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而436
-
2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在二戰結束以前,反法西斯同盟國家之間,為了利益分配而產生過爭奪。尤其是以在長期的戰火中得到了歷煉的蘇聯,和美國之間的搏奕更為尖銳與突出。
雙方在歐洲利益分配上尚能達成一致,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指示負責協調美蘇軍事行動的人說:“要在斯大林提出要求之前,就答應他,而且要盡力滿足他。”羅斯福的這個命令並非心血來潮,而是迫於歐洲戰場上的現實不得不這麼做!
在美英軍隊尚無法直搗德軍要害之時,就必須仰仗蘇軍來牽制並給予法西斯軍隊以痛擊,以達到為美英軍隊減輕壓力的戰略目的!而這也是斯大林,能夠輕易得到了半個歐洲的勢力範圍的原因所在!
當美蘇兩強之間就歐洲勢力範圍的劃分,以及對敗局己定的德國的處置上,達成一致以後,則德國在戰後被分割槽佔領的命運,便已經是註定了的!也因此做為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禍源——德國必須被肢解和削弱!
日本法西斯的兇惡與殘暴,絲毫不亞於德國法西斯份子。但是對於戰敗的日本來說,他們的運氣卻比其同類要好太多了!美國雖然餵給日本法西斯兩枚核彈,但是卻阻止了蘇軍登陸日本,使日本避免了德國被肢解的命運。
這裡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最關鍵的兩個原因是:①、美國比蘇聯更早的獲得了原子彈技術,並在二戰末期及戰後初期襲斷了這一令上帝都為之恐懼的武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己經不必因為害怕攻擊日本時受到重大傷亡,再去讓利給蘇聯,以便換取其聯合作戰了!
②、隨著一些亞洲國家民主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陣營己呈聯為一片之勢,並且還可能有其他國家陸續加入其中。作為資產階級世界的新興霸主的美國,深怕這種趨勢進一步發展下去,以致於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所以利用日本的區位優勢,對亞洲大陸實施封鎖,將日本變成反蘇橋頭堡,就成了美國勢必要採取的策略,也因此做為被防範的物件——蘇聯的勢力是絕對不可以被引入到日本本土的!日本也因此得以免遭解體。
以上就是二戰後德國被分裂,而日本大體上維護了原有領土範圍(北方四島不在其內,因為這幾個島嶼早己被美蘇首腦劃分完畢)的部份原因了。
-
3 # 言君工作室
戰後對日佔領是有四島分割案的。美國佔領本州,中國佔領九州,蘇聯北海道,英國佔領四國。然而中(因內戰)英因各自情況先後辭退出兵日本,美國則由此也拒絕了蘇聯佔領北海道,最終形成了美國單獨佔領日本的局面,也是日本幸運,逃避了被聯合國盟國分割的厄運。
-
4 # 大衛思想
德國的分裂與日本的統一無關。
二戰時,蘇聯與美、英集團就開始爭奪歐洲的主導、控制權,做為處於歐洲腹心地區的德國,自然是雙方爭奪的焦點,結果就是雙方,後來又加上法國,在德國駐軍,形成了雙方對峙的局面,而大英帝國的日益衰落,同時又面臨著美、蘇這些“盟友”的“關注”,做為首相的邱吉爾不斷挑起爭端,終於在1947年始“冷戰”提前爆發了:德國被一分為二。
在太平洋上,打敗日本,美國是絕對的主力,戰領軍當然是美國,蘇聯的海軍充其量“收復”或者說佔領了庫葉島和北方四島,再想有所做為,可就力有不逮了。英帝國海軍被逐出亞洲,無力再進,中國又未出兵,使美國獨佔日本。
冷戰爆發後,美國又需要日本做為一個橋頭堡,只能加強不能分裂,當然,北韓戰爭爆發,又促進了這個作用。成為“島鏈”的重要“節點”。
-
5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德國的分裂確實成就了日本的統一,或者這麼說,德國之所以分裂,是因為蘇聯已經打下了一半的德國領土。為什麼盟軍急於開拓歐洲第二戰場,本質上來講就是跟蘇聯搶果子,蘇聯已經佔領了整個東歐,勢力擴張到北歐,如果佔領整個德國,那麼勢力將伸入中歐,直面法國與英吉利海峽,恐怕英美列國無法接受這樣的局面。
加上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花費大力氣打敗日本,如果此時蘇聯出來分果子,那美國絕對不能接受,所以日本必須美國獨佔。
早在日本投降之前,美國就已確定了單獨佔領日本的方針。美國總統杜魯門說:“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劃分佔領區。”他還說:“不容俄國控制日本的任何部分。”
8月11日,美國斷然拒絕了蘇聯提出的由美蘇分任佔領區總司令的要求。8月13日,美國太平洋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被任命為佔領日本的盟軍總司令。
美國對蘇聯很戒備,一開始就沒有邀請它派兵參加。 8月14日,杜魯門總統釋出了《一般命令第一號》,劃分日軍向盟國的各受降區域。其中日本本土以及鄰近各島嶼、北緯38度以南的北韓、琉球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日本軍隊,向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官投降,這樣美國在戰爭一結束就為自己完全控制日本創造了有利條件。1945年8月13日,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盟軍最高統帥,全權處理對日佔領事務。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28日美軍先遣部隊進駐日本厚木機場,30日麥克阿瑟以盟軍總司令的名義,率領美國第八軍開始佔領日本。
與此同時,蘇聯開始出兵佔領北方四島。
對日本當時名義上是共同佔領,實際上除了少量英聯邦軍隊之外,只有15萬美軍。美軍在東京設立的盟軍總司令部,實際上全是美華人。8月30日-9月6日,46萬美軍以“盟軍”名義陸續進駐並單獨佔領了日本。至此,大局已定。
美軍做法遭到其他盟國的反對。1945年12月27日,美英蘇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閉幕,宣佈成立遠東委員會,以便於盟國共同管制戰後日本。由美、蘇、中、法、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印度、巴基斯坦、荷蘭、菲律賓、緬甸等國組成,總部位於華盛頓,負責監督盟國對日理事會。同時,由蘇聯、美國、中國三國代表各一人和英國、澳洲、紐西蘭、印度四國聯合代表一人組成的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於1946年4月3日在東京成立。
遠東委員會形式上盟軍總司令部之上,實際上他的決定由美國政府和美國佔領軍去執行,美國政府可以向總司令部發布“臨時訓令”,控制著最後決定權。
最終美國形成了事實上的獨佔。
-
6 # 狼煙火燎
本來日本也要被分裂成南北日本的,但是麥克阿瑟強硬的不讓蘇聯登陸佔領,最終蘇聯也沒有堅持,陰差陽錯的其他國家也都沒有派部隊對日本進行佔領和駐軍,最後控制日本的僅僅美國這麼一個國家,自然也就不用分裂了!
根據雅爾塔協議,在歐洲戰場結束3個月後,蘇聯將對日本進行宣戰,對日本本島的佔領問題,各國也都打成了協議,蘇聯提出的要求是按38線劃分,38線以北歸蘇聯佔領,以南由美國、英國、中國等佔領。這個38線就包括了北韓、中國東北、日本本島、已經日本所有的佔領區等等,按照這個劃分,整個北海道以及日本九州島一部分都應該歸屬蘇聯佔領區,而且日本佔領的庫頁島南部和整個千島群島歸屬蘇聯(以及在沒有我方人員參與情況下,將海參崴也劃給了蘇聯)!
但是計劃比不上變化,歐洲戰場在5.8號結束,蘇聯按照約定在3個月後的8月9日凌晨對日本宣戰,並出兵東北;而美國為了避免登陸諾曼底登陸時候的慘烈,分別在8月的6號和9號向長崎和廣島分別扔了一顆原子彈,然後再8月15號的時候日本就投降了!
也就僅僅相當於蘇聯僅僅打了6天仗,戰爭結束了!蘇聯獲得了大片的佔領區,還有收回了庫頁島,和擁有了整個千島群島,可以說蘇聯在對日戰爭中撿了一個大便宜。而美國對日戰爭的打了3年10個月,打得相當慘烈,消滅太平洋上和菲律賓群島上的日軍大約110萬,自己損失也相當大,結果還要和蘇聯平分勝利果實?
但是作為羅斯福簽下的協議,雖然羅斯福已經死了,身為總統的杜魯門也就認了,並同意蘇聯登陸日本接收38線以北的日軍投降;但是身為對日作戰盟軍總指揮的麥克阿瑟卻不同意,此時的日本雖然已經投降了,但是整個高層卻不願意讓出千島群島(因為他們知道讓出去就收不回來了),於是沒有命令駐守島嶼的日軍向蘇聯投降,並拼死抵抗。麥克阿瑟利用這個空檔期全面佔領整個日本,並接收日本軍隊投降。
等到後來蘇聯佔領了北方四島的時候,麥克阿瑟拒絕蘇聯登陸,即使杜魯門下命令也拒絕執行,麥克阿瑟完全一副軍閥作風;蘇聯沒有任何辦法,這時候又不可能與美國翻臉,而且蘇聯可能也覺得自己對日作戰出力不多,已經撿了這麼大的便宜了,最後也就妥協了!而英國經過二戰已經是輕弩之末,最後放棄了派軍進駐日本,中國因為一些原因最後部隊也沒有去。
就因為這麼多的巧合,還因為日本太上皇麥克阿瑟的強硬態度,最後日本沒有像德國那樣分成南、北日本,如果真被分裂了,今天的日本別說想要回北方四島了,就連整個北海道都在俄羅斯監控之下!
-
7 # 橋本看日本
不是德國的分裂成就日本的統一,而是冷戰成就了日本的統一。雖然日本的無條件投降與德國的無條件投降相差3個多月。但是就在這三個月中歐洲發生了很多的事情。在遠東戰爭還沒有結束,英國首相丘吉爾就在開始預想下一場戰爭,這次的戰爭目標就是曾經的盟友俄羅斯。因為羅斯福總統的去世,美國的總統更換成杜魯門,相比較羅斯福對蘇聯的寬容,杜魯門立場就很強硬,這樣丘吉爾的冷戰思維在歐洲逐步成為現實。
歐洲戰爭結束,歐洲主要同盟國決定分四處佔領德國,而西方的英法美三國聯合起來對付蘇聯,而蘇聯在自己的佔領區積極培植自己的勢力,這讓美國發現了分別佔領的弊端。而按照雅爾塔協議,亞洲的勢力範圍已經劃定,日本將由美國,蘇聯,英國,以及中國佔領。因為以下的各種原因這個計劃沒有最終實施:
1)原來美軍估計需要損失100萬軍人才可以佔領日本,實際上原子彈投下後,日本脆敗
2)蘇聯出兵佔領了南千島群島,出兵北韓,出兵中國東北,兵力上已經捉襟見肘。美國迅速佔領日本不給蘇聯進佔北海道的集會
3)杜魯門強硬態度
4)大陸的內迅速爆發
5)冷戰迅速開始,美國希望加大對亞洲的影響力
筆者的觀點,戰後日本沒有淪為四分五裂局面最主要的是,日本在遭受原子彈打擊以後,馬上宣佈無條件投降,馬上與美國簽訂協議,這樣沒有給蘇聯勢力進入創造機會。其次,亞洲的冷戰態勢在日本投降後就因北韓,大陸等地爆發,美國希望利單獨用日本這個基地對亞洲採取影響。這樣美國最終決定放棄四國佔領的計劃,由美國單獨佔領,這樣也保全了日本,更使日本能夠迅速恢復生產。
-
8 # 皓月千山
說真的,在二戰中,德國遠比日本抗打,硬扛了英美蘇三大強國,下場也最慘,首都被攻陷,從元首的角度來說,是戰鬥到了一兵一卒,日本相比之下要好得多,雖然保本土遭到了美國大規模的轟炸,並且還吃了兩顆原子彈,但是畢竟沒有在本土進行一村一鎮的爭奪,戰火對老百姓的影響就要小得多,比起蘇軍在佔領柏林之後的暴行,作為勝利者的美軍相比之下要文明得多,德國作為一個國家,其國家機器被徹底摧毀,基本的社會秩序都只有靠佔領者維持。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德國的徹底戰敗對德國本身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這使德國更容易和納粹的一切意識形態作徹底的清理,讓德國重新被整個歐洲接納,現在作為歐盟的最重要的成員國發著領頭羊的作用,隱然有歐洲領導者的地位。這是日本在東亞、乃至亞洲想都不敢的。日本就是因為對戰爭罪行反思不徹底,到現在與被它侵略過的國家關係都還沒有徹底正常化。
這是因為戰爭還沒有打到本土之前日本就已投降,國家機器大部分還是得到了儲存,所以直到今天,日本仍然還可以吹噓,他們萬世一系的皇國,現在依然存在。如果本土被我們佔領,就算東瀛花姑娘可以放過,最起碼那個勞什子的靖國神社得給它拆成一堆瓦礫,哪會到今天都完好無損!這對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真的是一個苦澀的現實。
日本之所以沒有像德國一樣被分裂,這其中島國因素至關重要,在當時,也只有美軍能攻入日本,其它大國,包括後來晉升五強的中國,都沒有實力進攻日本本土,這和戰爭之初英國憑海峽擋住德國的進攻是一個道理,日本之所以沒有被分裂,就是因為只有一國佔領軍,如果像德國一樣被多國分割槽佔領,咱們現在就多有一塊特別行政區了。
所以德國被分裂,和日本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德國之所以被分裂,是因為德國在東西線兩頭作戰,而盟國這邊,美英兩國和蘇聯的關係不可調和的產物,就是把德國一分為二,成為雙方對峙的前線。
回覆列表
德國的分裂與日本的統一沒有直接關聯。
德國戰敗,由兩方勢力,蘇聯:和西方聯盟分割。雖然蘇軍攻佔了柏林,推翻了希特勒政權,但西部都由美英聯軍佔領。故在戰後勢力分割成東西兩塊。即西德和東德。這是美蘇分髒的結果。
而日本本土基本是美軍拿下的。蘇聯僅佔領了北方四島。所以戰後格局就成了美軍徹底控制日本。日本成為美殖民地。但天皇未除。故日本還基本算統一的。僅有北方四島劃歸蘇聯版圖。
由於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壘,聯合國很快分裂為兩派;以美為首的資派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派。
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恢復生機,成為戰後發展最快的國家。又沒有軍隊開支,國力迅速壯大。這是二戰後敗者反強的特殊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