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跟著地圖看世界

    北韓半島三維地形圖

    世界上國界千奇百怪,有的交錯如犬牙,有的筆直如刀割。界河的劃界以河流的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也幾乎是世界各國的慣例。

    從中國圖們市俯瞰中朝邊界圖們江,圖們江左方為中國,右方為北北韓南陽勞動者區

    中朝邊境線全長1334公里,其中陸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鴨綠江上的牛蹄子灣,圖片來自ZOL攝影論壇,攝影師@好人好夢(請橫屏觀看)

    從滿清到民國,中朝兩國邊界除部分陸地接壤外,雙方長期習慣以鴨綠江、圖門江為界。

    1938年中朝邊界

    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界的中朝邊界卻顯得獨一無二,竟然不是按國際慣例以河流中心或主航道中心線為界,“兩國間的界河為兩國共有,由兩國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漁獵和使用河水等。”

    鴨綠江流域

    也就是說界河是兩國共享的“公海”,只有上岸了才算入境。

    曾經有個華人在微博上激動地炫耀,說在邊境乘船進入了北韓“內河”因為兩邊都是北韓領土,其實他搞錯了,船仍在中朝邊境上,只是駛入了位於界河上的北韓島嶼和北韓陸地之間的河段而已,只要不上岸,不算進入北韓境內。

    鴨綠江乾坤大轉彎,圖片來自ZOL攝影論壇,攝影師@好人好夢(請橫屏觀看)

    中朝邊界是如何劃定的?

    漢代朝官自武帝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

    在新聞裡應該是中國和北韓的意思。

    清朝後期,日俄勢力進入北韓,宮廷內部的親俄勢力和親日勢力明爭暗鬥。同時中朝兩國之間的朝貢藩屬關係此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邊界的爭端即源於此時。

    1864年北韓全圖

    01清時期中朝第一次勘界

    明朝和北韓李朝建立之初,中朝兩國邊界即明確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河。

    清代,中朝兩國疆界依然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兩國從無異議。朝界河鴨綠江、圖們江皆發源於長白山(北韓稱“白頭山”),長白山天池為松花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的三江源頭。鴨綠江、圖們江中游以下河寬水深,兩國邊界分明,但兩江,尤其是圖們江上游至江源地帶,河多水淺,邊界不明,源頭不清,因此,屢有邊民非法越境,造成邊界糾紛。為解決邊界糾紛,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與朝方接伴史樸權和咸鏡監司李善溥赴長白山查邊。5月15日,穆克登在長白山頂分水嶺鴨綠江、圖們江兩江源頭立審視碑。

    此次勘界過程中,各種紕漏層出不窮,給後來的中朝邊界爭執埋下了禍根。

    攝於綠江村,攝影師@有富人家(請橫屏觀看)

    02清時期中朝第二次勘界

    1887年4月7日至5月19日,中朝進行了第二次勘界,並歷經乙酋談判、丁亥談判等邊界協商,取得如下成果:

    其一,關於江名,雙方一致認為,土門、豆滿、圖們為一江之湝音,圖們江為中朝界河。江北岸為中國,江南岸為北韓。

    其二,關於江流,雙方認為圖們江自茂山以東至人海口處,河寬水深,界限自明,不必履勘。

    其三,關於圖們江上游,即茂山以西至石乙水、紅土山水合流處,雙方共同“逐段考訂,並無他疑”。

    冬季結冰的鴨綠江

    唯一未能得到妥善解決的是圖們江的正源問題。其後,北韓政府否認1887年中期第二次勘界成果,複議派員重新勘界。但北洋大臣李鴻章卻因故未能即時秉奏清帝,只是於4月末電令清駐北韓通商委員袁世凱轉知北韓政府:“白山勘界事,韓如別有意見,可諮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裁處”。

    在此前後,還簽訂有《中朝邊界善後章程》與中日《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出現中朝日“間島”問題交涉。

    03建國後中朝簽署之邊界條約

    劃界前中國出版的地圖

    鴨綠江和圖們江作為邊界延續了幾百年,到了近代多次勘界,但仍有一些遺留問題。1962年10月中朝簽署《中朝邊界條約》,1964年3月又簽署《中朝邊界的議定書》。兩國劃界的歷史背景是中蘇、中印關係嚴重惡化。對於中朝劃界,有些華人認為中國吃虧了,有些南韓人認為北韓吃虧了,因為把“間島”劃給了中國。

    根據《中朝邊界條約》和《中朝邊界議定書》規定,“以鴨綠江和圖們江為界的地段,邊界的寬度”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是界河水面的寬度”,除非有支流的地方。

    鴨綠江口

    而在條約簽訂之前,據說從日偽時期開始,鴨綠江中的島嶼已經歸北韓所有。這是因為日偽時期於1937年至1941年修建了東北第一大壩——水豐水壩,在鴨綠江中游形成了一個湖名叫水豐湖,水豐湖是人工湖,也是水庫。水豐湖是水豐電站的主要組成部分,水豐水力發電站的建設,是日本利用偽滿洲國推行第一次“產業開發五年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庫蓄水要淹沒中國和北韓的部分土地,因水電站是以“滿洲國”的名義修建的,為補償北韓的損失,日本人將鴨綠江中的大部分島嶼劃給了北韓。

    鴨綠江出海口

    同時,中朝還嚴格規定了鴨綠江和黃海的分界線,劃定了雙方的領海。

    天池劃界示意圖

    中國在長白山(北韓稱白頭山)主峰(北韓改稱將軍峰)劃界也接受北韓要求,把天池的54%劃歸北韓。

    一步跨

    據吉林省《安圖縣縣誌》:“1962年10月12日中國和北韓簽定邊界條約,劃定今界。華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神武連撤出原安圖縣境內的神武城(劃歸北韓)。”這樣中朝基本解決了邊界問題,不過因為兩江中出現新的洲渚,雖經幾次談判,但仍有遺留問題。

    鴨綠江中,大大小小有多少個島嶼?界河上的島嶼到底歸屬哪一方?

    鴨綠江,發源於中國吉林省東南,中朝邊境長白山主峰南麓海拔2300米處的長白山天池,然後流向西南,流經吉林省的長白北韓族自治縣、臨江市、集安市、遼寧省的丹東市,在遼寧省丹東市東港附近入黃海北部的西北韓灣。鴨綠江入海口是中國大陸海岸線的最北端。全長795公里,其中流經吉林省境界長575公里,遼寧省220公里;流域面積6.19萬平方公里,中國境內流域面積約為3.2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27.6億立方米,擁有渾江、虛川江、禿魯江等多條支流。

    中朝邊境

    漢朝稱為馬訾水,唐朝始稱鴨綠江,因其江水清澈,關於鴨綠江其名的來歷主要流行著兩種說法:一說因江水顏色似鴨頭之色而得名(唐朝杜佑《通典》);二說因上游地區有鴨江和綠江兩條支流匯入,故合而為一,並稱為“鴨綠江”。另有源自於滿族先民的語言(滿語稱為Yalu ula,意為“邊界之江”)的說法。史書記載建州衛女真常年生活在婆豬江畔(鴨綠江支流)。

    鴨綠江河口岸線演變示意圖

    鴨綠江本身就是一條容易生成沙洲和島嶼的河流,鴨綠江流域的地形、地勢、氣候、水文條件,為江中島嶼和沙洲的發育提供了有利條件。鴨綠江屬山溪性河流,源頭至河口落差達2440米,水能十分豐富。

    至今鴨綠江流域有水電站41座,攝於集安市雲峰發電廠

    加之,該流域屬於溼潤性溫帶季風氣候,受地形和氣候影響

    沿途降水量豐富,中下游年降水量可達1000毫米以上。上游流經長白山山間河谷,兩岸高山連綿,水流湍急,挾沙能力很強。經過吉林臨江市水道後,江面逐漸變寬,水流變得平緩,挾沙能力減弱。水中的泥沙在河道上很容易堆積出大量沙洲,其中一些進一步發育成島嶼。

    水豐電站

    根據《中朝邊界議定書》規定,當時,鴨綠江和圖們江中經勘察的島嶼和沙洲共451個,其中劃歸中國的187個,劃歸北韓的264個。同時面積較大的島嶼都劃歸北韓所有。

    位於吉林省的中朝邊界碑

    根據《中朝邊界條約》第四條的規定,中朝邊界聯合委員會勘定了兩國邊界,透過平等協商、友好合作,圓滿地完成了兩國邊界的勘察、豎樁和確定界河中島嶼和沙洲的歸屬的任務,明確和具體地勘定了兩國的邊界。經過1972年至1975年進行的中朝第一次邊界聯檢,確定沙洲、島嶼61個,其中劃歸中方13個,朝方48個。以鴨綠江為界的這一段江中,經勘察的島嶼和沙洲共205個,其中劃歸中國的78個,劃歸北韓的127個。

    90年代下尖沙洲

    1990年開始,中朝雙方進行第二次邊界聯檢,遼寧段因有10個未決島嶼而擱置起來。這10個島嶼是:1、下尖沙洲,2、套裡夾心子島,3、套裡上島(朝方稱間桑島),4、上桑島下島,5、燕窩外島,6、套裡夾心子與北桑島上部粘連,夾心子島面積49058平方米,擴大部分與朝方北桑島有930平方米重合,1995特大洪水時已粘接;8、東太平島,9、楸桑島本島下部增大部分,10、楸桑島子島明顯增大。

    2013年時下尖沙洲消失了

    此外,朝方還提出中方下尖沙洲的出現,是因為中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修築馬市夾心子120米堤壩,堵死了界河支流所致。所以中方必需先扒掉夾心子堤壩,然後再考慮確定下尖沙洲的歸屬問題,致使第二次聯檢於1992年中止。在這種情況下,經雙方聯檢委員會協商,自1993年始,由兩省道先就馬市夾心子工程問題舉行會談。因而,第二次中朝邊界聯檢也被擱置起來,至今未能結束。

    鴨綠江口的島嶼全部劃歸北韓,鴨綠江入海口一島嶼卻增長百倍

    鴨綠江中的大大小小上百個島嶼,有的就位於極靠近中國一側的江岸,水小的時候一步就可以邁上去。

    遊江觀北韓是丹東特色景點旅遊專案之一,圖片為丹東對岸的北韓新義州,圖片來自ZOL攝影論壇,攝影師@大白樓

    綢緞島,又稱緋緞島,是鴨綠江出海口處最大的島,隸屬於北韓平安北道薪島郡,並是薪島郡的主要部分。該島於1958年因鴨綠江淤積形成,並於1960年代的中朝邊界協定劃歸北韓。島上種植了大面積的蘆葦,只有緋緞島勞動者區與薪島郡的首府薪島邑等兩個城鎮。

    連在一起的薪島和綢緞島

    進入近代以來,隨著鴨綠江口泥沙淤積,出海口逐漸向西南方向擴充套件,到了二十世紀初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薪島登上歷史舞臺。

    1933年薪島

    短短百年的時間裡,薪島由遠離海岸的海島一步步變成108.2平方公里的大陸半島,不得不感嘆時間力量的偉大。

    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呢?

    1950年的薪島

    百年前,西汊道入海的西南深槽水道是當時江口寬27公里內的唯一深水航道,3000噸級船舶可自由通航,薪島也遠離海岸,孤獨守著一方海口。當時的黃草坪(現黃金坪)是一個不見蘆葦生長的小沙洲,信倜坪也很小,迎門港還未露出水面,西汊道的徑流可以透過多個北東向的分支與東汊道相通。

    薪島和綢緞島

    由於沉積作用,西汊道中沙洲橫生,黃草坪、信倜坪淤高轉為河口沙島,泥沙逐漸向薪島北側淤積蔓延,西汊道的流量開始大幅度減小。

    在鴨綠江出海口綢緞島捕魚的北韓漁民

    1941年開始,為了佔領東北的需要,日偽開始開闢靠近北韓方面的南深槽水道,即“南河道”。雖然此舉使得西汊道深槽不斷刷深,而灘面卻漸漸淤高。隨著水豐電站大壩的使用,河流輸沙顯著減少,挾沙能力顯著提高,堵塞東、西汊道的連通支汊很難再遷移變化,泥沙開始在人工造成的低能環境中落淤。

    薪島航拍圖

    經過數十年的變遷,薪島、信倜坪(19世紀三四十年代才成型)和黃金坪之間的淺灘不斷淤積,使薪島和信倜坪淺灘連在一起,形成今日的薪島和綢緞島。綢緞島在中國一側的航道也漸漸被泥沙淤塞,使得綢緞島在枯水期與中國陸地連成一片,成為相對北韓更接近中國的大陸半島。短短不到百年時間,鴨綠江入海口就成了北韓的“內河”,幸虧中朝協商鴨綠江由“兩國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漁獵和使用河水等”,中國才保留了鴨綠江出海口的權益。

    2017年時黃金坪島和綢緞島地區

    綢緞島、薪島兩個島基本已經連成一片。1991年,北韓在薪島上設立的薪島郡,管轄鴨綠江口附近的島嶼,也就是北韓最西邊的領土,人口一萬多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聽的日語歌曲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