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g170000

    劉邦還真不是市井無賴,市井無賴敢帶頭鬧事,但絕不敢帶頭造反。

    劉邦可說早是胸有大痣,早就喜歡結交朋友,交遊甚廣。

  • 2 # 日月得天能久照

    劉邦這個人大智若愚,史書評價他:“豁達大度,仁而愛人。”這是他性格的光輝。特殊的他遇到了特殊的時代,成就了他特殊的事業。至於天命一說,自戰國至秦末漢初一直動盪不安,蒼生置身於湯火之中,人民渴望太平的生活,劉邦恰恰是他們的代表,這就是所說的天意吧。

  • 3 # 韓I949

    所謂的天命,就是自己的努力加勤奮,時勢造英雄,恰好趕上那個動盪的年代,大浪淘沙,沉渣沉起,人人都想做皇帝,經過多次篩選,就是勝者王候敗者賊了,劉邦還真不是一個純粹的市井無賴,人都是有幾重性格的劉邦既有無賴的一面,更多的是當機立斷,聰明睿智的一面,當沿路見到秦始皇的車駕時不由的說了一句,為人當如是也,這是一個由市井無賴口中說出的話嗎?水滸傳中楊志賣刀所殺死的牛二那才是真正的潑皮無賴,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都甘心的為他賣命,沒有大智慧是辦不到的,歷凡大功蕩大變革都是由那些個流氓無產階級率先挑起大旗的,安分守己,甘於現狀的人是成不了氣候的。謝謝。

  • 4 # 歷史飛凡觀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平民出身登上皇位的皇帝,與另一位平民天子朱元璋一樣,他們都被人詬病為“無賴”,那麼劉邦能夠在秦末的亂世之中逐鹿成功,真的是天命所歸嗎?

    劉邦

    只能說時也,命也,英雄造時勢,時勢更造就英雄。

    首先,我們說說劉邦的身份,平民這是肯定的,劉邦沒發跡之前還叫劉季,因為他排老三嘛,基本上這就是劉老三的雅稱,想來他父親劉太公是沒給劉邦取過正經名字,所以與同時代貴族出身的項羽相比,劉邦就像是個鄉巴佬。

    劉邦項羽之志

    其次,劉邦沒有個像樣的工作。正常來說,劉邦的主業應該是農民,從他後來能夠當上泗水亭長來看,起碼劉邦在沛縣大小算個名人,畢竟縣裡的胥吏比如蕭何、曹參等人多與劉邦相識。

    而且劉邦年少時喜好遊俠,他非常仰慕魏國的信陵君公子無忌,據說曾經前往大梁投奔過公子無忌,只不過那時候信陵君已經去世了,後來劉邦當上皇帝之後還特意安排了幾戶人家為信陵君守墓。

    信陵君公子無忌

    劉邦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在平凡中度過,如果不是後來的事蹟太耀眼,你根本想不到劉邦比秦始皇嬴政也不過只小了三歲而已,可三十九歲的秦始皇已經掃滅六國一統華夏,而劉邦這時候只是在沛縣的街上浪蕩,連平日裡的吃喝用度都是靠呂雉的嫁妝。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戍邊農民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反抗暴秦,很快苦秦久矣的東方六國狼煙四起,到處都是起義的軍隊,劉邦這時候才剛剛當上泗水亭長,這一年,他47歲。

    沛公劉邦

    起義很快席捲到了沛縣,沛縣百姓殺死了秦朝委派的官員,但是當時秦朝的實力還很龐大,尤其是名將章邯,率領一批囚徒就擊敗了許多起義的軍隊,為了防止將來秦王朝的反攻倒算,蕭何曹參等人決定推舉一位背鍋俠,而名氣大又有反秦背景的劉邦就這樣成為了沛縣人民的代表,眾人保舉他為“沛公”,劉邦也很上道,自稱“赤帝子”,斬殺白帝之子白蛇起義。

    後來劉邦吸引了眾多人才來投,相比項羽的剛愎自用,劉邦對人才的態度顯然更好,就連韓信都說一開始劉邦對他是“推食解衣”相待,所以這才招攬了以韓信、張良、蕭何為首的一大批人才。

    韓信

    劉邦殺伐果斷,這是項羽所不能相比的,若是“鴻門宴”二人易地而處,劉邦早就叫刀斧手目前剁了項羽,劉邦可能不算是好人,但是基本上可以算是好皇帝,後世的許多帝王都對劉邦崇拜不已。

    比如同樣是傳奇一生的奴隸皇帝石勒曾經說道:要是與漢高祖劉邦同時代,那麼我就與韓信、彭越等人一樣為他效力;如果是與光武帝劉秀同時代,我就要起來與他爭一爭,鹿死誰手或許也不一定;至於曹操、司馬懿等人,不過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罷了,算不上真英雄。

    司馬遷

    只不過寫《史記》的司馬遷與漢武帝有些不愉快,所以對老劉家多少有些偏見,而雄才大略的劉邦在沒發跡之時確實是那些百姓所不能理解的存在,與陳勝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並不是劉邦是無賴,而是人們看不懂他罷了。

  • 5 # 網紅八卦先知道

    終歸就是一句話,時勢造英雄,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劉邦見到秦始皇出遊時說:嗟呼,大丈夫當如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劉邦看到秦始皇的出遊時壯闊的儀仗隊,感嘆說到,大丈夫就應該像他 ,從此刻他心中怕是早就立所誓,以後當如是。

    有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劉邦與秦始皇嬴政只差了僅僅三歲而已,他倆可是同一時代的人。

    而劉邦也並不只是像你所說的市井無賴而已,他在家鄉還是一個泗水亭長。亭長是秦朝官名,又稱公。屬於低於縣二級的行政建制長官,級別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

    大家看陳道明演的劉邦,是不是感覺劉邦就像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多大力氣的樣子實則不然。

    讓我們看一看,還沒有反秦時的劉邦他身邊都有哪些人吧。第一最有名的當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蕭何蕭丞相也是漢初三傑之一。第二位就是周勃,劉邦手下的大將。其子,周亞夫後來也成為大將軍王。

    還有那蕭規曹隨的曹參,劉邦的連襟樊噲,英勇無比,多次在重要的關頭,解救劉邦於危難之中。

    劉邦同鄉戶綰。隨其征戰多年,封為燕王。雖然最後投降匈奴了。還有任敖,還有誰可能我有所遺漏,但是大家看一看,這就是劉邦在泗水當亭長時身邊所圍繞的人。

    從這裡就不難看出,當劉邦還沒有嶄露頭角,只是一個普通通通的亭長的時候,身邊就能人輩出。

    而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項羽身邊,大將卻寥寥無幾,直到最後卻只有四大將。

    所謂的項羽手下五大將分別為龍且、鍾離眛、英布、季布、虞子期。然而虞子期還是正史中所沒有記載的人物,這是一個虛構來湊數的人物,從此可以看出來項羽手下無大將可以用啊,所以在龍且死後項羽也慢慢的一步一步走向了烏江。

    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劉邦在起步上就與項羽相差不多,所差的只是劉邦是以農民出身,而項羽卻是楚國貴族出身。

    那麼為什麼最終得天下的是劉邦,卻不是項羽呢?

    首先得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現在劉邦可以說是也是一個有準備的人,因為他手底下已經聚集了一些能人干將。

    那麼他的機會又從何而來呢?

    其實這一切就是從李斯遊說趙高開始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最初秦始皇是傳位給扶蘇的。

    就是因為秦始皇犯了三個政治錯誤,所以讓李斯,夥同趙高與胡亥成功竊取了皇位,逼死扶蘇。

    我們大家都知道,要想打敗一個國家,最容易的辦法就是從內部攻破。

    而當他們三個在背後高興竊取皇位成功之時,卻沒想到埋下了秦朝滅亡之禍根。

    他們更沒有想到在秦二世胡亥即位不久之後,陳勝吳廣等人便在大澤鄉宣佈起義,誰也沒有想到起義的形勢發展得這麼快。

    後來的事情就如歷史所述,經過多年的征戰,項羽在烏江自殺,劉邦最終奪得天下。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五月,一日,劉邦置酒洛陽南宮,劉邦問:“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劉邦笑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糧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正如毛澤東在談到劉邦的成功原因時,所說:“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劉邦能得天下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但總歸還是那句話,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果劉邦沒有身邊這幫人的幫助下,他是很難從一個小小的亭長起義成功的,大家說的對不對?

    而這個小小的亭長可以說是與普通農民無異,沒有多大的實際權力,也沒有手下,也沒有一兵半卒,僅僅就是靠這幫最初的狐朋狗友,支撐起來的漢軍奪得天下。

    那我們再看一看歷史上各國的開國皇帝有幾個,像他這樣毫無官權的農民起義而成的。

    大家細細一查不難發現,除了劉邦就剩下創立明朝的朱元璋了,再有幾個人都是偶爾曇花一現的一個短命皇朝的皇帝而已。

    從這就不難看出,從一個農民起義到奪得天下,當上皇帝有多難,歷史上幾千年來也只有兩個人而已。

    從這裡來說是劉邦奪得天當上皇帝,說是天意也未嘗不可。

  • 6 # 吳百蘭

    時勢造英雄,凡成大事者,必有大勢相助。這叫天時!

    凡成大事者,必須苦苦追求,置自己於萬劫不復的地境。也就是兵書上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不敢上刀山下火海,那是平凡人,無論怎樣都得不到天命。

    劉邦開沒豐西澤縱徒,亡命芒碭山絕不是一般的智慧和勇氣。用義來解釋太顯小氣,非大丈夫用詞。

    當然,少不了格局。而格局一半需要天賦,一半需要有後天的學習修煉鳳凰涅槃。一個人的格局不可徹底改變,但透過學習可以增大格局。這叫地利。

    一個好漢三人幫,凡成大事者,必有凝聚民心的力量。引來各路英雄、貴人相助,眾人跟隨。這叫人和。

    劉邦的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劉邦比秦始皇只小三歲,如果秦始皇不早死,如果沒有陳勝吳廣起義的東風。劉邦只是隱匿芒碭山,有家難回的草寇。他窮其一生的打拼,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山賊王。

    僅此而已。

    地利:劉邦有天生的聰明,也有與張耳遊歷四方的見識。所以就算他是市井布衣,透過走四方的見識,心懷江山的雄心,格局就比平凡的人要大。所以才有出口不凡,被呂公看中把女兒嫁給他。

    格局大,自然就有吸引力,交朋友也就不平凡。比如,當時的蕭何、曹參這些縣級公務員都很服他幫他。再加上南征北戰戰火的洗禮後,更加魅力倍倍地增,引來無數英雄為他拼命。

    起義之初有蕭何、曹參。後來遇見張良,使他在與張良的交往中不斷地改變成長,終於變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具有大戰略的政治家。

    如果不是劉邦格局大,哪來的百折不撓的精神,那麼抗打。楚漢戰爭中,劉邦一直被項羽吊打,劉邦就是一句話:打不死的劉邦,我還活在人間。劉邦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就下定決心血戰到底。

    劉邦有格局就有人才,一路走來,各路英雄豪傑幫他諸侯們英布、彭越等紛紛投漢歸漢。貴族名士張良幫他出謀劃策,出計四面楚歌,就連願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也幫他攻城掠地,十面埋伏,垓下合圍。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這一切歸總起來,是劉邦用格局換來的,而這格局在他遊歷四方、芒碭山逃亡、滅秦戰爭、楚漢戰爭的艱難萬苦中磨礪出來的。

    人和:不知道為什麼,劉邦總有貴人相助。起義前蕭何、曹參把他推舉為沛公,舉起起義大旗。

    滅秦戰爭中,楚懷王偏他,派他西入關中,派項羽北伐救趙。西入關中的一路有張良助他。到了巴蜀之地,又有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攻打項羽有三老董公教他,舉義旗討伐項羽。每每關鍵時刻,劉邦總能遇到貴人。這些僅憑運氣就可以得到嗎?

    運氣總會給有準備的人。貴人也是在行走中遇見的。現在有句流行語:只要你在走,就有運氣遇見貴人,助你心想事成。

  • 7 # 唐兵369上善若水

    所有開國、創業者從頭就沒有想過會成為劉邦、馬雲,都是一步一步來的。

    也能理解成運氣很好。

  • 8 # 山野老人

    劉邦一市井無賴終成天子,難道真的是天命所歸嗎?

    粗讀歷史,以為劉邦是一個十足無賴!

    劉邦年輕的時候,不肯做家裡的活計,喝酒玩女人,還沒有結婚,就有了來歷不明的兒子。

    劉邦到酒店裡喝酒,開不出酒錢,還賴在酒店裡,與酒店的女老闆睡在一堆。

    這一切,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十足的無賴。

    這樣一個十足的無賴,如何變成了統一天下的皇帝呢?

    劉邦是一個很有心計的陰謀家。

    用今天的話來說,劉邦是一個十分注重細節的陰謀家。

    這樣說,肯定有人不服。

    一,抓住機遇,改變命運。

    劉邦不是市井無賴,而是一個善於抓住機遇的陰謀家。

    劉邦任亭長的時候,押送勞役去咸陽。

    中途,很多勞役逃亡了。

    按照秦朝的刑律,劉邦將被處以死刑。

    為了活命,劉邦放了勞役,帶著一部分勞役上芒碭山,落草為寇,由此逃脫了秦朝的死刑。

    陳勝起義,劉邦趁勢而起,迅速下山,攻佔了沛縣縣城。

    起義成功後,推舉沛公。

    當時蕭何與曹參等二人是沛公最合適的人選。

    劉邦為了搶沛公這個位置,威脅說:“擔任沛公是有殺頭危險的。成功了,全家享不盡榮華富貴;失敗了株連九族。”

    蕭何與曹參等二人本來就擔心起義失敗後,連累家族,不願擔任沛公。聽了劉邦的話,知道了劉邦想做沛公,於是一致推舉劉邦為沛公。

    此時,劉邦又推卸說:“擔任沛公的人,應該是有能力的人。我這個人是不顧一切的人,我擔心做不好沛公連累大家。”

    於是有人說:“沛公是有很多故事的人,擔任沛公最合適。”

    劉邦謙虛地說:“我擔心自己能力不夠,做不好,讓兄弟父老白白丟了性命。”

    於是決定占卜算卦,結果還是劉邦最合適。

    由此劉邦做了沛公。

    這一次,讓劉邦有了用武的舞臺。

    打敗項羽後,劉邦又動了心思。

    劉邦自己是項羽封的漢王,諸如英布、彭越、韓信等也都是諸侯王,與自己一般大。

    劉邦想,自己應該像秦始皇那樣做皇帝。

    自己做了皇帝,才能顯示自己與英布、彭越、韓信等有區別。

    一番暗箱操作後,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帶頭推舉劉邦做皇帝。

    這時,劉邦又謙虛起來,說:“我聽說能做皇帝的人不是一般的人,皇帝應該讓有賢德的人做。我這個人沒有什麼賢德,不適合做皇帝。”

    楚王韓信等又說:“漢王是一個很有賢德的人,漢王做皇帝最合適。”

    劉邦說:“既然大家認為我適合做皇帝,我只好接受大家的推舉,做皇帝好了。”

    這一次,劉邦又及時抓住機遇,讓自己由諸侯王變成了皇帝,有了控制時局的本錢。

    二,攻心為上,動之以情。

    劉邦登基後,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時說,他最大的本領是善於用人。

    蕭何為他管後勤,提供兵源,保證了物資供應;張良為他出謀獻策,讓他少犯錯誤;韓信為他攻城略地,迅速戰勝項羽。

    劉邦的話從宏觀上總結了成功用人的經驗。

    從微觀上看,劉邦用人的成功,仍然是注重細節。

    下面列舉三例:

    例子一:

    劉邦在陳留的時候,酈食其來投奔他。

    此時的劉邦坐在床上,由兩個美女侍弄洗腳。

    酈食其見此十分不高興,譏笑劉邦說:“您是想幫助秦朝消滅諸侯,還是帶領諸侯消滅秦朝?”

    劉邦怒罵酈食其說:“你這個下賤的儒生,怎麼這樣對我說話呢?”

    酈食其說:“你如果是想帶領諸侯消滅秦朝,就不應該對我如此這樣不恭敬!”

    劉邦連忙趕走兩個美女,穿好衣服,走到酈食其面前,為酈食其倒茶,賠禮道歉。

    例子二:

    劉邦與項羽相持不下的時候,派隨何策反英布。

    後來英布被項羽打敗,獨自一人來見劉邦。

    此時的劉邦也是坐在床上,由兩個美女侍候。

    英布進來,劉邦愛理不理。

    英布見此,想死的心都有了。

    英布在劉邦面前呆了一陣,劉邦還是一言不發。

    英布憤怒地離開劉邦。

    劉邦隨即讓侍衛跟著英布出來,帶著英布來到一處房間。

    英布進了房間,其房間陳設與劉邦房間一樣,也不缺少美女。

    英布遲疑地說:“這是給我的嗎?”

    侍衛說:“這是漢王特地為您安排的。”

    英布為此喜出望外。

    例子三:

    韓信是了不起的軍事家,韓信做了齊王,項羽派人策反韓信。

    韓信說:“漢王脫下他的衣服給我穿;把他好吃的東西送給我吃;把他的車子讓給我坐。漢王如此對我,我怎麼能變叛漢王呢?”

    以上三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劉邦的用人之道。之所以有很多人心悅誠服地跟著劉邦,由此可見一斑。

    三,知錯就改,隨機應變。

    知錯就改,隨機應變,也是劉邦成功的用人之道。

    下面列舉三例:

    其一,隨和策反英布成功,使劉邦成功戰勝項羽。但我們都知道,劉邦對儒生是有成見的。

    天下平定以後,劉邦忘記了隨何策反英布的功勞,反而厭惡隨何儒生裝扮。

    在一次慶功宴會上,劉邦隨口譏笑隨何說:“治理天下,用不著你們這些儒生。”

    隨何立即回答說:“皇上,我當年帶領十幾個儒生策反英布的功勞還小嗎?”

    劉邦立即改口說:“我正在想你那時策反英布的功勞,應該給你一箇中尉的官職。”

    於是封隨何為中尉。

    其二,韓信平定齊國,派人來見劉邦,對劉邦說:“韓信想做齊國代理國王。”

    此時的劉邦與項羽對峙滎陽,處境十分危險,盼望韓信帶兵前來救援。

    現在,韓信不但沒有帶兵來救援,反而伸手要官。

    劉邦火冒三丈,吼道:“我被圍困在此處,日夜盼望韓信發兵救援,你韓信竟然要自立為王?”

    陳平隨即示意劉邦,劉邦立即明白了陳平的意思,於是轉怒為喜,佯裝憤怒說:“大丈夫頂天立地,要做大王就做個正式齊王,要做什麼代理齊王呢?”

    於是派張良前去齊國,封韓信為齊國國王。

    韓信被封為齊王后,迅速帶兵過來馳援劉邦。

    例子三:

    陳平從項羽那裡來投奔劉邦,被劉邦身邊的人排斥。

    周勃說:“漢王重用陳平,陳平不但收受賄賂而且對那些行賄他的人特別照顧,對沒有對他行賄的人百般刁難。”

    劉邦找到陳平,核實陳平是否真的收受了賄賂。

    陳平說:“我初來乍到,缺錢用。我不收受賄賂,怎麼過日子?如果漢王不想重用我,我收受的錢財都沒有動用,我原封不動地交給漢王,請允許我離開。如果漢王信任我,我就繼續留下來為漢王服務。”

    劉邦聽了陳平的敘述,不但沒有責備陳平,反而給了陳平很多錢,讓陳平策反項羽身邊的范增等重要謀臣。

    後來陳平利用劉邦給他的錢成功離間范增與項羽的關係,讓范增離開了項羽。

    綜上所述,從很多細節上可以看出,劉邦確實是一個十分有心計的陰謀家。劉邦的成功不是天命所歸,而是劉邦注重細節,善於抓住機遇,善於用人,才戰勝項羽,統一天下。

  • 9 # 紅蘋果豔國

    劉邦作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最後經過自己的努力打拼成為皇帝。這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成功範例。劉邦很幸運的是其中的一位。

    秦朝末年的時候。社會非常的混亂,百姓生活的十分困苦。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準備推翻暴秦。這個時候改變劉邦命運一生的時候開始了。他抓住了這個有利的時機。利用先人打下的基礎。一鼓作氣。在與項羽亥下之圍終於分出了誰是真正的王者?

    但是任何的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他是要應天使,順地利,還有人和。這些上天都紛紛照應了劉邦。他有神機軍師張良。還有慧眼識伯樂的丞相蕭何!更有領兵,多多益善的元帥韓信。正是由這三位貴人的相助。劉邦才能夠在一次次的戰役當中取得勝利。最後打下了劉家的天下。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劉邦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人,他也有他的優勢。那就是經營人脈。駕馭人的本領超出一般人。它能夠使他的部下死心塌地的為他效命。這也是他能夠成功的根本。所以說任何人能夠成為皇帝,根本沒有什麼天命所歸這一說法。而是他們在底下默默的付出了一番努力。黃天不負有心人,他們才能夠麻雀變鳳凰。鯉魚躍龍門成為九五之尊萬人之上的皇帝。

  • 10 # 閱後即吃

    根據太史公的描述,稱劉邦是市井無賴是有點道理的。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意指劉邦好吃懶做,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整天做俠客夢,還為此去投靠過信陵君魏無忌。不光鄰里鄉親嫌劉邦沒出息,劉邦他爹也認為自己養了一個“無賴”。

    但這只是自身比較簡單的人對劉邦簡單的看法,真實的劉邦是一個維度豐滿、能力全面的人。比如說他的政治才能、和知人善任,雖然不喜歡讀書,但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用粗糙點的話說就是對人性有野獸般的直覺,要知道現在分了幾十上百個學科的社會科學研究的可不就是人性在特定環境下的流變嗎,懂人性就等於有了理解這個以人為單位運轉的世界最基本的執行規則,就有了推人及萬物的能力。

    鄉里鄉親那些一輩子跟農田打交道的人哪裡欣賞得來,可不就覺得【不會種田】=【一無是處】=【市井無賴】麼

    創業的基本前提是什麼?招人、識人、用人!

    蕭何是個文書

    樊噲是個屠夫

    曹參是個獄警

    夏侯嬰是計程車司機

    周勃搞殯葬業偶爾兼職編竹筐,啥來錢幹啥的雜家

    這些八竿子不著的人聚在一起除了黃賭毒我都想不出他們還能幹啥,但是加入劉邦的團隊,就能共同開創一個帝國。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劉邦知人善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僅能夠靠人格魅力聚攏人才,還有欣賞人才的眼光和敢於用人的膽識,這也是劉邦能在那樣的亂世脫穎而出的基礎。

    要麼贏(生)要麼輸(死)沒有中間地帶的創業靠什麼?政治手段!

    連毛主席這種頂級政治家都說“項羽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可見劉邦政治手段之高。

    反秦大潮掀起之後,所有人都想著投靠陳勝那股最大的勢力,好為將來論功行賞混個臉熟,劉邦卻不去。

    他的考慮非常簡單且長遠,那就是我看不上靠臉熟賞下來的那仨瓜倆棗,我要自己幹。

    陳勝當時聲勢那麼大,自己這幾條人扔進去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怎麼保證自己的主導權?怎麼確保隊伍的力量往自己想要方向使?

    光憑這一點,沒有眼光(智慧)和野心(膽識)是辦不到的

    當皇帝可以不讀書,但是要有能駕馭讀書人的魅力和智慧,這一點,蕭何、張良、范增都可以作證。

    當皇帝可以不懂兵法,但是要有能駕馭懂兵法之人的手腕和膽識,這一點韓信可以證明他有

    當皇帝可以不五大三粗單臂舉金人,因為多的是人可以幫他幹這種粗活,這一點可以去問那個仍鐵錘的大力士。

    劉邦就像成功的老闆一樣,智商比不過張良、蕭何、范增;軍事才能比不上韓信;武力值比不上項羽和鐵錘大力士,但他有智慧和膽識,能夠讓這些由本事的人心甘情願為自己服務,這就是他【天命所歸】的原因。

  • 11 # 一個人的歷史

    不招人妒是庸才。劉邦這個市井無賴的名頭是被後人強加上去的,堂堂大漢天子開國之君怎麼可能是市井無賴呢?人們透過文人墨客的筆墨,記住了蓋世英雄西楚霸王項羽,也透過“時無英雄豎子成名”認識了劉邦,但這些都是十分片面和主觀的認識,天命所歸背後隱藏的是劉邦也不想讓人發現的真相。

    劉邦的成功,很多人歸功於“漢初三傑”,但是“漢初三傑”這個提法的始作俑者是誰呢?是劉邦。在平定天下後,劉邦大宴群臣,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劉邦讓大家都來說說自己為什麼能擊敗項羽?大家說什麼的都有,劉邦看了看這群人,暗暗鬆了一口氣,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能得天下,靠漢初三傑的幫助,這三個人就是張良、蕭何和韓信。是劉邦把這三個人抬上了神壇,劉邦想隱藏的秘密是什麼呢?

    秘密就是劉邦才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漢初三傑”也好,“西楚霸王”也罷,他們都是人傑,也就是一方面的專才,而劉邦則是那個運籌帷幄、操控全域性的人。所謂“天命”,不過是掩人耳目的說法,劉邦的軍事才能只是比項羽和韓信稍微差一點,當英布作亂的時候,他唯一擔心的就是劉邦親征,但他認為劉邦年齡大了,不可能親征,結果劉邦沒有按照他的預期,親自領兵征伐平定了叛亂。劉邦的軍事能力僅次於項羽和韓信,在戰場上真正擊敗劉邦的人只有項羽。被西楚霸王項羽擊敗而不死,落敗而不降者唯有劉邦一人而已,秦最後的名將章邯被項羽擊敗後選擇了投降,而更多的人都做了項羽的刀下之鬼。項羽把爭天下看作打一場仗,而劉邦把爭天下看作下一盤棋,最後謀篇佈局者擊敗了那個在戰場上的勇士。

    有人說劉邦少年時不學無術,但事實上劉邦只是不願意務農,他曾跟隨秦末的豪強張耳身邊遊歷四方增廣見聞,同時他也識文斷字,絕不是個胸無點墨之人,否則張良給他講的文韜武略,他怎麼能聽得懂呢?這需要一個最基本的理解能力。因此面對曾多次背叛的雍齒,劉邦選擇了包容,這不是私人而冤,而是作為君主的大度,容得下雍齒,才能容得下天下。而丁公儘管曾經放了劉邦一條生路,但是作為大漢天子,絕對不能縱容這種背主求榮的小人,此一時彼一時。劉邦能夠審時度勢,靈活地採取對策:打天下重利,治天下重德。

    不是什麼是天命所歸,不要提項羽和漢初三傑有多優秀,劉邦才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人物,這才是劉邦成為天子背後的真相。

  • 12 # 蘭臺

    大哥,你太小看劉邦了。

    我覺得大家談論古代史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看不清歷史當事人在當時社會所處的地位。

    你以為劉邦是市井無賴?事實上劉邦是沛縣一帶赫赫有名的“社會大哥”。

    我這裡以陳勝以及劉邦出身說明一下,人家真的不是普通死老百姓。

    史書上說陳勝的爵位是“不更”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史記·陳涉世家》

    而在秦制中,能擔任屯長最低爵位就是不更。

    不更是秦制下二十等爵制下的第四等爵,需要至少斬首四級才能獲得不更爵位。

    根據學者統計,秦朝統一戰爭差不多打了一百年,而這一百年的斬首數平均分配給秦國參戰士兵,合不上一人一個。

    換言之,99%的秦國士兵一輩子都沒辦法靠軍功獲得爵位;而獲得爵位的秦國士兵裡又有99%拿不到第四等爵。

    陳勝與吳廣是幾百萬秦軍士兵中的0.01%。

    完全可以說陳勝與吳廣是百萬秦軍中的“兵王”。

    劉邦也同樣如此,因為秦漢時期當公務員都是有財產要求的,“家產十萬(錢)舉為吏”。

    在秦朝,家產低於十萬錢的人根本當公務員的資格都沒有;而十萬錢多嗎?根據《睡虎地秦簡》,一個普通秦國老百姓一年繳納200錢左右的收費和糧食。

    另外,秦國當公務員不僅僅有財產限制,還有年紀限制,30歲以上才能報名,而且不一定能當上。

    《裡耶秦簡》裡就有一個縣裡的小吏已經工作八年,到了38歲才轉正成為正式公務員。

    而劉邦呢?史料記載,他到了三十歲就成了正式公務員。一天也沒有耽擱。

    及壯,試為吏。——《史記·高祖本紀》

    只要稍微有社會經驗的朋友就知道,像劉邦這樣到點就提拔,那絕對不是一般人。

    更別提劉邦起兵後去投奔項梁,項梁一聽到劉邦來了,馬上就另眼相看:

    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史記·高祖本紀》

    這待遇相當於劉邦去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立刻被公司CEO任命為VP了。大家覺得真是普通市井無賴有這麼大“名氣”?

  • 13 # 種花家的工業兔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天命究竟是什麼,你相不相信天命,天命當然是古代非常玄學的一種說法,但天命也可以用現代哲學來解釋,那就是歷史前進的規律,什麼叫歷史前進的規律?

    今天我們提到漢朝的時候,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叫漢承秦制,秦漢秦漢本來就是兩個不能夠分割開來的朝代,可以說漢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可以算是秦朝的延續,很多制度漢朝都是延續秦朝的,而項羽則完全不同,項羽想要復辟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制度,這可以說違背了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而劉邦建立漢朝之後,雖然也建立了諸侯國,但和項羽想要建立的諸侯國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這一點其實可以從兩個人建的都城也看得出來,項羽把都城建立在了鵬城,而劉邦則把都城建立在了咸陽,從這兩個城市的位置就可以看出劉邦確實比項羽想的遠

    劉邦也更加包容,韓信是劉邦手下最得力的將領,但是韓信可以說和劉邦也算作兩個獨立的軍事集團,在韓信明擺著要成為第三股勢力的情況之下,劉邦硬是忍住了,把韓信的剩餘價值榨乾,隨後再跟韓信翻臉,試想一下,如果是項羽他能容忍韓信嗎?

  • 1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本身是一個市井無賴,但是他最終卻能夠打下江山,建立漢朝。

    古人認為,劉邦之所以能從一個平頭百姓變成貴不可言的天子,是因為“天命所歸”。而且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也反覆不斷地對天命論進行渲染。比如描寫劉邦大腿上有七十二顆痦子;劉邦睡覺以後,有人看見他的上面有龍的影子在盤旋;劉邦斬了一條白蛇,有一個老太太說,這是赤帝把他的兒子白帝給斬了。所有這一切,所要表明的就是一點,劉邦能夠當皇帝,是天命所歸。

    (劉邦)

    我們知道,所謂的“天命”,只不過是古代統治者為了讓老百姓聽從安排,服從統治者的統治,人為捏造的一種謊言罷了。

    不過,雖然是謊言,但由於天命思想已經成為整個華人的集體無意識,所以大家對於“天命”也是深信不疑的。包括司馬遷,他本身在寫這些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想過要維護漢家江山。漢武帝對他執行腐刑,對他的傷害是很大的,司馬遷不可能“別人殺了他,他還要幫人家提刀”。所以,司馬遷之所以把這些記載下來,一方面是民間當時確實有太多這方面的傳說,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司馬遷對這種天命說深信不疑,所以他才會這麼寫。

    不過,我今天想說的是,劉邦能夠當上皇帝,確實也有“天命”的因素在裡面。不過,我這裡講的是另一種“天命”,是一種司馬遷沒有看到的“天命”。

    (群雄爭霸)

    “天命”之一:只有劉邦這個君王才願意接受意見。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以後,天下已經形成了一種群雄爭霸的局面。這些爭霸的諸侯,包括六國諸侯及貴族的後代(項羽也屬於這一類),另一個就是白手起家的劉邦。

    六國諸侯及貴族後人,都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他們覺得自己祖上是貴族,就看不上別人。因此別人的意見,他們都不願意接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王歇。當韓信在和趙王歇作戰的時候,李左車曾經給趙王歇提出過許多好的建議,但是趙王歇不願意聽。他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打仗能力很強,根本沒把韓信看在眼裡,也根本就不聽李左車的。

    還有一個例子,張良本來一心想復興南韓,他一直擁戴韓王。劉邦讓他去,他都不去。但是後來,張良卻還是轉而投奔了劉邦。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韓王一方面不聽從他的建議,另一方面沒有志向,小富即安。依靠韓王,不可能獲得天下。

    (項羽)

    除了其他六國貴族諸侯以外,最典型的就是項羽。

    項羽更加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陳平等人本來是項羽的謀士,後來都離開了項羽。項羽唯一的一個謀士是他的叔父項梁給他遺留下來的范增。但僅僅一個范增,他也不聽。氣得范增離他而去,讓他變成了孤家寡人。

    總之,劉邦之外的這些諸侯們,都不願意聽從人才的建議,而劉邦願意聽。不但願意聽,而且願意執行。

    這是劉邦在當時獨一無二的,是他的一個“天命”。

    “天命”之二:只有劉邦這個君王才願意和大家分享戰爭成果。

    劉邦最後做出了殺功臣的事情,而且是歷史上殺功臣的最厲害的皇帝。這裡所體現的,是劉邦不願意和別人共享江山,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戰爭成果。

    但事實上,劉邦在打江山的時候,完全不是這樣的。劉邦在打江山的時候,非常大方,很願意封賞別人。

    (韓信)

    韓信在投奔劉邦的時候,劉邦問過他,為什麼投奔自己而離開項羽?韓信說,你願意對大家進行封賞,而項王捨不得把東西拿出來。

    劉邦在最困難的時候,酈食其曾經給他出過一個主意,讓他派人出去尋找六國後人,把印章給他們,對他們進行分封。然後讓他們拉起隊伍,幫助劉邦打江山。酈食其出的這個主意,最後被張良給否定了。但是,酈食其為什麼會出這麼一個主意呢?這說明,劉邦確實是以願意分封出名。

    有人可能會說,不對,項羽不是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嗎?

    其實,項羽分封是假象,是因為他沒有能力把諸侯都給滅掉,所以才不得不進行名義上的分封而已。如果那十八路諸侯真是項羽封的,為何這些人不思感恩,立刻就造反?

    願意分封,也是劉邦獨一無二的,也是他的一個“天命”。

    劉邦有這兩個“天命”,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最終他獲得了天下。

    (參考資料:《史記》等)

  • 15 # 擺起龍門陣說文史

    劉邦生逢亂世,特定的時代給予了他走上歷史舞臺的機遇。然而,在那個群雄逐鹿,烽煙四起的動盪歲月,為何獨他能夠眾望所歸,成為開創一個新的王朝霸業的風雲人物?締造千秋大業,這當然不是一個普通的所謂市井無賴能夠窺伺的神器。

    要說劉邦有無痞氣?當然有。從史記記載的關於他的幾段故事當中,無賴之氣可謂十足。呂公這位有名望者遷家到沛縣,左右鄉里都來祝賀,主事的蕭何對大家說,給一千錢的,在堂下坐。

    劉邦囊中羞澀,一般人沒錢就不會去蹭,他竟然虛張聲勢讓通報說賀萬錢,然後被奉為貴賓迎到堂上入座。

    還有,劉邦已經起兵滅秦成為王侯了,一次酈食其來拜見他,想為他出謀劃策,博取功名。沒想到劉邦當著他面讓兩個侍女洗腳。酈食其沒想到傳說中禮賢下士的漢中王對一個老人如此怠慢,當下就扭頭往外走。

    楚漢爭霸之時,項羽將在彭城中俘獲的劉太公作為籌碼,要挾劉邦,若對方不就範,就將其父親烹殺,然而劉邦的回答雖然項羽一點脾氣都沒有,他說你以我在楚懷王前曾結為兄弟,如今你要烹殺父親,別忘了給我分一杯羹。

    類似這樣的例子非常多,給人的感覺,劉邦的確是一位痞氣十足的帝王。但人是極為複雜的,這些痞氣只是劉邦氣質構成的一個組合部分,掩蓋不了他具備的成就大業的領袖才能和王者之氣。

    史書中曾多次提到,劉邦的相貌貴不可言。我們常說相由心生,一個人的相貌氣質的確在一定程度可以投射出一個人具備的胸懷和才幹。劉邦的情商非常高,但凡和他結識的,都不由自主的圍繞在他身邊,使他成為一箇中心。這種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也就是韓信評價劉邦的“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

    劉邦對自己也做了一個剖析,他認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他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他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但都能被他充分的應用排程,就成為了他奪取天下的關鍵。

    這裡充分說明劉邦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用人,重視人才,作為一個領導者,知人善用,無疑是駕馭全盤局勢並且成功的一個關鍵。

    此外,劉邦心胸寬廣包容,有容人之量,這也讓人才紛紛匯聚在其麾下,出言獻策,建功立業,這和項羽的剛愎自用,只有范增一謀士形成鮮明對比。

    部下建立了戰功,劉邦在賞賜上也毫不吝嗇,韓信就此曾在劉邦面前有感而發,說項羽小氣。他人跟隨你出生入死,不就是圖博取富貴功名嗎?適度的犒賞能夠有效的激勵部下,這一點也恰恰是項羽所不具備的。

    當然,劉邦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能夠審時度勢,老謀深算,能屈能伸,有錯即改,虛心聽取正確意見,在適當的形勢下做對的事情,面對失敗毫不氣餒,一次次捲土重來,充分說明了他個性中的堅毅和定力。

    所謂的天命不過是託詞,歸根結底是劉邦的痞氣難掩他領袖的氣度,有這些因才有他開創一個王朝偉業的果。

  • 16 # 創造者放映

    劉邦的成功,並不是天命而歸。

    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漢朝的創造者。

    小人物要有大夢想,這話擱在劉邦身上,一點都不過分,出身布衣,並沒有因此而妄自菲薄。此時想起了周星馳電影的一句話“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所以說,首先,你得有夢想,你得有目標,有人不說過嗎,夢想夢想,看起來,虛無縹緲,可是萬一實現了呢,縱觀古今現代史,古有劉邦、朱元璋,近有馬雲,王健林,哪個不是滿懷夢想,不斷努力,最後而成功的。

    劉邦這個人就是善於用人,從諫如流。在外人面前,韓信是一個廢物,但是在劉邦眼裡,拜韓信為大將軍,被稱為軍隊統帥。劉邦善於採取張良,蕭何的良言。

    劉邦最大的人格魅力就是敢於擔當,樂觀豁達。許多重大的事件往往都來自於偶然,劉邦本來就是在沛縣的一個亭長,後來因為出了一次差,所以機會來了,押送一批農民去服苦役。行到芒碭山時大雨傾盆,一下就好多天,因此就無法按期到咸陽,因此劉邦心一軟,放走農民,給他們一條生路。因此,這些農民因為他的義氣,所以想跟著他追隨他。

    劉邦的成功在於他的仁義,謙虛,大度,知人善用。劉邦自己打造了一個優秀的團隊,就是他在臨終前都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項羽的失敗在於,劉邦身上的優點他一點都不具備,更可悲的是,他還在自己抱怨,項羽的對手不僅僅是劉邦一個人,而是劉邦的整個團隊。

  • 17 # 性感的房地產

    市井無賴才能成就天子之身,因為只要是玩政治的,就沒有不流氓的。只不過分為大流氓和小流氓,儒雅的流氓和彪悍的流氓。項羽不如劉邦流氓,自然奪不了天下,天命歸於流氓無賴,劉邦是流氓無賴中的戰鬥雞,自然無往不利成就天子。

    你想想,一個可以捨棄父母妻兒,分肉食之的流氓,能是一般的市井無賴嗎?一個不事生產卻衣食不愁之人,能是一般的流氓?至不濟也是流氓頭子吧?

    一個到處散播封建迷信,斬白蛇認赤帝為爹的傢伙,說是封建邪教頭目也可以吧?這樣的人是市井無賴,卻不是一般的市井無賴,他空手套白狼騙婚呂后,不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渣男嗎?

    為啥楚漢史中人們更多的喜歡項羽,覺得項羽是個英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劉邦太壞了,無賴到隨便記錄點他的事情,就能讓90%的人厭惡他,即使項羽一身的壞毛病,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小禍害反而被襯托成了大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機名鴻毅移印機顯示00r20是什麼故障開機顯示屏成00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