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9263840274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被證是偽作: 杜牧去世之後,他的外甥裴延翰蒐羅編輯了整二十卷《樊川文集》。北宋時,又有一些新粉絲做了拾遺補編的工作,匯為《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不過,有學者考證,由於粉絲們愛屋及烏,以致將別人的詩作也收到樊川名下了。可即便如此,杜牧這“三集”中,均未收錄“清明時節雨紛紛”。  宋代有個大學者叫洪邁,他直接向孝宗皇帝申請了一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專案,編了一部上百卷的《萬首唐人絕句》,不僅把當時能蒐羅到的唐人絕句搜遍了,為了湊個“萬”數,甚至把一些律詩從中間裁開,分成兩首絕句,或者將宋人絕句改頭換面混入其中。就算如此,該書也沒有收錄“清明時節雨紛紛”。  為什麼這些人都不收錄杜牧這首著名的《清明》呢?  因為這首詩還沒出世。據卞東波博士考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末年的《錦繡萬花谷後集》卷二十六,但是,當時這首詩的標題並不是《清明》,而是《杏花村》。更可疑的是,該書收錄的詩作,大多直書作者,而這首詩卻只注“出唐詩”,並沒有標明具體作者。  “清明時節雨紛紛”第一次掛上杜牧之名並改題為《清明》,是南宋末年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該詩列在清明類首篇,舊題劉克莊主編。這是一本發行量很大的普及性詩歌選本,問題非常多,據李更和陳新考證,這是福建書商盜用劉克莊之名編就的商業暢銷書。劉克莊本人的《後村詩話》對杜牧存詩有許多精當辨析,卻隻字未曾提及這首《清明》。  也就是說,杜牧去世至少三百多年後,這首詩才剛剛冒出來。一首如此朗朗上口,讓人一見傾心的千古名詩,三四百年間卻從未有人提及過,這在學理上是說不通的,只能說那時還沒有這首詩。一紙暢銷書,雖為學者所不齒,但它在大眾傳播中的文化威力,卻令學者們難望項背。  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列舉了十二條“辨偽鑑別法”,第一條即為:“其書前代從未著錄,或絕無人徵引而忽然出現者,什有九皆偽。”其實,這條辨偽法早就為古代學者所實施,自從“清明時節雨紛紛”出世以來,從來沒有哪位嚴肅的學者將它當作杜牧的詩。清初曹寅、彭定求領銜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全唐詩》,凡九百卷,收錄唐詩達五萬首,卻堅決不收此詩。清人馮集梧曾專攻杜詩,其《樊川詩集註》也絕不提及此詩,所輯《補遺》不錄此。到了當代唐詩研究家陳尚君教授編纂《全唐詩補編》,就更不可能指鹿為馬了

  • 2 # 我是阿嘛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

    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白話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

    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

    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任到底有多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