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未是也
-
2 # 易水瀟寒小高
謝邀。對於這句俗語,大部分人都存在誤解,這句話不僅抹黑季漢,也抹黑了廖化。廖化此人並不是如三國演義般在黃巾之亂就登場了,而是要遲一些。在關羽鎮守荊襄時,廖化就跟隨關羽,關羽北上攻打襄樊,廖化帶兵守四冢寨,但被徐晃所破。關公走麥城被捉,廖化也被捉,孫權擒獲廖化後想讓廖化投降,廖化假降孫權,帶老母穿過東吳邊境重歸蜀漢,是真正的千里走單騎。迴歸蜀漢後成了蜀漢的將領,在諸葛亮出祁山和姜維北伐中原時都立過功。蜀人還有句話叫“前有王句(王平字子均,句扶字孝興),後有張廖(張翼字伯恭,廖化字元儉)”。在姜維九伐中原後期,廖化曾勸姜維不要再北伐,要休養生息。所以,我想說,廖化沒有做過什麼先鋒之類的。蜀漢無大將也是妄言,王平王子均,馬忠馬德信,鄧芝鄧伯苗等人都是蜀漢的大將,霍弋,羅憲等人也是比較厲害的。
所以這句話說的並不貼切
-
3 #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廖化的確很差勁,可雄兵百萬,戰將千員的魏國,把廖化擒獲了嗎?把廖化斬了嗎?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都有人家廖化,欺負魏國嘛,一個小小的廖化就夠了哈哈哈哈哈哈
-
4 # 龍久於池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這是說蜀漢後期人才匱乏,到了讓老將廖化當先鋒的地步。
劉備進攻漢中,黃忠力斬夏侯淵立下大功;諸葛亮北伐,“老賣年糕”的趙雲也披掛上陣,和鄧芝出斜谷作疑兵,其實這也是重大任務。重用老將是蜀漢傳統,為什麼到了廖化這,就說蜀漢人才匱乏凋零嚴重了呢?
三國前期,廖化沒有明顯的軍功,後期還是有一些作為的。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的營寨,魏國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率兵救援,兩軍沿東西兩面分兵合進,準備夾擊廖化。廖化抓住對手兵力分散的弱點選敗遊奕,擊斃王贇。有點“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的效果。
但縱觀廖化的能力,在英雄輩出的漢末三國還是不夠厲害,他只是在蜀漢後期人才凋零時才相對突出起來,出於對蜀漢的尊重,我們不能說這是矮子當中選將軍,我們說這是扶不起的阿斗的錯。
三國後期,廖化和鄧艾也交過手,那時候廖化和鄧艾都是老將。六旬開外的鄧艾奮戰在抗蜀一線,但沒有人說曹魏人才不濟。如果廖化有黃忠之功,譬如陣斬鄧艾,就不會有“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說法了。所以說原因不是年齡太大,原因是能力不夠。以廖化的能力就能作蜀漢先鋒,那麼蜀漢將領能力就不會高到哪裡去。打個比方,如果鄭智慧在英超曼聯打主力,那麼曼聯的實力就高不到哪裡去,雖然鄭智在中國球員裡是NO.1。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廖化年輕時參與黃巾起義,黃巾軍被撲滅,他就佔山為匪。後來廖化歸順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廖化突圍去上庸搬救兵,劉封不派救兵,廖化只好去成都求救兵。得知關羽身歿,廖化就留在蜀中。(這不是史實)
廖化在諸葛亮時期不是赫赫戰功之人,與魏延完全不在一個檔次。演義裡廖化曾得到絕殺司馬懿的機會,但他追擊司馬懿被騙,只拾到司馬懿作為誘餌的金盔。廖化獻上金盔被錄為頭功,引起魏延的不滿。魏延口出怨言,包括諸葛亮在內無人敢駁。廖化沒逮到司馬懿不是扼腕長嘆,而是以金盔表功,被錄為頭功也不推辭,顯得志向不夠、格局不夠,也難怪魏延不滿。
姜維屢次北伐不果,再要起兵,廖化懟他:“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廖化不認同姜維北伐,恨與姜維共事,他說“不自我先,不自我後,偏偏與我同代”。姜維北伐的對錯,一直有爭議,但作為蜀漢老臣的廖化消極保守是肯定的。擺老資格,鬧不團結的思想保守的老人,意見得不到主官的尊重,卻還能當先鋒,說明蜀漢是到時候了,人才不是般的匱泛啊!
至於蜀漢人才不濟,完全怪諸葛亮不培養人是沒道理的,諸葛亮手裡就一個爛攤子,還人心不齊,他輸不起,沒時間培養人才。
-
5 # 天香雲外飄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至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以關羽,張飛,趙雲,劉封,黃忠為主要將領,諸葛亮,龐統,法正為主要軍,先後攻取了荊州各郡,又迫降劉璋佔領西蜀,擊敗曹操攻取漢中,並將關中軍閥馬超納入麾下,實力大增。
公元219年,東吳孫權破壞孫劉聯盟,先是派人襲取了荊州三郡,與劉備講和後再次背盟,趁關羽北上攻取襄樊之際,襲取荊州,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被東吳生擒並殺害。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趙雲等人的勸阻,親自率軍攻伐東吳。漢軍先是一路勢如破竹,深入吳國境內,但隨後陷入了長時間的僵持階段,幾個月後,東吳都督陸遜一一孫策的女婿,用火攻戰術攻擊劉備,“火燒連營三百里”,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
夷陵之戰失敗後不久,劉備回到成都就病死了;張飛,則是在知道關羽被殺害以後,痛不欲生,成日飲酒,對部下連打帶罵。又命令手下範疆、張達,連夜趕製全軍的孝服,由於數量龐大,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範張二人前去求情緩期,反被張飛暴打。二人便起了殺心,趁黑夜將張飛殺害了!
至此,蜀漢政權在人才方面,開始出現青黃不接!再到姜維北伐時,蜀漢之能征慣戰的大將大多已亡故,無人可用,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鋒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語,據說是出自《掃迷帚》一書第二十四回,並非出自正史記載!原意是蜀中的大將先後亡故,由廖化擔任先鋒。但是“蜀中無大將”中的“大將”並沒有明確指明是誰。
根據正史記載,廖化有多次升遷的記錄,劉備初與廖化相遇時,大悅並且任命廖化為宜都太守,以及廖化最終官位至“鎮軍大將軍”。
坊間多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存在誤解。認為蜀國後期人才凋零,由能力平庸的廖化擔任先鋒。其實廖化是很有實力的。這句話,只是人們對曾經的歷史的一種感慨,一種追思和緬懷,不一定是貶義!
-
6 # 學習冇止境1
謝邀。“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句話是野史上記載的,是一位無名老儒說的,應該是清人作《掃迷帚》中記載的吧,正史上並沒有,相傳倒還有這樣一句話:“蜀中無大將,王平堪大任”,蜀國諸葛亮死後,魏延在內鬥中慘死,能獨單一面的將領確實少一些,其實這個王平將軍不錯,在街亭戰役中,苦勸馬謖,不聽,在失敗中是他穩住陣腳,沒亂,魏延所謂的“造反”是他在陣前一番話,使魏延手下士兵一鬨而散,他當漢中太守,與句扶倆同守漢中,粉碎了魏國想吞掉漢中的計劃。在《華陽國志》中記載:時人語“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說明廖化與王平齊名,能力伯仲之間,隨著戰爭不斷,蜀國國力和人力都衰弱許多,為了士氣,用老將廖化為先鋒,(因為他曾是關羽部下,忠心毋庸置疑,而關羽是曹魏所忌憚的),我覺得廖化能力絕對是頂呱呱的,大概以下幾點可證明:
第一,廖化很有頭腦且忠心,能用謀。關羽兵敗,屬吳,詐稱病死,騙過東吳,趁夜帶老母投劉備。
第二,他是有能力的。正史上寫劉備先給太守一職,多次得升遷。我們知道,劉備看人也是比較厲害,提升官員一般是廖化有成績,有功,才會那樣做。
第三,他的武藝應該不差。當然不能與關羽等五虎相提並論,但後期連關興張苞都己不在時,應該算較好的了,曹魏後期也沒有出現幹翻廖化的先鋒悍將,史載廖化射殺廣魏太守王贇,《三國演義》中一刀砍了曹真的先鋒秦良,還殺了鄧艾的先鋒鄭倫,司馬懿對廖化只能接三個回合,逃跑中,廖化一刀砍在樹上,拔刀時狼狽逃脫。武藝如太差,冷兵器時代,當先鋒簡直是找死,所以我認為廖化武藝相當不錯,他才會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第四,他有預見性。第九次姜維北伐,去徵求廖化的意見,廖化說北伐的最佳時期已過,現在國力衰弱,智謀不如人,用兵屬於勞民傷財,強行做難為之事,恐怕自食惡果。姜維怒,自帶兵北伐,果然敗。
典故的形成並不一定是正史中形成,主要蜀國伐魏最終失敗,而廖化卻是在送往洛陽中去世,也就是說他目睹了蜀國由興到衰,再亡國,他對此無能為力,有些後人有埋怨廖化作為武將的能力,其實完全是誤會,客觀條件的侷限,豈能怪一將之能。
-
7 # 曉史才能明事
廖化原為一山賊,後機緣巧合到劉備帳下效力,一直盡心輔佐,劉禪當政時也曾做到右車騎將軍,兼併州刺史,被封為鄉中侯,是蜀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便可見一斑
“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本意是指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後,蜀國已已大將凋零,不得已只得讓70多歲的廖化繼續在北伐中充當先鋒。這句話要突出的是廖化的年紀這麼大還上戰場做先鋒,而絕非是在嘲笑廖化是個無用之將。即使在諸葛亮北伐自己也到了花甲之年時,他也曾立下赫赫戰功,官職亦不斷升遷,先是晉升為丞相參軍,後又為廣武總督,陰平郡太守,最後升至右車騎將軍,這也成了他“洗白”自己的鐵證!
-
8 # 不沉的經遠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常被形容缺乏人才,不得不讓平庸的人擔當重任。這句話廖化看了肯定得喊冤,歷史上廖化的能力並不差,也可以算智勇雙全,忠心耿耿了。
廖化原本在關羽手下當主簿,關羽兵敗以後他也不得不暫時投降東吳。但是不久廖化詐死,大家都信以為真,廖化就借這個機會帶著母親跑了回來。從這點看,廖化還是很有頭腦,而且膽子很大。
廖化帶兵以後戰功也不少,一次進攻魏國時,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遊奕兩路魏軍來襲。廖化抓住機會各個擊破,擊敗遊奕,殺死王贇。後來還曾經掩護涼州羌胡叛逃到蜀漢,擊退了魏國名將郭淮的進攻。
所以從能力上來說,廖化並不是平庸之才,“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對廖化來說,太刻薄了些。
-
9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實際上“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並非出自正史,而且正史中並沒有這段記載。這句話的真正出處乃是一本清朝末年反封建迷信的書籍《掃迷帚》裡面所講的一句話。其原意也是嘲諷之意。但後來很多人就把這句話引申到了三國曆史層面上。因為三國時期蜀漢後期也確實靠著一群老臣在支撐。三國志·蜀志第十三·之王平傳》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中記載“前有王句,後有張廖。”意思就是說王平、句扶、張翼、廖化四人乃是蜀漢後期的重要軍事將領。廖化雖然只是其中之一。但也就是這四分之一,其對蜀漢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事實上就我個人來看,廖化是蜀漢陣營最被後世之人忽視的一位國之柱石。不論是其領兵打仗的能力,還是對於蜀漢的耿耿忠心。廖化都不輸於任何人。“千里走單騎”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於關羽忠心劉備的最好故事橋段之一。也就是說歷史上根本沒有關羽千里走單騎這麼一說。而歷史上真正千里走單騎至始至終不離不棄劉備的人卻是廖化本人。羅貫中的小說中的故事橋段的原型就是借鑑了廖化的故事。
歷史上廖化加入劉備陣營後,最開始在關羽手下效力。劉備進益州之後,廖化就追隨關羽征戰荊襄之地。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派兵偷襲奪取荊州。關羽大本營丟失最終戰敗身亡。廖化由於能力不俗所以被孫權收入東吳陣營。但廖化根本不想效忠孫權。他還是想跟著劉備。但當時他的母親被孫權所擒。所以廖化無奈只能歸順孫權。但歸降東吳之後廖化一直心心念唸的想著逃跑。後來廖化決定裝死騙過孫權,然後在逃離東吳。在廖化詐死後東吳放棄了對廖化母親的監察。所以廖化趁機帶著母親奔襲千里重歸蜀漢。這才是“千里走單騎”的真實事例。充分的歷史可以證明,廖化並不平庸,且還是蜀漢後期的中流砥柱。
-
10 # 馮唐李廣
這應該是評書中所說的吧!反映的是蜀漢後期,蜀漢人才缺乏,只能用老邁的廖化來作為北伐先鋒。
有人說,從這句話中反映出廖化能力不行。本人不這麼認為,從三國演義看,關於羽北伐時廖化和關平就是先鋒,失敗後,廖化在關平的掩護下能夠衝出重圍求救,顯然能力不差;從三國志看,廖化被俘後能隱忍不發,攜母千里迴歸蜀漢,可見謀略也還可以。後期廖化還是姜維北伐的主要助手。
另外,廖化是一個長壽的人,從三國形成之前活到三國歸晉,可見身體和性格都很好。
-
11 # 49220馨竹難書的故鄉
廖化作先鋒的時候己經上年齡了,這不代表廖化沒本事,廖化年輕時也是很利害大將,不過廖化有本事不張揚而己。也就是屬國無人可用。
-
12 # 晴空喜歡笑呵呵
這句話是深刻說明了後期蜀華人才凋零的真實寫照,諸葛亮當權宰相期間,獨攬大權,事事親力親為,人才走的走,死的死,造成蜀國後期人才凋零,才有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
13 # 你不看良心不痛嗎
這個 都 字可是太過了
別的不說 就拿三國時期的孫堅來說 算得上一代名將吧 他幾個兒子成就哪個比他低 孫策小霸王奠定江東根基 幾千兵眾打下諾大江東 當不上一句世間豪傑嗎?
孫權幼年之資就統領江東 赤壁之戰奠定三分天下 孫家當的其一 而後更是攻略荊州 交州 等等 擴地千里 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東漢時期 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等無疑在關中與中原 西蜀一州之地人才能多到哪去? 而且丞相事必躬親 大事小事都要詳細過問 更是無意間阻礙小一輩的成長 將二代不是每一個都比不上父輩 只是確實沒有父輩創業時的艱辛環境等
-
14 # 永遠二十八歲的帥小夥
蜀漢後期,幾乎沒有拿的出手的將領,廖化本是關羽帳前主簿,在諸葛亮主政的時期,能夠作為先鋒去打頭陣,就很好的說明蜀華人才出現了空檔。
-
15 # a海霸王
廖化﹐三國蜀將。 三國後期﹐蜀名將相繼死亡﹐後主以廖化充當先鋒﹐成為突出的人物。後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沒有傑出人才﹐平庸者也僥倖成名。
回覆列表
想當初,劉備定都成都之時,文有諸葛、法正輔佐,武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連英勇善戰的魏延也都成了無名小輩,更不用說廖化了。
那時候,廖化只是個給關公扛刀的夥計,可一轉眼,當年名不經傳的無名小卒卻做了蜀國的先鋒大將,怎能不讓人感嘆,此一時,彼一時也!
按理,戰爭拼的是人才,蜀國有諸葛亮這樣的大賢和關張趙馬黃這樣的五虎,名師出高徒,怎麼能到了後來能出現人才捉肘見禁的情況?事情往往就是這樣,月明才星稀。想蜀國當初,都是五虎將獨擋一面,其他人等便難有出頭之日,再加上諸葛亮,凡事必躬親,把屬下該思考的問題,應該乾的事情都幹了,怎麼能夠在戰爭中鍛鍊培養人才?當我們都在為諸葛亮錦囊妙計拍手叫絕的時候,忘記了正是這一個個錦囊妙計卻在一天天毀滅了蜀國。
蜀國後期,要麼諸葛亮親率大軍,要麼是姜維領軍北伐,再沒有其他人獨統大軍與他們相互呼應,給魏軍造成更大的壓力,此所以諸葛亮六伐和姜維九伐無功而返的主要原因。再看魏國,人才濟濟,正面有鍾會和姜維對峙,鄧愛父子卻俏俏繞過姜維大軍直取成都,最終滅亡了蜀國。
蜀國滅亡,亡在了人才匱乏上。在大膽用人問題上,諸葛亮需要拿出更大的魄力,在戰爭中注意發現和培養人才,應該是諸葛亮當年完成的必修課,畢竟人才培養問題是決定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