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鬧鈴不響了

    九成宮是歐陽詢晚年作品。

    公元632年鐫立於麟遊(今屬陝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是歐陽詢晚年經典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九成宮醴泉銘被稱為 :-----“世上無雙銘,人間第一帖” 著名書法家,“齊魯歐楷第一人”潘守宇分析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力度,一些橫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宣和書譜》稱歐陽詢的楷書為“翰墨之冠”,“晚年筆力益剛勁,有執法面折廷爭之風,或比之草裡驚蛇,雲間電發,至其筆書功巧,意態精密雄逸外,後人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明王世貞《州山人稿》說:“信本書太傷瘦儉,獨《醴泉銘》遒勁之中不失婉潤,尤為合爾。”陳繼儒也說:“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宋人評此碑“及晚益壯,體力完備,奇巧間發”。  歐陽詢自己在其書名篇《傳授訣》和《用筆論》中說:“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神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勻,八邊俱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準程,疏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又不可瘦,瘦當形枯;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妙處。”“夫用筆之體會,須鉤粘才把,緩紲徐收,梯不虛發,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壯則吻而噶,麗則綺靡而清遒。若枯松之臥高嶺,類巨石之偃鴻溝,同鸞鳳之鼓舞,等鴛鷺之沉浮。彷彿兮若神仙往來,宛轉兮似獸伏龍游。其墨或濃或淡,或浸、或燥,逐其形勢,隨其變巧,藏鋒靡露,壓尾難討,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唯截紙稜,撇捩窈紹,備在經實,無令怯少。隱隱軫軫,譬河漢之出眾星,昆岡之出珍寶,即錯落而燦爛,復連而埽撩。方圓上下而相副,繹絡盤桓而圍繞,觀寥郭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筆之趣,信然可珍,竊謂可乎古道。”   回觀歐氏之言,乃是學書寫經驗之談,對照《九成官醴泉銘》可謂通幽洞微之論。附上的著名書法家,“齊魯歐楷第一人”潘守宇《《歐陽詢書法初探》》手稿區域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西漢黃老之術戰勝了儒家思想,會對中原王朝後世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