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威教思聯

    所謂“知識體系”,指的就是把大量卻不同知識點,系統、有序、指向性明確地組合成某種型別的知識架構。

    透過這個知識架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某些問題,解決某些問題。

    而與之相對的,則是碎片化的知識點。

    就像我們學習的數學,高中的數學有分必修和選修,而且每一個單元就是知識點,把每一個單元能串聯起來後,在自己的大腦裡面如果看到考題,可以調出那個考題的知識點,可以做出來,這個就是知識體系。

    也就是說,“知識體系”好像蜘蛛網那樣,能把不同的知識點,有規則地串聯起來,從而塑造出我們看到問題、理解問題的思維模式;就算把其中一些知識忘掉,我們因此擁有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得以幫助自己繼續工作和生活。

    而碎片化知識,只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那樣,一旦脫離具體的應用環境,就毫無用處了。

    但這也滿足我們當今快節奏的閱讀習慣。只是這種習慣,距離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還遠遠不夠。

    一般來說,構建一個“知識體系”,需要經過四個大的步驟。而在每個大步驟下面,還有一些細分的小步驟。

    只有經過這樣一連串從點到面的過程,這個“知識體系”,才最終建立起來,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

    第一,先廣泛輸入,針對某個領域獲得大量的知識點。

    第二,把這些知識點按照特定邏輯梳理成系統的脈絡,建立關聯。

    第三,再經過重複梳理和延伸思考,理解到知識點的應用範圍。接著就可以透過實踐加深印象和獲得經驗。

    第四,直至你能夠從這些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找到缺陷,透過修補和更新,發展出自己的觀點理論,最終形成你自己的知識體系。

    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發現不了你自己的知識體系建立後的好處,但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在一些細微的方面會彰顯出知識體系的益處。

  • 2 # 動力小板兒

    關於如何構建知識體系,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有點長但全文高能,希望大家能看完!

    引言——建立知識體系的意義

    這幾天重新整理聞感覺“西方”尤其是美國,似乎除了“懂王”就沒個明白人了。這些韭菜們的反智行為實在讓我們吃瓜群眾覺得腦洞大開,以前都認為中國韭菜世界聞名,現在發現西方失智人士一點都不比我們少。

    這些人是傻嗎?我覺得不是,他們陷入了一種認知偏差的誤區,同時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兩點我覺得就是建立知識體系的要義及根本。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個學生,你會覺得中國到處都是年輕人;如果你是個二孩的父親,你會覺得大家生孩子的願望都很強大;疫情期間不用你搜索,各種訊息鋪天蓋地而來。然後你會怎麼做呢,你會不會據此就得出結論呢?你會不會犯一葉障目,盲人摸象的錯呢?如果真的這麼做了,那你就成了標準的韭菜,來個壞人帶波節奏你就被推走了。

    既然世界如此之危險,到處都是似是而非的道理,各種坑過幾年變個形式就會重複一次,就如被傳銷坑過的那幫人大機率也踩過P2P的雷,怎麼才能避免被收割韭菜呢,我認為最終目標是搭建自己的知識星球,形成獨立的知識體系呢,遇事學會獨立思考。

    下面我們來捋一捋如何達成上述的“小目標”。注意學會了這個,將來在購房、求學、理財、擇業等大是大非事情的選擇上都適用,強烈建議大家用幾分鐘仔細看看。

    一、本源—知識體系的構成

    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牛叉的知識體系,遠離被韭菜的宿命。

    通常認為,要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知識星球,需要多讀書多看書,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分。這個想法是沒有問題的,書籍就是前人的智慧,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要吸收前人的經驗,站在牛人的肩膀上,能夠更好的認識世界、瞭解世界。但問題是書那麼多,重點應該看那些書呢?畢竟我們生而有涯,知而無涯,作為一般人能讀的書畢竟有限,同時如何活學活用,避免讀死書死讀書也是個難題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需要從知識的本源講起,從樸素意義上講,現有的人類知識體系包含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顧名思義:自然科學就是研究風雨雷電等的自然現象的科學。而社會科學就是研究社會現象,即人的行為的科學。這裡說句廢話,構建知識體系就是學好這兩門科學。o(* ̄︶ ̄*)o

    二、社會科學———猶如歷史照進了現實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經常會讀到一句話“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哲學家說人類不可能同時邁入同一條河;經濟學家說人類的貪婪一萬年不曾改變!畢竟世界是客觀的、物質的,而我們的思維是主觀的,正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遵循了自己貪婪的本性,才使得我們能夠在同一個坑,不停的跌倒,這就形成了歷史規律,即:每隔幾年我們就會犯一次前人犯過的錯,韭菜們雖然經常反思,但很少長教訓。

    三、歷史———我們認識世界的一面鏡子

    這裡放上懂王的照片鎮樓,你懂了嗎?為了更好的學習社會科學,瞭解社會現象,我們需要學習歷史,目前的很多社會現象,在歷史事件中都能找到答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何理解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o(* ̄︶ ̄*)o這個問題很難吧?

    現在請讓我們穿越到秦國,注意一定是“魂穿”,身體穿過去就回不來了!

    首先,由於立國晚,起初秦國還非常的落後且沒有話語權,而東方諸國作為發達國家,則充當了世界警察的角色。經常帶一幫小弟收保護費,欺負弱小。其次,秦國沒有地緣優勢,它的周圍被強敵環繞,尤其是少數民族非常強悍。由於國際上沒有盟友,無奈之下它只能從自身找資源。現在可以聯想一下兔醬拼命的發展工業和農業的道理,明白了吧,事實就是這樣事兒的。再次,秦國弱小的時候,東方強國宣揚“秦國崩潰論”。秦國強大了,又宣揚“秦國威脅論”。最後,戰國末期,六雄逐漸沒落,秦國變得越發強大。在那個拼一拼穿金戴銀,搏一搏會所嫩模的年代,所有的敵人在大秦戰士的面前,都變成了行走的二等功。其餘諸國無奈則發起了3-6國攻秦的戲碼。這個國家的數字為什麼一直在變化那?因為歷史上出現了兩個牛人:蘇秦和張儀。蘇秦最風光的時候,曾一個人拿6國的相印。而他的好基友張儀,則擅長攪屎棍子,經常聯絡遠方的窮兄弟,就像兔醬的黑兄弟一樣,一屁仨兒慌的就把蘇秦們的事業攪黃了。所以蓬佩奧,不!蘇秦們的日子就非常的不好過。

    懂了嗎,不用“懂王”再次出馬了吧?

    你看複雜的國際問題,通過歷史學習就變得非常簡單,這個時候你會不會由衷的說一句,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然了,看完這個例子如果只簡單的把兔醬想象成秦國,把那誰誰誰想象成鷹醬,那我只能說你想多了,歷史哪有那麼簡單,你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所以請不要離開往下看。

    四、經濟——學習歷史的好基友

    學習歷史無疑是枯燥的。想更快的瞭解這個社會,有沒有捷徑呢?有的,我認為就是經濟學!當年克林頓和老布什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名言:蠢!這都是經濟問題。在總統競選初期,克林頓並沒有優勢,布什提出來一大堆花裡胡哨的社會問題,闡述自己的施政綱領,而克林頓則言簡意賅的指出,解決了經濟問題,這些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並以此為切入點奠定了競選勝利的基礎。

    與其說經濟學是研究經濟問題的,不如說是研究人性的科學,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就是對人性最精準的把控。大家有空可以研究一下羅伯特.希勒的行為經濟學(請注意,作者此時正處在裝A和裝C中間,普通人沒必要研究的這麼深,只要知道原理就好)。做為經濟動物,經濟現象可以解釋我們大部分的行為。

    舉個例子:前幾天我們一直在討論糧食會不會漲價。我認為,由於中國糧食儲備充足,所以主糧漲價的機率非常小。但是經濟作物如:大豆、油菜等,由於部分依賴進口,未來漲價的機率還是很大的。如果大家對這個問題存疑,我建議可以研究一下近期的,關於糧食的指數基金,豆粕價格就是個很好的參考,股票市場也可以進一步論證我們的答案。注意此處只是單純的舉例子,不薦股,不推薦基金理財哈。

    五、自然科學

    綜上所述,歷史和經濟可以很好的幫我們認識客觀世界。那麼回到前面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學習自然科學呢?在我看來,學習自然科學是沒有捷徑的,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類現有自然科學知識體系的形成,靠的就是不斷積累,逐步完善。

    幸運的是。作為普通人雖然成為科學家不用指望。但是透過資料搜尋,我們可以快速積累大量碎片化的資訊,做一個一分鐘的專家還是有可能的

    六、搜尋大法好

    為了學習知識,我們不必再囊瑩映雪,鑿壁偷光,摸黑抄書,百度一下似乎都能解決。利用資訊偏差,普通人甚至可以透過知識付費獲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作者也是知識創業的忠實擁躉。5G時代搜尋是一門大學問,尤其是對我們這些從《讀者》、《故事會》一路走過來的80後、90後,做為即將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們,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往往會產生困惑,即:如何收集資訊、利用資訊、整理資訊,有機會我會和大家就這個問題進一步分享。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感覺說道這裡,我已經用光了自己的洪荒之力,總而言之:掌握了知識,自然就會變成分辨是非的能力,透過不斷思考,不斷學習,我們獨立的人格最終會變成自己獨特的知識體系,這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題主還年輕,不必急在一時,現在正是享受學習快樂的時候。

    說重點啦:大家一定要多點贊多收藏呀,讓我這個懶癌晚期患者儘早回血,給大家奉獻更多的關於知識體系的有趣話題,這裡也祝願對以上問題還有困惑的小夥伴們,早日學會獨立思考,早日擺脫韭菜的宿命,早日形成自己的框架。

  • 3 # 晶晶今天學習了嗎

    技巧1:明確你知識體系的主題和用途 簡而言之,就是你時刻要提醒自己“我的知識體系是什麼,它的用途是什麼?”,比如你是一名汽車銷售,你需要的“知識體系”就是“汽車相關”,用途就是“說服客戶購買,增加汽車銷量”,那麼這個時候你所填充的所有相關性的知識,都是為了銷售做準備。明確目的作用,是為了“排除干擾資訊,直接選出有用的知識”。如果你看體育新聞,其中提到“2014年F1的冠軍車手是XXX”的時候,雖然是“汽車相關”,但明顯是無效資訊。明確主題和目的可以幫助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簡單粗暴的找出你需要的知識點。 技巧2:給你的知識體系新增儘可能詳細的專案類別 有了主題,下面你就要給你的知識體系,按照邏輯和層次,分出儘量詳細的專案。當然,如果你涉足全新領域的知識體系的時候,最好參考專業的書籍(特別是書籍目錄)和文獻,或者請教該行業中資深人員,然後再給自己的知識體系新增分支、分支的分支、分支的分支的分支。(重要的一點是,就算是請教資深人員,也一定要根據他們的建議自己動手建立知識體系!!,因為別人幫你建立的體系,很多你自己根本不理解,就更加不用提以後往各個類別中塞知識點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最初列舉的專案一定是不完整的,沒關係,繼續往知識體系裡填充即可。 技巧3:主觀吸收知識的同時,要被動的留心生活的點滴 永遠不要把知識累積全部放到主動學習上,有的時候生活當中的一本隨手翻翻的書、一頁無意中瀏覽到的網頁、一次好友親人之間的聊天,如果你足夠敏感,都可以成為你知識體系中重要知識的來源。 技巧4:把難懂難記的知識化為生動的例子,有條件的情況下刻意反覆的用 的時候老師講的知識點一個都記不住,扯過的淡栩栩如生,所以生動的例子可以加強記憶,減少遺忘。同時多回顧、感悟、實踐也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完整。 技巧5:好記性,真不如爛筆頭 樓上的幾位知友都提到了“思維導圖”,其實像“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這些軟體都是不錯的選擇,建立一些“筆記本”,用你的“知識專案”來命名,然後把你的知識點(文字、圖片、其他媒體)按照名稱,作為筆記歸納進筆記本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脊柱微創手術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