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evilOrNot

    李昱的《浪淘沙》和《虞美人》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昱到了身為臣虜的地步,還不肯拋棄筆墨,到了花朝月夕,常常思念在江南的遊宴快樂, 不覺涕泗交頤,悲傷不已; 又想著那些嬪妃,都已風消雲散,心內更是 百感交集,便不忍提筆填了一闋詞《浪淘沙》。 又到了一年的七月初七,李昱回憶起以前的歌舞歡飲,現在只剩下他與小周後夫妻二人,,閒居在賜第裡面,連服侍的宮女 也只剩下兩三個人;其餘心愛的嬪妃死的死,去的去,一個也不在眼前,便又觸動愁腸,胸中的悲傷,一齊傾瀉出來, 填了一闋《虞美人》。 作為一個文學家李昱是出類拔萃的,但作為一個國君就覺得荒謬了。身份與興趣的錯位帶給他人生的悲劇,但因為這悲劇 也使李昱在詩詞上獲得不朽的成就

  • 2 # 停子的生活日記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是說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說想起悲哀的往事。後主被俘入宋後,總是難忘故國的“往事”。《虞美人》詞說“往事知多少”;《菩薩蠻》詞說“往事已成空”,可見他的“往事”是指過去歡樂“往事”。如今觸目皆悲,所以想起歡樂的往事,更倍增傷感。開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來表現的是沉重的孤獨感。庭院長滿了苔蘚,可見環境的極度荒涼冷清。室內也是死氣沉沉。珠簾不卷,既是無人卷,也是無心捲簾。戶外荒涼,觸目腸斷,不如呆在室內消磨時光。可長期龜縮幽閉一室,內心的孤獨還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來,期盼著與人交流、傾訴,可等待“終日”,不見人來,也無人敢來。據宋人王銍《默記》記載,後主在汴京開封的住處,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門”,並“有旨不得與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實質是被軟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沒有人願意來看望,也沒有人敢來看望,卻偏偏說“終日”有“誰來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絕望。這就是李後主的心態。

    在極度孤獨中度日的李煜,打發時光、排遣苦悶的最好方式是回憶往事。金劍沉埋於廢墟,壯氣消沉於荒草,復國的機會與可能是一點兒也沒有了,只好任命吧!就這樣過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寫的是白天,下片寫晚上,晚涼天靜,月華普照,全詞的境界閃出一絲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為之開朗。可這月亮已非故鄉之月,就像建安時期王粲《登樓賦》所說的“雖信美而吾土”。於是他由月亮想到當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國宮殿。但玉樓瑤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傷感。後主總是這麼執著地留戀過去,故國成了他解不開的情結。故國情結是他後期詞作的一大主題,也是他打發孤獨寂寞時光的一副強心劑。但故國情結並不能解脫心中的屈辱與痛苦。他靠回憶過去打發時光。可是一旦從過去的往事中回到現實,又痛苦不堪。這樣週而復始,後主深深地陷入了無法解開的心理怪圈。

    虞美人:作於李煜臨終前,應該是後主離開人世所作最後一詞了,據古籍記載,此詞又被稱為絕命詞,此詞作出後,宋祖大怒,將其賜死。

    古人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後主乃一代風流才子,誤作人主,其實後主的父親也是誤作人主,兩代人都誤作了,又豈能不亡國。亡國幾乎是必然的了,而流水落花此處主要指昔日的繁華等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隨“春”而去,從此將是天上人間兩個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那些瘋狂追星的女孩和男孩?難道那些人真的就這麼沒理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