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amy7099

    《古詩十九首》代表了漢代文人詩的最高成就。劉勰《文心雕龍》稱其為“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稱其詩“驚心動魄,一字千金”。東漢末年,許多五言詩的作者名字已經失傳,晉代以來,這些年代久遠、作者無從考知的五言詩稱為“古詩”。其中有十九首被收入蕭統編的《文選》,《古詩十九首》由此得名。《古詩十九首》非一人一時之作。它的寫作時代應在東漢後期社會動亂的數十年之間。其作者大多是屬於中小地主階層的知識分子。在那個“選士而論族姓”的年代,求仕之路十分艱難。知識分子為了謀求出路,遊學仕宦,漂泊他鄉,備嘗艱苦,功名不遂之際,懷著一腔的鬱悶,憤怒地抒發真情實感。或歌唱失意不遇,感傷世態炎涼;或歌唱悲憫時光流逝,生命短促;或歌唱羈旅愁懷,閨門離情別緒。在韻味上具有文人詩的共同特色,在風格上大體一致,表現出《古詩十九首》的不同作者具有相似的人生際遇和相近的思想情懷。《古詩十九首》的內容大致有3類:一類是思婦之辭。在十九首中佔大部分。有《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迢迢牽牛星》9首。二類是傷時失意之辭。有《青青陵上柏》、《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生年不滿百》、《明月皎夜光》、《涉江採芙蓉》、《庭中有奇樹》7首。三類是熱中仕宦之辭。有《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回車駕言邁》3首。《古詩十九首》情致深婉,表達思想感情複雜含蓄。詩的作者對人生易逝、節序更替如流不僅傷感而且焦慮。《今日良宴會》說:“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飈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回車駕言邁》說:“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青青陵上柏》說:“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生年不滿百》說:“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借閨人怨別、遊子思鄉、遊宦不成、追求行樂來抒發情懷。這些人就是詩中的所謂“遊子”、“蕩子”。他們背井離鄉,拋妻舍子,對思婦而言,自然產生“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蕩子行不歸,空床獨難守”的嘆息。對遊子而言,發出“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的感慨是人之常情。遊宦破壞了正常生活,也影響了人的友情。他們雖然都有較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又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和文學素養,但是,奔波四方,得不到幫助,不得“策高足”、“據要津”時,失意者便對得意人表示怨憤了:“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蹟。南箕北有鬥,牽牛不負軛,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文人懷才不遇,“但傷知音稀”之後,眼見前途無望,於是就“盪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甚至“秉燭夜遊”,消極落拓了。這是末世的人生表現。《古詩十九首》長於抒情,往往用自然事物來烘托,融情入景,寓景於情,兩者密切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還善於透過某種生活情節抒寫作者內心活動,抒情中有敘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鮮明突出。加之比興手法的運用,精煉的語言。其詩含義豐富,餘韻無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寧綿羊皮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