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觀風看世界

     種植芋頭的主要技術措施

      1、精細選地整地、施足基肥

      芋頭最忌重茬,連作一年減產20—30%,最好種在前茬是地瓜的地上,其次是花生茬,而前茬是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茬要減產30%。芋頭的食用器官為地下球莖,而且芋頭根系分佈深,宜選擇土質肥活,保肥、保水力強,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灌方便,頭年未種過芋頭的田塊。播前需深翻40釐米以上,深翻有利於球莖膨大和提高產量,是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深翻前需667米2施有機肥2500公斤(或施富含有機質的土雜肥6000公斤)作基肥,按每生產100公斤芋頭球莖需要:純氮1—1.2公斤,五氧化二磷0.8—0.84公斤,氧化鉀1.6—1.68公斤的標準,按氮:磷:鉀=1.2:1:2的比例施好基肥,一般每畝基施化肥的數量是磷酸二銨35公斤,複合肥50公斤,骨粉100公斤,碳酸氫銨75公斤,在7月中旬前後芋頭旺長期,還要適量追施碳酸氫銨,磷酸二銨等肥料。並適當施用硫酸鉀、過磷酸鈣等磷鉀肥。播種時每畝用硫酸鉀複合肥

    25公斤,過磷酸鈣50千克,施於兩株之間作種肥。

      2、適期早播、覆蓋地膜、合理密植

      ①播種時間。芋頭忌霜,喜溫暖溼潤的氣候,播種一般在當地終霜後進行,過早播種易造成爛種。芋頭生長期長,在13—15℃以上才能發芽,一般在3月上中旬左右開始種植(有條件的地膜栽培可提早在2月份前種植)。在芋頭出苗後不受凍的情況下,播種期越早越好,提早栽植,延長生長期,能顯著增產。覆膜芋頭,增溫保溼,提前露地20—30天播種,覆膜播種過早,地溫低,易造成爛種或形成弱苗;過晚由於地溫高,易造成燒苗,根據氣候特點靈活掌握。覆膜栽培能提高產量38.5—50%,並提高了子芋的比重,加工成品率高。要求在冬至後,元旦前進行排種農膜覆蓋催芽,待長根萌芽後,元月份選擇晴好的天氣進行種植確保在8月中旬前可以採收芋頭上市,獲取高價。

      ②種子選擇。種芋越大含有的營養成分越多,植株生長越好,研究表明,用50克的種芋播種比20克的種芋增產13%以上。同等大小的種芋,不切莖的整芋比切莖的增產6%以上。生產上選用中等大小的子芋作種,選擇著生在芋頭中部的子芋作種,將種芋上的毛去除,再將頂芽以外的側芽去除,防止側芽萌生。種芋要選擇球莖無傷口、無病蟲黴爛,頂芽的芽尖儲存完好,重量在50克左右,呈圓球形的球莖為宜。

      ④合理密植,提高株產。密度要根據品種、土壤、水肥而定,條件好的密一點,條件差的稀一點。從經濟效益來看,每畝種4500—6000株最為合理。採用大小行栽培方式,按株距27-33釐米,大行距60釐米,小行距30釐米,進行播種。

      3、起高壟覆膜深埋種植

      在整好的地上按大行距開溝,溝深10釐米,溝寬35釐米,在種植溝內灌水造墒,水滲下後按照確定的密度擺上芋頭種,注意芽要朝上,按三角(錯位)栽植,在種芋之間施用適量化肥,並施用含有辛硫磷的熟大豆15—20粒防治地下害蟲,並作種肥。起壟時要起高壟,使壟高20釐米,壟寬50—60釐米,起壟結束將壟耙平。種芋上蓋土厚約8—15釐米,一般為12釐米,秋後不用再分壟覆土,不傷根,產量高。不出或少出青頭芋,提高了芋頭的質量。噴乙草銨除草劑後,覆蓋地膜。選用透明地膜7-8斤覆蓋,要求廂面平整、泥土細碎,膜邊四周沿著廂邊用泥土壓實。地膜覆蓋後應注意檢查,播種後約5天出苗,出苗後,應及時破膜,並用泥土進行封孔,發現缺苗及時補上,地膜覆蓋時間可持續到6月底7月初,追施肥料時再揭膜。

      4、合理施肥、科學管水

      ①合理施肥。

    芋頭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還應分次追肥。可在幼苗前期追一次提苗肥,發棵和球莖生長盛期的初期、中期追肥2-3次,施肥量前少後多,逐漸增加,氮、磷、鉀肥要配合施用。後期應控制追肥,避免貪青晚熟。底肥畝施複合肥(N:P:K=15:15:15)40—50公斤,普鈣100—150公斤;苗齊後開始追施肥,畝施複合肥(N:P:K=16:10:20)75—100公斤,施肥結合鋤草、培土、地膜芋頭施肥採取肥料兌水澆施。或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前期可適當施稀薄沼氣水或糞水,待芋頭長至6月初開始膨大時(3—4葉期),每畝用農家肥100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生物有機肥50公斤,硼鋅鎂肥2公斤,經堆漚30—45天后施於廂邊復土。在7月中旬大暑前(5—6葉期),每畝用硫酸鉀複合肥25公斤,硫酸鉀15公斤均勻混合施於廂面上,淺土蓋肥,施肥前應拔除田間四周雜草。8月份以後不再施肥。在芋頭迅速膨大期(

    6—7月份)可結合防治病蟲害時噴施膨大素加磷酸二氫鉀等,可促進芋頭膨大、提高產量。芋頭整個生育期的追肥量:硫酸鉀20—30公斤,磷酸二銨30—40公斤,碳銨60—70公斤。

      ②科學管水。芋頭耐澇怕旱。

    芋頭葉片大,蒸騰作用強,因此喜水、忌土壤乾燥,否則易發生黃葉、枯葉現象。前期由於氣溫低,生長量小,所以只需保持土壤溼度即可,特別是出苗期切忌澆水,以免影響髮根和出苗。中後期氣溫高,生長量大,需水量多,要保持土壤溼潤,但灌水時間宜在早晚,尤其高溫季節要避免中午澆水,否則易使葉片枯萎。在施肥揭膜前,應保持廂面溼潤,雨天要排出廂溝漬水,晴天干旱,廂溝要灌跑馬水保持溼潤;生長高峰期(6-8月)廂溝要保持溝底有1寸水至溼潤;採收前20天應控制澆水,收穫前10天停止灌水(10月份以前收穫上市)。

      5、中耕和培土。

    芋頭球莖在生長過程中會隨著葉片的增加而逐漸向地表生長,從而影響芋頭的產量和品質,此外培土還可抑制子芋、孫芋頂芽的萌發,是減少養分消耗,促進球莖膨大的重要技術措施。因此在封壟前均要揭膜結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每次可覆土5-7釐米,間隔15-20天。農事操作要儘可能地減少地上部和地下部機械損傷。採用起高壟覆膜深埋種植的不用培土。

      6、及時淋施矮壯素和切除子芋

      ①施多效唑和牡秧劑。當芋頭長5-6片葉,株高45釐米左右進,每畝用壯秧劑5公斤和多效唑150克混合淋施,隔20天再用多效唑150克淋施或葉面噴施。用量可視植株長勢強弱酌情增減。晴天,15克多效唑加水40公斤,灌心葉80-100株,株高80公分,有5葉以上,基本封行。

      ②切除子芋。當芋頭長到7—8葉時開始發生子芋。為減少養分分散和消耗,利於母芋膨大,子芋有一葉一心時,用小刀或小鐵鏟小心將子芋割除生長點,注意不要割傷母芋。需留種的子芋留三、四娘仔不除。

      7、除草

      播種澆水後進行芽前除草,用芽前除草劑噴施全田,除草劑可選用都爾、撲草淨等。也可用禾耐斯水劑除草劑每畝20毫升兌水60公斤均勻噴霧。或每畝用150克乙草銨除草劑將地面噴勻。芋頭生長期結合施肥、鬆土等工序進行人工除草。

      四、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優先採用物理、生物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不使用禁用農藥,以確保芋頭的質量安全。

      1、主要病害:

      ①芋疫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葉柄葉片和球莖,在6一8月為發病高峰期。高溫、多溼或時雨時晴,容易發生,過度密植和偏施氮肥,生長旺盛,發病嚴重。防治方法:以防為主,發病前於5月中旬開始用藥,可選用保護性殺菌劑如代森錳鋅,分別加入疫霜靈、甲霜靈、安克等交替使用,7-10天噴一次。施藥時應掌握好天氣,選擇雨前噴藥,同時噴灑藥液要均勻,葉背、葉面、葉柄都要噴到。

      ②軟腐病。屬細菌性病害,為害地下球莖及葉柄基部,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病。防治方法:加強肥水管理,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走,同時在病穴周圍撒石灰。藥劑防治:可用農用鏈黴素、百菌清灌根,施用時可在施肥前、培土後、割仔芋後各施一次。同時在常年發病重的地域每次用藥都應加農用鏈黴素,嚴防地下害蟲及控制水分。

      1、主要蟲害:

      ①蚜蟲。以成蟲、若蟲在葉背或嫩葉上吸汁液,使葉片捲曲畸形,生長不良,並傳播病毒病,嚴重時造成葉片佈滿黑色黴層。防治方法:可用樂果、吡蟲啉類農藥噴殺。

      ②斜紋夜蛾。幼蟲食葉,嚴重時僅剩葉脈。一般用功夫或樂斯本、吡蟲啉、銳勁特在幼蟲3齡前噴殺,用藥要考慮綜合防治。如吡蟲啉加阿維菌素可以防芋蚜、斜紋夜蛾等害蟲。

      ④紅蜘蛛。噴施1500倍的久效磷或800倍40%氧化樂果或800倍三氯殺蟎醇。

      五、採收與貯藏

      一般進入霜降季節即可採收,採收前20天停止灌水,採收時間以晴天露水乾後為好。芋頭在霜降前後葉黃根枯球莖充分成熟時收穫,對產量影響較大。對留種芋必須充分成熟後方能採收,採收前先割去地上部,待傷口乾燥癒合後選晴天採收。種芋應挑選無病、無機械傷口,重量在50克左右的球莖為宜。晾曬一天後進行貯藏,貯藏時待芋頭自然風乾即把芋頭倒放,放一層芋頭,覆蓋一層細沙,可單層或多層碼放,並注意剔除損傷或有病芋頭,避免傳染。貯藏溫度以10-15℃為宜,不能受凍。採後切除多餘的子芋,注意在收穫和搬運貯藏時避免碰撞磨擦造成損傷。

  • 2 # 奇葩起名啊123

    1、選地整地

    芋頭是一種溫暖性作物,耐寒耐旱性差,26度左右是芋頭生長期的最適溫度,溫度低於12或者高於26芋頭的生長髮育就會受到阻礙。雖然芋頭是一種喜水作物,但是不宜過勞,更不宜過旱,不能連作。否則芋頭的生長髮育將會嚴重不良,芋頭適合種在較溼潤和排水系統較好的土地。在播種之前要將土地翻耕,將基肥施足,每畝由灰雜肥與三元複合肥混合施用。灰雜肥沒有充分腐熟不能使用。

    2、播種搭棚

    芋頭一般適合在春季時進行播種,如果所在地方地內溫度還較低的話,可以延期至清明節播種。如果在播種後決定用膜覆蓋的話,可以在立春前後開始播種,每畝的用量大約在200斤左右。要選擇沒有價值的小芋頭,沒有裂口,沒有病蟲害進行播種。在播種時要做好田畦,溝之間的行距設0.5m左右,每株之間的間隔在0.25m左右,播完後覆蓋。在出苗後要搭建大棚,大棚每四、五根要用繩在頂端紮緊,防止被大風吹到。

    3、加強管理

    在出苗後要用農家肥施肥兩次左右,到了夏季看芋頭生長趨勢適當的施複合肥,這樣可以促進芋頭根塊的生長。要適當鬆土除草,去除側蔓與心葉,保證芋頭之間的通透性,提高品質與產量。還需要注意的就是日常生活中易出現的病蟲害,例如蚜蟲和蠐螬等。在中後期球莖膨大與葉子生長時要保證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遇到暴雨也要及時排水,防止澇害。

    4、採挖貯藏

    芋頭一般的採收期都是在秋冬季,芋頭成熟後可直接拔出,將塊頭大,發育良好的芋頭貯藏,發育不良的可用於下次播種的種子。如果採收完後不急於銷售,可以將芋頭放入地窖進行貯藏越冬。貯藏時要將土層層掩蓋芋頭,不能超過一米,且要注意透氣,保持水分,只要不幹燥,芋頭可存放很久時間不腐壞。

  • 3 # 上海12316三農熱線

    芋,又稱芋艿或芋頭。天南星科芋屬中能形成地下球莖的栽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性喜高溫,當氣溫13-15℃時球莖開始發芽,生長期適溫20℃以上,球莖發育27-30℃為宜。較耐蔭,喜潮溼,不耐乾旱,不能長期田間積水(除水芋外),否則影響生長。選擇土壤以粘質土較好,要求肥沃,土層深厚。不宜連作,實行2-3年輪作。

    上海地區種植的品種,均為多子芋,如早熟的白梗芋、中晚熟的紅梗芋和香酥芋。3月下旬-4月中旬播種,9月上旬-11月下旬採收。種用在11月上、中旬採收。

    整地前增施優質有機肥、複合肥料,均勻撒在田間,結合耕地翻入土中,然後做畦寬(連溝)1.5米或3.0米,根據畦寬大小,開好2-4行播種溝。

    栽芋一般直播,播前曬種2-3天,掰下子芋,選擇無病害,不畸形,健壯的頂芽作種芋,將種芋上乾枯葉梢及頂芽以外的側芽剝除,便於水分吸收,促使發芽。種芋大小要求基本一致,便於管理。排種前頂芽向上,株距25-30釐米,然後覆土。

    追肥2-3次,2片真葉時第1次追肥,嚴格控制肥料濃度,以防影響秧苗生長和葉面積擴大。間隔15-20天后(約有5片真葉)進行第2次追肥,在7月初再追肥1次。

    土壤要求潮溼,但前期不宜過溼,要求乾乾溼溼促發根。6-7月是芋生長盛期,又是高溫季節,新母芋逐漸膨大和開始分櫱,需要較多水分,植株蒸發量又大,故不能缺水,乾旱時及時灌溉,不能長期積水。8月中旬後,灌溉可適當減少,要求土壤不發白、不開裂就可以。生長前期中耕2-3次,使土壤保持疏鬆、促芋早發,當植株封行時不再中耕。每次中耕可結合培土。

    芋主要病蟲害有腐敗病和疫病,均發生高溫期間;蟲害有蚜蟲、茶黃蟎和斜紋夜盜蛾,可用多種農藥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零開始學少兒英語選擇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