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章魚哥的高考課堂

    上課的時候認真聽,把自己覺得重要的先寫在所講的課文活著內容旁邊,也可以寫在草稿本上。這時候記的筆記講究的是速度,一定要快速記下來,才不會妨礙思路跟著老師走。在課後自己回憶一下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把自己的理解加進去,有不太理解的地方要及時詢問老師或者查閱參考資料。

    這是為了後面把筆記抄到本子上的時候不會自己都看不懂

    現在來開始整理筆記。

    我個人建議最好是用活頁本記筆記,這樣比較好記,如果是可以替換筆記本內心的活頁本更好。

    首先把筆記的大致內容概括成一個小標題,作為以後翻閱筆記的時候可以方便找到,而且背書的時候可以看著標題回憶內容。

    標題跟內容顏色要不一樣。我的習慣是內容是用黑色筆寫,標題藍色筆,在遇到重要的知識點的時候用紅色筆寫。在關鍵詞的地方用熒光筆標示

    記筆記的格式有很多種,我主要是用兩種:

    一種就是普通的上一排寫標題下一排寫內容(最好可以運用表格。)

    另一種是康奈筆記法。(我會在參考資料處貼上康奈筆記法的格式)康奈筆記法有一個好處就是,在複習的時候可以把內容折起來,只看小標題然後對內容的記憶進行考察,而且有條理性。

    政治筆記我建議是按每一課的順序來記的。

    歷史我建議按時間順序和國家來記,歷史記憶需要一定的時間觀念,按照時間順序來記比較好。而最好也要劃分中國史和外國史。這樣看起來比較有連續性思想不會跳躍,記憶的時候比較好記。

    筆記不要寫得太擠不要太心疼本子,因為在後期的複習中隨時可能會有要新增的內容,所以記得留一些白

  • 2 # 優志願升學規劃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幾乎每一位學生都聽到過老師這樣“安利”記筆記。但我們好像更強調筆記要記錄什麼內容——“這個很重要,請記下來”“那個很重要,也請記下來”……但其實我們忘了,記筆記時同樣需要知道筆記記錄的方法,以及筆記內容如何用起來。

    一段時間過去,學生的筆記要麼越記越混亂,要麼課後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筆記在哪裡,要麼乾脆就堅持不下去……

    怎樣告別記筆記的低效呢?小優將這些方法推薦給你。

    一、筆記要記在哪裡

    一般說來,應根據實際情況,可記在課本上、學案上,也可記在專用的筆記本上。但多數情況下是兩方面兼而有之的。

    1、在課本上記筆記

    (1) 符號筆記。就是在書上做記號,標明重點,提出疑問,引起注意。

    同學們可以選擇一些自己熟悉的符號,如用“ ”或“!!!”表示重點詞句,用“?”表示疑問等。

    當然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來標記不同的內容,如用紅色標記重點,用黑色表示疑問。

    做符號筆記,符號種類不宜太多,最好在做筆記前讀懂整個內容,對難點、重點有一定把握,這樣才能做得準確。

    (2) 批語筆記。就是將某部分的要點、疑問或補充記在書的空白處。

    如對數學定義、定理、公式的理解,對某些題目解法的概括等。

    做批語筆記要參照老師的板書或講解來做,應有選擇並要簡明扼要、書寫清楚。

    2、在筆記本上記筆記的方法

    (1) 各科筆記本要分開。有的同學做筆記非常隨意,今天用這個本,明天用那個本;今天記書上,明天記本上,甚至一本筆記本上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種科目應有盡有,最後筆記記得亂七八糟,到複習時東翻西找,影響到了學習效率。

    所以筆記本要選一個較厚點的、硬皮的,並且要好好儲存,以備複習時用。理想的筆記要有好的格式。右面用於記筆記,左面用來提示值得注意的地方、強調重點等。

    (2) 課堂筆記用的紙張,每頁上下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來,不要把一頁紙寫得滿滿的。

    建議把筆記的一頁最好用一條豎線格式分為兩部分。其中左面佔1/3,右面佔2/3。較大的欄內記老師講的內容,較小的欄內記自己的想法、問題等。

    兩欄內容之間要有對應,即老師講的和自己想的針對相同章節的內容應在相同的行上,這樣便於對照複習。

    建議使用活頁紙:

    活頁既適合於語文和文綜積累型科目,不斷補充新知,把筆記變厚;也適合於數學、理綜這樣的思維型科目,蹦出的新思路、相似的題型、自己的痛點和解題的突破口再也不必拘泥於原有的紙張限制。

    二、筆記主要記什麼?

    記筆記要防止兩種傾向:

    一是像“速記員”一樣,一切都記;

    二是像看電影一樣,一切都不記。

    筆記的內容一般要包括如下這幾個方面:

    1、記提綱

    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並且講課時老師會將備課提綱書寫在黑板上,這些提綱反映了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並且有條理性,因而比較重要,故應記在筆記本上。

    2、記問題

    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於課後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

    3、記疑點

    4、記方法

    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於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並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

    5、記總結

    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後總結,這對於濃縮一堂課的內容,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絡,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尋找存在問題、找到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6、以下內容則無須記筆記:

    另外,一定要注意,老師在課上講的內容很多,如果只顧做筆記,也會影響聽課效率。

    所以,上課做筆記的前提是不能影響聽講和思考,這就要求同學們把握好時機:

    老師在黑板上寫東西時,可以抓緊時間記筆記;

    老師講到重點內容時,要認真聽講,課後再補記筆記。

    一定要注意,記筆記不是一字不落地全記上,一定要簡明扼要,利用短語、數字、圖案等適合自己的方式把重點、難點、疑點等內容記下,課後再認真整理。

    三、課下整理筆記“七步法”

    由於課堂上時間比較緊迫,老師所講的一些內容當時可能漏記,書寫也許會很潦草,所以記筆記時,不要把筆記本記滿,要留有餘地,以便下課後,可及時對筆記進行整理、歸納、補充。

    另外,在考試前要把所記知識橫向聯絡,以使知識系統化。

    第一步,憶

    “趁熱打鐵”,課後即抓緊時間,對照書本、筆記,及時回憶有關的資訊。實在憶不起來,可以借同學的筆記參看。這是整理筆記的重要前提,為筆記提供“可整性”。

    第二步,補

    課堂上所做的筆記,因為是要跟著老師講課的速度進行的,一般的講課速度要比記錄速度快。於是筆記就會出現缺漏、跳躍、省略甚至符號代文字等情況。在憶的基礎上,及時作修補,使筆記有“完整性”。

    第三步,改

    仔細審閱筆記,對錯字、錯句及其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其中,特別要注意與解答課後練習,與教學(學習)目的有關的內容的修改,使筆記有“準確性”。

    第四步,編

    用統一的序號,對筆記內容進行提綱式的、邏輯性的排列,註明號碼,梳理好整理筆記的先後順序,使筆記有“條理性”。

    第五步,分

    以文字(最好用紅筆)或符號、代號等劃分筆記內容的類別。以語文為例,哪些是字詞類,哪些是作家與作品類,哪些作品(課文)是分析類,哪些是問題質疑、探討類,哪些是課後練習題解答等。為分類摘抄做好準備,使筆記有“系統性”。

    第六步,舍

    省略無關緊要的筆記內容,使筆記有“簡明性”。

    第七步,記

    分類抄錄經過整理的筆記。同類的知識,抄在同一筆記本,或一本筆記的同一部分裡,也可以用卡片分類抄錄。這樣,日後複習、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綱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筆記有“資料性”。

    四、記筆記還要注意這些問題

    1、鉛筆、圓珠筆、鋼筆均可

    但比較而言,圓珠筆更好,不但用的長久,而且好的圓珠筆下筆順暢,書寫快速。

    2、要提高書寫速度

    聽課筆記限於講課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因此,聽課人在思維速度和書寫速度方面要同講課人協調一致。

    書寫速度太慢,勢必會跟不上講課進度,筆記就會不完整或沒有條理,影響筆記質量。

    要學會一些提高筆記速度的方法。不必將每個字寫得橫平豎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書寫;可以簡化某些字和詞,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書寫符號。

    但要注意不要過於潦草,過於簡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記的內容是什麼。

    3、在筆記遺漏時,要保持平靜

    上課時,如果有些東西沒有記下來,不要擔心,不要總是惦記著漏了的筆記,而影響記下面的內容。

    可以在筆記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間,課後求助於老師或同學,把遺漏的筆記儘快補上。

    也不必一味追求課堂筆記不必要的細處,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筆記上,以致常常為看不清黑板上的一個字或一句話,不斷向四周同學詢問。

    這樣不僅失去了做筆記的意義,也將課堂“聽”與“記”的本末倒置了,要改正這一不好的習慣。

    4、聽記結合,聽為主,記為輔

    有的同學習慣於“教師講,自己記,複習背,考試模仿”的學習,一節課下來,他們的筆記往往記了好幾頁紙,成了教學實錄。

    這些同學過分依賴筆記而忽視思考,以為老師講的沒有聽懂不要緊,只要課後認真看筆記就可以了。殊不知,這樣做往往會忽視老師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膚淺,增加學習負擔,學習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惡性迴圈。

    5、切忌抄別人的筆記

    有的學生比較懶,自己在課堂上不願做筆記,下了課去抄別人的筆記。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不利於鍛鍊自己的總結綜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筆記才會有學習效果和意義。

    6、要常用常新

    有些同學的筆記本好比過期期刊,時間一長就棄於一旁,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實在可惜。

    事實上,許多中(高)考優勝者的經驗之一就使自己的筆記成為個人的“學習檔案”和最重要的複習資料(比如每年中高考結束後有很多同學在網上買學霸筆記)。

    因為好的筆記是課本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和提煉。合理利用筆記可以節省時間,突出重點,提高效率。

    當然,還要經常對筆記進行階段性整理和補充,建立有個性的學習資料體系。

    如可以分類建立“錯題集”,整理每次練習和考試中出現的錯誤,並做剖析;還可以將筆記整理為“妙題巧解”“方法點評”“易錯題”等類別。

    這樣堅持下來,不斷擴大成果,就能克服盲點,走出誤區,到了緊張的綜合複習階段,就會顯得輕鬆、有序,還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把所學知識系統化、資訊化。

    綜上所述,在課堂上記筆記要耳聽、眼看、腦想、手動。在聽懂的前提下,對獲取的知識資訊透過大腦的思維,經過“選擇—加工—歸納—濃縮—反饋”的過程,然後用手有重點地記錄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7-1200 PLC怎樣使用帶斷線診斷的模擬量電流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