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蟲魚知時節

    落後於時代太久,政治體系不在適用於那個時代,自然而然就該退出舞臺了。

    一個政權死亡的開始和結束是大腦死亡,其他都是外因。

  • 2 # 春曉144640302

    內憂外患滅亡的。雖然清朝皇帝教育水品可以,官僚土豪也有有效制約機制。但是實行的是愚民政策,在列強不斷的打擊之下,國已不國,列強隨意屠殺和掠奪並駐軍。在世界思想影響下,人民覺醒,政府不願意變革,滅亡是必然的!

  • 3 # 經武歷史講堂

    幾百年帝國基業,辛亥革命、武昌城頭寥寥數槍,竟然頃刻間土崩瓦解。很多人大惑不解,滿清怎麼走到一觸即潰的地步。可以說,清政府是自己把自己給滅了。選幾個歷史節點我們分析一下:

    首先,應對外國無力且擅長作死。鴉片戰爭時,清軍老弱無力應對,輸了也就輸了。但之後幾場戰爭打的可真的是莫名其妙了,第一次扣押外國換約使臣嚴刑拷打致死,授人以柄,以至英法聯軍攻破北京,火燒圓明園。第二次輕信義和團,悍然對列強11國集體宣戰,招致八國聯軍兵發北京,故宮罹難;第三次挪用北洋海軍軍費,與日軍陸戰敗於平壤,海戰敗於黃海,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淪入敵手。

    其次,改革無方,致使地區分離。屢次戰敗之後,清政府開始對內調整,一時間全國大興洋務,大辦實業,各地編練新軍。朝廷每年要支付那麼多的戰爭賠款,並沒有那麼多的錢進行支援,就允許地方自籌新政經費。一時間各地督撫收取厘金,接受捐納,扣押稅金,擁有了財政權,接著編練新軍擁有軍事權。這些督撫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槍還有槍,自然就有些不安分。以至於朝廷跟洋人打的火熱之時,東南互保拒不參戰,段祺瑞一軍鎮主官敢通令逼宮,辛亥革命槍聲一響,各省敢宣佈獨立。

    最後,兒戲邦國,自斷根基。外國變法圖強精髓並沒有學到,倉促上馬改革。“許旗人自養”數以百萬的旗人,喪失生計,怨恨朝廷。“廢除科舉”千百萬讀書人淪落為無用之人。朝廷在沒想好怎麼安置他們,沒能力解決內憂的時候,匆忙改革。各地天怒人怨,革命黨人宣傳鼓動,對朝廷積怨已久的人還有不反的道理。

  • 4 # 唐律疏議

    清王朝的滅亡,歸根結底是兩大原因,第一原因是財政破產,第二原因是軍閥勢力坐大。

    兩點原因可以用內憂外患四個字來形容。財政破產是外患導致的,軍閥勢力坐大是內憂導致的。而這兩方面因素又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下面我們就詳細來說說。

    這個我們得從根上來說,首先你看敲響清王朝送終的是什麼?是武昌起義。那麼武昌起義發生的時候,清王朝為什麼沒能鎮壓呢?事實上不是沒有人能鎮壓,是有人能鎮壓的。武昌起義的革命軍戰鬥力有多強嗎?其實並沒有多強。很快就被袁世凱的北洋軍吊打了。

    那為什麼清政府不繼續鎮壓,反而要坐下來談呢?原因可以分兩方面說。

    一方面,鎮壓的主力,袁世凱自己不願意打了。因為他覺得把革命軍都消滅了,對自己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有可能會被清朝政府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然後又因為清朝當時的軍事體制,導致前線的將領是非常服從袁世凱,而不太鳥中央政府的。所以袁世凱讓前線悠著一點兒,前線就停止進攻。

    另一方面是其他各省督撫不願意再聽命中央了,紛紛宣佈獨立。比如說後來叱吒風雲的山西土皇帝閻錫山,就是在那時候和一幫人一起在山西奪取了政權,宣佈山西獨立的。地方各省督撫的獨立,對清王朝是釜底抽薪。導致清王朝的中央政府財政更加難以維持。沒了錢,仗就是打不下去的。

    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壓斷清王朝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地方督撫、地方勢力不再服從中央,而中央也無力控制地方政府。

    那麼為什麼近代以前清王朝能夠控制地方,到了晚清就無法控制地方了呢?

    這就要跟從太平天國開始說起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前,清王朝的主要國防力量就是八旗軍和綠營兵。太平天國運動暴露了這兩個舊體制都已經完全腐朽不能用。太平軍從廣西起義,一路到達南京過程中,各種滅虐沿途的綠營軍。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綠營兵組成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圍困南京,卻被太平軍吊打好幾次。

    這種危急事態之下,清王朝只好求助於建立新型軍隊。於是以曾國藩為例,開始得到清中央政府的授權,組建地方團練抵抗太平軍。曾國藩組建了湘軍和太平軍對抗。湘軍起源與地方團練,嚴格來說是屬於鄉里鄉親的民兵性質。它的組建招募過程都是由上級授權下級去招募人員,招募來的人歸這個招募者直接指揮管理。而招募者也不是盲目招募,往往是從自己的親朋好友開始。透過這種招募和組建方式,使得湘軍從上到下的人身依附關係比較重。下級往往只聽命於自己的直接指揮員,或非常有限的上級指揮員。這種軍隊的一個特徵就是,如果上級指揮員服從中央政府的話,那麼整治軍隊就服從中央政府;反之,它就可能成為威脅中央政府的武裝力量。

    在對抗過程中,曾國藩還發現有一個很大的問題解決不了,那就是湘軍的軍費(特別是餉銀)難以籌措。作為團練大臣,曾國藩得想各種各樣的方式,求爺爺告奶奶,問地方政府要錢,求問湖南的有錢人捐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清朝中央政府決定授權曾國藩在擔任團練大臣的同時,還兼任戰區地方行政長官(總督、巡撫等)。這樣曾國藩就可以在指揮軍隊的同時,還能有權掌控地方財政收入。槍桿子和錢袋子集合到了一起,軍閥的雛形就產生了。

    雖然曾國藩自己並沒有想當軍閥,也沒有想篡位自立,所以在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就大幅裁撤了湘軍。但是他留下的這種軍事體制,卻被一直沿用了下來,並被李鴻章等人繼續發揚光大。除了眾所周知的李鴻章的淮軍以外,各省督撫其實都以各種名目組織新軍,比如張之洞的自強軍、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等。到晚清的最後那幾年,這已經成了清朝主要的軍事機制。而這種軍事機制,就是從曾國藩的湘軍一脈相承而來。這些軍隊人員都只服從自己的直接指揮員和有限層級的上級指揮員,這些軍隊對中央政府的忠誠度,完全取決於其指揮員對中央政府的忠誠度。

    如果放在曾國藩的湘軍之前,中央政府還有一個手段能夠節制這些跋扈的地方軍隊,那就是財政。只要中央政府不給這些軍隊撥款,這些軍隊發不出軍餉,立時要撲街。但是從曾國藩以後,地方的錢袋子和槍桿子就已經逐步轉移到地方大員的手裡了。

    除此之外,這些地方大員還會官商勾結興辦企業,以別的方式斂財。比如袁世凱本人就在河北各地辦過很多企業,其實非常有錢。所以這些軍閥自給自足的能力越來越強了。

    現在地方勢力坐大是內憂導致的,這個問題已經說清楚了。那麼中央財政破產,為什麼說是外患導致的呢?這個問題和前面相比要容易理解一些,那就是:歷次對外戰爭賠款,掏空了清政府的國庫;尤其是馬關條約的賠款還有庚子賠款,這兩者的天文數字壓斷了清政府中央財政的脊樑。在馬關條約之前,清政府每年財政還是略有盈餘的,但是從馬關條約之後,就處於年年的虧空狀態。而庚子賠款則更是雪上加霜。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真的只能靠向國外借債度日。就連鎮壓武昌起義的錢都需要向外國貸款。

    但是沒有錢,國家機器還要繼續運轉,而且還要改良圖強,準備建立近代化的國家,需要造鐵路、組建新式軍隊、辦新式學堂,哪樣不要銀子呢?中央政府拿不出這些銀子來,所以只好讓地方政府自己,籌錢解決問題,包括各省督撫自己出錢組建新式軍隊。最初定下是每個省負責組建一個師。這個命令對清政府來說,真是後患無窮,因為各省自己出錢組建並且自己出錢供養的軍隊。控制了一個人的生活,就能控制一個人的意志。受地方財政供養的軍隊,有什麼理由和動機去聽命於中央?而中央又有什麼手段能迫使這些地方軍隊服從中央的意志?

    答案是沒有。大清帝國的中央政府沒有錢來維持自己的國家機器,也沒有錢去支撐保護自己的戰爭。以前那種小打小鬧的,僅限於地方的群體性事件,或許各地方軍隊在不傷筋動骨的情況下還願意去打一下。但是到了武昌起義這種級別的,雙方都是正規軍的作戰,各地方軍就不願意去為中央火中取栗了。那麼,大清帝國不涼,還等什麼呢?

  • 5 # 達o芬奇密碼

    清末連年征戰。政府籌不齊軍餉。授權地方操辦團練。曾國藩李鴻章就是這樣,靠自己籌集軍餉,自己練兵起家。這樣軍閥就形成了。武昌起義才幾千人。袁世凱(可以和中央抗衡的軍閥)可以輕易剿滅革命,但袁世凱心向共和。進宮逼皇帝退位。保證每年給皇族500萬大洋。下退位詔書,把大清所有國土轉讓給民國。幾千年來唯一一次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關於全國響應的問題,各方都是牆頭草。面對袁世凱的攻擊,自然會倒戈。大清不能算嚴格意義上亡國,因為中國還是之前的中國。只是皇帝不執政了。國家的名字改為中華民國。當年英國君主立憲也是這個道理。女王不再執政。但國家還是那個國家。

  • 6 # 愛歷史的三哥

    一個對外實行閉關鎖國,鼠目寸光,導致後來面對外敵入侵屢戰屢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並與外敵一起壓榨本華人民,使人民不堪重負,揭竿而起,然後又無恥的請求外敵一起共同鎮壓屠殺本華人民的政權,你說能不滅亡嗎?

  • 7 # 風逍逍兮易水寒

    大家好,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一個封建王朝,很作為新舊時代的交界王朝,清朝的衰落也讓無數華人大為惋惜,近代中國所受到的屈辱,與清朝的統治也脫不了干係。

    但是清朝並不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衰敗,晚清雖然遭到其他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但是晚清的國力還是比較強大的,西方列強甚至把清朝也當做列強之一,清朝在甲午戰爭之前,一直都是東方的代表,所以說,清朝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弱小。

    但是,為什麼晚清還會滅亡呢?

    隨著鴉片戰爭,中國國門被開啟,雖然遭到了無盡的屈辱,但是也間接的打開了國門,使中國開始跟世界接軌。隨後,清朝統治者創辦了洋務運動,使中國開始獲得了西方先進的技術。這也是為什麼說晚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弱小的原因。

    清朝的滅亡與很多原因有關,首先就是晚清統治者的腐敗。我們研究清朝歷史可以發現,清朝很多皇帝都非常喜歡吸菸,慈禧太后尤其愛吸食水煙,每當她感到睏乏或者是要思考問題的時候,她身邊的太監都會專門為慈禧太后點菸。

    慈禧太后的奢靡生活是出了名的,光她洗澡一項,每年就要耗費大量的錢糧。據說慈禧洗澡有兩個大金盆,一個用來洗上半身,一個用來洗下半身。每次慈禧洗澡至少要用掉100條毛巾,而這些毛巾用完之後就不會再用了。

    還有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和為自己過生日,也是慈禧晚年奢侈生活的佐證。雖然之後證明了用軍費修建頤和園是梁啟超捏造的,但是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過生日卻是事實。單是置辦金銀首飾就花費了上百萬輛銀子,整個生日宴會辦下來花了1000多萬兩,這些銀子用來買西方最先進的戰艦都能買好幾艘。甲午海戰的失敗,與慈禧鋪張浪費、奢侈腐敗的生活脫不了干係。

    其次就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勢必要被更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所取代。我們都知道,清朝實行的是封建主義制度,封建制度自秦始皇建立以來,傳到清朝已經經歷了兩千多年。一開始封建制度確實促進了國家的發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

    但是隨著時代的推移,封建制度漸漸腐化,已經不適用于越來越發達、越來越開放的世界形勢了。所以,出現新的政治制度勢在必行。中國與西方几乎是統一時期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

    在明朝中後期,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但是中國卻沒能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反而還在不斷加強君主專制,禁錮人們的思想。而同時期的西方已經開始了航海大革命。

    清軍入關時期,英國開啟了光榮革命,經歷了幾十年的鬥爭,英國最終通過了《權利法案》,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也開啟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而中國卻在閉關鎖國,大興文字獄,漸漸地,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了。

    到了近代,英國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一場鴉片戰爭將清帝國的腐朽暴露在世界眼前。所以,法國、德國、俄國、美國等西方殖民統治者紛紛趕到東方,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兩次鴉片戰爭的恥辱也讓清朝統治者感到了危機,他們開展了洋務運動,意圖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是洋務運動只是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的學習遠遠不夠,甚至不許國民去觸碰。

    大清東方的日本也是被西方殖民者開啟的國門,甚至比中國還晚了一二十年,但是日本抓住了歷史機遇,積極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短時間內,迅速成為了世界強國,取代了中國在東方的霸主位置。

    清朝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甲午海戰中,清軍完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朝統治者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於是光緒皇帝親自主持了戊戌變法,但是慈禧太后的專權和光緒皇帝的激進,還有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紙上談兵,使這次變法成為了慈禧立威的手段。中國再次失去了追趕世界潮流的機會。

    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統治者的腐敗和政治制度的落後是其中最典型的兩點。還有國民的麻木不仁、世界形勢的風雲突變,歷史潮流的推動,都使清朝的統治不能再延續下去。辛亥革命後,統治了中國200多年的大清帝國垮臺,中國也開始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報考二級建造師要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