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上攝影Z股海聽濤

    葉赫那拉氏蘭貴人不懂政治,慈禧太后懂政治……

    慈禧小時候就喜愛讀書,頗有文學修養,入宮後經常給咸豐講書,深受咸豐喜愛,加以咸豐逃避現實,應付國事,許多奏章由慈禧代理,為慈禧後期執政打下基礎。晚清時期皇室繼承無人,慈禧太后的特殊身份,特別是慈禧太后妥善地處理了那氏家族與愛氏家族的政治關係,最終使得她得以長久統治。外軍進攻大清朝,咸豐和滿朝文武驚慌失措,無力處理外患。只有慈禧理智清醒,她冷靜沉著和敢作敢為,在政治中表現出了才幹和能力。在咸豐死後,她迅速發動宮廷政變,但她只殺了為首的三個大臣,輕輕放過其他隨從,安定了人心,在歷史王朝流血政變時都不多見。在平定太平軍和其他叛亂時,該收權時堅決收回,該放權時又絕放權,皇權與大臣的關係處理得很好。在後期王朝重建中,慈禧重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大臣,與大臣們配合默契,表現出了少有的政治才華。

  • 2 # 詩畫人生相約篁嶺

    有人說慈禧只是一個會玩弄權術的惡毒女人,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政治;還說晚清就毀在她手上等等。其實我覺得,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我認為她不僅懂政治,而且很懂。

    她是咸豐皇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客觀地說,她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是實際上的統治者。試想在風雨飄搖的晚清,在那樣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下,作為晚清實際上的“掌舵”者,假如不懂政治她玩得下去嗎?分分鐘都有被趕下臺的危險!

    她政治上最為出彩的戲份我覺得是在被史家說成是“同治中興”的時段。1861年咸豐駕崩,隨後她聯合慈安和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她奪取了政權,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格局。這段時間,她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並在外國列強的支援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回民等起義,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形成暫時穩定的格局。期間,她重用洋務派,以“自強”“求富”為方針,發展軍、民用工業,訓練海、陸軍隊,有效加強了政權,應該說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回顧她的一生,她親歷了五次戰爭,兩次變革,誰也不是天生的政治家。面對戰爭,她時而主戰,時而求和,簽訂了那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想想也確實令人氣憤,可是國運如此,又豈是她一人可以左右?人無完人,功過自有人評說!

  • 3 # 史可見證

    所謂“政治”就是指治理社會的行為、亦是維護統治的行為。之於慈禧是否懂政治,說她不懂吧實在是太過絕對了;說她懂吧,實在是在她統治時期的晚清內政外政確實很少有什麼可誇讚之處。晚清的屈辱史,雖然有其客觀原因,但作為當時中國實際上的最高執政,慈禧無疑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

    慈禧在爭奪最高領導權方面的能力無疑是非常出色的。在清庭內部爭奪皇權的過程中,以先天不足的女流之身,能做到在這種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勝出,本就足以證明慈禧這方面的才幹。特別是對光緒帝的長期壓制,更是彰顯了其把控權位水平的高超。

    然而涉及到國政管理方面,慈禧所表現出的關鍵問題上的理解和操作水平就讓人不敢恭維了。這也是有其客觀上的原因的,中國曆朝歷代帝王對國家的管理能力都是從小經過系統培養的。而慈禧做為女流由後宮走到統管全國的位置上,其本身不可能受到這種完善的培訓。其管理國家的能力完全可以說是在實踐過程中的自我摸索和學習得來。

    慈禧執政其間,最能說明其政治才幹不足的方面就是其對地方督撫的管理方面顯示出了重大的盲點和漏洞。

    我們來看看慈禧關於軍權的掌控方面。

    雖然慈禧心中很清楚掌控軍權對統治者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具體到如何即牢牢地把控軍權、又保持軍隊戰鬥力方面,慈禧心中方略確實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

    最重要的表現就是慈禧在處理李鴻章手中軍權方面的軟弱無能。不但完全沒有辦法解除李鴻章對其麾下軍隊的絕對領導權,而且反而坐看李鴻章所把控的軍隊規模越來越大。非但阻攔不住淮軍的發展壯大、而且竟然花巨資所建的北洋水師也最終落入李鴻章之手,成為了水上李家軍。這就開了非常惡劣的先例,至使各地督撫紛紛效法。最終導致清庭中樞在最為關鍵的軍權上,失去了大半話語權;對地方督撫的管理權方面也受到了極大削弱。

    軍權的失去,直接導致的就是對整個國家管理上的力不從心。不要說政令通達了,就是對李鴻章的貪腐無度到了危害國家整體利益的時候,慈禧也只有睜隻眼睛閉隻眼睛;對李鴻章所力逞的很多明顯只是出於私心或短視的建議也無力阻攔;對國家統治明擺著走向了分裂,也無能力去改變。

    這也正是慈禧統治之下,對外戰爭一敗再敗的根本原因。正因軍權旁落,國家走向實際分裂,中法戰爭在佔優的情況下能被李鴻章搞得中國不敗而敗;甲午之戰才無法做到集全國之力而力戰倭寇,李鴻章也因此就敢在中日戰爭期間仍然賣給倭寇動力煤和大米等戰略物資,而戰後竟然未被追責;中日間的隨後談判也完全被李鴻章牽著鼻子走給國家造成了重大損失。也直接造成了洋務運動的心血在甲午一戰後徹底葬送。

    正是由於軍政大權旁落,庚子事變時,主戰派大臣能擅做主張放數萬義和團進入北京;袁世凱近在咫尺卻擁兵坐觀、李鴻章敢以亂命為由拒不接受清庭對其抗敵總指揮的任命卻與張之洞劉坤一等搞什麼東南互保置身於戰爭之外,事後慈禧還沒有能力對這些地方督撫進行追責。慈禧只能事後發出“寧予外人、不予家奴”“量中華之物力、結列強之歡心”的這種不負責任的牢騷。

    所以,我對慈禧的總體評價就只有“貪權無能”這四個字的評價。

  • 4 # 明離子

    慈禧太后是懂政治的,但她的最高目的還是維護滿清的統治,所以給中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但慈禧太后對中華民族的貢獻,也同樣不能因其諸多過失而抹殺,今天我就給大家舉一個慈禧太后影響今天的政治決策。

    同治四年,阿古柏侵略新疆,並佔領新疆全境。英俄正好找到了一個可以分裂中國的傀儡,於是新疆面臨著危機。

    然而此時,東南海防同樣面臨著危機,於是清廷展開了一場“海防”與“塞防”的較量。

    所謂的較量,就是決策是否放棄新疆這塊國土。

    兩方僵持了很久,眼看要錯過最佳的解決時間,此時,慈禧太后表態了。

    光緒元年三月二十八日,她命令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給了左宗棠充分的權力,給了充足的軍餉,目標只有一個:收復新疆。

    左宗棠毫不含糊,兩年後便守府烏魯木齊及天山北麓全境。

    光緒四年,除了伊犁地區被沙俄佔領,左宗棠已經收復了新疆全部地區。

    我們不能忘記左宗棠,是他讓富饒的新疆迴歸祖國的懷抱。

    但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慈溪太后這個政治決策者,是她的決策與支援,讓我們的新疆沒有成了別國的土地。

    所以,一味職責慈禧太后不懂政治,尤其是對待邊疆問題委曲求全是有失公允的,我認為她是懂政治的,只是被維護滿清王朝的統治這一狹隘目標而矇蔽了智慧。

  • 5 # 風談天下

    說這事兒,要先搞明白“政治”是什麼?

    “政”是政務,這個沒有太多歧義,治國平天下事,皆為政。

    但“治”這個字就太值得琢磨了——“治”,可以是為了更好的社會秩序、為了維護公平正義、為了提高執行效率。

    在這個語義下,政治是個中性詞,它應該指政權執行價值取向、能效比率以及實現手段。

    我們可以稱之為大政治,它關注天下,需要的是智慧。

    但更多的時候,當“治”與“政”組合時,它是駕馭、是驅使、是統治、是一小攝所謂的“上等人”為了維護鞏固其特權地位,而對“中等人”以及“下等人”所採取的各種陰謀陽謀的手段總合。

    在這個語義下,政治就是個骯髒的貶義詞,它是人性中被名利所誘的各種惡的總和。

    我們可以稱之為小政治,它關注私慾,需要的是權謀。

    如果打算對慈禧太后懂不懂政治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就必須從這兩個視角來觀察:

    從中性意義的政治來看,慈禧是一個非常不合適的政治家,晚清的腐敗衰落,便是最直觀的證據。

    慈禧在這方面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沒有正確處理晚清的外交事務,與列強的關係處理,步步都是昏招。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她,畢竟對當時的中國政治人物來說,這完全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事實上即使半個世紀過後,政治人物們在這方面做的,也未必比她好,這是文化強大的慣性所致。

    而從政治骯髒的一面來看,毫無疑問,慈禧是個非常優秀的政治家。掌舵晚清政局40餘年,便是最有力的證據。

    從早期的看人臉色的貴人,到後來高高在上的太后,在玩弄權術的路上,慈禧越玩越熟。

    辛酉政變一舉奠定了她之後數十年的政治地位,垂簾聽政期間,大膽啟用漢臣,成為維繫晚清政權不墮的根本之策;安排了光緒當皇帝,成功地維護了自己的執政地位。

    在成功學盛行的今天,請問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比慈禧更好的老師嗎?

  • 6 # 思維館

    慈禧懂政治嗎? 慈禧太后自然是懂政治的,不過她在政治上的表現不太好,卻不能說是不懂。

    著名的洋務運動,這一場晚清轟轟烈烈的自救、自強運動的背後,其實也有著慈禧太后的影子,不過後來她又因為外國勢力的威逼,在這場運動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而已。 寫到這裡,突然想問一句,政治是什麼?

    “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也是各種團體或個人為了各自的利益所結成的特定關係,……對一國內外事務的監督與管制”。

    按照這個思路來看,慈禧太后不僅懂政治,還是個徹頭徹尾的政治高手——當然了,這麼說,總是差那麼點兒意思的。

    自外華人用堅船利炮開啟中國的國門開始,清朝人便已經認識到了厲害,不過也還是有些死硬的頑固派,覺得就算抱著祖宗成法、聖賢古訓去死,也是不能“師夷長技”的。

    鴉片戰爭後,華人便被打得怕了,當然,清人雖有傻子,卻是不多,還是有很多的聰明人知道墨守成規,真是隻能去死了。部分中央和地方的官員開始著手學習西方的技術,訓練新式軍隊,對外購買槍炮和船隻,這對中國近代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要說達到富國強兵的地步,那也是痴心妄想。——這就是洋務運動,在中央以奕訢、文祥為首,而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

    當然,對統治者來說,一家獨大從來不是什麼好事,慈禧太后於是在頑固派和變法派之間玩起了平衡策略。

    如1866年,奕訢在同文館內設分館,專門教授數學、天文等,時任大學士的倭仁強烈反對,慈禧於是打臉,讓他去主持洋務衙門辦差,在他堅辭不授的情況下夠了他的一切職務;甲午海戰之敗,讓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光緒帝於是用變法派銳意變法,觸到了慈禧太后“祖宗之法不能變”的底線,康有為、譚嗣同等人遂密謀策劃欲使袁世凱進京圍了頤和園迫慈禧太后不再插手,結果袁世凱反水,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對於慈禧太后主戰求和之事,那不叫政治,那就形勢,咱們就不再多說了,說說清末新政。清末新政與洋務運動不同,新政作用於體制,而洋務運動則是作用於物質層面。洋務運動雖然失敗,卻也為自救自強提供了一條道路。

    1901年,全國正式停止武科科舉,開始建立武備學堂,在各省設立常備軍,開始編練“新軍”。

    1903年,清政府設立商部,開始在民族工商業上的發展進行探索。

    1908年,清政府在慈禧太后的主持下列出了一個時間表,開始推行君主立憲制。

    當然,這事自然沒能成功,她推出體制那年便去世,沒有了坐堂壓場子的人物,那些混蛋就是牛鬼蛇神。

    由上可知,慈禧太后不僅僅是有政治手段,她在政治上還是很有心得的。

    當然,她做的荒唐事不少,這是無可爭議的。

  • 7 # 青年史學家

    慈禧太后當然懂政治, 不懂政治的話,慈禧太后是如何掌握中國政權長達47年的呢?

    所謂政治,實際上就是一種關於人的學問,把人籠絡好了,就是搞好政治的表現。慈禧太后26歲就成為皇太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她的一生也經歷過無數次挑戰和威脅,比如咸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對於慈禧太后的挑戰,恭親王奕訢對於慈禧太后的挑戰,康梁維新黨等人的挑戰,但是慈禧太后都能一一順利應付過去。

    慈禧太后為什麼每次都能夠逢凶化吉呢?就在於慈禧太后是懂政治的,她善於在複雜的政治形勢中搞縱橫捭闔,以實現政治利益最大化。

    比如在處理八大臣問題的時候,慈禧太后與恭親王聯手,共同打擊主要敵人。當八大臣倒臺之後,慈禧太后開始慢慢著手解決恭親王的問題。

    清末一直有所謂保守派和改良派的爭議,慈禧太后從來不輕易表露自己的立場,在兩派鬥爭中保持中立,實則是一種政治智慧的展現。

    所以,慈禧太后是一個非常懂政治的人,哪怕到去世前一刻,都是一個絕對的政治高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網上賣的助聽器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