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不愛你但很尊重你

    即使不練書法每個人的字都不一樣,難道就是個性?所謂的個性也要附合法度有美感才是個性,而美的書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和諧勻稱。

  • 2 # 天趣齋

    書法的出發點在古代,但是它的終點仍不能完全脫離這個點。在這方面,我建議大家應該向王鐸學習,永遠不要徹底地拋棄古人,即使是成名成家以後也不要。否則,至少書法中的古意會逐漸喪失。一旦沒有了古意,與古人脫軌,像鋼筆字那樣,那麼這個書家的命運估計也就到頭了。在明清書壇上,王鐸絕對是一座高峰,功力深厚,風格突出,無出其右。即使到了晚年,王鐸仍然是“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相間,終身不易”,更何況一般人了。老實說,書法中的個性問題還是慢點來為好,這個度的確很難把握,應該因人而異,區別對待。要在完全吃透古人法書、會悟“書法”二字的前提下繼續朝著自己喜愛的路子上走,相信風格的問題自然就會得到解決。但要知道“風格”只能在強調中形成,不能憑空而來,必須有所附麗,那“附麗”就是古人的法書碑帖。過早地刻意地去“形成”自己的風格,有百害而無益,極不可取。

  • 3 # 書法苑

    走進書法,臨帖是唯一的道路。書法有個性,首先你要知道之前的人都是怎麼寫的,這是臨帖最首先帶給你的——瞭解書法流變。有人說,我只透過看去了解不行嗎?臨帖,需要專注於臨摹物件,這一過程的深入體會,是眼睛直觀地感受步道的。所以臨帖會讓你更深入地瞭解字帖。

    透過學習,知道之前的人如何寫了,想要有自己的個性,這是普遍的想法。個性,首先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礎上的。如果將學習書法的風格形容為一個個門,有的人敲開門進去,算是學會了書法,等他再出來,或許會建立自己的門;有的人根本找不到門,始終在門外徘徊,何談建立自己的門。

    其實,每個人都是有個性的,即使是臨同一個法帖,也是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表達,臨出來也不都是一樣的。曾看過臨帖展,有許多人的作品與自己想象中應該臨出來的樣子不太吻合,但他們也臨得很好。看到山西書家李愛玲臨寫的《鮮于璜碑》,規整雋秀,可《鮮于璜碑》在我理解,應該更偏向於古樸厚重。這是我們之間的差異,她有她的理解與考量,我也有我個人的感受。這就是,個性在書法學習中,是無處不在的。

    再說創作的個性。書法需要個性,需要創新,這樣的書法才是發展的,不是停滯的。正常來說,創作的個性應該是在掌握了書寫的規律與規則後的昇華,而不是尚未弄不清楚書法是什麼,就呼天搶地地喊著創新。

    對於創新,應該更加寬容地對待,現代社會已經發展成這個樣子,世界文藝也產生了太多的變化,應該允許書法具有時代感。創新,並不一定是在筆法上的,它也可以是多元的,比如工具材料、形式、展示環境等等。但創新有是有底線的,底線就是一定要是書法,一定要是漢字的書寫,一定要是書之有法。

  • 4 # 中醫與書法

    學習書法要臨古貼,創作也要有所依據。那書法能不能有自己的個性呢?這個度如何把握?

    對於“書法能不能有自己的個性”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能。而且不僅是能,而且是必須要有自己的個性。否則寫得再像,寫再好,只能算是模仿。

    其實,問題在於“這個度如何把握”上。對,就是這問題,很多初學者很茫然。一些書法理論家或者冒充書法理論家就是一味說師出有名,一味叫你臨帖,而他們自己寫出來即沒帶有多少古貼的味道,而是瞎寫一通。卻被依然當成書法作品模板。而初學書法者就無從下手了。不敢批評所謂書法名家,又不知道怎麼寫。顯得茫然不知所措。

    我建議初學書法者,早期臨古貼,掌握基本功後,可以適當進行創作。當然,創作不要過於誇張,而是在基本筆法上有一定的創新。創新的前提是要體現出美來。

  • 5 # 抱庸詩書

    這個度就是“和而不同”。所謂和,就是不背離基本的原則法度,所謂不同,就是要有新巧之處,不與法家雷同。書法人主要分三類,也可以說從藝術成就上分三個層次。

    最高層次是開宗立派。像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行書的二王,草書的張旭等等。他們的成就是劃時代的,是造勢之雄。這些書法翹楚作品本身就代表法度,是最權威的標尺。

    第二層次的是集其大成,在聖賢基礎上有拓展深化。在風格上有創新,在筆墨之法上有獨到見解,在結構結字上有奇巧,進一步豐滿了書法形式與內涵。這個層次上的都可以稱之為大家,他們的作品與先賢相比,就是和而不同。比如米蔡蘇黃宋四家,趙孟頫(行)、文徵明的行書,董其昌、王鐸等人的作品,包括現代啟功、趙樸初的行書、林散之的草書等等。

    第三個層次,就是普通的習書之人,致力書學,但所成不著。有的是學死書,一輩子沒跳陽臨摩;有的小有所得,但無甚影響,難成氣候;也有的是筆墨隨緣,隨心所欲,寫著玩樂。這一領域的人佔書法圈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當然也包括我自已。

    “和”是龍骨是基石,離開“和”的法度制約,就是無本之木、脫僵Mustang,難以學有所成。“不同”是終極目標和方向,是追逐大同邏輯之下的個性之美。這個世界只需要一個王羲之,其餘的都是贗品,就是這個道理。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6 # 石千石519

    謝謝邀請。 把前人優秀的藏鋒繼承下來,自己還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摸索出自己的藏鋒,然後把自己線條融入自己的個性進入作品中去、寫出自己的頓挫、陰陽出來、將自己優秀手性融入進去即:沉澀之力產生出來的效果,這樣作品才會有看點了。間架結構也有自己的部分、小部分結體,也是好的,這樣就達到了與眾不同了。

    是啊,臨摹古人或者今人作品,臨來寫去,都是他們手性、結字等等,這些臨摹只是達到借鑑,主要還是靠作者自己去變通,這就是學習書法藝術作者課題了。很多人臨摹前人是沒有出來的哦!

    中國的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金石篆刻藝術講究的就是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特色,而不一味是古人的書法再現。個性是自己長期修練、積累、學習他人古人、今人、理論、實踐等等而完成的。

    如果感覺自己上述都沒做到、做好,可以暫時放棄參展,如果有上述實力,可以嘗試性投稿。中國的傳統藝術說易容易,說難非常難,一但掌握好了上述高難度東西,任意怎麼樣寫、畫、都會好看的。

    中國的傳統藝術,是急不來的!是長期修練性的藝術,與西域之畫區別在此。西畫講究實、比例、實實在在邏輯、講究Sunny光源,使之產生立體感,這樣才為畫。中國的傳統藝術,講究手性、講究實中有虛、虛中存實、虛實相生,有時候虛還難於實。還講究遵守邏輯,又違反邏輯規律,這樣形成了吾國獨特、獨立、獨有的藝術。

    書法藝術,看似簡單,還是繪畫、篆刻藝術的基礎、基本功載體。儘管如此,有了書法優秀的基本掌握,同樣也要吸收繪畫、篆刻裡面的東西滲透於字裡行間的,這叫:互通有無,只有益,沒有害。

    書、畫、印,最好是全面學習。不能達到全面,至少不專的部分也要知道、瞭解、掌握好精華,這樣也是方便用印不至還是個外行吧?!請他人刻印不至於講出外行話吧!自己需要刻什麼風格的印也能做到心裡有譜了,作品達到了完善、完美不是很好嗎?!

    越是參展作品,越能體現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和學識了,身上缺少過硬的修練功夫,就越是容易引起產生焦慮 、焦躁情緒。例如:這幅不行、那幅也不行……,寫了很多很多,可能還選不出一幅滿意作品出來,這個現象在創作投稿參展是常常出現的現象了。我給其取了一個名字叫:創作、創新、參展作品焦慮症。

    投稿參展等等事宜,慎重為好!祝進步!(此問答題可能把另題混在一起談了一下,兩題作為一起闡述了一下,請讀者注意。)

  • 7 # 倚齋聽風雨

    “創作也是要有所依據”這個說法我不認同。

    學書法要臨古帖是必經階段。“書法創作”這個詞是現代才有,古人寫字就是寫字,沒有創作書法的概念。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酒醉的狀態下所寫,期間根本不可能諸多考慮,只是今人喜好一廂情願地猜測解讀。古人用毛筆寫字記事,是一種生活習慣,而不是有意為之。

    古代沒有電腦,也沒有印表機。文人雅士在寫作著書的時候,都要“手自筆錄”。而自己的文章著作,是要給他人看的,因此把字寫好是他們的使命。

    要把字寫好,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種需求之後,字的美觀形式就有了詮釋,書法藝術應運而生。

    練習書法,遍臨百家,博取眾長,而後自成一體,就是自己的個性。藝術一定要有自己的個性,讓大眾看到作品風格,就知道出自何人之手,才是真正的有所成就。為什麼非要刻意讓人看出依據呢,只要合乎審美,不寫醜書怪書來愚弄欺瞞大眾,個性越鮮明成就越高。

  • 8 # 儒釋道緣

    臨帖是必然之路,從中體會用筆。先從似上下功夫,從形似到神似,在存練後不知不覺地走出來。這叫夢裡巡她千百度,驀然回首哪人確在燈火欄柵處。

    如果沒有堅實的功和悟性還要努力,千年以上書法史能有幾人讓歷史記住。

  • 9 # 中州耕牛堂主

    我認為,書法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具體辦法如下:

    臨帖達到七分像時,融入三分自己的個性就可以了。記住,我這裡說的七分像是指形似和神韻均達到七分像。這句話是啟功先生說的。

    上圖為沈鵬草書作品。沈鵬的書法已形成自己的風格。

    但是,臨帖達到七分像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就要求學書之人必須要認真深入臨帖。學書法,臨帖是硬道理。沒有臨帖基礎,個性的東西是揉不進去的,即便是個性的東西揉進去,其書法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啟功的書法作品個性鮮明,有較強的生命力。

    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三分個性足矣!融入多了不行,融入少了也不行。融入個性多了,傳統的元素就少了。融入個性少了,那就是古人的書法再現。所以說,啟功先生的臨帖七分像理論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他習書幾十年的總結。

    上圖為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

    上圖為張旭光先生的書法作品。張旭光的書法已形成自己的風格。

  • 10 # 翰墨書道

    書法是有法的。書法的法是經過數千年書法歷史的發展演變過程凝聚而成的經典。我們一個人的書寫技能無論如何是不可能高於經典書法之法的。我們要具有書法的法,然後藉助書法的法來完成自己書法藝術的創作,就必須向古人學習,向經典學習。所以學習書法要臨摹經典書法作品,而創作自己的書法作品,也要恪守書法的根本的法度與規範,離開了這些,可以說就談不上什麼書法或書法藝術了。

    書法最終是要寫出一個自我的,也就是說要筆墨隨時代。縱觀書法歷史,每個時代都是有其獨具的特點和整體書法面貌的。一個人的書法風格亦或面貌,雖然不可否認或受到時代的影響甚至侷限性,但無論如何,優秀的書法家毫無異議都仍然是具體自己的個性特點的。當然這是從宏觀上來說的,一個時代能夠真正寫出自己的獨具的風格甚至在過去歷史上都不曾有的新的書法風格,是鳳毛麟角的。對於書法藝術而已,能夠學至可以稱得上是書法,就已經誠屬不易,要真正創造屬於自己的個性的書法,能夠和經典書法蟻行就非常了不起了。

    實際上,我們學習書法,目標遠大,是好事情,但不能好高騖遠,做出不切實際的想法或目標。書法個性的出現是水到渠成的事,功到自然成,功夫到了,不其然而然,就會有自己的風格,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己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亦或審美理想去有所選擇,有所掌控的去把握好自己的風格取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泵車擺缸擺不動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