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35186213419

    謝邀。除了要大量實踐之外,學習翻譯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習和琢磨翻譯的技巧,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大量抽象理論的學習上。幾位已在聯合國幹了20多年的老同傳,回國講學訪友時被國內不少英語系裡“極重翻譯理論而無視翻譯技巧”的現象驚到了:學生對於如何在理解的基礎上重新組織句子等基本功還未掌握,甚至根本還沒接觸到,就被要求先去上一大堆、甚至一學期、一學年的純翻譯理論課!我問“那在你們看來,英語專業本科生在畢業前應該學多少翻譯理論?” 他們的回答:“2、3場講座足矣。”。 此外,反覆揣摩、推敲出一篇優質的翻譯作業,你的收穫遠高於草草翻譯好幾篇東西。翻譯作業一下來,儘早翻出第一稿。接下來的幾天裡,每天回過頭來,先不看自己的翻譯稿,而是先看看原文,看看今天從零開始來翻那幾個疑難句子的話會如何組織譯文的句子、會如何斷句? 哪幾個中文句子是可以用從句“串”到一起組成一個英文複合句、而不是象你昨天那樣譯作2、3個冗長的獨立英文句子的?分寸感掌握得是否準確?邏輯範疇有否超出或低於原文?語彙的積累:要想避免“漢語翻譯帶著洋味兒,英語翻譯帶著中國味兒”的現象,最好的辦法是儘量不要自己翻譯,而是採用現成的、你以前在比較有權威性的場合、報刊、網站等見過的表達法(當然前提 1. 要在含義、場合、程度等都相符合; 2. 我建議你琢磨的是句子中的某個表達法,而不是閱讀或聽的時候翻譯整句或整段)。 在1、2年級打下了英語基礎、用英語直接理解原文等基本功之後,在閱讀和聽英語的時候經常可以想一想某個 expression 的含義用比較地道的中文應該如何表達? 再倒回來:如果給你那句中文的話,你會不會想到用剛才那句英文來表達? 縮短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學好翻譯的過程。比如:He who has sailed the seven seas doesn"t think much of mere rivers. 除了類似“在大洋航行過的人根本看不上江河”那樣的漢語翻譯之外,你會不會想到“曾經滄海難為水”? 再反過來:給你“曾經滄海難為水”這句中國話,由你自己來翻成英文會是什麼樣的?你會想到上面那句英文嗎? 我的做法是專門用一個 Excel 檔案來收集這類好詞好句,中英文對照,有空的時候經常拿出來翻翻看看。常年堅持,你自己收集的這些東西遠比任何漢英辭典都強!參考:怎麼做英語讀書筆記、學詞彙才最有效? - 金偉榕的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颱風和龍捲風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