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禪思悟語
-
2 # 汽車正道
很遺憾,我們這一支已經連續窮五六代了!家譜字輩無從談起!祠堂不屬於窮人。賺大錢當大官的都喜歡續家譜,沒辦法,100多年來我們這一支一直沒離開那同一塊土地,什麼字輩對我們來說差不多和天方夜譚差不多,同輩分老大中間是什麼其它兄弟就隨什麼,甚至隨意起個名字也時有發生。我們這支沒有例外,都說祖上是洪洞大槐樹遷來的。
如果說有什麼特殊,就是我們這裡的人從山西遷到本縣楊村後再遷到目前的村子,所以本村如有人死在外地不能回村安葬的,紙錢上都印上五個字“楊村社甲人”!
-
3 # 南粵俠客
關於家族字輩的事知道一些,不全面了,記得我們那九三年就修了新譜;當時也親哏看見過族譜,因為時間太久了,二十多年了,好多都不記得啦!
我是廣東韶關的,我姓林,字輩排行還記得一部分:日季貴蘭秀,春深橋梓從,玉堂飄品望,罕怨振家風。還有一些不記得了!
我們家族是西河堂,唐朝期間從河南遷江蘇徐州。南宋末年再從徐州遷福建甫田,明代先祖從浦田入粵,先遷韶關乳源,再遷韶關樂昌,也就是今天我住的家鄉。已經有三百多年了,家族枝繁葉茂,人丁興旺。清朝中期還出了不少官員,有廣東布政使,有兵部右撲射等人。因為人丁興旺又從我們村分出去好幾個地方;有遷到湖南宜章的,有遷到四川的,有遷本縣秀水的等等。
希望有同姓的來聊聊,樹高萬丈終有根,尋根問祖必有源。
-
4 # 夷梁
不才姓閔,家中是繁(凡)字輩,父親慶字輩,爺爺憲字輩,老爺是昭(照)字輩。小時候在農村家裡上小學,身邊都是這個姓,想當然的以為自己的姓是個大姓,偶爾有幾個姓李的,姓姜的,姓張的都覺得人家是小門小姓。現在想想真是……直到我上了初中,才發現,哎呦我去,全班除了我們村的幾個人沒有同姓!上了高中也不曾遇到一個同姓的,不禁有一種得意油然而生。但是比較坑爹的是介紹自己的時候,好多人聽上去以為我姓米,還會問是大米的米嗎?哦!我知道,有個書法家叫米芾,我去,這都哪跟哪啊!還有更離譜的,錯聽是李,然後喊我名字的還有喊我閆某某的,坑爹呢……再然後到了大學,我還是沒有碰到一個同姓的,我的神,同宗的還真是少。
不過我從小都很好奇,為什麼我姓閔,這個姓是從哪裡來的。爺爺告訴我“要問老家是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說是我們閔氏老家在山西洪洞老槐樹下。但這滿足不了我的追問。後來聽我一個堂叔講,說我們來自北韓!哎呦我去,作為炎黃子孫,打死我也不信。
到了大學,智慧手機開始普及,貼吧論壇正興,我上網搜尋查詢許久,終於整理出來一個脈絡。
閔氏得姓於魯閔公(春秋時期魯國第18任君主,逝世於公元前660年),姓姬,名啟。“閔”是諡號,本意同“憫”,之所以諡號為閔,是因為閔有“光彩相耀、幽藹炫亂”之意。魯閔公被其叔叔慶父殺害,著名的“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典出於此。其後世子孫以諡號為姓,是為閔姓。另外,姬姓為上古八大姓之一,乃周朝國姓,最初得姓於黃帝。可見我們閔氏一族是正宗的華夏子孫。
後有春秋時期孔子高徒閔子騫,魯華人,(公元前536-前487年),名損,字子騫,孔子七十二賢中位列第二,以德行著稱,尤其是孝行最為著名。孔子稱讚他“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二十四孝的故事之“鞭打蘆花”(亦稱“蘆衣順母”)即典出於此。
再後來,北宋時期,閔子騫後人閔稱道(祖籍山東)出使高麗,後定居北韓驪興(今南韓驪州)。高麗時期即成為望族,尤其是李氏北韓時期,在朝為官者甚多,因此直到現代,閔姓成為南韓大姓,約15萬人,佔總人口0.3%(在中國閔姓約26萬人,佔總人口0.02%)。要知道,南韓總人口5100多萬,中國總人口約13.8億,所以閔姓在南韓說算的上大姓。此處堂叔的話得以釋疑:閔姓不是來自北韓南韓,而是南韓的閔姓來自中國啊!
再後來就到了始於明朝洪武年間的山西大移民,春秋時期以來,閔氏子孫早已因戰亂等原因走出山東,遷徙到全國許多地方,大概有一支遷到了山西,然後在明朝大移民時期遷至河南開封。因此才有了我們這一支,此處也能印證我爺爺的說法,山西洪洞大槐樹。
剛才有講,祖上有個大賢閔子騫,是孔子的徒弟。孔子的後人從明初開始,依照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起名,這八個字是:公、彥、承、弘、聞、貞、尚、胤。閔氏後人尊崇閔子騫,也尊崇他的老師孔子,因此也沿用這個字輩給後世子孫起名。
後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取訥字的偏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
明天啟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蔭植)奏準。又續上二十個字:“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諮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准公佈。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然而,過去村裡識字的少,口口相傳的字輩,也沒有祠堂啥的,再加上報戶口時候人家也不知道字是哪個,因此昭和繁誤傳成了兆(或照)和凡。
當然,後來我也發現,不僅孔姓和閔姓,還有孟、顏、曾姓後人也依此字輩。不過令我驚訝的是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都有令字輩的人了,我這2018年了才繁字輩,我在老家村裡已經是輩分最低的了,春節一回家,滿大街的叔啊、爺的,也是沒誰了吧。
-
5 # 布衣卿相219
本人姓孫,我們這支孫家處於偏遠的山區。據說祖上是一個叫孫曰南的將軍,我們也是胡廣填川來的四川。
我們的字輩如下:中國曰元芳,少先文思正,繼徐新名揚。
本人徐字輩,在老家左鄰右舍基本都是父輩爺爺輩,甚至還有同齡人是祖輩。只要姓孫,基本都得尊稱一聲。
可能中字輩的才是我們真正的祖先,但是姓名已不可考。能追溯的最早的就是剛剛說到的孫曰南將軍。
如果有跟我這個孫一樣輩領的題友,來來來,我們走走親戚!
-
6 # 老彭不老
本人彭姓,家族字輩譜是:休,作,玉,書,廣,大,傳,家,萬,世,隆,昌,增,盛,永,德,一共十六個子字,祖輩是從山東登州府闖關東過來的,具體什麼時間不知道了,我爺爺都是黑龍江生人,2006年83歲過世,可能幾百年了吧。不過從我父親一輩開始就沒按照字輩譜起名了,現在的人越來越不講究這些了。
-
7 # 芥末冰激凌
山西臨汾堯都區柴姓,有沒有本家人?我這整個村都姓柴,但就是沒有族譜,村裡也不知道族譜這回事。
誰有柴姓族譜看看有沒有我這的,山西臨汾堯都區!
-
8 # 追劇巴卡
王姓守字輩,家族字輩譜:成廣守文明俊秀。就知道這麼多。
老家半個村子都是王姓,王家是大戶。自己家族太大,自己有又是小字輩的,還真不大清楚家族族譜的事情,但我為我這個姓氏自豪,無冕之王。
我家這個王據說祖上叫做王七,當年逃難至現在的我們村,看到此地東北依山,西南抱水,兩條玉帶連襟,乃坐北朝南,升官發財之地,於是以背靠著的大柳樹以東建屋搭房舍住了下來,最後老祖死後也埋在了大柳樹之下,每次有結婚上喜墳都要給老祖扣頭,那才是我王姓之主。至於在往上的祖輩就不得而知了,尤其是現在更沒有尋輩起名的了,現在的人也不知道老祖是何人了。
有王姓看到我這個字輩譜的朋友,可以聯絡我,尋根。
-
9 # 達達145623015
榮幸回答:我家族屬於孔孟顏曾四大家族,就是孔子的後代孟子的後代以及孔子的學生顏回和曾參的後代。這四大家族是絕對嚴格的。其中我只知道有下列: 希言公彥承宏文貞尚衍興毓傳繼廣昭憲慶凡祥令德惟純酉(垂佑)欽紹念顯揚。
這都是歷朝歷代當權者或社會名流以及政府賜給和頒授的。族譜很嚴格,有章可循。只是文革時期破四舊有所改變。但現在又有恢復。
一般家裡的女子起名不範字,就是可以不按照上面那些字起名字。例如叫孔淑-某,孟淑某等。
按照這些家譜是不會亂的。而且知道你家最早是哪來的,在哪繁衍。提現了中國儒家傳統文化在歷史上的重視和繁衍傳播。目前在臺灣就有孔子的七十幾代子孫。
雖然她代表了中國封建文化的延續,但我們可以從中瞭解到中國歷史的傳承和規範。
-
10 # pluto紅燒肉
我們家裡是沒有字輩的,但是起名字有規矩,基本是3長1短,就是3代名字是多字xxx然後一代是一個字的比如xx這樣
回覆列表
水有源,樹有根。家族字輩排行是每一門姓氏的傳統文化,以方便自己族姓門中能夠順理各輩人之間的關係。族譜是一個家族的文化傳承。
我家的家族字輩排序:國鈞先濟世,集宗紹元基,天運開景秀,普大振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