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十來歲的的你

    說到古代才女有很多,像蔡文姬, 魚玄機,謝道韞,薛濤,班婕妤等等。可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李清照

    李清照被稱為"詞家一大宗",可以說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位古代才女。

    李清照18歲的時候嫁給了大她三歲的趙明誠,婚後夫妻恩愛,真的是羨煞旁人。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寫過一首浣溪沙,詞裡面有一句"賭書消得潑茶香",這個典故就是出自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後生活(沒聽說過這個典故的可以百度,單身狗就別看了,太打擊人)。

    建炎三年(1129年)趙明誠卒於建康,這對於李清照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加上當時國家動盪(皇帝都跑了)家族衰敗,李清照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孤獨無依中嫁給了張汝舟,沒想到張汝舟起個騙子,娶她是為了她的家產(當時李清照的家產大多被盜,張汝舟不知道以為李清照很有錢)婚後張汝舟發展李清照並沒有錢,大失所望之下對李清照拳打腳踢,李清照對張汝舟失望透頂,憤而訴至公堂,李清照勝訴被批准離婚,代價就是坐牢三年(宋代法律規定妻子告丈夫判三年徒刑)。哎 遇人不淑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李清照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73歲(大致的)。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婉約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注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後人有《漱玉詞》。今有《李清照集校休》。

    嫁給了愛情,也捍衛了愛情,敢愛敢恨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以上僅為個人看法

  • 2 # xuweinan2233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雖然封建禮教嚴格限制了女子的發展,但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女也是數不勝數,封建社會中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謬說法,而實際上歷史上的才女們用她們的文采智慧挽回夫君,拯救婚姻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 歷史知識 歷史文化 才女 傳統文化 文學

  • 3 # 優心館

    見《陌上桑》,如何婉拒。

    見《李清照傳》,如何詩詞。

    見卓文君詩詞,如何令對方生愧。

    ——未見捍衛,不過表達自己,直面事實罷了。

  • 4 # 會扣籃的音樂家

    古往今來,誕生才女無數。看到這個問題,我瞬間想到了蔡文姬,蔡文姬大家不熟悉她的歷史,但肯定大部分人知曉她的名字,因為很火的一款手遊“王者榮耀”(不用給廣告費,多點贊,謝謝。)裡就有蔡文姬。歷史上的蔡文姬雖然博學多才,精通琴藝,(有部名作《胡笳十八拍》,有興趣可以瞭解下。)但她的命運卻有點悽慘。才女初長成後嫁給了河東大族衛家,可不到一年,丈夫卻因病而死。因未曾給公婆家生下子女,只好回到了孃家,可在此時,董卓身死,天下大亂,蔡文姬之父蔡邕因董對他有提攜之情,在董身死時發出了嘆息之聲,被下罪關押,慘死牢獄之中。而混亂的政治局面也導致羌胡匈奴番外各族趁機來犯中原,蔡文姬被擄匈奴,最終無奈嫁給了匈奴中左賢王。直到曹操迎漢獻帝入許昌,成為天下間最龐大的勢力,因感念蔡邕對他有過教導,故令人贖回蔡文姬,至此,蔡文姬才結束長達12年被擄之苦。

    回來後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了一名校尉董祀,可第二年董祀卻因犯罪當死,蔡文姬冒死求情於曹操,董祀才被免死罪。最後與丈夫董祀終老。

    其實說蔡文姬大家或許不是很熟,有個人肯定熟,上學要學她的作品,高考要考她的作品,此人便是南宋著名詞人李清照,先嫁趙名誠,因夫離世,後嫁張汝州,卻數月離異,至此孤獨終老。也許經歷了家國離亂的她才能寫出悽悽慘慘慼戚的《聲聲慢》吧!

  • 5 # 穩哥知球

    中國古代有四大才女分別為: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這四位才女可以說要樣貌有樣貌要才藝有才藝,每一個女人的身上都有著一個傳奇而又美麗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

    從古至今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一直被人們所流傳,但是司馬相如不是卓文君真正的第一任丈夫而是在卓文君守寡期間兩個人才在了一塊,卓文君生於一個鉅商世家,家裡有著無數的金銀珠寶和古董字畫,在卓文君16歲的時候經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嫁給了和自己家庭門當戶對的一個富商,但是在幾年之後丈夫卻過世了,自己也只好回到孃家來住,當時的卓文君悲痛欲絕,甚至想要尋了短見,在古代的時候一個女人在經歷過丈夫離世之後,那麼自己就要終生守寡不可以再嫁人,對於一個年輕的女生來說這是極其煎熬的,所以這個時候司馬相如的出現給了卓文君一個新的希望。

    兩個人在一次偶然的宴會中相遇,並且這次宴會是卓家為了討好剛剛在梁孝王去世之後回到成都的司馬相,事實上司馬相如是非常的不情願而去這個宴會的,但是這次宴會之上也許這就是老天註定要兩個人相見的宴會,宴會之上司馬相如用自己美妙的琴聲打動了卓文君的心,並且讓卓文君喜歡上了這個讓風度翩翩的才子,於是卓文君從家裡面偷偷的逃走跟著司馬相如逃回了成都。

    自己的父親得知自己的女兒和男人私奔以後頓時大怒,表示不會給自己女兒一分錢就是兩個人餓死街頭也不會管,大家要知道自己的女兒和男人私奔將是對於一個家庭極大的恥辱,所以兩個人在家人的環境之下以賣酒為生,最後自己的父親在別人的勸說之下給了女兒一大批財富,自此之後兩個人過上了田園隱居的生活,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並且司馬相如對卓文Lacrosse來越冷淡打算納茂陵女子為妾,所以大家才會聽到了至今大家流傳的為了挽回自己的丈夫所以給丈夫寫了《怨郎詩》。

    也許有的人會說這個女人不守貞潔,但是她敢於追求愛情,兩個人敢於自由戀愛,在自己丈夫想要放棄自己的時候沒有像現代父母一樣用撒潑來讓自己的丈夫從新愛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文采讓自己的回心轉意可以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可以說開了女性在歷史上自由戀愛的先河有著歷史意義的作用。

    你們又對卓文君有什麼見解呢?我是老陳!跟老陳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期待您的關注

  • 6 # 詩詞書院

    小時候,有次隨父回故鄉,路上見一貞節牌坊。父親告訴我,那是清朝光緒皇帝賜建的,為紀念村中的一位“烈女”,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烈女是指“殉夫”之婦。

    長大後,我看見過許多的貞節牌坊,但總覺得都是血淋淋的,因為那下面至小埋藏著一個生命或數十年的青春。

    在一個鼓勵“殉夫”這種反人類行為的社會,無數的女子便在三綱五常的枷鎖下走過了一生,可能至死都不知道愛為何物,情為何物。

    才女是有才情的女子,她們對愛情、婚姻理應有所追求,但當我從一個女子的視角,重新審視她們的際遇時,能得出的也就“掙扎”兩字。

    李清照,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大才女。

    在今日的中國,我所知道的“李清照紀念館”有四家,其中便有三家對其再婚離婚之事隻字不提,即使在牆上羅列詳盡的編年紀中。就如一眾明清學者,“好心”地幫她洗白,力求保住她的貞節。殊不知,這反證了原來那時代的再婚,在今人看來,仍然是如此的不堪。

    李清照與趙明城的婚姻,儘管不曾育有子女,但仍算是美滿的。也正因為這種美滿,使一個知性女子對再婚生活有所憧憬,在為趙明城守喪滿三年後,她便嫁與張汝舟。

    在宋代,實際上對寡婦再嫁已比較寬容,但在精英士大夫階層,在儒家男權價值觀的支配下,對寡婦改嫁還是有很強的抵制。對李清照的再婚,社會評價也極其消極,加之張汝舟的“遂肆侵凌,日加毆擊”,使她極其痛苦,“身既懷臭之可嫌,惟求脫去;彼素抱璧之將往,決欲殺之。”最後總算在翰林學士綦崈禮等好友的幫助下,不惜觸犯“親親得相首匿”的律例, 借檢舉丈夫“妄增舉數入官”。以入獄九天(律例本應兩年)的代價,達成了離婚的事實。

    但從事後李清照寫給綦崈禮的書信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自慚之情,仍可感受到她的壓力,如“敗德敗名”、“難逃萬世之譏”、“捫心識愧”。這些字句,無不傳達著一位才女的痛苦和掙扎。

    同是宋朝的另一個才女朱淑真,對愛情有著更熱烈的追求。

    但她的命運隨著一句:“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直接冒犯了充滿父權優越感的衛道士們,連其父母也不例外,將其匆匆嫁給一個小官吏為妻。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依。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以休生連理枝?”婚姻生活的不如意,使她極其痛苦,最終忍無可忍,有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私奔。

    故事似乎是一個才女,開始了對愛情的追求。 但是,她的生活也從此被人描述為“桑淄之行”,更有人把她稱做“泆女”。最後終無法承受各方壓力,投水自沉,成為封建社會下,被打壓和祭奠的犧牲品。她死後,其父母仍將其生前所作的“淫詞豔曲”付之一炬。

    幸得有文人魏仲恭,將其殘存作品輯錄成《斷腸集》,序中曰:“其死也,不能葬骨於地下,如青冢之可吊,並其詩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傳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嗚呼冤哉!”

  • 7 # 文藏

    (網路配圖)

    當然,古代女子,尤其是才女鬥小.三兒的手段非常高明,絕非一哭二鬧三上吊。譬如西漢卓文君,相傳她用一首《白頭吟》打消司馬相如納茂陵女子為妾的想法。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網路配圖)

    再如元朝時期,世稱管夫人的管道昇,也曾用一首《我儂詞》答覆丈夫趙孟頫納妾的請求,巧妙化解婚姻危機。

    《我儂詞》: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網路配圖)

    在魏晉時期,也有一位才女蘇蕙,用才情智慧喚回了丈夫的愛。不過,蘇蕙的遭遇與卓文君和管道昇稍有不同,卓文君和管道昇都是在年老色衰時,丈夫萌生納妾想法,而且尚未真正納妾。蘇蕙的情況,比這更糟。

    蘇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女兒,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寫字,五歲學讀詩,七歲學作畫,九歲學刺繡,十二歲學織錦。十六歲那年,蕙質蘭心的蘇慧與風神秀偉的竇滔結為夫妻。

    竇滔文武雙全,享有盛名,被前秦皇帝苻堅委重任。竇滔因政績顯著,屢建戰功,不久就升任秦州刺史。竇滔年紀輕輕就步步高昇,遭到他人嫉妒誣陷,再加上苻堅疑心病本來就重,所以竇滔獲罪被流放到流沙,戍守敦煌。

    蘇蕙對竇滔不離不棄,可是竇滔卻辜負了她一片痴心。竇滔在戍守敦煌這段時間,結識了能歌善舞的新歡趙陽臺,並納趙陽臺為妾,偷偷安置。蘇蕙收到訊息,找上門狠狠痛打了破壞她婚姻家庭的趙陽臺。趙陽臺也不是省油的燈,專門在竇滔面前詆譭蘇蕙。結果新歡打敗了舊愛,竇滔愈來愈冷落妻子蘇蕙。

    (網路配圖)

    在蘇蕙二十一歲那年,前秦與東晉打仗,戰事吃緊,苻堅不得不再次重用竇滔,調竇滔去鎮守襄陽。蘇蕙終於苦盡甘來,能與丈夫朝夕相伴了。但竇滔卻要帶上小妾前往襄陽,蘇蕙再也無法容忍,拒絕與竇滔一同前往襄陽。竇滔二話不說,帶著小妾就走了,連封信都不給蘇蕙回。

    丈夫音信全無,婚姻、家庭支離破碎,年輕的蘇蕙傷心欲絕,將思念、幽怨、傷情訴諸筆墨,轉眼間寫下幾百首小詩。蘇蕙將詩篇進行了絕妙的編排,創造成一種全新的文體——迴環詩(迴文詩),並用五色絲線繡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稱之為“璇璣圖”。“璇璣圖”總計八百四十一字,縱橫各二十九字,縱、橫、斜、互動、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目前統計可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詩。

    (網路配圖)

    蘇蕙把這幅巧奪天工的璇璣圖寄給遠在襄陽的丈夫。竇滔拿到這幅如泣如訴的璇璣圖,心有靈犀,瞬間明白其中玄機,迴圈往復細細品讀,曾經與妻子相依相守、你儂我儂的畫面一一浮現,終於明白自己錯的到底有多離譜。竇滔深知辜負了妻子一片深情,便遣離了小妾,安排車馬隆重地把蘇蕙接到身邊,從此相守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型血的水瓶座女生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