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FirFlie
-
2 # 太空伊卡洛斯
銀河系中心確實是個超大質量黑洞,具有400萬倍太陽質量。黑洞也的確是看不見的,因為這種天體的表面逃逸速度高於光速,連光都無法逃脫,我們當然是看不到了。
但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其外圍結構,黑洞周圍有個分界線,在這個分界線之內,就是不可逃逸區,我們看不到,但在這個分界線之外,光是可以逃逸的。
這個界線就做事件視界,位於視界之外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到,比如吸積盤上的物質被加速、摩擦,輻射出光子。
我們看到的黑洞之所以明亮,也正是這個原因,黑洞周圍的物質聚集在此,圍繞著黑洞加速到光速,這裡溫度可高達數十億度以上,遠遠超出恆星的溫度。
所以我們看起來黑洞也很明亮,其實這只是一個外圍結構。黑洞視界的裡面,當然是看不到的,也不可能看到。
-
3 # 來看世界呀
銀河系中央明亮是因為恆星密集,說銀河系中央有黑洞,是因為恆星、整個星系都圍繞著銀河系中央執行,因此有引力超大的黑洞。
人類觀測星系內部是透過各類電磁波,而恆星是製造電磁波的場所之一,恆星越多電磁環境就越複雜。銀河系銀盤厚1000光年左右,而中心區域的厚度3000-6000光年,比外周區域厚的多,物質更密集,相對地更容易形成恆星,恆星分佈的空間也更大。眾多恆星一起發出的光,就顯得十分明亮。
觀測銀河系中心區域,可以發現一些恆星以極高的速度繞某種天體執行,這些恆星有共同的公轉中心,恆星已經是質量非常大的天體了,能讓恆星圍繞旋轉的,只有那些能夠造成更明顯時空彎曲的天體,而黑洞就是一種質量大體積小,造成的時空彎曲效應很明顯的天體。當恆星逐漸接近黑洞被吞噬的時候,還會呈現出特殊的景象。依靠這些判斷黑洞是否存在。
黑洞本身也不是全黑的,在吸收恆星物質、向外輻射能量的時候,也會“發光”、“發熱”,可以被觀測。現在還可以透過觀測引力波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資訊,在黑洞或者中子星等天體合併的時候,會造成較為強烈的擾動,發出引力波。
-
4 # 亞馬孫蝴蝶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宇宙天體,宇宙中大部分星系,包括我們居住的銀河系的中心都隱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質量大小不一,大約99萬~400億個太陽質量。天文學家們透過探測黑洞周圍吸積盤發出的強烈輻射和熱量推斷這些黑洞的存在。
物質在受到強烈黑洞引力下落時,會在其周圍形成吸積盤盤旋下降,在這一過程中勢能迅速釋放,將物質加熱到極高的溫度,從而發出強烈輻射。也就是說,黑洞之黑並非是黑白之黑,它指的是超大的質量,超大的吸引力,更有超級的亮度,超強的光度等。
由於黑洞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依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一顆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整合一點,這裡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然而,一項新的理論指出黑洞的死亡方式可能是以轉變為白洞的方式進行的。理論上來說,白洞在行為上恰好是黑洞的反面——黑洞不斷吞噬物質,而白洞則不斷向外噴射物質;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白洞之白也非黑白之白。
有趣的是,有些恆星不僅是朝著地球發出的光能直接到達地球,它朝其它方向發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的黑洞的強引力折射而能到達地球。這樣我們不僅能看見這顆恆星的“臉”,還同時看到它的“側面”、甚至“後背”,這是宇宙中的“引力透鏡”效應。
-
5 # 宇宙派
星系中央的超大黑洞本身是不發光的 黑洞的event horizon事件界限內一團漆黑,光根本逃逸不出來。但是在世間界限之外的光是可以被我們觀測到的。由於黑洞引力強大 所以黑洞周圍有很多的恆星 這些恆星的光非常明亮,所以你就感覺星系中央非常明亮
以上說的是黑洞的普通狀態,黑洞還有另一種狀態是處於“進食”狀態。顧名思義就是黑洞正在吞噬臨近星體物質的時候的狀態。我們把這種處於進食狀態的黑洞稱為“類星體 Quasar”。因為實在是太明亮了,比普通恆星要亮很多。類星體發光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黑洞在吞噬周圍星體物質的時候由於大量物質的湧入,會產生一定的溢位效應。來不及吞入的物質氣體雲被黑洞的兩極以極高的速度(大概是光速的1/4)噴射到深空,這種jet噴流會綿延幾光年的長度 並且由於炙熱的氣體物質摩擦而變得異常明亮。
-
6 # 星宇飄零2099
一般我們看到的星系圖片裡,發光的中心都不是黑洞,而是星系的中心核球——一個恆星密度相當大的核心區域。
其實它是無數發光恆星組成的,並不是單個天體。由於引力作用,在星系或恆星系演化過程中,都是中心物質密度更大,外圍物質密度較小,這就導致大量恆星在星系中心附近形成,形成一個數千光年直徑的星系核球,而漩渦星系的懸臂就是從星系核球輻射出來的。
另一方面,由於星系中心天體聚集,偶爾就會有天體被中心黑洞的引力吸引而落入黑洞,而落入過程中往往都會圍繞黑洞旋轉而被黑洞潮汐力所撕裂形成吸積盤,此時會往往產生包括可見光在內的輻射,被撕裂的物質在慢慢落入黑洞的過程中還會產生更高能量的X射線輻射。銀河系中心黑洞最早就是作為一個X射電源被發現的。
-
7 # 知愈之行
事實上,目前還無法確定黑洞會不會發光
黑洞在宇宙中算是比較特殊的天體,那裡面似乎存在著一切可能,整個銀河系的天體都是圍繞著中心那個大黑洞在轉。而且它無所不吞,甚至宇宙到了後期只剩下一個黑洞,多麼神奇。
目前科學家是根據引力透鏡效果和γ射線探測器來判斷那裡是否出現黑洞,因為光線經過那裡時會被強大的引力“掰彎”了,然後會留下光弧。除了旁邊有一個若影若現的光圈外,它中心部分是很黑的,讓人覺得裡面深不可測,這是普通黑洞的現象。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看到黑洞很“亮”呢?這些亮的地方實際上都是在吸積盤範圍上,由那些被撕碎的天體散發出的,其中包括爆炸,摩擦生熱之類產生的。而在黑洞的核心是“類星體”,也就是視界內部,那裡不就是黑的嗎?
不過日本的天文學家Takuma Izumi經過實際觀察和模擬結果,得知黑洞中的類星體或是高動態氣體成分的複雜集合,然後推測黑洞或許會類似“噴泉”一樣會噴出氣體。
最後又回到為什麼說不能完全確定黑洞不會發光呢?這就要提到“霍金輻射”,沒錯,就是霍金提出的,他認為黑洞裡面的能量騷動很厲害,為了遵守前輩提出的能量守恆定律,認為有些光子會想辦法從黑洞附近逃出去。這麼說黑洞還是會發光的,只不過這個理論目前還沒有被證實,因為沒人探測到過。
所以,黑洞還是挺黑的,亮的部分是周邊的天體被摩擦導致的。
-
8 # 106492757089
黑洞較遠的光線是可以逃逸的,越接近黑洞約難以逃逸,距黑洞較近時,光線不再絢爛,漸變為暗淡的灰色,直至消失在黑洞中。
-
9 # 艾伯史密斯
答:相對於整個星系來說,星系中央黑洞是很小的;我們看到的星核,由大量恆星和星團組成,這些天體的分佈非常密集,所以星系中心看起來很亮。
在大星系的中心,幾乎都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黑洞本身是不發光的,但是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相對於整個星系來說微不足道;就拿我們銀河系中央黑洞來說,400萬倍太陽質量,對應的史瓦西半徑大約為1000萬公里。
而銀河系直徑差不多20萬光年,是黑洞直徑的1000億倍,於是我們平常看到的銀河系圖片,如果把中央黑洞畫上去的話,還沒有一個氫原子大。
實際上,在星系中心附近,往往恆星密度較高,於是在遠處看來,星系中心就比其他地方亮很多,這些光並不是黑洞發出來的,而是大量的恆星和星雲發出來的。就算在黑洞附近,也會因為黑洞的巨大引力,產生直徑達數光年的吸積盤,吸積盤內的物質在黑洞引力下高速旋轉,產生高能量的X射線等等,這也是人類發現黑洞的重要標誌。
比如人類發現的第一個黑洞,就是科學家現發射未知的X射線源,然後經過尋找,才發現了距離地球6000光年外的“天鵝座X-1”,一旦有物質落入黑洞,就會產生強烈的X射線暴。
-
10 # 千辰八霸天文宇客
根據天文學家觀測,17%的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而且這個黑洞會發出比所有恆星都要亮幾十萬,幾百萬倍的光。但這些光並不是黑洞發光,而是黑洞視界之外發的光,並且黑洞周圍也是恆星密集區,所以特別明亮。
黑洞的光科學家也是憑藉黑洞的視界範圍(吸積盤)發出來的光才觀測到它的存在。黑洞的吸積盤會發光是因為黑洞的強引力分裂為比粒子還小的物質,它們在分解過程中,同時隨著吸積盤高速運轉,物質之間相互碰撞和摩擦,於是釋放出來巨大的能量。在黑洞的視界範圍之外光線可以逃逸出去,如果到了視界範圍之內,肉眼就看不到了。黑洞吸收的物質越多,吸積盤就會越明亮,而黑洞周圍一般都有很豐富的物質。
銀河系中心的半人馬座A*就有一個直徑2000公里的超級大黑洞,這個巨型黑洞不斷向太空噴發光粒子,並以光速旋轉。
這大概也是人類自身的侷限性,眼睛只能感受到可見光,沒有了光,肉眼只看到一片漆黑。
相關內容
- 星系坍塌為什麼會形成黑洞?
- 怎樣推測星系中央是有兩個大質量黑洞而不是一個?
- 星系中央的超大型黑洞是怎樣形成的?
- 宇宙在膨脹,是不是整個宇宙中的星系圍繞中心旋轉的超級黑洞的質量慢慢減少的原因?
- 《星際穿越》裡,可以穿越黑洞到達另一個星系,現實中到底是不是這樣子的?
- 黑洞如果在一星系中出現或者產生會吞噬一整個星系嗎?
- 《三體》中,二向箔擴張遇到由黑洞組成的星系“長城”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應?誰吞誰?
- 有種假設:當N年後黑洞吞噬了所有星系,所有黑洞互相融合,會不會再次出現宇宙大爆炸?
- 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黑洞,所有的星系會不會也是繞著一個巨大黑洞旋轉呢?
- 大型星系中心都有一顆超大質量黑洞,那一些小型的不規則星系中心也會有這樣的黑洞嗎?
太陽系在銀河系的邊緣,從太陽系往銀河中央看可以看到最多的天體,當然會感覺銀河中央最亮。再者雖然黑洞不發光(霍金輻射人眼也看不到),但是黑洞的吸積盤發光很強。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銀河系圖其實都是根據現有觀測與推測而想象合成的,是人類站在上帝視角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