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飯九

    這位仁兄在武宗朝就敢寫奏章罵皇帝無事生非、輕舉妄動(丁丑封事)。朱厚照壓根不理睬他,他一怒之下辭官回家了。

    一直到他爹楊廷和一手策劃世宗登基,他再次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了皇帝的經筳講官,由於性格耿直,不給皇帝面子,嘉靖經常罷課。後來在“大禮議之爭”中非常叛逆,罵完皇帝罵同事(張璁、桂萼)。

    這位高幹子弟思想真的不一般,為了滅掉政治對手,一手策劃了“左順門圈套”,準備在這裡打死張璁,簡單粗暴一了百了。為什麼要選在左順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在這裡打死人不犯法。雖然最後失敗了,但他居然糾集了二百多大臣跑到嘉靖那裡大哭大鬧,一時間搞得烏煙瘴氣,皇帝忍無可忍了。終於在七月十五被嘉靖抓起來打了一頓,隔了十天又打一頓,差點掛掉。辛虧年輕,經常鍛鍊身體,才撿回來一條命被充軍到雲南保山。

    這位仁兄就這樣走下了政治舞臺,八年後,為官沉浮數十載,老謀深算的楊廷和去世,楊慎回家參加老爹葬禮。站在老爹墓碑前,他終於看透了這一切。戰勝了無數的敵人,最終也逃不過這個命運啊。在這場權利的遊戲種,他絕不可能是勝者,古往今來也從沒有過絕對的勝利者,所有的榮華富貴,恩怨寵辱,終究不過是要化作塵土。

    楊大才子回到了流放地,遊歷名山,鑽研學問。

    縱觀此人一生,真沒白活,把少年嘉靖折騰的死去活來,同時也成就了這個聰明一世的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威脅到我的權利。所以楊慎的坎坷,主要是他碰到了一個比他還聰明的老闆,他比他爹更心狠手辣,卻不能像他爹那樣能夠看透權利的真相,選擇知難而退!他的失敗是因為他看不透這一切。

    嘉靖38年,大文豪,曾經的朝廷黑社會老大楊慎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就是他名揚天下的才華,著作等身,舉世無雙。比他本人更為有名的是那他為後人留下的那一首膾炙人口的詞牌,也是他一生的感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2 # 文史宴

    楊慎命途多舛的唯一原因就是得罪了嘉靖帝,沒有別的。

    楊慎是明武宗朝首輔楊廷和之子,楊廷和在明武宗胡鬧的歲月中主持國政,建立了極大威望,又定策迎接明世宗嘉靖帝入主大統,在嘉靖帝即位之初繼續擔任首輔。目睹了明武宗荒唐的明朝大臣有意給皇權戴上籠頭,用組織限制皇帝,令皇帝不能為所欲為。所以當嘉靖皇帝想要尊生父為父的時候,楊廷和他們要求嘉靖尊明武宗之父明孝宗,也就是他的伯父為父,這個要求符合禮法的設計,楊廷和他們是想用禮法限制住皇帝,給桓帝一個下馬威,而皇帝則掀起了大禮議。

    楊慎作為楊廷和的愛子,又是天下知名的大才子,身為首輔之子考狀元本來是要回避的,結果天下人都認為楊慎要是沒考上狀元才是不公平,其才學可想而知。這樣的人,又有一個首輔父親,當然對皇權也是主張限制的。沒什麼實權的楊慎透過組織士人來表達對皇權的不滿,幾次三番的觸怒嘉靖帝,被嘉靖帝貶去雲南,永不敘用,而嘉靖帝又比他活得長,所以他一生只能待在雲南蠻荒之地了。

  • 3 # 安意如

    楊慎(1488-1559),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明史》對他評價甚高,認為“明朝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楊慎為第一。”楊慎與解縉、徐渭合稱“明朝三才子”。

    這裡需要提一下他父親:楊廷和可是明朝傳奇人物,

    在他的父親辭官去職後,作為內閣首輔之子、當時士林的青年領袖,年輕氣盛的楊慎當仁不讓地接過了護禮派的大旗。當唇槍舌劍已不能奏效時,這位高幹子弟率領諸位大臣齊聚在左順門外,靜坐、號哭,花樣百出。

    楊慎更喊出了一句頗具煽動性、永留史冊的口號 :“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這句話說白了就是 :兄弟們上吧!咱們跟皇帝扛上了,死扛到底,榮辱成敗只看今朝。他帶頭鬧,撼門號哭。一時之間,金水橋畔哭聲震天,紫禁城內如喪考妣。這十足的“憤青”行為,徹底惹惱了嘉靖皇帝。在數次勸導(派太監傳旨)、恐嚇(為首者下獄)無效的情況下,嘉靖皇帝使出最後的招數—廷杖。對於這幫傢伙,他的耐心已到極限,決定不再客氣,讓這幫書生徹底閉嘴消停的方式只有一個—打!

    此次流血事件中,帶頭鬧事的楊慎,榮幸地被打了兩回。興許是他年輕,底子好,才得以熬過兩次廷杖而不死。

    雖有“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之說,但對楊慎而言,等待他的卻不是後福,而是嘉靖帝的特別“優待”—流放雲南永昌(今雲南省保山市),永世不得返京。當年的雲南,尚未開化,瘴氣叢生,是讓人聞之色變的苦寒之地。一入此地,如入鬼域。流放途中,楊慎憑著聰明至極的頭腦躲過了暗殺。抵達雲南之後,又憑著自己的魅力和過人的交際能力,迅速和當地官員打成一片,吟詩作對,著書立說,縱情山水。這位當時的天下第一才子,昔日的內閣首輔之子,嘉靖朝的流放重犯,除卻背井離鄉,回京無望,日子居然過得還不賴。

    此後的三十餘年,楊慎愈發放浪形骸,以詩酒自娛,將精力放在著書立說上。史載 :“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一代才子,遠離了政治鬥爭,卻為後人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

  • 4 # 生說

    因為楊慎碰上了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雖然是由楊慎的父親首輔楊廷和迎立的藩王,由藩王入繼大統,可謂是無比幸運。然而,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熜卻並不感激涕零,言聽計從,相反,少年老成的他登基後,極力擺脫群臣的壓制。

    大禮議成為雙方交戰的焦點。

    作為帝師的楊慎捲入其中,最終被嘉靖皇帝記恨終身,流放,永不敘用。

  • 5 # 微塵82640142

    特別博學的人大多命途多舛。一是見得太遠難免與當時有一定脫節,你要堅持甚至推行難免多受攻擊,而既然公認博學一定是要展露出來的。這個對於即便品性沒太多追求的人也都是如此,對於那些追求高尚情操以及胸懷天下的人更是如此。對於君主來講,養狗和養人是不一樣的,首先他們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另外他也知道那些人推行的東西如果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斷然無法施行,很多時候也會故意縱容。

  • 6 # 西府趙王爺

    根正苗紅的官宦世家接班人

    楊慎,明代文學家,出生於公元1488年。

    楊慎出身高貴,家室顯赫,父親楊廷和是明武宗眼前的大紅人,官居內閣首輔兼吏部尚書,自幼成長在書香門第、宦官世家的楊慎,註定要透過讀書科舉進入官場替代父親,代領楊家走向下一個輝煌。

    勤奮好學的楊慎,在父親的督促下學業有成,文章一流的他年紀輕輕便在當地小有名氣,但在他二十一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卻發生了一個十分狗血的意外。

    楊慎在答完題審卷時,不慎將燈油灑在了卷子上,導致試卷被毀,考試作廢,俗話說“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高中”,考試作廢這種事換了誰也扛不住,但楊慎卻滿不在乎的一笑而過,頗有李白蘇軾的自信灑脫之氣。 個性強硬的霸氣鐵頭娃

    三年之後,二十四歲的楊慎再一次參加科舉,這一次楊慎高中狀元,光宗耀祖!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辦事”,他老爹的幫助下,剛剛步入官場的楊慎便成為了內閣大臣,可謂是“平步青雲”,胸懷一腔報國志的楊慎本能夠在官場上實現抱負,大展宏圖,但他偏偏遇到了明朝歷史上最奇葩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一位信仰自由的皇帝,他有能力將朝政管理的井井有條,同時也能夠把個人生活安排的多姿多彩。 朱厚照愛美女、愛動物,在皇宮大內建設“動物園”供自己玩樂。

    楊慎苦口婆心的勸說朱厚切莫“玩物喪志”,不耐煩的朱厚照把楊慎痛批一番,有理想、有個性的鐵頭娃楊慎一氣之下辭官而去,這一去,就是整整四年。人生如戲,冷暖自知

    公元1521年,明朝“特朗普”朱厚照同志在遊玩的過程中不慎落水,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卻患上了急性肺炎,年僅三十一歲便把自己玩死了,朱厚照死後由明世宗朱厚熜繼位,史稱嘉靖皇帝。

    楊慎再一次透過老爹的關係入朝參政,然而嘉靖皇帝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新官上任的嘉靖皇帝將槍口對準了以楊慎老爹楊廷和為首的內閣老臣們,不久之後楊廷和被迫辭官隱居,頭鐵娃楊慎因為替老爹鳴不平而被嘉靖帝流放到雲南充軍,1559年72歲的楊慎在雲南逝世。

    楊慎的一生充滿了對世俗的輕蔑和對皇權的反抗,他的政治抱負雖然沒有實現,但他在流放這三十五年裡所創作的2000多首詩文,卻獲得了大明文壇的一致讚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楊慎的文風高古,立意深遠,文章一氣呵成,在雄渾的氣勢之中卻又摻雜了幾分若有若無的惆悵與無奈,《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就是楊慎的鐵桿迷弟。楊慎像一顆葵花籽,生在太陽下,長在田野中,狂風的摧殘使他跌落在冰冷的土地上,但卻並沒有折斷他堅強不屈的靈魂,反而讓他深深的紮根在岩石之中綻放出美麗動人的生命之花。

    楊慎,無愧為明代才子之首,無愧為一個大寫的人。

  • 7 # 跪射俑

    嘉靖即位後,發生了"大議禮"事件,在此事上楊慎與他父親楊廷和駁皇帝之意,令嘉靖皇帝恨這對父子終生。

    嘉靖在做皇帝前,一直居住在湖北,因為這裡是興獻王的封地。當朝廷決定讓他做皇帝后,就派大臣去迎接他。在嘉靖從湖北進北京時,就與朝臣們就歡迎儀式的規格發生了爭執。在封建社會,皇帝家族的傳承脈絡必須特別清晰,嘉靖皇帝既然做了皇帝,就得要求他和前面的皇帝具有直系親人關係,於是以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為首的群臣認為朱厚熜應該首先過繼給已故的明孝宗做兒子,然後再繼承皇位。因此他們便要在北京城外搞一個“皇子過繼和太子受封”的儀式,然後讓朱厚熜以太子身份走東安門入宮。但朱厚熜認為詔書上寫的是讓自己來當皇帝,不是來當太子的,而且朱厚璁為人特別孝順且認死理,本來他親生老爹已經死了,自己過繼給叔叔也沒啥,不過他認為自己就是興獻王的兒子,不是弘治皇帝的兒子,怎麼也不肯變通。在朱厚熜的堅決反對下,張太后和大臣們讓步了:先繼位再說。於是,朱厚熜從大明門入宮,隨即登基做了皇帝。三天後,嘉靖皇帝接自己的親生母親入京,又發生了類似的事情,朝臣再次讓步。

    事情還沒有結束。又過了兩天,嘉靖皇帝讓大臣們討論給自己的親生父親興獻王加尊號,要追封其為皇帝。楊廷和等認為,嘉靖既已過繼給弘治,就該稱弘治為“皇考”,興獻王只能稱為“皇叔父”,不可加尊號。在祭告生父時,還要署名稱“侄”。在封建禮法問題上,眾大臣表現的空前團結,反對的奏章壓的嘉靖喘不過氣來 。就在嘉靖快要讓步的時候,進士張璁上了一個奏摺,為嘉靖皇帝追封自己的父母找了許多理論依據,而且引經據典的批駁了群臣的觀點。這一下皇帝可高興了,給這位進士加官進爵。隨後,朝臣們就分為兩派:一派支援加尊號,叫議禮派;另一派反對,叫護禮派。嘉靖皇帝支援前者,使得議禮派隊伍不斷擴大。兩派之間的爭鬥也越來越激烈,終於爆發了“血濺左順門”事件。

    嘉靖三年,1524年,護禮派二百多人集體跪在左順門外,大哭大鬧。嘉靖大怒,派人逮捕了幾個領頭的,沒想到這下讓群臣情緒更加激憤,左順門前出現騷動。嘉靖頓時起了殺心,他派出錦衣衛,逮捕一百多人,八十多人錄名待罪。官階小點的遭到了廷杖,十多人被打死,還有幾個被充軍,左順門前血跡斑斑。到此,護禮派徹底失敗。1528年,嘉靖終於如願以償的追封自己的生父為明睿宗,其牌位入主太廟,放在了明武宗之上,自己的生母也被封為皇太后。

    嘉靖剛繼位時,誅殺佞臣江彬等,並對前朝的弊政進行改革,本來不錯,但大議禮之爭致使許多正直的大臣或死或引退,佞臣卻乘機竊取了朝政大權,使弊政重興。嘉靖皇帝也樹立了威信。

    這裡順便說一下。在清朝,同治皇帝死後,同樣也遇到了“沒有兒子繼位”的問題。當時掌權的慈禧太后就把同治皇帝的堂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立為新君,也就是光緒皇帝。光緒生父醇親王奕譞是慈禧的小叔子,光緒的生母則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光緒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慈禧的外甥,無論從哪邊論都是至親。奕譞知道明朝大議禮之爭的事情,所以,自己的兒子繼位之初,他就給慈禧上了個奏章,把事情說清楚了,表明自己不需什麼封號。後來果然有大臣提出了這個問題,慈禧把奕譞的奏章拿出來給這個大臣看,事情就解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上起來口乾,手心熱。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