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基瓦科技
-
2 # 山裡紅56237
真有過身無分文的情況,不過是個特殊情況,至今有三十多年了。那是83年底,當兵入伍的時候,剛到部隊新兵連集訓時發生的事,現在說起來也搞笑。
我們新兵連在一個很偏僻的廢棄煤礦,大概訓練一個月左右,有一天感冒發燒,隨隊醫生看後給用一點藥,第二天燒還沒退。隊醫不放心,就用車子把我送到離集訓地有二十多公里的部隊醫院住了下來。
在醫院也沒檢查出其它什麼病,就是病毒性感冒,掛了幾天水就好了。可是,那時候通訊不發達,沒有手機,通訊就是寫信,最多也就是有手搖電話。
當時,隊醫把我送去住院後就回去了,也沒有丟下聯絡方式,把這事忘了,醫院也聯絡不上新兵連,結果我在醫院住了一個多月,直到新兵連集訓結束,才想起還有一個人在醫院住著,這時候才把我接回去。
就在這期間,我真是身無分文,也感受到身無分文的尷尬。住院的時候什麼都沒帶,更別說錢了。想給家裡寫封信,沒錢買信封郵票,和家裡失聯兩個多月。著急了,想到外面買點零食瓜子吃,手一伸口袋,空空如也。好在吃飯、生活用品和換洗衣服都有醫院提供,不然,真要嚐嚐“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滋味。
(網圖侵刪)
-
3 # 走村串戶看鄉村
讀大學時,經常會遇到身無分文的情況。
90年代初上大學,家裡窮,經常出現身無分文情況。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身無分文,想去偶遇工友借錢。
當時學校每月發飯票和伙食補助,飯票28斤<米飯>,菜票33塊6毛。如果不夠吃,可以用錢買。農村家裡收入不穩定,有錢時寄10塊20塊,沒錢時就得自己想辦法。因此上課時經常要考慮下一餐怎麼解決、找誰借飯票的問題。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班裡幾個可以借飯票的同學都借過了,不知道還能找誰借。上了上午的課,沒錢吃中餐,便想到校外找一起打工的工友借,不巧的是工友沒上班,便騎著借來的單車,想去工友租房的城中村“偶遇”工友:因為不知道工友具體住址,只能在村裡瞎轉,期待能碰到。
到了四點多鐘,又一次感受飢餓帶給胃部的灼燒感,那種感覺,只有經歷了才會明白。自己能清晰地感受到胃裡空空蕩蕩:早上花了一毛錢買的白稀飯拌辣椒粉早就消化完了。
胃酸灼燒胃壁,並不時上湧。
騎著單車,頭冒虛汗,隨時有暈倒的感覺。在村裡的水井裡喝幾口涼水,又慢慢騎回學校。
最後找到一個老鄉,借了五塊錢<之前因為舊賬未還,不好意思再借>,可以讓我支撐三四天。
即使過了三十年,仍然對曾經借給我飯票、菜票的同學老鄉心懷感激,是他們幫助我度過艱難的日子。
經過了艱難歲月,更珍惜現在的日子。
回覆列表
我大學畢業去讀研究生,身無分文,向高中同學借300,給了父母100。200塊去外地讀研究生。2000年的事。
最近加完油,就剩幾塊錢了,買包煙都沒錢。
能幹的時候年薪40,現在8000也能混。坎坎坷坷,不過不是為了那個40萬的年薪,胸中有個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