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擺渡人woo

    晉國和齊國誰強??不能一概而論先說觀點,春秋前期,齊國強!!後期,晉國強!!先來看看春秋五霸的出場順序:

    齊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晉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楚莊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齊國第一個稱霸,我們來看看齊國稱霸的歷程:

    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齊僖公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為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齊國強大起來。由於齊桓公率兵擊退戎族、狄族的進攻,又率齊、魯、宋等八國之師破蔡伐楚,阻止楚軍北進,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會諸侯於葵臣(今河南考城),訂立盟約,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接著是晉文公: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或周惠王六年(前671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晉獻公之子,姓姬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在前666年,晉獻公派重耳守護蒲城。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驪姬害死,重耳遭到也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蒲城,他父親晉獻公派勃鞮謀殺重耳,勃鞮割斷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牆僥倖逃走。重耳的母親是戎族,他決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晉獻公逝世,荀息當國相,驪姬立他兒子奚齊為國君,裡克殺了驪姬和奚齊,荀息自殺,裡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國即位,重耳辭謝。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位自立,是為晉惠公。

    前644年,晉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殺重耳,重耳沒死,決定不能在翟族地區多留。他聽說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決定去齊國給齊桓公效勞,他同時希望得到齊國的幫助和保護。重耳在齊國過安逸的生活,放棄了恢復君位的願望。齊桓公送了他20輛馬車,並許配了宗族之女齊姜給重耳。

    前639年,趙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樹下商量如何離開齊國,一個女奴在桑樹上聽到他們的對話,回宮以後偷偷的告訴了重耳的妻子齊姜。齊姜因為害怕女奴洩露秘密,不但沒有給她獎賞,而且馬上把她給殺了。齊姜也勸告重耳趕快離開齊國,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趙衰等人讓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馬車上離開齊國國都臨輜。重耳醒來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憤怒,拿了戈追殺狐偃,幸虧沒有成功。

    前638年,楚國打敗宋襄公軍隊不久以後,重耳到了宋國。宋襄公款待他,並送他20輛馬車。

    西元前637年(魯僖公23年、周襄王15年、鄭文公36年),重耳路過鄭國,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予禮遇接待。

    前636年秦穆公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即位,稱晉文公,即位後他在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晉惠公的舊臣呂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晉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謀殺他。他們計劃放火燒他的宮室。勃鞮聽到了他們的陰謀,想預告晉文公,但是文公拒絕讓他覲見,因為他曾經試圖刺殺文公兩次。勃鞮回答他當時奉命行事,提醒他“過去齊桓公沒有記恨管仲向他射箭”,晉文公聽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呂省和郤芮的陰謀。呂省和郤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們俘獲,並殺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發起動亂,周襄王逃到鄭國並向晉文公緊急請求援助。同時,秦國正準備去救周王。晉文公想當霸主,他乘這個機會顯示他的權利和威力,所以不顧晉國剛剛才安定,決定在秦國行動之前,拯救周天子,不讓秦國得到功勞。因此,他答應了周襄王,打敗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回京城。為了感謝晉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內、陽樊等地區賞賜給了晉國。

    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

    前632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晉文公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里。古代軍隊行軍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於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齊晉之間的較量:

    具體來說,在管仲、齊桓公相繼去世後,齊國各個公子為了爭奪君主之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內亂平定後,齊國國力受到了極大的損耗,並且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公元前589年,齊頃公在位時,齊軍在鞍之戰中被晉軍打敗。靈公在位時(前555年),齊國因背盟討伐魯國。晉國帥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諸侯興師伐齊,齊靈公親自率師禦敵,結果被聯軍大敗,自此無力稱霸。對於晉文公稱霸後的晉國,透過多次戰役削弱了齊國,促使齊國只能在晉楚爭霸時跟隨晉國。

    所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期齊國強於晉國,後期晉國壓制齊國,再後來大家都知道了,三家分晉,晉國亡了而齊國還在,誰強誰弱,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 2 # 傑哥000

    那就要看各國的王是誰?

    假如是齊國的王是齊桓公。晉國的王是晉獻公。那就是齊國厲害些。

    假如兩個國的王都是霸王。那就不好說了。

  • 3 # 欲雲談史論今

    雖然題中提及了整個東周,但戰國時先後發生了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等等大事件,所以要談齊國與晉國的對比,實際上是在春秋時期的對比。

    在整個春秋時期,晉國領土變動較大,齊國領土範圍則相對較為穩定。所以,兩國之間實力的對比是個動態過程。

    先來介紹一下齊國的情況。

    對於齊國的領土,人們往往存在一個很大的誤解。周初之時,召康公曾命“東至於海,西至於河(黃河),南至於穆稜(今山東臨朐南的穆稜關),北至於無棣(今河北盧龍縣一帶)”範圍內,任何一個諸侯國齊人都可征伐。因此,很多人以為齊國領土在周初時就已極為廣闊。

    可實際上在齊桓公早期,齊國領土範圍也不過是“南至於岱陰(泰山北),西至於濟水(古代四瀆之一,現與黃河基本合流),北至於河(黃河古道,在今天津附近入海),東至於紀酅(xī)(紀國位於今山東壽光,酅為紀國之邑,位於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東南)。”(《國語·齊語》)可見,周初王室賜予齊國的不過是征伐範圍,並非齊國實控領土範圍。

    在齊桓公之前,齊僖公吞併了祝國(今山東濟南長清區),齊襄公吞併了紀國,讓齊國領土終於到了海邊。齊桓公稱霸後,北伐山戎,滅了令支(今河北遷安、遷西、灤州北部一帶)、孤竹(今唐山、遼西地區);西征白狄,到達西河(黃河古道中南北走向的一段稱為西河)。齊桓公時期,齊國領土肯定大大增加,但是否真正控制了齊桓公征伐過的這些地方,不好判斷。在齊國西邊,長期存在著兩個重要諸侯國:衛國、曹國。齊國能否越過這兩國將自己土地擴張到黃河邊?

    到了齊靈公時期,齊國又吞併了萊國,將領土向東擴張到了今山東省的昌樂、臨朐一帶。

    除了以上這些地方,在齊桓公之後,齊、魯之間矛盾衝突不斷加深,齊國也侵佔了不少魯國領土。典型的如汶陽(汶水以北,今山東肥城一帶)之田等等,使得齊國領土向南逼近了魯國都城曲阜。

    在整個春秋時期,齊國領土大致穩定在上述範圍內,變動不大。

    在春秋早期,晉國領土僅僅是在山西翼城、曲沃、絳縣一帶。此時,晉國實力無疑遠在齊國之下。

    直到晉獻公執政後,晉國征服了整個晉東南地區,其國土才堪堪能與齊國匹敵。領土雖能匹敵,奈何齊桓公此時是霸主,擁有眾多盟友。此時的晉獻公雖然沒有參與中原爭霸,但卻對霸主齊桓公的心嚮往之。在齊桓公主持葵丘之會時,晉獻公興匆匆地想前往參會,卻被周王室大夫宰周公半路給勸回去了。由此事可見,晉獻公是想承認齊桓公作霸主。也就是說,此時晉國實力還在齊國之下。

    晉文公時期,因為助力周襄王平定內亂,晉國得到了南陽之土(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的狹長地帶);城濮之戰後,更是一舉成為天下霸主。晉文公稱霸時,齊國也是晉國盟友之一。此時,晉國實力開始反超齊國。但這種反超是軟實力上的反超,並非硬實力的反超。

    正因為如此,對於晉國的稱霸,齊人並非完全信服。

    公元前597年,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了楚國,失去了霸主地位。但其後,晉國轉而向東北擴張領土,消滅了赤狄潞氏國(今山西長治一帶)。很有可能在此時,晉國趁機翻越太行山,佔領了河北邢臺、邯鄲一帶的領土(可能是赤狄侵佔的原邢國舊地)。此時,晉國國土面積已超過齊國,但超過得不多。所以,在東周第二次弭兵之會前後,晉人仍然宣稱秦、晉、齊、楚是匹敵之國。

    所以一看到晉國失去霸業,齊國就開始蠢蠢欲動:公元前589年,發生了著名的鞍之戰;齊靈公時,因為頻繁攻打魯國,晉人率諸侯再次殺入齊國;齊莊公時,借欒盈之亂,齊國又大舉入侵晉國。雖然晉國維持霸業越來越困難,但晉國綜合國力實在超越齊國太多,齊國每次的挑戰,最後都被晉國給打服了。

    此後,在晉平公時期,晉國滅了山戎無終國,將領土擴張到太原盆地;韓起作正卿時,晉人又先後滅了白狄肥國(今河北石家莊市藁城區西南)、鼓國(今河北晉州市)。

    因此,從晉文公一直到韓起作正卿前期,晉國實力都遠強於齊國。

    到了韓起做正卿中後期,東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吳國崛起、楚國迅速走向衰落。曾經最頑強的競爭對手沒落,甚至差點被滅國,晉國外部也就少了一個大患。外部沒了威脅,晉卿在溫水煮青蛙的氛圍中,迅速走向了集體墮落:韓起為謀私利,心機重重;士鞅公開向諸侯索賄,禍害了不少諸侯國;魏舒私自跑去田獵,結果引火自焚而死;荀寅因為沒收到蔡國賄賂,就阻止晉國伐楚;荀躒收了別人賄賂,將祁氏與羊舌氏滅族;趙鞅不滿衛國,讓手下在會盟時公開侮辱衛靈公……。

    晉卿的墮落使得各諸侯國深受其害,從公元前509年起,齊、衛、鄭、宋、魯等等諸侯國紛紛背叛了晉國。此時,雖然晉國的硬實力仍然強於齊國,但已無法全面佔據上風。因此,在士鞅擔任正卿時期,齊國就頻繁聯合諸侯國與晉國作對了。

    從公元前497年到公元前490年間,晉國六卿混亂了八年,終於將範氏、中行氏趕出了晉國。晉國權力更進一步向韓、趙、圍、知四族集中,距離三家分晉又更近了一步。而在此期間,齊國竟然率領諸侯多次入侵晉國,讓晉人吃盡了苦頭!

    外部失去了諸侯,內部卿族各自為政,此時晉國作為一個整體,還有多少底氣能與齊國相抗衡?

    綜上所述,春秋早期齊國實力強於晉國;自晉文公後,春秋中期晉國實力長期強於齊國;士鞅作正卿以後,兩國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不過,由於晉國失去諸侯,看上去齊國更加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才是孩子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