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實現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夠實現,對於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根據估計可以發揮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
今日以熱帶雨林為主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持續不斷的急劇破壞。有效的因應對策,便是趕快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
由於森林破壞而被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根據估計每年約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國認真推動節制砍伐與森林再生計劃,到了2050年,可能會使整個生物圈每年吸收相當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結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溫室效應。
3、汽車燃料的改善
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種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至今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
因此,該地區生產的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由於此項努力所導致的化石燃料消費削減,估計到了2050年,可使溫室效應降低5%左右。
4、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要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類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裝置為最。
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餘地,這對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預計可以達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擴充套件資料:
一、主要影響
溫室氣體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氣本身相同氣體和雲所發射出的紅外輻射。大氣輻射向所有方向發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溫室氣體則將熱量捕獲於地面——對流層系統之內。
這被稱為“自然溫室效應”。大氣輻射與其氣體排放的溫度水平強烈耦合。在對流層中,溫度一般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從某一高度射向空間的紅外輻射一般產生於平均溫度在-19℃的高度,並透過太陽輻射的收入來平衡,從而使地球表面的溫度能保持在平均14 ℃。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大氣對紅外輻射不透明效能力的增強,從而引起由溫度較低、高度較高處向空間發射有效輻射。這就造成了一種輻射強迫,這種不平衡只能透過地面對流層系統溫度的升高來補償。
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
二、形成原因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
三、溫室氣體
大氣中每種氣體並不是都能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它們幾乎吸收地面發出的所有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個很窄的區段吸收很少,因此稱為"窗區"。地球主要正是透過這個窗區把從太陽獲得的熱量中的70%又以長波輻射形式返還宇宙空間。
從而維持地面溫度不變,溫室效應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數量和品種,使這個70%的數值下降,留下的餘熱使地球變暖的。
參考資料: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實現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夠實現,對於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根據估計可以發揮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
今日以熱帶雨林為主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持續不斷的急劇破壞。有效的因應對策,便是趕快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
由於森林破壞而被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根據估計每年約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國認真推動節制砍伐與森林再生計劃,到了2050年,可能會使整個生物圈每年吸收相當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結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溫室效應。
3、汽車燃料的改善
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種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至今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
因此,該地區生產的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由於此項努力所導致的化石燃料消費削減,估計到了2050年,可使溫室效應降低5%左右。
4、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要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類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裝置為最。
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餘地,這對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預計可以達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擴充套件資料:
一、主要影響
溫室氣體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氣本身相同氣體和雲所發射出的紅外輻射。大氣輻射向所有方向發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溫室氣體則將熱量捕獲於地面——對流層系統之內。
這被稱為“自然溫室效應”。大氣輻射與其氣體排放的溫度水平強烈耦合。在對流層中,溫度一般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從某一高度射向空間的紅外輻射一般產生於平均溫度在-19℃的高度,並透過太陽輻射的收入來平衡,從而使地球表面的溫度能保持在平均14 ℃。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大氣對紅外輻射不透明效能力的增強,從而引起由溫度較低、高度較高處向空間發射有效輻射。這就造成了一種輻射強迫,這種不平衡只能透過地面對流層系統溫度的升高來補償。
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度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劇,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
二、形成原因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
三、溫室氣體
大氣中每種氣體並不是都能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地球大氣中起溫室作用的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CO2)、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它們幾乎吸收地面發出的所有的長波輻射,其中只有一個很窄的區段吸收很少,因此稱為"窗區"。地球主要正是透過這個窗區把從太陽獲得的熱量中的70%又以長波輻射形式返還宇宙空間。
從而維持地面溫度不變,溫室效應主要是因為人類活動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數量和品種,使這個70%的數值下降,留下的餘熱使地球變暖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