“守柔曰強”(第五十二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第七十八章)”。

    “微明——柔弱勝剛強”就是“光而不耀(第五十八章)”,就是“韜光養晦”,示弱不示強。“弱”是事物成長階段,最具發展潛力,而“物壯則老”(第三十章)。

  • 4 # 手機使用者宣德

    強大處下!餘修行感悟!是為人之道,是修性之本,是自然的法責,是一個國家和民主長久的基石,國泰民安的跟本!而國強,則不能凌駕於民眾之上,社會若想安定,則要順應民意,而國要長久,則要讓民眾覺得這種強大,能給人已依靠,要有安全之感,若這種強大,則給人已謂拒和不安全感,那這種強大必不能長久!則何謂強大,有心胸氣度,能包容忍讓,能居下而不爭高,有理有德有道,如此方可稱之為強大!人如果強大,若不能柔弱處世,則就會被社會淘汰!若心性過硬,而不能柔軟有度,伸屈自如,則就被民眾所拋棄!是以子曰,強大處下,柔弱在上乃天地至理,治國做人修性之道也!上善!!謝邀!

  • 5 # 來取笑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是《老子》第七十六章第五節。該章主要談哲理,第五節主要意思說得是:堅而強的事物不可能持續時間太長,便會逐步的處於下降和衰落的趨勢,柔而弱的事物有可能持續時間不長,便會迅速處於上升和發展的趨勢。(注:這裡的“強”,意思是剛強直傲或頑強不屈,但主要指“物壯則老”,即壯則強盛、老則強(jiang)硬;這裡的“大”,主要指高大、壯大後的龐大、肥大等副效應)

    以上觀點,是老子 從人畜從生到死、草樹從榮到枯等現象中,憑直觀感知而得出的天地萬物帶規律性的結論,即:“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注:這裡的“堅”,主要指堅硬細密或結實牢固等意思;“強”,主要指強(jiang)硬或剛強不屈,倔僵、倔彊或倔犟)

    所謂“柔弱處上”、“柔弱者生之徒”,不僅指人畜草木的體形特徵,而且也包含著人畜草木之柔嫩、軟弱者,因其不僵化而內部蘊藏著綿綿流動的生命機能,和發展潛力;堅強(彊)、枯槁者,則因其根本老化、枝杈繁雜而虛耗生命機能,喪失了發展潛力

    不僅如此,《道德經》還對這一觀點多次予以強調,如:“木強則折”,言樹木長勢強盛(高聳入雲、枝繁葉茂),容易樹大招風,或蟲蛀雷殛,或斧斤砍伐等斷根之天災、折幹之人禍;再如:“兵強則滅”,言用兵若恃強妄為,輕戰樂殺,則可能招來天怒人怨,失道寡助,導致驕兵必敗,虐兵必滅的 後果

    經過對強大、柔弱相互間的利害比較,老子認為,柔弱者往往處於上升趨勢,而強大者反而處於下降地位,再次強調了社會實踐中 貫徹貴柔弱、戒堅彊原則的正確性和重要性

  • 6 # 使用者102130885263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僵硬。草木生長時是柔軟脆弱的,死了以後就變得乾硬枯槁了。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長的一類。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到滅亡,樹木強大了就會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於上位。 別太出頭。 自己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 7 # 開卷有益l侯公子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出自《老子》第76章,講的是老子貴柔戒剛的思想: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註釋】

    柔脆:指草木形質是柔軟。 “枯槁”,形容草木的乾枯(乾枯)。

    死之徒:屬於死亡的一類。 “生之徒”, 屬於生存的一類。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王弼>本作“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據列子<皇帝篇>、淮南子<原道訓>等書所引改正。

    【今譯】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僵硬了。

    草木生長的時候形質是柔脆的,死了的時候就變成乾枯了。

    所以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的一類,柔弱的東西屬於生存的一類,

    因此用兵逞強就會遭受滅亡,樹木強大就會遭受砍伐。

    凡是強大的,反而居於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佔在上面。

    【引述】

    老子從人類和草木的生存現象中,說明成長的東西都是柔弱的狀態,而死亡的東西都是堅強的狀態。老子從萬物活動所觀察到的物理之恆情,而斷言:“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他的結論還蘊含著強悍的東西易失去生機,柔韌的東西則充滿著生機。這是從事物的內在發展狀況來說明的。若從它們外在表現上來說,堅強者之所以屬於死之徒,乃是因為它的顯露突出,所以當外力衝擊時,便首當其衝了;才能外露,容易招忌而遭致掊擊,這正如高大的樹木容易引來砍伐。人為的禍患如此,自然的災難亦莫不然;狂風吹刮,高大的樹木往往被摧折。小草由於它的柔軟,反而可以迎風招展。

    本章為老子貴柔戒剛的思想。“柔弱勝剛強”之說,見於《老子》三十六章、四十三章和七十八章。

    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一直一個人住,現在16週歲的表弟要來和我住一段時間,我好煩躁,睡都睡不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