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雯雯聊熱劇

    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個人感覺如果拋開坦克,飛機,大炮,就單單按單兵個人裝備以及單兵個人戰鬥了來看,我認為在二戰末期應該的蘇聯士兵更加厲害。畢竟他們經歷了很多場大型戰役的洗禮,再加上前蘇聯那一塊大部分都是高寒極地氣候,所以在體格上蘇聯士兵應該比德華人更加健壯。具體來看下吧。

    在經受了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以後,德軍在東線戰場的實力大不如前了,而蘇軍的實力卻是越發加強,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挫敗了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在此之後,蘇軍繼續發動了一系列戰爭,不僅收復了很多國土,而且還逐漸逼近德國本土,由此看來,在二戰末期,德軍的實力已盡不如蘇軍了。

    再看蘇軍,在各大戰役中活下來的都是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而且蘇聯在二戰末期的反擊戰中已經有了明顯的優勢,從單兵武器來看,基本上都差不多,都配備衝鋒槍和步槍,所以從武器方面來看,很難分辨兩軍的單兵實力,但是要從經驗以及心理素質來看,蘇聯的單兵實力喲啊更為強悍一些,主要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吧,德軍越大越慫,蘇軍越打越勇。

    但是在前期,德軍的單兵實力更要強悍一些,不僅是在單兵素質,戰略戰術以及武裝裝備,但隨著戰爭時間的推移,這些優勢也隨著減弱,甚至開始不如蘇軍了。

  • 2 # 塵煙入眼簾

    德國兵的軍紀要優於蘇聯兵,作戰素質也強於蘇聯兵,最重要的是信仰,德國兵有很強的信仰,而戰場上要讓士兵出生入死,首先就要給他一個“信仰”否則一旦遇到戰事士兵很可能會貪生怕死以至於軍隊戰鬥力大大降低。

  • 3 # 聯合防務

    這其實是個沒辦法回答的問題。二戰末期的蘇軍有上千萬人,德軍也有幾百萬人,其中兵員的素質水準不一,單兵作戰能力自然也參差不齊,完全沒有辦法進行比較。

    事實上,戰爭進行到末期,蘇德雙方的軍隊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那就是:一方面傷亡太大,造成大量原本不適合服兵役的人也不得不加入軍隊、投入戰鬥。在蘇軍方面,到了戰爭末期,有不少罪犯、少年或者中老年人成為軍人,其中罪犯的加入也成為後期蘇軍軍紀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德軍方面,同樣出現了大量少年兵和老年兵,1944年9月25日組建的“人民衝鋒隊”中就充斥著這樣一些原本不適合服兵役的人。儘管從損失的絕對數量來看,蘇軍要遠大於德軍,但由於蘇聯人口基數也高於德國,最後出現的情況就是雙方人員不足的情況大致相當。

    另一方面,幾年激烈殘酷的戰爭,也造就了一批擁有豐富戰爭經驗和作戰技能的老兵。在蘇軍而言,這些老兵主要分佈在各近衛部隊裡。而且蘇軍還有意加強了近衛部隊的兵力和兵器,讓這些近衛部隊成為關鍵時刻的“撒手鐧”。例如,戰爭末期蘇軍普通步兵師大都只有3000人左右的時候,近衛步兵師的兵力基本能達到5000人。對於德軍而言,老兵則主要集中在一些王牌部隊中。但德軍的問題是成立了太多新單位,反而造成很多老單位補充不足。

    同時,還要注意到,雖然蘇德雙方在二戰中都損失巨大,但蘇軍的人員損失主要集中在戰爭的前兩年,而德軍的損失主要集中在後面兩三年。因此,到了戰爭末期,有經驗的老兵比例反而是蘇軍更佔優勢。

    不過,總體來說,戰爭末期德軍和蘇軍單兵戰鬥力的平均水準應該差別不大,蘇軍可能略為佔優。T

  • 4 # 雙馬尾班長

    從飲食上分析,由於斯拉夫民族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主食大多以高熱量的動物內臟以及牛肉為主。而日耳曼民族飲食上大多以奶製品以及豬肉為主。因此蘇聯人在身體組織的強度上遠大於德軍士兵,單論身體素質的話,蘇聯士兵是要比德軍士兵高的。但蘇德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要分為兩個階段。

    圖為二戰時蘇軍的戰鬥小組

    巴巴羅薩計劃初期,德軍士兵大多是精銳的黨衛軍,並非二戰中後期起補充作用的警察部隊以及國民兵。而蘇聯國內此時剛剛結束大清洗,很多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被政治迫害,軍心不穩,指揮混亂。因此,巴巴羅薩計劃開始後的半年中,遲緩的蘇聯士兵經常被採用閃擊戰的德軍“包餃子”。

    圖為正在進行伏擊的黨衛軍士兵

    斯大林格勒戰役戰役之後,盟軍逐漸轉為攻勢,再加上諾曼底第二戰場的開闢,為了防禦西線戰事,作戰經驗豐富的黨衛軍士兵有很大一部分被調往西線,蘇德戰場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國民兵或是警察部隊,這些部隊往往作戰意識相對薄弱。而蘇軍雖然此時也補充的大量的服刑犯或是一些年齡不適計程車兵,但那些真正經歷過莫斯科保衛戰的蘇軍老兵大多被編入了近衛部隊,無論是戰鬥意識還是單兵素質都極為強悍。

    圖為著名的波波沙衝鋒槍

    另外,二戰初期,蘇軍在單兵裝備上大多以步槍為主,衝鋒槍和機槍的數量較少,直接支援火力較差。而德軍此時已經在裝甲部隊以及步兵部隊中裝備了大量的MP-38以及MG34,對沒有重火力掩護的蘇軍士兵是極大的威脅。當BT-7或T-26被擊毀後,自動火力缺乏的蘇軍士兵往往會被德軍釘死在地面上,無法動彈。但自從1940年後蘇軍大量的單兵自動武器陸續列裝部隊,德軍的單兵火力優勢也逐漸喪失。因此,在單兵作戰能力上來說,蘇軍還是要略高於德軍的。

  • 5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看了之前各位答主的回答,大多認為在二戰後期,蘇軍的單兵作戰能力要強於德軍的單兵作戰能力,理由主要有兩點:首先,斯拉夫民族素有戰鬥民族之稱,生長於苦寒之地,生性彪悍勇猛,意志頑強,韌性十足;其次,經過多年戰爭的洗禮,蘇軍士兵具有更豐富的作戰經驗。筆者對上述觀點有點不同看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單兵作戰能力可以理解為步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可以說步兵是陸軍各兵種的基礎,不論最終是否會被分配到工兵、炮兵或是裝甲兵等技術兵種,凡是參加陸軍的新兵都要接受最基礎的步兵訓練,掌握基礎的單兵作戰技能,包括行軍、射擊、隱蔽偽裝、土木作業、戰場急救等等,還要養成基本的紀律觀念和服從意識,這幾乎是近現代陸軍的通例。考察蘇德兩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可以從身體素質、裝備水平、訓練水平、戰鬥經驗等幾個方面入手。

    從身體素質上說,蘇聯士兵較為佔優,畢竟他們的生存環境較歐洲地區更惡劣,尤其是來自中亞和西伯利亞地區計程車兵,都較為強壯,頗有耐力。不過,德國士兵的供給要好於蘇軍,營養較好,身體素質也較為優良,因此雙方差距不大。裝備水平上,蘇德兩軍的主要步兵武器都是栓動式步槍,蘇軍為莫辛納甘M1891/30型,德軍為毛瑟98K型,效能上相差不多,蘇軍步槍較長較重,對於機動性有些不利,但在近身拼刺時更有優勢,在單兵裝具上德軍略好,總體上說裝備基本持平;訓練水平,這方面德軍要明顯好於蘇軍,尤其是戰爭前期,德國陸軍在基礎訓練上自從近代以來就堪稱各國的典範,形成了成熟合理的訓練體系和方法,尤其注重培養基層士兵的靈活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具備相當好的獨立作戰能力,因此德國陸軍步兵保持著比較高的訓練水平;與之相對,蘇聯陸軍的步兵訓練也相當嚴格,但是更為僵化和刻板,突出強調勇敢精神和絕對服從,對作戰技能的掌握主要透過死記硬背和反覆操練,在戰爭之前,由於武器彈藥供給不足,蘇軍步兵的武器操作訓練相對零散,加上蘇軍士兵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對於武器裝備的瞭解程度也不夠。總之,蘇軍步兵在戰場上特別依賴於指揮官,缺乏足夠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很容易陷入群龍無首的困境,戰爭初期蘇軍在被圍後發生數萬、數十萬被俘的原因就在於此。最後,戰鬥經驗,這個全憑個人運氣,再菜的新兵只要能從戰鬥中活下來,基本都能成為老兵。

    不可否認,在蘇德戰爭前期,德軍的單兵素質是有明顯優勢的,但是到戰爭後期,由於人力資源不足,大量新兵充斥部隊,毫無疑問會帶來德軍單兵素質的普遍下降。那麼相比之下,蘇軍步兵的單兵素質就佔有優勢嗎?我看未必,因為蘇軍在戰爭中的人員損失較德軍更大,其步兵的基本素質甚至比戰爭前期都不如。在戰爭的第一年,蘇軍就損失了數百萬人,其中大部分是和平時期訓練相對良好,素質較高的現役軍人,而在戰爭期間,由於大量損失,蘇聯大規模動員後備人員,在戰時條件很難為補充人員提供充足的訓練,因此戰時蘇軍的基礎訓練水平只低不高,更多地是在實戰中學習,但付出的生命代價是非常巨大的,實際上到戰爭後期蘇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經驗豐富的步兵,很多步兵師只能維持幾千人的規模,久經考驗的老兵在部隊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更多的是從後方徵召、僅接受短期訓練的補充人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戰時徵召的新兵中,教育水平較好的優良兵員往往優先分配給炮兵、裝甲兵、工兵等技術兵種,結果步兵只能接受素質相對較低的兵員,尤其是從西伯利亞、中亞和遠東地區徵召的補充人員,文化水平更低、甚至連俄語都不會,而且紀律性很差,說其作戰素質能夠超過德軍士兵,筆者相當懷疑。

    總而言之,到戰爭後期,蘇德兩軍步兵的作戰素質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是蘇軍步兵顯然更為嚴重,其訓練水平最高、素質最好的步兵幾乎已經在戰爭前期的苦戰中損失殆盡,而戰爭後期的步兵部隊中又充斥著大量低素質的兵員,所以其單兵作戰能力依然無法與德軍相比。在柏林戰役中,蘇軍在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付出了30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這與其步兵部隊素質低下是有很大關係的。

  • 6 # 任心飛翔10

    德國厲害,德國除了最出色的參謀部和良好的訓練,單兵作戰極佳,不善於肉搏。敗在國力人口資源上,敗在希特勒不信任國防軍和將領還有瞎指揮上,德國士兵技戰術好心理狀態穩定,蘇聯士兵技戰術很粗放,勇敢和日本一樣倒可以,關鍵大量自動武器的應用如衝鋒槍技戰術的優勢遠大於耍二桿子

  • 7 # 河西之夢

    在假設彈藥充足,不考慮空軍優勢以及單兵補給問題,德軍依然在單兵能力佔有優勢。

    有人說柏林戰役如何如何,實際上德軍的一百萬大軍只有

    維斯瓦集團軍全部以及一下獨立的散兵遊勇,已經中央集團軍的第四坦克集團軍,柏林衛戍部隊一共八十萬左右。

    蘇軍的大軍有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軍基本上沒有空軍支援。

    即使這樣,在蘇軍可以直接把坦克開進街道對每一個視窗點名,空軍直接轟炸,炮兵對柏林進行全部覆蓋的情況下,蘇軍依然傷亡了了30.4,坦克2400餘輛,飛機五百多,殲滅了一百萬大軍,而實際上四十八萬是在德國投降之後才投降的,也就是說蘇軍才殲滅了52萬左右德軍。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是德軍的快不行的時候的部隊,而蘇軍可是朱可夫,科涅夫,羅科索夫斯基的超級精銳,還打成這個樣子。

    如果蘇軍沒有這3人數優勢,空軍優勢以及後方獨立的炮火支援,僅僅是步兵師與步兵師之間的戰鬥,可以肯定是的在柏林戰役中,蘇軍是會被全殲。即使是在野戰中,蘇軍也佔不到便宜。

    有人說經過長期的戰爭,德軍戰鬥力下降,這是真的,但是蘇軍比德軍死的更多,所以蘇軍的戰鬥力肯定也不咋地。考慮到德軍基礎訓練的質量比蘇軍的基礎訓練好得多,以及單兵裝備上鐵拳(鐵拳絕不是隻能打坦克東西),stg44,有理由相信德軍戰鬥力比蘇軍更強。

    關於德軍後期的慘敗,巴格拉季昂什麼的,蘇軍在人數優勢以及裝備總量優勢上是德軍無法抵抗,再有蘇軍善於掩蓋自己的蹤跡(指的是集團軍集團軍),是德軍無法正確判斷蘇軍的位置以及下一個進攻點,燃油,補給種種因素使德軍無法戰勝蘇軍,但是,單兵上有理由相信德軍可以戰勝蘇軍。

    還有士氣上,在突尼西亞俘虜的德軍士兵現實德軍士兵突擊大體上毫無士氣,他們明白德國完蛋了,但是他們依然給盟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他們僅僅是按時完成任務而已,如果德軍有士氣,那麼蘇軍等不是對手。

  • 8 # 戰壕

    整體而言自然是蘇軍單兵戰鬥力更強。

    二戰後期,德軍由於多線作戰等原因,外加人口本身就不佔優勢,其在真正之初的那支軍隊已經基本大換血了,很多老兵已經損失在了漫長的戰鬥中,補充上來的基本都是新兵。更關鍵的問題在於,由於國內人口數量限制,德軍的徵兵要求越來越寬,戰爭後期甚至一些中年人、少年兒童都被編入了作戰部隊,此外還有很多外籍黨衛軍部隊。

    其實如果有妥善訓練的話這些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可以的,但是問題在於戰爭後期德軍迅速奔潰,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和物資保障。比如德國的人民衝鋒隊組織,戰鬥力就遠不如蘇聯民兵等。而即使是德軍正規軍,大多數都是經驗不足的新兵,面對蘇軍應戰乏力。

    而蘇軍,雖然在戰爭之初由於戰略失誤、準備不足等原因,損失巨大,但是憑藉著強大的生產能力和人口數量保障,迅速恢復了起來。而蘇軍也是在戰鬥中學習,同時由於國仇家恨,外加戰爭後期大反攻,士氣很高。

    還有值得說明的一點,那就是蘇軍有女兵,而且擔任戰鬥任務,而德軍只有國防軍女助手等輔助職位,當時很多蘇聯女人也參加了戰爭,這也增強了蘇軍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視網開板,你買了嗎,後市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