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類的光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俗語流傳很久了,事實上一個和珅倒下了,千百個和珅站了起來,嘉慶還是捱餓——賑災打仗都沒錢,愛新覺羅家族向著末日狂奔,一萬頭羊駝都拉不住。而那個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被封為副都御使之後,也變成了一條逮誰咬誰的瘋狗,甚至還想收拾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定親王綿恩,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被一個老太監輕鬆扳倒,全家被抄。

    這位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名字叫廣興,也許他的名字應該叫高廣興,因為他是乾隆朝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高晉的兒子,屬於鑲黃旗高佳氏。嘉慶四年扳倒和珅的時候,廣興的職務是一個普通的御史,因為殛珅有功,直接被封為副都御使。是左副都御史還是右副都御使,查不到,但是此人事蹟在《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五·列傳一百四十二》和《殛珅志略》中均有記載。

    ​在講述廣興事蹟之前,咱們還是來跟大家聊一聊正史中的劉墉和紀曉嵐在扳倒和珅程序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要說劉墉對和珅跌倒毫無貢獻,也是不主準確的,因為是廣興率先發難(首劾和珅罪狀),劉墉馬上跟進落井下石(御史廣興具疏劾珅諸不法狀,大學士劉墉亦於造膝時奏請究治)。按照清史記載,劉墉是個老滑頭,作為四川布政使劉棨之孫、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劉統勳之子,本人又是體仁閣大學士,是有資格跟和珅掰一掰手腕的。

    可惜劉墉靠大興文字獄而受到乾隆賞識之後,就只知道明哲保身(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氣得乾隆批評他“行事頗懶”。其實劉墉也不是懶,而是知道大清王朝已經從頭頂爛到腳底,有一百個劉青天也不能為他續命了,所以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乾隆活著,他說和珅啥壞話都沒用。

    ​至於紀昀紀曉嵐,不好意思,他到死都沒當上正牌大學士,也就是畢生都沒有資格被稱為紀中堂,因為沒有當過軍機大臣,所以也不能被稱為紀相爺:“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不是正式大學士,也沒進過軍機處的紀大煙袋,一直是和珅的部下和文友(和珅很有才),他沒資格跟和珅叫板,即使有資格,出於深厚的交情,紀昀也只會落井下石而不會率先發難。

    和珅之死,是嘉慶皇帝顒琰授意,御史廣興出手揪住,劉墉上去踹了一腳,緊跟著“儀親王、成親王、七額駙、董誥”等人一擁齊上拳腳相加,和珅就被抄家了。

    現在咱們該來說這位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廣興了——不要以為廣興扳倒和珅,是忠臣拿下了奸臣、正義戰勝了邪惡,因為廣興此人也不是什麼好鳥,《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伉爽無城府,疾惡嚴,喜詆人陰私。既得志,驕奢日甚,縱情聲色,不能約束奴僕,終及於禍。”說白了,廣興向和珅發難,與忠君愛民無關,這不過是清朝官場上一場狗咬狗而已。

    ​咬死了和神之後,小御史變成了大中丞(副都御使相當於明朝御史中丞,巡撫一般兼任此虛職,故副都御使與巡撫都被尊稱為某中丞),並且得到了一個肥缺美差:“赴四川治軍需。”

    管軍需後勤工作,歷朝歷代都是大肥缺,當然也是最容易出事兒的職位,所以很快廣興就成了同僚的靶子:“為時所忌,以騷擾驛傳被劾。”嘉慶念在廣興扳倒和珅有功,就把奏摺一概留中不發,假裝沒這回事。但是廣興並未收斂,又瞄上了出身正黃旗的四川總督魁倫(完顏氏,金兀朮後裔?),兩個人互相告狀,結果鑲黃旗的沒幹過正黃旗的,廣興被調回京城降職(左遷)當了正四品通政副使。

    在與完顏魁倫的鬥爭中敗下陣來,廣興臥薪嚐膽,慢慢有升遷為兵部侍郎兼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刑部侍郎(正二品,可以戴紅頂子了)。紅頂子侍郎廣興要想更進一步,就盯上了定親王綿恩。

    ​這位定親王綿恩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多次出現,是乾隆最喜歡和器重的孫子。這個綿恩可不是一般人,此人八歲就能彎弓射箭中的,二十三歲就當上了右翼前鋒統領(從二品),還管著清軍最精銳的部隊火器營。此後綿恩還當過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正二品)、閱兵大臣(代皇帝閱兵)、宗人府左右宗正(皇族犯事兒歸他管),乾隆五十八年,綿恩的爵位由定郡王升格為定親王,甚至一度進入皇儲範疇,成為顒琰(當時還叫和碩嘉親王永琰)的競爭對手。

    嘉慶拿下和珅之後,並沒有對這個曾為競爭對手的侄子怎麼樣,反而委以重任,御前大臣、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上三旗(正黃鑲黃正藍)綿恩管過兩個,甚至有人懷疑嘉慶是不是要把皇位傳侄不傳子。

    東山再起的廣興要想再立新功,自然要扳倒一個比和珅還有分量的龐然大物。於是廣興“奏劾御前大臣定親王綿恩揀選官缺專擅違例”,這罪名可是不小,往小裡說,是賣官鬻爵,往大里說,那就是結黨營私僭越違製圖謀不軌。

    ​廣興的彈劾引起了嘉慶皇帝的重視,就派朝廷重臣深入調查,結果是查無實據,本故事純屬虛構。廣興一腳踢在鐵板上,紅頂子也丟了:“廷臣察詢,不直所言,降三品京堂,罷兼職。”

    細細想來,嘉慶這個人還是不錯的,如果他真想收拾綿恩,不管綿恩怎麼清白,朝臣也能找出他“圖謀不軌”的“證據”。重用綿恩而貶謫廣興,可見嘉慶這個“仁宗”的廟號和“睿皇帝”諡號還是靠點譜兒的。

    廣興連跌兩跤,依然本性不改驕橫依舊:“數奉使赴山東、河南按事,益作威福,中外側目。”口碑如此之差,連嘉慶都感到納悶:“你和初彭齡都是我的心腹,為啥大家都罵你而不罵他?”

    雖然有嘉慶皇帝庇佑,廣興得罪了完顏魁倫和定親王綿恩也沒事,三起三落之後當上了刑部侍郎兼內務府大臣,混回了紅頂子行列,但是他得罪了一個不該得罪的人,雖然跟魁倫和綿恩相比,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其身上和背後卻蘊含著驚人的能量。這個人名字叫鄂羅哩,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監。

    ​鄂羅哩從小隨侍乾隆皇帝左右,一般尚書侍郎督撫都要給他三分面子。但廣興不是一般人,他連一分面子都不肯給:“(鄂羅哩)嘗至朝廊與廣興坐語,以長者自居。廣興怫然曰:‘汝輩閹人,當敬謹侍立,安得與大臣論世誼乎?’”

    這下壞了醋了:宰相家奴七品官,皇帝近侍哪裡是一個小侍郎能得罪起的?於是“鄂羅哩恨次骨,思以中之。”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像廣興這樣的官員,毛病一抓一大把。鄂羅哩很快就找到了報復的機會:廣興這個刑部侍郎還兼著內務府大臣職務,還管著供應御用之物的倉庫。倉庫盤點的時候,發現嘉慶和後宮御用的綢緞對不上數,而且質量也很差(不如數,且窳敗)。

    ​大家都知道,嘉慶皇帝顒琰很節儉,可能還有點小氣。發現自己的庫房出現了老鼠,節儉皇帝自然勃然大怒。鄂羅哩抓住時機楔了一橛子:“這一定是廣興剋扣去了!”嘉慶命令鄂羅哩去找廣興討說法,七十多歲的鄂羅哩即使不長毛,也比猴子還精,他絕口不提自己是“奉上諭”約談廣興,只是以個人名義詢問廣興。

    廣興本來就瞧不起鄂羅哩,答話的時候自然是大模大樣(廣興不知為上旨,坐而與辯)。鄂羅哩回奏的時候且不說廣興如何申辯,只是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廣興的無禮:“奏其坐聽諭旨。”氣頭上的嘉慶親自召見訓斥廣興(面詰),要是正常情況,廣興應該先承擔起責任(畢竟他是內務府大臣),然後表示一定徹查,給皇帝一個交代。

    但估計廣興是被鄂羅哩事先拿話擠兌糊塗了,居然先把責任推給了總管太監孫進忠,這下子真把好脾氣的嘉慶也惹毛了:“上以其不能指實庫官何人,挾詐面欺,下廷臣議罪。”

    要不怎麼說嘉慶還算個仁君呢,氣消了之後,他就不想收拾廣興了,只是把廣興攆回家了事。皇帝氣消了,鄂羅哩的氣可沒消,廣興的政敵也不肯放過這個踩人的機會:“於是與廣興不協者,蜂起媒孽其短。”就連地方督撫也跟著湊熱鬧:“(山東河南巡撫)交章劾其奉使時任意作威,苛求供頓,收納餽遺諸罪狀。”這下子一樁疑案被辦成了鐵案——廣興被判處絞刑。

    ​也不知道廣興是不是姓孫,反正這個被判處死刑的傢伙忽然迎來了一線生機:“上親廷訊,尚欲緩其獄。”如果這時候廣興收斂一點,別像某些人那麼招搖,他還真就活了。廣興也是強橫慣了,雖然罪證確鑿,但卻死不認錯:“抗辯無引罪(認罪)語,而贓私有實據。”這下子神仙也救不了他了,絞刑立即執行,附帶沒收全部家產。

    廣興就這麼倒下了,即使他爹他老丈人爺爺外公是督撫、相爺也沒有了。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雖然皇帝經常昏聵,雖然尚書侍郎總督巡撫好鳥很少,但是畢竟還有個老天爺,老天爺有時候也是肯睜一隻眼睛的。所以有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無論大果小果,總會有個結果的,如果像他那樣囂張的人最終還是沒有自食其果,清朝真就沒救了……

  • 2 # 水墨鄂州

    只有最親近的和珅可以聽懂。所以,一般朝會時,只有和珅站在乾隆身旁,充當分宜,將乾隆的旨意傳遞給大臣。

    以至於當時的人都認為,和珅才是真正手握大權的人,將他稱為“二皇帝”。可是,乾隆已經年老,駕崩的日子,可能隨時會來臨。一朝天子一朝臣。

    心思活絡的和珅,不可能不為自己留一條後路。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讓嘉慶皇帝接受自己。將來新皇帝繼位,可以留條活路。為了這個,和珅也必須討好嘉慶。

    但是,在嘉慶被確立為儲君以前,和珅跟他並沒有太多的交情。清朝有規例,皇子虛歲六歲後,便要每天到尚書房讀書,不可懈怠。

    這既是為了培養皇子的能力,也是變相把皇子跟大臣隔離開來,防止皇子跟大臣私交大臣。

    除了教皇子讀書的大臣,其餘人跟皇子之間,很難有太多的接觸。和珅沒有教皇子讀書的機會。他跟嘉慶之間,還是比較陌生的。

    不過,當和珅得知嘉慶被立為太子的當天,就匆忙送去一個玉如意,表示恭賀結交的意思。

    對於和珅的刻意討好,嘉慶內心並不接受。可他在深宮裡生活生活多年,早已懂得將內心真實感受壓在心底。嘉慶表現出歡喜的樣子。

    還以和珅送來的玉如意為題,寫了幾首詩,故意放在和珅安插在自己身邊的人可以看到的地方。

    此事以後,嘉慶還經常賞賜和珅土地、財帛啊,還免去和善三叩九拜的理解。在過去講究禮法森嚴的朝代裡,嘉慶這一做法的含義,遠遠超過普通財寶的賞賜。嘉慶的做法,確實可以暫時安撫和珅焦慮的心情。

    但是,等到和珅被捕時,他的“二十大罪”頭一條,便是宋玉如意討好嘉慶,理由是“洩露機密,居然以擁戴為功”。這個罪名,形同死罪。至於二十大罪的後面那些,每一條都能輕易要去和珅的性命。

    嘉慶要讓和珅死,固然有和珅貪腐,操弄權勢的因素。但背後更深的因素,卻要從當時整個歷史大背景來看。

    乾隆時期,雖被稱為康乾盛世。但在乾隆後期,已經衰落不堪,各地常有起義爆發。官吏腐敗十分嚴重。這種情況,已經當時朝廷大臣的共識。也是嘉慶皇帝的看法。翰林編修洪亮吉就曾指出:“今日州縣之惡,百倍於十年二十年以前。”

    嘉慶認為,各地起義是因為民眾不滿,而不是反叛。而在當時,“吏治”“兵事”“河道”被認為三大難點。其中,整頓吏治,成了根本。只有吏治整頓好了,後面的事情才能推進。

    嘉慶皇帝甚至直接指出:“和珅一日不除,綱紀一律不肅。”“若不立除元惡,無以肅清庶政,整飭官方”。也就是說,嘉慶把整頓吏治作為挽回乾隆晚期衰敗的根本,而和珅則是整頓吏治首先要做的事情。

    而且,和珅在當時朝堂上權勢極盛,在他擔任的職務中,領班軍機處大臣和首席內閣大學士最為重要。領班軍機處大臣最有實權,首席內閣大學最有地位。

    這讓和珅隱然有了宰相的地位。在朝堂上,和珅又有極為複雜的關係網。這樣的情況下,嘉慶不可能繼續容忍和珅的存在。形勢如此,即便和珅再怎麼討好嘉慶,也很難可以保住性命。所以,在乾隆去世後不久,嘉慶就被賜白綾一條,自縊獄中。

  • 3 # 一抹山茶花

    向和珅發難的御史是廣興,別稱高佳氏,字賡虞,滿洲鑲黃旗人,大學士高晉第十二子,清朝大臣。歷史上的評價是該人沒有城府,但是又喜歡抓人小辮子,很有小人得志的感覺。

    初期得大學生王傑器重,升至給事中。嘉慶四年,因首劾和珅罪狀,升官為副都御史。後因在四川任職期間,被其他官員所忌憚,並且與總督魁倫不合,被調會京都任通政副使。

    太監鄂羅哩,自乾隆年間就一直在宮中任內侍,是宮中老人。但是廣興看不起太監,與鄂羅哩說話時總是高高在上,廣興曾經說過:"汝輩閹人,當敬謹侍立,安得與大臣論世誼乎?"意思說:你們這些太監,就應該好好做好自己的本分,怎麼能與大臣套交情呢。因此鄂羅哩對廣興恨之入骨。

    嘉慶十三年冬天,內庫給宮中的綢緞數量不符,並且質量不好,鄂羅哩藉機說是廣興剋扣的。嘉慶傳口諭,讓鄂羅哩找廣興瞭解情況。但是鄂羅哩並未說明這是嘉慶的口諭,因此廣興就坐著與鄂羅哩辯解。鄂羅哩回去之後,就對嘉慶說:廣興對皇上不敬,坐著聽口諭。嘉慶很生氣,直接召見廣興質問。廣興回答是太監總管與內庫負責人勾結貪贓。後來,嘉慶考慮到各方面原因,想放寬對廣興的處罰,罷了他的官就算了。

    但是無奈廣興得罪很多人,紛紛上奏則要求嚴懲廣興,因證據確鑿,嘉慶大怒,就抄了廣興的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航飛機的正常壽命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