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霞孤鶩i

    01、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點評: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成為我禮儀之邦交朋友的千古楷模。]

    02、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的,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後,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後尋找接近趙襄子的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的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的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後伏劍自殺。

    [點評:正如豫讓所說:“吾所謂為此者,以明君臣之義”,他除了有“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的報答知遇之恩的情結外,還試圖以自己的行動證明人間道義、人的氣節和忠義。古代俠士,完全不象今人“鳥為食忘、人為財死”,他們對人生價值的衡量完全以精神為標準,一生也甘為一些理念、原則而執著追求甚至獻身犧牲。我們從他們身上,要明白做人的真理、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不斷陶冶、錘鍊自己,使自己的精神有橫貫日月的浩然正氣,使自己的人生價值有高於物慾和世俗的昇華和輝煌。]

    03、羊左之交 又叫二鬼戰荊軻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列國年間,那個年代裡戰亂連年,各國諸侯求賢若渴。地處南方的楚國貼榜招賢納士。有位賢士名叫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於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左伯桃比羊角哀長著幾歲。當夜,兩人抵足而眠,談得十分投機。左伯桃發現,這個羊角哀的才學決不在自己之下,比自己還要強一些,真是深山藏虎豹,綠野埋麒麟。就有意說服羊角哀和自己雙投楚王。羊角哀也被左伯桃的才學和雄心所打動。羊角哀就想,要是我二人雙保楚王,何愁楚國不強盛啊?所以就答應了左伯桃結伴同行。

    第二天,他們就結為兄弟,並決定結伴同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後風雪又來攔路,他們身上衣服單薄,所帶乾糧又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於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左伯桃一看,再這麼下去兩個人都活不了,怎麼辦?他對羊角哀說:“咱們都不用死,我這有引火的東西,我走不動了,你去找些乾柴來,我們點著了取暖,天好了我們再走。”羊角哀一聽也同意了。羊角哀就去樹林裡面找幹樹枝。回來一看大吃一驚!左伯桃赤身裸體,只穿著內衣已凍死多時了,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羊角哀在楚國得官之後,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挑了個風水好的地方埋葬了左伯桃。不久,左伯桃託夢於羊角哀,說自己的埋骨之處離荊軻之墳不遠,總受荊軻欺辱,羊角哀醒來之後,便自刎於左伯桃墓前,與他合葬在一起,赴陰間共戰荊軻。於是留下了“二鬼戰荊軻”這千古傳頌的動人故事。

    [點評:左伯桃與羊角哀之間的感人故事,就是著名的“羊左”這個典故的由來。中國古來崇義,重視道義之交,強調士為知己者死。按文中描寫的情形看,要麼兩人皆死,要麼是一死一生。左伯桃“脫衣並糧”,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朋友,體現的是人性的光輝。左伯桃作出這個決定,一則希望朋友能活下去,二則希望朋友完成自己和他的抱負;而羊角哀深深瞭解這一點,遂離去。這樣肝膽相照的友誼,被千古傳頌,因此後世就把那種敢於為朋友無私奉獻的友誼叫做“羊左”。]

    04、管仲和鮑叔牙 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齊華人,也都是當時齊國著名的政治家,他倆年輕時就成為了好朋友,後來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我小時侯比較喜歡讀春秋戰國這段歷史,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重點記述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現在許多的成語典故也出自那個時期。

    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夥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現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汙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裡裝的都是錢,就沒發現管仲的家裡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夥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願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後不要再提了。

    一起充軍

    後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衝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後,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計程車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幹部吧!)他替管仲辯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瞭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瞭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啊!”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各為其主

    後來齊襄公的弟弟公子糾發現管仲是個人才,便要他當了自已的謀士,也就是參謀長一類的官吧。而鮑說牙呢,也偏偏被齊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為軍師。兩個好朋友各自輔助一個公子,乾的很賣力氣。可是好景不長,昏庸的齊襄公總是疑心他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要篡奪他的王位。就讓手下的人找機會幹掉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兩個公子聽到了風聲,公子糾帶著管仲就跑到了魯國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著學,他帶著鮑叔牙也跑到了莒國的姥姥家避難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齊襄公被手下的將士殺死,立他的一個弟弟公孫無知為齊國君王,你聽聽這名字——公孫無知,肯定是個笨蛋吧!就這麼一個人當了君王沒幾個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給殺掉了,齊國當時是一片混亂。

    流亡在莒國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魯國的公子糾得到訊息後,都覺得自已繼成王位的機會來了,急忙打點行裝,要回國爭奪王位。

    陣前對壘

    管仲作為公子糾的軍師及時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國離齊國很近,如果他先我們一步回到齊國,我們就沒戲了,我看還是我先帶一隊人馬去攔截公子小白,讓魯國派大將曹沫帶另一隊人馬護送您回國。公子糾笑答:好主意!

    當管仲帶人馬趕到莒國和齊國的交界處,正碰上鮑叔牙帶領一隊莒華人馬護送公子小白飛弛而來。管仲上前攔住去路,他說:“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待著,要幹啥去呀?”公子小白說:“我回國辦喪事去啊!”管仲說:“您的哥哥公子糾已經回到齊國操辦此事了,我看您還是返回莒國好好待著吧!”

    鮑叔牙雖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現在是各為其主啊!他瞪著眼睛喝斥管仲:“我們公子回國有自己的事情,你管得著嗎?再說你扯的瞎話也瞞不了我鮑叔牙吧?如果公子糾真的回到了齊國,那你幹嘛帶人來攔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謊言被揭,臉色通紅,一時無言以對。

    鮑叔牙不敢耽擱,命令部隊火速前進,管仲見狀急得要命,要是攔不住公子小白,自己還有啥臉面再見公子糾啊,於是他心一橫,搭弓取箭,朝著車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聲,栽倒在車上,管仲見大功告成,便帶著人馬飛逃而去。

    沒想到管仲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帶鉤上,一點沒傷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補上一箭他就沒命了,於是他才大叫一聲裝死倒在車裡。見管仲跑了,他才長長的出了一口氣,鮑叔牙見公子小白平安無事,大喜!立刻命部隊抄小路向齊都全力疾弛。

    頑抗到底

    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護送公子糾向齊國進發,結果到齊、魯邊界的時侯,一個齊國的使者攔住了他們的車馬,使者說:“我奉齊國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來通知魯國,請你們不必送公子糾回國了。”

    管仲一聽,才知道自已沒把事情辦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鮑叔牙的當。於是一氣之下把齊國使者給殺了,公子糾更是什麼也不顧了,命令大將曹沫率領僅有的500多魯國士兵去跟齊國拼命。於是齊、魯兩國就開了戰,魯國本來就是個小國,兵馬少,又是到人家齊國門口來打仗,那有不敗的道理呀!辛虧大將曹沫很勇敢,保護公子糾和管仲逃回了魯國。

    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幫助下登上了齊國君王的寶座後,稱為齊桓公,後來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之首,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只說他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後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糾幹掉!於是他命令鮑叔牙領兵30萬去攻打魯國,那時齊國很強大,小小的魯國為了公子糾這麼個破外甥被迫應戰,結果連連敗北,魯國君王見頂不住了,就派人和齊國講和,鮑叔牙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要魯國把公子糾殺了,二是把管仲交給齊國,不然的話絕不退兵。魯莊公沒別的法子,只好照辦。把公子糾的人頭和管仲一起交給了齊國。

    舉賢重德

    鮑叔牙幫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幫他殺了公子糾,齊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國相,沒想到鮑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說:“以前我幫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憑我對您的忠心而竭盡全力的,現在您要把國相這麼重要的職務交給我,這絕不僅僅憑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該找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齊桓公說:“在我手下的大臣中,還沒發現比你更出眾的人才呢!”鮑叔牙說:“我舉薦一個人保證能幫您成就一番霸業!”齊桓公急忙問他:“這個人是誰呢?”鮑叔牙笑著說:“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從魯國要回來,就是要他幫您的!”

    齊桓公一聽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說:“這小子拿箭射過我,這一箭之仇我還沒報呢,你反而讓我來重用他?我不把他殺了就不錯了!”鮑叔牙懇切地說:“管仲不顧一切地為公子糾賣命,用箭來射殺您,這不正好說明他對他的主子是一個非常講忠義的人嗎?各為其主是起碼的做人準則,他當時那樣做沒什麼不對的,現在要治國了,若論才華,他遠遠超過我鮑叔牙啊!您要成就霸業,非得到管仲的輔佐不成。您現在不計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踏地的為您賣命啊!”

    齊桓公是個很有肚量的人,為了齊國的利益,他還是聽了鮑叔牙的勸說,斷然捐棄前嫌,拜了管仲為國相。

    成就霸業

    管仲很感激好友鮑叔牙,更對齊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決心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報效齊桓公,他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經濟,重新給農民劃分土地,由於他從小經商,也很重視和其它國家通商和發展手工業。他還對國家常設的軍隊實行嚴格的訓練和管理,使之成為戰鬥力很強的一支軍隊。由於管仲的改革,齊國在幾年內就興盛起來,獲得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有趣的是,有一次齊桓公和管仲探討下任國相的問題,齊桓公問:“假如你要是死了,誰接任你的國相為好呢?”管仲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二人選呢?”管仲就又說了一個人的名字,齊桓公又問:“那麼第三人選呢?”管仲就又說出了一個人名。齊桓公很不高興的再次問:“那麼第四人選呢?”管仲說:那就是鮑叔牙了!齊桓公說:我真的很奇怪,鮑叔牙對你那麼好,聽說以前你們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讓著你,你上了公子糾的賊船,還射過我一箭,要不是鮑叔牙說情,我早就把你殺了,後來鮑叔牙又在我面前積極推薦你為國相,怎麼現在請你推薦下任國相的人選時,你竟然把鮑叔牙放在第四人選的位置上呢?你對得起人家鮑叔牙嗎?管仲說:“我們現在是在談論誰做下任國相最合適的問題,您並沒有問誰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們的私交很好,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忠賢在天啟皇帝時期權勢滔天,怎麼輕易就被崇禎處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