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ish72238302767

    分兩種情況:

    如果是剛剛去幼兒園不久的,那要給他多一點時間適應,多引導他關注幼兒園好玩的東西,跟老師還有小朋友互動的歡樂時刻,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良好的印象。然後再告知孩子,時間到了爸爸媽媽就會去接你回家,讓他有安全感。

    第二種情況是去了一陣子幼兒園,已經基本適應了,但又開始哭鬧不願去的。這時就要好好跟孩子溝通,看看是不是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導致的。

    我孩子也一度是這樣,本來已經適應得好好的,但又開始不願去幼兒園並哭鬧。跟老師問過,老師說這是正常的。但做為家長難免覺得孩子可能在幼兒園受了欺負才這樣。仔細問過孩子,只說是想媽媽。那段時間剛好孩子跟我們分床睡,自己獨立睡個小床,可能因此覺得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少了,所以早上特別不願意離開媽媽。後來我們再三跟他保證,午睡醒後就見到媽媽了,情況才好轉起來。

    我才發現也不一定是在幼兒園受委屈才會哭鬧,有時生活環境或生活狀態的變化也會引起孩子的不適。可以即時跟孩子,幼兒園老師溝通,找出問題的根源再著手解決。

    最後,希望你的孩子能儘快適應,開開心心上學去!

  • 2 # 大雯小雯

    我家大寶今年幼兒園就畢業了,回想一下時候可真快啊!彷彿就在昨天一樣,記得大寶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前兩天沒有哭鬧,心裡當時很慶幸,後來我侄女的女兒也到他們這個班,有天早晨一起送本來大寶好好的,一見侄女的女兒一哭他也跟著哭了,當時很心疼,可想了一下孩子總歸是要上學的,所以給即將上幼兒園的寶媽們一點個人建議一寶寶上幼兒園前一個月就給孩子一點心裡上的準備告訴孩子我們馬上就要上學了,幼兒園裡有玩具還有好多小朋友玩給寶寶們一些心裡暗示,相信到時沒有那麼突兀。二如果送到幼兒園哭了,大人也要狠狠心,不要因為一哭就帶著孩子回去這樣下次送的時候還是會哭,就更不好送了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要學著適應,寶寶是這樣作為父母同樣如此,希望對你們有用

  • 3 # 育兒小先鋒

    寶寶第一次離開家門,媽媽會擔心寶寶是人之常情。通常寶寶離開家會很不適應,他們會煩躁,哭鬧。這也就是為什麼每當幼兒園開學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新入學的好多寶寶不願意上學,他們會鑽到媽媽的懷裡大哭,和媽媽難捨難分。而已經上中班、大班的小朋友則是一副老練的面孔,看著剛入學的同學在哭鬧。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的心一軟,直接把孩子領回家,那麼這次分離就是失敗的。以後寶寶也會利用媽媽的心理,不想上學就胡鬧,以後再想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就難了。所以,家長要相信自己精挑細選的幼兒園。相信自己的選擇,在第一次送寶寶入園時調整好情緒,不要過度關心寶寶。

    理智對待,不輕易承諾

    我想在幼兒園的門口經常可以聽到媽媽寬慰小朋友:“你乖乖的上學,等你放學的時候,媽媽給你買……”,好多媽媽都對寶寶許下過類似的承諾,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會兌現自己的承諾。

    這樣一來就會失信於寶寶,一則下次再用這樣的招數估計就不靈了。二則,到了合適的年齡小朋友去上幼兒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家長無需放大。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這一點,不然孩子會覺得他可以隨意提條件,最終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只聽寶寶的一面之詞

    媽媽們很關心寶寶在幼兒園的第一次體驗,還沒等寶寶放學,大多數的媽媽就早早的等在學校外面。寶寶才剛到家,媽媽就開始問寶寶今天在幼兒園發生的情況,這樣做會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如果寶寶說到在幼兒園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哪個小朋友動手打他,媽媽可能會很生氣。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很多不適應,寶寶的年紀還小,他總是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說話難免情緒化,不全面,媽媽應該重視寶寶的話,但是也要聽聽其他人怎麼說,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鬧矛盾了,老師一般會及時知會家長。我們知道事情的大概後再和寶寶溝通,就能知道一般孩子會隱瞞那個部分。多讓孩子學會闡述自己的想法,有利於加強孩子對事物的認知。

    學會詢問正面問題

    孩子放學回來,我們應該學會換個方式,多問些正面的問題。這樣可以弱化孩子對幼兒園的牴觸情緒。比如:“寶寶,今天在幼兒園有沒有什麼開心的事情呀?”、“你在幼兒園交了幾個好朋友呀?”、“你們班裡是女生多還是男生多呢,如果沒注意,明天幫媽媽留意下好嗎?”(這些都是大洋剛上幼兒園時,我會問的問題。)

    這樣孩子會在家裡回憶,在幼兒園一天的集體生活。我們加強正面的地方,孩子就會記得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美好畫面。那麼,慢慢地會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的環境。久而久之,對去上學這件事就充滿憧憬了。

  • 4 # 橘子就要凹著吃
    寶寶突然宣佈:我不想上幼兒園!孩子希望每時每刻都和父母待在一起,自然有各種不去幼兒園的理由。作為家長,你知道寶寶為什麼不想去幼兒園嗎?又該如何對症下藥、見招拆招呢?

    寶寶不想去幼兒園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排除寶寶身體有不舒服的情況。

    1.害怕和爸爸媽媽分開,怕父母丟下自己。

    對策:家長在離開幼兒園之前,要好好跟孩子告別,跟孩子解釋清楚,你要去上班,並答應早點來接他回家。

    2.寶寶沒睡夠想賴床

    對策:媽媽可以採用溫柔的辦法叫寶寶起床,比如起床前放一些他喜歡的音樂,喚醒寶寶的好心情,然後再要求他起床。

    3.離開了家人的關注,覺得在幼兒園孤單

    對策:如果幼兒園允許的話,可以讓寶寶帶著自己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也可以請老師幫忙,安排一個小朋友坐在他旁邊,一起做遊戲、吃點心。

    4.我的同桌不陪我玩

    對策: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小貼畫之類的,告訴孩子,今天你當小老師,把這些發給小朋友,他們一定會喜歡跟你玩的。

    5.幼兒園沒意思,還是家裡好玩

    對策:如果孩子經常提出這個問題,那就讓他在家裡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動,讓他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度過一天,並在晚上的時候告訴他:明天必須上幼兒園。

    6.幼兒園老師對我不好

    對策:孩子在家裡倍受關注,但幼兒園老師要看護很多小朋友,不可能顧及到所有孩子的感受。家長可以每天帶寶寶早到幼兒園幾分鐘,陪他玩一會,和老師交流一下情況,這樣能減輕幼兒園帶給孩子的壓力,也能有機會得到老師的“特別”關注。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當寶寶說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可以看著他的眼睛,摸著他的小手,告訴他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是所有事都可以按照他的想法去做的。

  • 5 # 最美幼兒緣7

    孩子在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確實是不願意的,並且是會出現哭鬧情況的,這是因為孩子上幼兒園有一個分離焦慮期,那麼只要孩子度過了這個分離焦慮期,他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不願意了,就會不再哭鬧了。

    所以當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並且哭鬧的時候,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不能因為孩子哭鬧而更加的去嫌棄孩子。這樣對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沒有任何一點好處,家長要做的就是儘快的幫孩子度過這個分離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生活,那麼他就不會出現哭鬧的現象了。

    首先在入園之前,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他要上幼兒園的事實,並且讓聽他接受這個事實,很多家長反映說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根本不敢告訴孩子他要上幼兒園的事情,因為只要一提到上幼兒園,他就開始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

    這樣的情況,大多數家長給孩子灌輸幼兒園的印象是不好的,所以孩子才會產生不願意去上幼兒園的情緒,比如很多家長會告訴孩子,你要再調皮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讓老師好好管管你,我就不要你了,那麼孩子心裡想的就是因為他不聽話,媽媽不要他了,所以他才會被他送到幼兒園裡,那麼幼兒園在他心目中的印象是非常差的,是一個非常壞的地方,所以他才不願意去上幼兒園。

    如果家長在上幼兒園每天給孩子灌輸的思想是幼兒園是好的,裡面有很多小朋友,有喜歡他的老師,有很多玩具等等,那麼他就會對幼兒園充滿想象力,充滿興趣,就會想去幼兒園了。

    所以孩子剛開始肯定是不瞭解幼兒園的,他對幼兒園的印象全部來自於家長,所以家長在給孩子灌輸思想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灌輸正面的思想,讓孩子從心底裡對幼兒園有一個嚮往,那麼他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牴觸幼兒園了。

    其次家長完全可以帶領孩子到幼兒園裡面實地考察一下,或者有條件的可以到幼兒園去體驗幾天生活。那麼這樣等孩子要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對幼兒園就不會產生那麼強的牴觸感了,因為他已經對幼兒園有了一點熟悉感。

    第三,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一定要堅持送孩子來幼兒園,沒有特殊情況,千萬不要給孩子請假,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對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沒有任何一點好處。

    既然孩子總歸要上幼兒園,要適應這個過程,那麼何不讓他儘快的適應呢?這樣對於家長對於孩子都是有好處的。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上幼兒園是現階段他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他不能用哭鬧來逃避這個事情,相信時間長了,孩子就不會因為哭鬧而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想法了。

    第四,家長在每天接到孩子之後,可以不必著急的離園回家,可以讓孩子當幼兒園的小主人帶領家長逛一下幼兒園。只有孩子真正的把幼兒園當作他自己的家,那麼他才不會對幼兒園產生牴觸的情緒,才不會產生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想法。

    這個時候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和老師親密接觸一下,讓孩子多瞭解一下老師,只有他喜歡上老師,信任上老師,那麼他就會喜歡上幼兒園。或者是家長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這也有助於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

    所以綜上所述,家長要做的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堅持。當孩子出現因為哭鬧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心軟,不能因為孩子哭而妥協孩子不上幼兒園的事情,這樣的情況有第1次就會有第2次,有第2次就會有很多次。

    所以家長一定要堅持,要狠的下心來,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既然孩子早晚都要痛,還不如讓他儘快的適應為好,其實孩子適應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哭鬧的情況了。

  • 6 # 趣口才

    其實孩子們都是我行我素的...

    慢慢吞吞地起床,悠哉遊哉地吃飯、換衣服......眼看著就要遲到,小孩子在等著,他還悠然自得。

    “快點快點!”不知道講了多少遍可他就是不聽。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時候先不要抓狂,其實只要換一種說話的方法就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將命令變成選擇

    這也要做那也要做......一想到這個,就覺得早上的時間好短好緊張呀。所以,媽媽的催促肯定會讓孩子變得焦急。

    不過請稍等一下。既然沒有貪睡晚起也沒有遲到,卻總有種被催著趕著的感覺,那麼就並不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而可能是沒有從容淡定的心情吧,也許並沒有必要催孩子快點快點。

    在這裡,希望各位媽媽能回顧一下自己早上說的話。

    你是不是慣於在孩子做任何事之前都指手畫腳呢?一旦媽媽習慣了催促孩子,自己內心中的從容感也會消失不見。

    這時候,不妨試著改變一下自己說話的方法。比如,將“快起床”改為“已經到X點了哦”,“趕快去吃飯”不妨改成“早飯已經準備好啦”,“再不快點上學就要遲到了”,不妨改成“今天準備幾點出門呀?”

    我們可以透過語言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需要去做什麼,將被動的教育轉化為主動的思考。我想,在這樣的思考方式下,媽媽的心情應該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從容很多。

    把命令當成遊戲

    孩子最喜歡玩遊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孩子還會有濃烈的求勝心,因此我們可以好好的利用這一點。

    在早上孩子不肯穿衣服的時候,不必說“快換衣服”,試著用“和媽媽比賽看誰今天比較乖”來開啟一天的生活吧。孩子會在求勝心的驅動下,麻利地穿好自己的衣服。

    還有晚上孩子不肯睡覺的時候,媽媽如果提出“我們裝睡嚇爸爸怎麼樣”,孩子就會很認真地假睡......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這些話,都是實測有效的。

    如果你總是對孩子重複同樣的話,那不管怎麼訓斥他都會當作耳邊風。不過,我們如果從語言上多下功夫,事情也許會簡單很多。

    讓語言擊中孩子的心理

    我們真正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語言,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心理。但是孩子的心理是怎麼樣的呢?

    孩子的心理其實和大人很像。我們喜歡鼓勵,不喜歡批評;我們喜歡順利,不喜歡挫折;我們喜歡自由自在,不喜歡受到諸多限制......孩子也是一樣。

    只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失去隨心所欲,我們要被各種各樣的規則包裹,我們學會了剋制和忍耐,但是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也做到這些。

  • 7 # 長路徐行

    我只能做到未雨綢繆,兩歲開始就灌輸一點幼兒園很好玩的概念,在他上學前就一直保持著要趕快長大好去幼兒園的渴望。如果之前沒灌輸,就只能慢慢補了,孩子哭鬧別生硬,在他回家安靜下來後,慢慢給他講幼兒園好玩的東西,看幼兒園相關的動畫片,多問問他幼兒園今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一段時間就好了

  • 8 # 雪兒147716740

    幼兒初上幼兒園,大部分孩子都會出現這種哭鬧現象,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症,孩子一下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感覺不安全才會這樣,做為幼師要與其多交流,多抱抱,允許孩子犯錯誤,做好家園聯絡工作。只要家長堅持送孩子入園,大多孩子一週後便可適應,但不排除有些孩子適應能力弱,可能一學期都在哭鬧。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年齡偏小和經常生病,缺勤的幼兒居多,所以家長不必多慮,適應一段時間就好了,相信我們的寶寶是最棒的!

  • 9 # 物與類劇

    送孩子上幼兒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做長達幾個月的準備工作,開始可以和孩子說一些在幼兒園怎麼怎麼好玩,怎麼怎麼有趣,可以和小朋友玩啊有很多很多好玩的玩具啊,慢慢的誘導孩子,讓他知道幼兒園的好處,比在家一個人有趣多了,萬萬不可強制把孩子丟幼兒園,這會讓孩子更討厭上幼兒園,要有耐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