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少寫作

    如果我有兩個孩子,我希望一個考第一,一個考第二,因為一對雙胞胎在同一個班,呵呵~~這只是個假設。不過,這個問題很好,是一個對教育的反思。

    對於這個問題,在不加思考的前提下,我第一反應就是考第一,相信很多的家長也有這樣的想法,但反思後,發現不符合邏輯,因為大多數父母都是這麼想,推導下去,就是班級裡幾十個孩子並列第一,如果實現了,這就是一個見證奇蹟的時刻,對嗎?。

    作為應試教育產物中的一個,我從小被父母教育:‘’要考第一,名列前茅‘’,還有‘’你看看人家的孩子怎麼考的第一‘’等等這些,我的大腦袋被灌滿了這樣的觀念,所以,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父母教育的產物。

    “考第一”當然沒有錯,但考第一不是孩子的全部,他們更重要的是健康快樂,品格優良、性格開朗不是嗎?

    孩子成長是場馬拉松,在這場比賽中,會有跌倒後的爬起,會有艱難時的互助,會有終點後的收穫,而“考第一”只是馬拉松中的一到風景。

    有這樣一個公式:1.01的365次方等於37.8,這個公式告訴我們每天進步0.01,一年後就會進步37.8倍。所以,讓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後他的進步就是一年前的37.8倍。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多年後,你的孩子將會無比優秀。

  • 2 # 格林矮人

    我只希望他每天自己覺得精彩,我更希望他們分別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我無奈的恨透了中國填鴨式教育和無聊的學習排名

  • 3 # 教育黃金眼

    如果能夠選擇的話,我希望是一個排班上第一名,另一個排四十名。理由如下:

    一、從孩子方面看。兩個成績有差異的話,優秀的孩子可為差一點的孩子樹立榜樣,幫助成績差一點的趕上,兩人形成追趕之勢更利於學習進步。如果兩個都在十名,水平一個樣,你不會的他十有八九也不會。

    二、從父母養老方面看。成績優秀的上名牌大學,就業方向肯定是北、上、廣或出國,成績差一點的上個一般大學回到自己所在的縣城工作,可以照顧到父母,使父母的晚年不在孤獨。倘若父母有突發病症,也可以隨叫隨到,但離的遠的可以出錢,兩個人一個出錢一個出力形成互補,我邊就有好多這種事。

    總之,這只是大家的幻想罷了,實際生活中你是沒有選擇的。無論成績好與差只有健健康康才是最好。

  • 4 # 使用者3906513797176

    我的兩個兒子,一個高中,一個初中,一個排名班裡中等偏上,一個班裡前三,我也找不出原因出在那裡,相對比別人家的孩子我的兩個兒子都是聽話,懂事的那種,最大一個特點是,一個口味偏甜,一個口味偏辣,都是我一個人帶大的,做為父母肯定喜望兩個都是尖子生。

  • 5 # 大鯊魚自由人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事實並不一定和我們的期望是一致的。每個孩子的潛質不一樣,他們後天自身的努力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能給孩子強加什麼,因為一切都是徒勞的。第幾無所謂,再者說,第幾也不是你家長能決定的,真正地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穫。

  • 6 # 閒看庭前話

    一名和四十名還是都是十名都不重要,只要他們是努力了的、學會了的就行。

    我朋友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在我省最好的高中,一個全年級排名前幾名,一個是兩百多名。過年聚會時,兩個少女都是自信Sunny,成績好的沒有自驕自滿;成績偏差的也沒有一點自卑。孩子的母親都是一臉寵溺的看著他們,因為知道他們都付出了努力。一個想長大從政,一個相當教師,她們都根據自己的的條件規劃好明天。

    兩個兒子,一個考第一名,一個考四十名,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不喜歡學習、付沒付出努力。

    如果成績稍差的是付出了努力,因為理解掌握能力相對較差,只能到達這個成績。作為家長可以找出孩子特長,比如樂器、繪畫、棋類等等加以培養,須知“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立足於社會。

    孩子不夠努力,那我們可以第一名的孩子做榜樣,激發他的鬥志,並對薄弱環節進行輔導。孩子一有進步就加以表揚鼓勵,激發學習興趣。

    都是十名的話,說明孩子的成績中等偏上,學習質量較高,兩人一起互相競爭,共同進步,形成良性迴圈。

    總之,不管是一名和四十名,還是十名,只要孩子對自己有信心,肯付出努力,都無關要緊。

  • 7 # 洪傳霖

    我跟我姐剛好從小到大基本同班一二名,也來說說我的想法。

    所謂的成功,不應該是把別人比下去,而應該是成為最好的自己。兩個小孩子優勢不一樣,天賦不一樣,能發揮的特長和最後的人生境遇,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比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覺得最好的結果是他們不在意名次,我們也不在意名次。

    我從小到大的經歷就跟你描述的一樣,我跟我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在同一個班裡面,我早讀一年,當時校長人很好,不過也是有面試了下。

    說實話,一開始對成績不是特別敏感,嗯,因為我是男孩子我姐作為一個相對比較內向的女生,從小的學習就有比較大的優勢,而且我早讀了一年,嗯,很多東西可能還沒有完全適應,又是從外地轉回老家讀的,所以各方面的不適應導致我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成績一直不太理想。

    後來,因為看到家裡人非常的看重成績,所以我看到,有個親姐姐在同一個班裡面一直都是幾乎兩科都是滿分,都是第1名的那種狀態,也刺激到了我,所以我也像你說的一樣,從一個第1名,一個第40名轉換成了一個第1名,一個第2名。後來,我們兩個一直都是這樣的狀態,從小學的四年級一直到高三(初中隔壁班,高中除了高二隔壁班其餘都同班)。

    作為親兄弟或者親姐弟,如果是兩個人有一隻將有一種競爭攀比的心態的話,是有利有弊的,這個裡面的好處就是可以刺激,雙方都可以更加認真,更加努力,但是它的壞處也是蠻大的,首先這種運勢的虛榮心,就是一種不正常的心態,其實,作為親兄弟姐妹,如果是經常出現這種成績上的攀比,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態。

    但是現在我們兩個都有了自己的小孩,而且兩個小孩子,只差了大概兩個星期,說來也是很巧妙的緣分,對我來說呢,我期待我的小孩以後,不用在乎任何的成績,叫他努力去做就好,成績都是相對的,你如果是跟同班的人去比,你可能得了第1名,那你如果放大一點去跟全年段的人比,你還是第1名嗎?就算是放大一點去根,全市全省的人比,甚至全國全世界呢,這樣攀比是沒有盡頭的。只有跟昨天的自己比才有意義。

    我們要鼓勵的成功,不應該是把別人比下去,而應該是做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為最好的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