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emon
-
2 # 抱著西瓜過夏天x
張小敬早年曾在西域從軍十載,後又調入長安擔任了九年的萬年縣不良帥,負責長安城東部區域的治安。他精明幹練,行事果斷,有時為了顧全大局甚至不惜踩過法律紅線。因此,長安城黑白兩道的人都對他又敬畏、又害怕,稱呼他是“五尊閻羅”。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張小敬這個人呢?他的人物原型是誰?答案可能會讓很多觀眾感到失望。因為張小敬這個角色完全是虛構的。唐代雜史《安祿山事蹟》中有這樣一句:“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這是史書上關於張小敬的唯一記載,雖同名同姓,但其他方面均無關聯,如果將二者強行聯絡到一起未免太過牽強。
-
3 # 三文鹹魚
唐玄宗既想培養他,讓他頂天立地,同時又很忌諱他,怕他搶班奪權。
從唐高祖李淵,到唐玄宗李隆基,一共5代人,中間卻經歷了8位帝王,政變疊起,李唐江山充滿了不確定性。
簡要說來:李世民(太宗)透過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李世民駕崩後,其子李治(高宗)登基,皇后武則天逐漸大權獨攬。李治去世後,武則天的第三子李顯為皇帝(中宗),武則天為太后。李顯只當了55天的皇帝,就被武則天廢除。而後,武則天立第四子李旦(睿宗)為帝,李旦畏懼母親,每天不問朝政,武則天以太后身份執掌朝綱,正是在這個時候,李隆基出生。
武則天執政末期,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逼武則天退位,李隆基的伯父李顯再次登基,李隆基回到長安,暗中發展勢力。
在李顯去世後,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擁立父親李旦復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但李隆基的太子生涯卻也過得不好,因為太平公主十分精幹,唐睿宗李旦幾度想廢除李隆基,立太平公主為皇太女。李隆基生怕父親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處處對父親設防。直到李旦提前禪位給李隆基,李隆基才算安心。
李隆基登基後,年號為開元。長子李琮在狩獵時面部受傷,容貌被毀,不適合為太子。開元三年,唐玄宗立次子李瑛為太子。李瑛的母親是趙麗妃,本來十分得寵,但後來隨著武惠妃的得寵,趙麗妃和太子李瑛的地位逐漸下降。
太子李瑛經常口出怨言,被宰相李林甫利用,李林甫和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圖謀不軌,想發動政變。李隆基大驚,將太子等三人貶為庶人,後來賜死了他們。這三人都是唐玄宗的親生兒子,唐玄宗能夠下此狠手,足見他對兒子極度不信任。
李亨,原名李璵,也就是《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太子,後來改名為李亨。雖然貴為太子,他也曾差點胎死腹中。李亨的母親楊氏是庶妃出身,楊氏懷上李亨的時候,當時李隆基還是太子,但因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正處於政治鬥爭之中,李隆基怕太平公主說自己好色,所以打算將孩子打掉。最終沒忍心下手,李亨才順利出生。
出生後的李亨未能在親生母親懷抱裡成長,而是被送到太子妃王氏的膝下,因為王氏(李隆基嫡妻)無子,所以她對李亨百般呵護。李亨2歲被封為陝王,5歲被拜為安西大都護(都是掛職,實際上李亨還是個孩子)。
李亨從生下來,一直到26歲成為太子,親眼目睹李唐宗室為了皇位相互廝殺。
開元二十六年,李隆基殺掉了親生兒子。宰相李林甫和武惠妃關係較好,建議李隆基立壽王李瑁為太子,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也是後來楊貴妃的第一任丈夫,因為生母是武惠妃,所以一直地位尊崇。但李隆基考慮到廢長立幼,會引起朝局動盪,所以還是立三子李亨為太子,李亨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入主東宮。
李亨的政治勢力很弱,李隆基吸取前車之鑑,不允許外臣私下和太子交往。滿朝文武,只有李亨的老師賀知章(著名詩人,《長安十二時辰》中何監的原型)一直在保護李亨。
宰相李林甫,以及後來的宰相楊國忠都成了李隆基制衡太子的籌碼。而李林甫身為宰相,也知道李隆基不信任太子,所以在朝堂之上處處打壓太子,太子忍氣吞聲,不敢反抗。
雖然李亨在開元、天寶年間,處處隱忍事父,只為讓父親對他放心,但李隆基對兒子還是不放心,不敢授之以權柄,處處設防。
所以說,太子李亨和父親李隆基,實際上身為父子,其實並不“同心”。
-
4 # 中國boy超級大猩猩
張小敬早年曾在西域從軍十載,後來又調入長安擔任了九年的萬年縣不良帥,負責長安城東部區域的治安。他精明幹練,行事果斷,有時為了顧全大局甚至不惜踩過法律紅線。因此,長安城黑白兩道的人都對他又敬畏、又害怕,稱呼他是“五尊閻羅”。那麼歷史上是否真有張小敬這個人呢?他的人物原型是誰?答案可能會讓很多觀眾感到失望。因為張小敬這個角色完全是虛構的。唐代雜史《安祿山事蹟》中有這樣一句:“騎士張小敬先射國忠落馬。”這是史書上關於張小敬的唯一記載,雖同名同姓,但其他方面均無關聯,如果將二者強行聯絡到一起未免太過牽強。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之家”是劉子鸞說的,他以自己的生命驗證了中國封建帝王之家骨肉無情的事實,單看隨唐,隋文帝與太子楊勇,唐高祖李淵與玄武門之變後上位的太子李世民,李世民與自己立的太子李承乾等都沒有融洽的關係,歷史上的唐玄宗與太子李亨也是一塌糊塗。唐玄宗曾經有“一日殺三子”的記錄,這個三子裡面就包括前太子李瑛,李瑛被賜死後,本來上位的應該是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但由於李瑁是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扶持人物件,為平衡朝廷的權力,唐玄宗才選定了在“十王府”中表現還算中規中矩的李亨。唐玄宗前半生是奮發有為的人,聯手姑媽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除去了害唐 的三個女人,為自己贏得了太子的地位,登上帝位後,他勵精圖治,鑄就了能與“貞觀之治”相媲美的“開元盛世”。可後半輩子變得不可理喻,所作所為與前半生截然不同,不僅沉迷於美色,不理朝政,還重用奸佞,閉塞言路,終於引發了安史之亂,斷送了盛唐的偉業,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唐玄宗 身為皇帝,對自己的兒子很警惕,要知道他的皇位就是政變得來的,所以總是防止重蹈覆轍,特別是對太子,深怕他顛覆自己的政權;而新立的太子李亨命運多舛,在娘肚子裡就差點一命嗚呼。玄宗為了不讓自己的政敵抓住自己貪圖美色的把柄,要讓其流產,後來有一念之差,才保住了小命;稍微懂事,就進了玄宗專門給諸位兒子設計製造的“十王府”,在別人的臨督下謹小慎微地生活,“天上掉下陷餅”的事就一回,只是老爹讓其作為平衡權力的工具成為了太子。但成為太子後,他天天擔驚受怕,害怕被老爹認為自己結黨營私,尤其是“六宮粉黛無顏色”楊貴妃粉墨登場後,“三郎”玄宗對楊玉環千依百順,導致朝堂烏煙瘴氣,朝綱紊亂。誠然李亨是想有所作為的,但當李林甫與楊國忠聯手打擊自己時,老爸沉默不語,任其抨擊自己的親生骨肉,身為太子的李亨後來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而身為皇帝的父親一個屁都不放,你說:李亨會怎麼想?安史之亂後,幸虧有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頭銜,李亨沒跟老爹逃亡西蜀,乘著戰亂北上組織平叛,並藉機在靈武自己上位當了皇帝,遙尊父親為太上皇;就是說他的皇位並不是老爸主動禪讓的,兩京收復後,李隆基回到長安,被移居太極宮甘露殿,高力士等貼身太監被李輔國設計流放外地,玄宗實際被軟禁起來了,最後在孤苦伶仃中抑鬱而死。
-
6 # 猴格大人
玄宗和太子的關係並不咋地,只是維持表面的父慈子孝,實際上是互相猜忌防備。
開元二十六年(938)六月,時為忠王、住在十王宅的李璵(李亨)被立為太子,七月行冊禮,成為父親手中的新工具。
因為二哥李瑛的前車之鑑,李亨很明白老爹的心思,就是要控制太子在政治上的發展,壓縮太子的政治空間。玄宗的心思不但新太子明白,朝廷上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李亨得立太子後,在冊禮上就主動提出減損改易的要求,比如不穿絳紗袍,改為朱明服;沒有遵循太子乘輅到殿門的舊例,而是“自其宮步入”,希望透過貶抑太子應有的禮儀規格來獲得皇帝的好感。李亨在太子位時,大唐的東宮已經日趨沒落,連太子和東宮官聯絡都會被視為不正常,會被舉報的。而東宮官更是成為高官退休的“優閒之秩”,或者成為翰林學士和地方官們的加職,或者慘遭裁併,另設侍讀陪太子研讀經書,修身養性。
就連李亨和妻子韋氏離婚後,他爹也不給他再娶老婆,讓太子的後院女主人之位空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皇權日趨強化,東宮日趨被壓縮的現實。
乃至於天寶六載(747)正月的大朝會上,安祿山公然藐視太子,“見太子不拜”,還說自己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可見太子的政治地位已經淪落到什麼地步。
李亨在太子位上被宰相和皇帝雙重壓迫,身心疲憊,以至於“鬢髮班白”,但是,自他之後的唐朝後期,連皇帝的地位都岌岌可危,太子就更沒有政治價值,只有在皇帝臨死前,被宦官們拉出來做工具才具有存在價值。就是這樣。
回覆列表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周陸拉扮演的太子李璵不僅儀表堂堂,而且談吐不凡,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太子李璵在唐代原型是太子李亨。據《新唐書》記載,李亨原名李嗣升,又名李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個兒子。
雖然貴為皇子,但李亨的命運卻很坎坷。早在李亨尚在孃胎裡時,李隆基就準備了墮胎藥想要除掉李亨,以免讓政治對手以此為由攻擊自己貪圖酒色。好在最後關頭,李隆基放過了這個小生命,這才有了後來的陝王李亨。李亨被封王后不久,李隆基就立了次子李瑛為太子。
李隆基是個疑心很重的皇帝,即便是對自己的兒子也不例外。公元725年,李隆基在安國寺附近建了一間巨大的宅院,取名“十王宅”。所有長大了的皇子,全部被李隆基安置在十王宅中。這些皇子每人分得了一個小院子,諸王分開居住。與這些皇子一同住在十王宅中的,還有許多擔任監院使的宦官。這些宦官的職責就是每日監督皇子們的日常活動,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就立刻報告李隆基。幼年的李亨便是在十王宅裡住集體宿舍的一員,這段每日被宦官監視的歲月讓李亨養成了忍耐克己的性子,同時這樣完全透明的生活也增加了幾分李隆基對他的信任。當時,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想讓自己的兒子壽王做太子,於是聯合李林甫一起瘋狂攻擊太子李瑛。然而,李隆基雖然對太子多有責怪,卻一直沒有廢掉太子。
為了早日讓壽王成為儲君,武惠妃暗暗設下了一條陷害太子的毒計。公元737年,武惠妃謊稱宮中進了盜賊,召太子李瑛進宮捉盜。天真的李瑛不疑有詐,立刻帶著衛士披甲入宮了。等李瑛進宮後,武惠妃又對唐玄宗說太子造反,已經殺入宮來,唐玄宗盛怒之下,命人將李瑛逮捕,隨後便賜死了太子。太子一死,儲位空懸。朝堂之上,人人都猜測下任太子必定是壽王無疑了。
就在壽王成為呼聲最高的新任太子人選之際,唐玄宗突然宣佈立李亨為儲,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不僅讓滿朝文武驚呆了,更打破了壽王的太子夢。其實,唐玄宗之所以立李亨,並非李亨本人優秀,而是為了防止自己的皇權受到威脅。因為壽王是李林甫擁立的,如果壽王成為太子則李林甫在相權的基礎上再添擁立之功,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威脅到玄宗的皇權。這是玄宗絕對不允許發生的情況,於是,為了平衡各方權勢,玄宗選擇了人際關係相對單純的李亨。正因如此,李亨一成為太子,就天然地得罪了一大幫既得利益群體。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林甫。
為了避免李亨登基後遭到清算,李林甫不遺餘力的攻擊李亨。他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說李亨有奪位之心,弄得唐玄宗父子關係一度失和。而且,李林甫還利用李亨的各種人際交往來構陷李亨,似乎只要和李亨有交集的人,都是在幫助李亨謀奪唐玄宗的皇位。為躲避無休無止的攻擊,李亨被迫與妻子韋氏離婚,但重重誣陷仍在繼續,這令李亨的精神壓力極大,原本翩翩少年的李亨迅速呈現出與年齡不符的滄桑。不過,李亨的擔憂很快就成了大唐的擔憂。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
唐玄宗帶著貴妃匆忙入蜀,留下李亨帶著飛龍禁軍殿後,這不禁讓李亨有了透過政變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李亨當即與唐玄宗分道揚鑣,帶著兵馬去了靈武。此後,李亨以唐玄宗“久厭大位”為由,在靈武宣佈登基,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長安,但此刻的新皇李亨卻時刻擔心唐玄宗奪權。於是,李亨將唐玄宗身邊的高力士流放,又逼得陳玄禮致仕,只留下唐玄宗一個人,孤零零地住在西內。
如果不是他們父子關係早就有問題,怎麼會軟禁自己的父親呢?唐肅宗篡逆,基本上是必然的局面,當時的玄宗手裡的力量也不足以把唐肅宗趕下臺。
如果李亨不在安史之亂的時候趁亂即位,那麼他能否即位都還是問題,武惠妃等人的手段連穩坐太子位的李英都可以趕下臺,更何況是立足不穩的李亨?當時李亨的太子妃都被玄宗怒殺,李亨怎能不知道自己父親的心思?這些事情也導致李亨和玄宗之間父子關係非常的尷尬,唐玄宗根本不信任李亨,李亨也對自己的父親耿耿於懷,靈武即位就是趁了玄宗的危,不然他即位的機會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