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揮弓探賾

    楊潔導演曾經說過,《西遊記》之所以能火三十年,為大家這麼喜歡,是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有位女畫家曾握著我的手,久久不放,謝謝您、謝謝您,你為我們貢獻了這麼美好的東西。經過楊潔導演十七年打造的螢幕經典《西遊記》,百看不厭,滿滿的都是些我們童年的回憶。《西遊記》是我心中永遠的一個結、一個痛,十年我沒有看過它,十年我看見它我就換臺。其實,她是不想看到師徒四人。

    你們不要忘記,是大家的努力,才托起了你們四位。一朝成名,心態都變了,揮揮手鈔票即來,掌聲歡呼聲很容易會讓演員迷失了自我。節目在外面熱播,演員在外面鮮花掌聲,我一個人孤獨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蔣大為很是同情,直接站出來怒斥:我說師徒四個,這麼做事不應該,有矛盾正常,沒有矛盾反而不正常,但我說你們不能這麼不義氣,沒有楊潔導演,哪有你們師徒四個人的今天?你們不帶楊潔去,我也不去。

    一提起《西遊記》來,總有人說喜歡看、喜歡看,或者說我們是從小看大的,真是百看不厭啊。直到楊潔籌拍《西遊記續集》,他們這才登門道歉去,而楊潔導演更是大方的原諒了他們,並讓他們繼續來演續集。《西遊記》劇中白骨精的扮演者、京劇名家楊春霞,本是不想演這個角色的,只因楊導答應了女兒國國王也由她來演的條件。關於她演女兒國國王的事,我卻不得不食言,我不能讓觀眾誤以為女王是白骨精變的呀。直到楊潔導演去世,楊春霞都沒有能夠到現場送她最後一程。

  • 2 # 捕魚小分隊

    楊潔之所以和取經師徒反目成仇,就是因為看不慣他們成名後越來越重的商業味道,不僅請假去走穴,而且還一度孤立自己。這讓楊潔很是心寒。

    86版《西遊記》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導演楊潔才是真正的幕後英雄。這部劇的拍攝難度真的不亞於西天取經,不僅需要跋山涉水歷經艱險,還要面對經費緊張的困難。楊潔作為導演,總是身先士卒帶領大家想辦法走出困境,可以說費盡了心思。

    然而,楊潔前些年在接受採訪時卻說過這樣一句話:“《西遊記》是我心中永遠的一個痛,十年我沒看過它。”原來,《西遊記》徹底火了之後,幾位主演各種邀約不斷,他們開始揹著楊潔接私活走穴,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一次,有人邀請劇組去新加坡演出,楊潔覺得以後還有機會,就讓他們繼續排練。但在排練時,六小齡童、閆懷禮和馬德華都請假了。後來楊潔得知,他們請假是走穴演出去了,便一怒之下批評了他們。結果引來三人的不滿,私下向當時的一位領導告狀。這位領導本來就和楊潔有過節,於是就把劇組解散了,楊潔被踢出局。這件事在楊潔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她曾說:“演員在外面是鮮花掌聲,而我一個人卻是孤獨的”。直到1994年,楊潔籌拍《西遊記續集》,三人登門道歉,才算化解了矛盾。

    在楊潔看來,之所以《西遊記》能成功,就是因為大家一起搞藝術,不為錢不為名不為利。對於該劇成就的幾位演員,她曾經說過:“不要忘記,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你們四個!”

    現在回看這件事,我覺得走穴商演並不是大問題,都是為了生計。但如果真的以請假為名欺騙楊潔,甚至孤立排擠楊潔,就真對不起她的栽培了。如果沒有楊潔,根本就不會有這部偉大的電視作品,劇中演員也不會有日後的成就和地位。

  • 3 # 電影基本法

    從某種意義而言,說楊潔與取經“師徒”反目成仇並不為過……

    至於前因後果,這事得從頭細細說起,眾位客官,勞煩你板凳瓜子礦泉水準備好,來嘞……

    想當初,日本版讓人不堪入目的《西遊記》因為中日邦交正常化被引進中國,然而放了四集不到就因部分情節類似現代日本愛情動作大片而下架!

    這時候英明的中央電視臺覺得不能讓日本人糟蹋中國的古典名著精華,於是下令啟動《西遊記》這個如今看來非常經典但在當時看來風險重重的專案!

    這個時候的六小齡童在楊潔面前根本是沒有話語權的,甚至因為擔心選不上還有點害怕楊潔!或許就是因為覺得楊潔不看好他,兩人之間的恩怨就在這時已經在六小齡童心裡埋下了種子!

    為了能演上角色,六小齡童和六齡童還隱瞞了六小高度近視的問題,等到因為小六子經常因為看不清而打傷其他演員時換角已經來不及!楊潔肯定生氣了,這個時候訓斥幾句是免不了的……

    而這時,《西遊記》劇組是有出國演出任務在身的,需要緊張排練,所以楊潔並不同意他們前去商演!但是六小齡童為了賺錢私下鼓動了閆懷禮和馬德華,三人一起請了病假!

    楊潔為此發了很大的火,只是沒想到六小齡童年輕氣盛自覺已經紅了不再服從管教,轉頭就去某領導那裡打了楊潔導演的小報告!同時還私下一個個告訴其他演員不準再去找楊潔,誰去找就讓誰去不成新加坡!

    而不巧的是,那位領導本身因為工作原因和楊潔有所矛盾,於是把楊潔剔除出了去新加坡演出的名單!

    事後楊潔得知真相傷心不已,並因此十年沒看《西遊記》!

    這就是楊潔和取經師徒“反目成仇”事件的全過程!看完只能說六先生是有一點不厚道啊!

  • 4 # 我就是個碼字的

    反目成仇倒不至於,但從“知遇之恩”到“殺豬給猴看”,雙方十幾年間的經歷也堪稱一幕大戲。

    本文就從頭系統盤點一下楊潔導演和“師徒四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知遇之恩

    1982年《西遊記》開拍前,楊潔找齊了師徒四人的演員,汪粵、章金萊、馬德華和閆懷禮。

    這四位演員裡,汪粵正處在大學畢業前夕,章金萊還在浙江崑劇團裡演戲,馬德華在北方崑曲劇院裡演丑角,閆懷禮還只是北京人藝的一名普通演員。

    可以說,師徒四人此時還都是默默無聞的演員,但楊潔導演在開拍前的會議上告訴他們,將來等《西遊記》拍完,你們將成為全國知名的明星。此預言百分之一百二十實現了,師徒四人不僅火了,而且是超火,當然那時候的師徒四人已經不包括汪粵了。

    汪粵走後,徐少華來了,徐少華走了,遲重瑞又來,雖然徐少華和遲重瑞在進組前已經在影視界小有名氣並且有代表作,但他們當時也只能算小明星,直到現在他們倆的最佳代表作依然還是唐僧。

    可以說,對於師徒四人來說,楊潔導演對他們是有知遇之恩的,當時的情況是,不是師徒四人造就了《西遊記》,而是《西遊記》造就了他們,以楊潔和劇組的能力,換四個人來演也不會差多少,這是顯而易見的。

    二、埋下伏筆

    《西遊記》拍了六年,這六年裡,楊潔導演頂住了來自上上下下的壓力和苦難,終於拍成25集電視劇,中間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這六年裡,除了正常拍攝之外,還埋下了兩個未來恩怨的伏筆。

    另一個伏筆則來自下邊,楊潔導演的作風是雷厲風行說一不二,批評起人來是毫不客氣不留情面,由於她的身份特殊資歷還老,劇組裡根本沒有人敢和她起刺,就連楊潔導演的愛人王崇秋也是。

    與此同時,師徒四人在拍戲中由於勞累、受傷、收入等原因也積累了一些情緒,畢竟當時電視劇還是新生事物,對這玩意的前景誰也沒有把握,如果真能未卜先知的話,那汪粵和徐少華也就不會走了。

    有些問題和矛盾當時沒暴露出來,不代表以後不會暴露出來,尤其是當有機會的時候。

    三、矛盾激化

    《西遊記》全部25集播出以後,劇組一開始並沒有解散,一方面電視劇還要修改,一些鏡頭可能要補拍或者重拍。另一方面當年流行連環畫之類的電視劇同步畫冊,因此很多鏡頭也需要重新化妝擺拍。再者,還有一個應邀演出的問題,當時師徒四人已經名聲在外,一些地方臺和商業晚會都有邀請他們出節目和站臺的需要。

    緊接著,來自下層的矛盾伏筆也爆發了,導火索是一次商演,並不是後來著名的“新加坡商演”事件。

    就在赴新加坡演出團隊集訓的時候,師徒四人中的六小齡童、馬德華和閆懷禮卻突然先後請假,楊潔都準了假。沒過幾天,楊潔發現,原來他們不是有事有病,而是到濟南和徐少華匯合走穴去了。

    楊潔對三個徒弟“吃獨食”和“不打招呼”的行為非常生氣,他嚴厲批評了三個徒弟,結果導致了矛盾的激化。

    四、分道揚鑣

    從1988年新加坡商演事件之後,一直到1994年,楊潔導演和師徒四人幾乎處於分道揚鑣的狀態,雙方几乎沒有什麼交集。

    楊潔在那些年拍攝的電視劇《西施》等幾部作品裡,和他合作比較多的是另一位唐僧徐少華以及後來的豬八戒崔景富,師徒四人(遲重瑞、六小齡童、馬德華、閆懷禮)則和她沒有任何合作。

    這種事實上的分道揚鑣看起來幾乎不可思議,畢竟《西遊記》在那些年一直是最火的IP之一,師徒四人在工作上、家庭上以及收入上都可謂是人生得意。與此同時《西遊記》最大的功臣楊潔卻經常為拍戲經費發愁,最難的時候甚至要以個人名義向開公司的“二郎神”林志謙借一萬塊錢給劇組發工資。

    不過,楊潔手中還有一張底牌,那就是《西遊記續集》。

    五、再續前緣

    他們頻繁造訪楊潔家並且道歉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西遊記續集》,楊潔大度的接納了他們,同時雙方約定一起找資金儘早將當年沒拍完的那幾集拍出來先。

    這個時候,楊潔導演還是將師徒四人重新納入了續集的拍攝計劃,遲重瑞、章金萊和馬德華身體條件都沒問題,閆懷禮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楊潔就考慮只讓他拍近景,遠景讓替身上。

    六、殺豬給猴看

    《西遊記續集》的準備工作一波三折,等到正式確定演員名單準備開拍時,主演人選卻發生了重大變化,崔景富取代了馬德華,劉大剛取代了閆懷禮,徐少華加入進來和遲重瑞並列主演,同樣擅長猴戲的丁健也加入劇組擔任六小齡童的替身和飾演六耳獼猴。

    之所以主演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主要還是因為演員私自走穴,這是楊潔不能接受的,本來雙方就存在宿怨,如果再發生一些風吹草動,那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不過,雖然楊潔保留了遲重瑞和六小齡童,但仍然給他們配備了候補人選,而馬德華和閆懷禮則徹底和《西遊記續集》告別了。

    媒體則將此次換角稱之為“殺豬給猴看”。

    綜上,從“知遇之恩”到“殺豬給猴看”,十幾年的時間裡,楊潔和師徒四人之間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也算是《西遊記》之外的另一部大戲。

    《西遊記》原著裡充滿了暗黑的人性,楊潔可以將其改編成積極健康的主題,師徒四人也能在其中演繹出師徒情深的畫面。但是,現實中的人性拷問對於楊潔和師徒四人來說卻只能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5 # 得著說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有句話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

    當年,靠著匠心獨運和精益求精,1986年版《西遊記》經歷了時代了考驗,成為幾代人心目中的經典之作,然而,正因為這部作品取得了超出主創們預期的成功,才造成了後來為了各自的利益與訴求,著名女導演楊潔與《西遊記》中的師徒之間,難以被忽視的矛盾與裂痕。

    一部作品能否取得成功、成為經典,說到底,靠得還是時間的打磨和孜孜不倦的態度。只要隨便動動手,在搜尋引擎中找找關於1986年版《西遊記》拍攝歷程的資料與故事,你就會被當年的那批影視人,為了打造精品數年如一日的推敲與磨練而讚歎。

    上世紀80年代,拍攝製作影視劇的門檻很高、機會很少,投入的資金有限,就得靠投入大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靠著各種各樣的“土辦法”,才能把一部片子做出來。

    有的作品,甚至要反覆琢磨、耗時數年才能成行,《西遊記》的拍攝過程更加艱苦,其遇到的困難和曲折,堪比劇中師徒四人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難”。

    《西遊記》的劇組是1982年成立的,頭四年(1982年至1985年)只拍出了前11集,趕在了1986年春節期間在央視播出,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之後,當年又趁熱打鐵的拍出了9集,直至1988年2月,前25集全部完成並得以播出。而《西遊記》續集則是2000年前後的事了。

    1986年版《西遊記》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女導演楊潔,在那個影視劇作品還是稀罕物的年代,人們對《西遊記》趨之若鶩的態度,以及播出時萬人空巷的場景,是如今的年輕觀眾難以想象的。

    正因為《西遊記》成功了,靠著這部劇走紅的師徒四人也成為了全國觀眾心目中的偶像,於是,各種走穴、商演紛至沓來,人們花錢買票就為了一睹他們的風姿。然而,這並不是導演楊傑想要看到的,主演們都成了大牌、忙著掙錢,導演都叫不動了,這部劇的續集最終無疾而終,這也是楊傑平生最遺憾的事。

    導致《西遊記》劇組中導演與主要演員之間巨大矛盾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一個“錢”字,不過深究起來,其實還是當時的體制限制,讓名演員、名導演無法享受到作品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無法讓名聲與收入得到相對的平衡。

    如今,隨著影視劇的市場化,這些早就不是問題了,但新的問題也跟著來了——十年磨一劍的精品少了,蹭熱度、靠宣發、忽悠人的爛片多了,這不得不說是令人遺憾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為什麼那麼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