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原始人

    劉邦當年自己說過這麼一段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但是劉邦能夠把他們的優點發掘出來,放到適合的位置上,就很能說明水平。作為一個君主,謀略只是一部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能把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才是優秀的領導者。

    首先,而作為謀士本身,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少影響力,必須要依附於影響力更大的君主,才能發揮其作用。歷史上很多謀士都很聰明,清楚自己的斤兩,沒有足夠影響力是很難找到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而且在古代,很講究身份與階級這些問題,是名門還是寒門,無形中就已經決定了你的影響力。

    還有就是有些謀士的道德標準與底線,要求自己不能當皇帝,比如三國時期的荀彧,他一生終於大漢,輔助曹操也只是為了能穩住其他諸侯,實則也是在保護漢獻帝。

    最後,做了君主的話責任也是巨大的,很多謀士其實並不願或者不敢去承擔責任,怕出事後或敗亡後被殺或追究責任。再加上社會道德輿論監督,古代想當皇帝的人必須是有出身條件的,也就是所謂的血統,不是一般人想當就能當的。

  • 2 # 星火辰

    其實,這個問題有一點邏輯錯誤!

    因為我們看到了歷史上有些厲害的人稱為了謀士,而沒有自己當老大,因此我們有疑問,厲害的謀士為什麼不自己單幹當老大?這其實有點以後來人的眼光來推別人已經發生過的事兒,仔細研究一下,誰說謀士就沒有當老大的?

    其一、謀士裡面肯定有自己當老大的,成不成功那是另一回事兒。

    譬如三國裡面的華歆、王朗,最初都是自己當老大的,後來被孫策逼得沒辦法,只得投奔曹操去了。又譬如張良,無論在博浪沙伏擊秦始皇時,還是輔助南韓公子重建南韓時,他實際上都是自己當老大的(韓王都要聽他的),直到韓王被項羽給徹底廢了,他才正式投到劉邦帳下(雖然前期也幫過劉邦)。所以說,並不是說我們在後來看到的謀士就不能當老大,只是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了他最終成為謀士。

    其二、謀士不能自己當老大,更多的是現實的原因,而不是因為他是謀士。

    這些原因很多,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概括起來大概主要有:

    1、號召力的問題。老大必須要有號召力,在古代,號召力好多時候其實是身份和原有的社會地位。張良要輔助南韓的公子,其一是因為從他祖父起就是南韓的重臣,其二在於南韓王族的號召力。嗯,劉邦出身平民,有沒有號召力?當然有,至少在他那些豐沛兄弟裡面,他號召力很強,然後首先攻入關中,使得他名聲大振,在加上楚懷王熊心為了對抗項羽對劉邦故意扶持,他就有更大正義的號召力。譬如,項羽廢殺楚懷王,便讓他失去很多人心。

    2、實力的問題。這個不用多說,老大沒實力,那當上老大也坐不穩。華歆、王朗就是這個問題,並非他不想當老大,而是沒有這個實力。這個實力不是簡單的高智商,而是軍政民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曹操能成為主公,與他有一隻以曹、夏侯為核心的強力集團是很有關係的,有了這個他才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吸引謀士、武將們來加盟。

    3、個人意願的問題。這個有點主觀,但是確實就是人一時的想法包括別人對你的評價,就可能改變你一生的選擇。譬如說荀彧,荀彧的家族勢力應該說並不算小,如果他肯像曹操一樣拉起一杆大旗來,恐怕他也能做到,可他偏偏選擇了要當王佐之才,這隻能說是個人選擇的。

    劉備的根基很小,成功的可能性在三國諸雄裡最小,但他就要堅持下去,最後成功了。所以個人選擇也很重要。

    4、外來因素的影響。你能控制自己,卻不能控制別人,譬如張良最初就是想輔佐韓王的(這樣的話張良在南韓至少相當於半個主公),結果韓王被項羽給徹底廢掉了,他就只能輔佐劉邦。華歆、王朗自己當老大當得好好的,結果孫策過江了,兩個人打不過,只得逃跑。誰也不能說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5、時機的問題。譬如司馬懿,他的故事人人皆知,時機未到,司馬老賊也只能先當謀士。

  • 3 # 鄧大仙

    第一點,謀士的度量不大,一般來說能夠成為一方霸主或者是一代開國皇帝,度量都是非常大的,就比如說曹操,度量就非常大,曹操統治北方的時候,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人都怒罵曹操,但是曹操並不計較這些,只要是你來投奔就給你一個滿意的職位。還有就是在官渡的時候,仗還沒打起來,曹操軍隊的人都紛紛和袁紹通訊,希望戰敗後能夠饒過一命,曹操發現後,當著眾人的面把這些書信焚燬了,並沒有追究。而謀士因為太聰明,所以別人說的話他鬥都會記住,好話還好說,如果是壞話,那麼謀士就會不自覺的孤立那個人,不會重用他。

    第二點,謀士善謀不善斷,在劉備進攻益州的時候,龐統曾經給劉備提過上,中,下三個計策,各有優缺點,雖然謀士提出來了,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當時的劉備選擇了中策,其實這才是最優的選擇,按照龐統的排列方法, 其實在龐統的心中,選上策才是最好的,當然了,如果劉備真的選了上策,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口碑,那麼有沒有後來的蜀國,還是一個未知數。

    第三點,謀士做事瞻前顧後,想的太多。謀士之所以成為謀士,是因為他們想的太多了,而被他們輔佐的人卻想不了那麼多,在這些霸主的心中就只有一個很純粹的目標,那就是成功,而在謀士的眼中,事情就太多了,比如說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明明是天大的劣勢,但是郭嘉卻能列舉出“十勝十敗”,說曹操有十勝,而袁紹有十敗。劣勢都能列舉出如此多勝利的理由,說明他們想的太多了,只怕在郭嘉的心中,曹操失敗的理由更多吧。當然了這一切曹操和他計程車兵是想不到的,既然想不到,也就不會擔心了。

  • 4 # 葉飄刀

    厲害的謀士不代表單幹也行

    謀士,說實話只是一個參謀,幫助出主意的。

    主公不會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給謀士說,比如曹操不會把還有多少糧草,援軍什麼時候到事無鉅細度給謀士說。謀士只是根據自己掌握的一些資料,對主公的做法提出建議。這些建議看著往往切中要害,但這很可能是建立在主公把基礎都打好的基礎上的。

    如果讓他們單幹,能不能達到主公的高度,就是兩說了。

    比如趙括和馬謖,如果他們只是出出主意,參謀一下,也許是相當不錯的人選,但如果他們自己領兵,結果紙上談兵也許就是現實。

  • 5 # 烏蘭大俠

    自古以來的很多謀士都是謀略大於,甚至遠遠超出自己所輔佐的人王帝主,但都是甘於幕後,甚至功成身退。比如:商末呂尚、戰國蘇秦、西漢張良、三國諸葛、明初劉伯溫、清中鄔思道……

    為什麼謀士不能自己開創一番霸業呢?

    一、謀士擅謀、帝主擅斷

    這就像一個棋局,謀士都是好棋手,方寸之間大開大合,進退有度,但只是參與者,而帝主則是棋局的組織者、籌劃者,招攬天下棋手對弈,坐等棋局終了。

    比如著名的《隆中對》,諸葛亮只是基於謀略提出自己的藍圖,真正拍板兒,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付諸實現的,卻是劉備!

    二、謀士多詭詐,只能活在自我世界中

    成王敗寇,結果論英雄。古之謀士,性格陰鷙者、行事鬼魅者居多,上不了檯面,難以獲得廣泛認可。

    比如劉邦的謀士陳平,盜嫂貪財之輩,卻屢屢不按套路出牌,救劉邦於危難。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陳平用離間計導致項羽和亞父范增反目,逼的忠心耿耿的范增在顛沛流離中去世,這是一位七十歲的尊者,陳平之心何其毒也!

    陳平還害死了2000名無辜的少女,那是在劉邦出縈陽城,需要調虎離山:

    漢軍絕食,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被甲,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諸葛亮緣何短壽?

    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四次火攻傷人無數,難怪天要折其壽數,即將大功告成的祈禳也最後一刻失敗,這是天要亡他!

    因此,謀士出山之時即知用計陰損,命必不長久,所以就沒有鯨吞天下的野心了!

    三、謀士淡泊,只求名揚天下、全身而退

    春秋鬼谷子,一位傳說中的智者,他的徒弟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皆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能。而鬼谷子卻從不下山,不入仕,只是享受憑自己的智慧撥弄天下的感覺。

    這些謀士的終極目標不再是封妻廕子、光耀門庭,而是透過輔佐別人來彰顯自己之能,心境澄明,了無一物。就像明成祖朱棣的謀士,和尚姚廣孝,在朱棣登基後飄然而去,依然還是做個和尚,彷彿修行一樣,在大明宗室的豪門恩怨中走了一遭,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是一門遁世的學問!不滯於物,了無塵埃!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

    四、讀書人心中無刀

    古之謀士多為讀書人,而且讀書的基礎是聖賢書,然後才是經世之學、兵法韜略、奇門遁甲,做人的道德準則早已經在十幾年寒窗苦讀的歲月中銘刻在心,所以,作為讀書人,謀士的道德準則是清晰的、明確的!

    即便為了建功立業,不得已而行詭詐,內心也會受到鞭撻,如前文所述的陳平、諸葛亮,都在晚年懺悔自己的過失。

    而梟雄則不然,道德界限非常模糊,甚至沒有底線,人生目標不是遵守什麼規則,而是億自我為中心,我就是天下!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

    項羽:坑殺秦軍降卒二十萬!

    劉邦:逃亡途中把兒女推下車!

    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冉閔:屠胡三十萬!

    李世民:射殺親兄弟於玄武門!

    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朱元璋:殺盡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這些滅絕人性的行為,是謀士不敢做的,但對於梟雄來說,眼裡只有江山,其他生命如芻狗般輕賤!

    所以,謀士是打不下江山的!

    江山冷血!

  • 6 # 王子糾

    謀士知所以被稱為謀士,就是他們都是一些聰明人,比一般人有智慧,有見識。所以他們比一般人要看得長遠一些。往往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地方。但是這樣的人正因為太聰明,看到問題的地方太多,所以要處理問題的地方也很多,而他們雖然厲害,也只是某方面厲害,並不是方方面面都厲害。當遇到某些特殊的問題的時候他們也無能為力,所以多數謀士都是不得善終的,就是人們所說的不得好死,就像被人詛咒一樣。

    謀士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叫法,秦以前多稱為說客,秦以後又被稱為謀士。謀士知所以沒有單幹最主要因就是資源不夠,能力不夠。很多單幹當老大的人,並不是他們聰明才單幹當老大的,而是他們的能力很厲害,多數為武力值很厲害,比如說項羽啦李自成啦安祿山啦等等。還有的就是掌握一定的資源,這種資源就是一定的團體力量,有大有小,也可以從小到大。三國時期的劉備,原始的團隊力量也就是張飛,關羽和他,就他們三人,後來就壯大到一個國家。

    謀士一般是不會單幹的,因為太聰明瞭,沒人敢跟著他們幹,因為一般聰明人都算得很精,跟著他們幹或許有的時候,為他們出生入死,到頭來可能連口湯都喝不到。沒人願意那樣,所以他們拉不到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而要想單幹當老大,沒有自己的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

    能單幹當老大的人,大多都是為人豪爽,做人大方,與朋友相處不計較個人得失,性格爽朗之人。這樣的人往往愛交朋結友,能力很強,身邊也常常有一群死黨朋友。他們也會為朋友排憂解難,他們靠的常常是一股義氣,並不是靠他們的聰明。相比之下,聰明的謀士們就不會這麼幹了。他們知道的多,看的遠,相對而言他們不喜歡冒險,喜歡過穩定的生活,不會衝在頭號大梟雄的位置。所以再厲害的謀士也不會當老大,即使當了,時間也不會很長,因為能力不夠。

  • 7 # 賈佔293

    一代帝王,一代梟雄也罷,必有過人之處,不是什麼人?想當就能當的,一個元帥,他能縱觀全域性,排兵佈陣,一個將官然威武,他只能會衝鋒陷陣,一個軍師,他只能出謀劃策,樣他統帥全軍他未必能,另外,所有的下屬也為你服他,

  • 8 # 揚楊劉

    當老大你得有資源和能力。

    不是誰都能當老大的。就拿三國的曹操和荀彧來說吧,曹操人家家裡是有錢人,有權有勢,這就是當老大的資本,荀彧有嗎?曹操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打仗,讓荀彧一個謀士來打官渡之戰,他行嗎?他能服眾嗎?他會打仗嗎?

    總的來說就是要有實力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謀士去出謀劃策的,給主子想辦法,這是他們所擅長的。當老大自己單幹的人,大多是有濃厚實力的,比如東漢末年的袁紹,袁術,家裡四世三公,還有曹操,他們有權有勢的,自然就當了主公,然後厲害謀士就爭相投靠了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流浪狗太多的原因是商業繁殖的狗廠太多,不能只怪愛狗人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