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蒼傷大叔

    孫策被暗殺後,沒有傳位給自己的親兒子,而傳位給孫權是否也是一個陰謀呢?眾所周知,孫策雖用了不到六年時間就佔領江東六郡,是完全靠武力所得,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政權立足未穩、內憂外患。對內:江東人不服統治,部分財閥蠢蠢欲動,六郡尚未完全征服。外患:北有曹操,西有劉表,他知道自己弟弟年幼就智慧過人,江東在他弟弟手裡才有更好發展。

  • 2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1.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4月,正當孫策準備發兵北上之時,在丹徒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2.就在孫策回到家中,孫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開始吩咐下去,叫來一些心腹大臣,大臣都知道孫策的實際情況,情況危機的時候,大臣都知道這就是開始傳位繼承人,而且每個人,都開始迎接新的江東主人。 每個人都會想到孫策繼承人就是她的兒子孫紹,但是宣佈結果的時候,有的人非常失望,有的人卻是開心,而且每個人都會大大的出乎意料,孫策不是立他兒子孫紹,當著文武大臣面前傳位於孫權。 3.同時交代文武大臣都好好輔佐孫權,這一事件讓很多人看不清楚什麼情況,也讓很多人看不懂其中原因,為什麼不傳位於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自己弟弟孫權。 孫策對著文武百官說些重要話,如今天下以亂我江東,依靠著天險,可以做到易守難攻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論帶兵打仗孫權比不上孫策,要是比識人才孫策比不了孫權,他倆就是互補關係。 4.意思就是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不易,只能用一個能守住江山的人來繼承,這個繼承人孫權是最適合的,於是就把江東大印大權交給孫權,可是吩咐他一手培養的將領,開始聽從自己死後的安排,怎麼保護江東和孫權的性命,可憐上天不保佑江東孫策,年僅二十六歲去世。 5.孫策有一子二女兒,孫權兄弟五人,大哥是孫策,長於孫權七歲;三弟是孫翊,小於孫權四歲;四弟是孫匡,生平年歲不詳。另一位弟弟孫朗,不見於《三國志》的本傳,而見於虞喜所著的《志林》,是孫堅的一位姨太太所生的兒子。 而其中孫權是最惹人注意的,才華出眾,其中三弟是孫翊是被文武大臣看好的人,帶兵打仗是一個好手,打仗勇猛,而且這樣三弟孫翊有利於繼承江東主人,同時能給江東帶來內部穩固性,所以一些大臣,非常希望他能繼承江東主人。 6.孫策卻沒有這樣做,是什麼原因,我們可以分析當時江東條件下,按理說古代帝王死後,都幾乎是父死子繼,子承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件,但是孫策卻不是這麼做有哪些原因。 孫策沒有選擇他自己孫紹,一種可能就是孫紹還沒有成年,孫紹哪個時侯才十歲,十歲能幹什麼,十歲繼承王位,就只能什麼事情聽從大臣,什麼事情都幾乎由最高管理者說了算,就比如說後期。有一個好的事件證明孫策做法是對的。 7.孫紹和她叔叔孫權相比,一個是沒有成年的孩子,一個是做出一定的成績,要是孫策把自己位子傳給兒子孫紹,有可能孫紹的命不保。 就比如說後期,江東發生一件大的事件,後期孫氏內部開始出現不按份的人,史記記載,孫權在掌權的時候,孫輔和孫暠都開始鼓舞文武百官搞事,想要奪取大權,最終都被孫權搞定。

    看歷史,說歷史,孫策能從大局著想,將江東大權交給弟弟孫權,非常有遠見,孫權知人善認,守住江東肯定沒問題。在孫權很小的時候,孫堅和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是第一個攻進洛陽皇宮的,部下在井裡打撈起傳國玉璽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上天的旨意,要孫堅稱帝,包括孫策,就孫權一人覺得這是個禍害,不能稱帝,甚至不能告訴他人,小小年紀有這樣的見識很膩害,孫策自愧不如。還有一次父親孫堅被劉表部下黃祖射殺,屍體還是孫權從劉表處要回來的,可見孫權膽識過人,最後借用曹操評價孫權的一句話:☞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子仲謀)

    孫策是英明的,孫權也是英雄了得至少在孫權活著的時候守住了江東六郡。

  • 3 # 慕容鑑史

    孫策是江東猛虎孫堅的大兒子,其英勇無比、戰功赫赫,名列三國二十四名將。他的死也與自己的名氣脫不了干係,江東雖然長江天險,足以自保,但大丈夫志在天下,在周瑜的幫助下,一步步的準備進攻自己的殺父仇人荊州劉表。

    劉表派出刺客將其暗殺,另一種說法是曹操派刺客殺死,對於這兩種說法我更加堅信第一種,迴歸正題孫策臨終前,為什麼要把王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呢?自己的親生兒子不重要嗎?接下來我為大家解釋這個問題。

    1、孫權年少成名

    孫權小時候就跟隨孫堅征討過董卓,當時的孫權年僅九歲,就勇於上戰場學習謀士的謀略以及父親孫堅的馭人之術,並且孫權喜歡結交天下的名士,在江湖上的名氣孫權不低,並且曹操曾經評價:生子當如孫仲謀。

    年少成名之後,孫權專研歷代帝王成功與失敗,王朝的興盛與覆滅。這樣勤奮好學的他博得了孫堅的喜愛,孫堅臨時前特別囑咐孫權,兄弟二人一定不要相爭,一定要盡心盡力的輔佐自己的哥哥孫策。

    2、孫紹年齡太小

    作為孫策的長子,孫紹的年紀並不符合繼承的條件,當時江東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孫紹如若繼位一定會被江東四大家族重新崛起,一旦崛起孫家會在江東沒有一點話語權,所以此時孫權繼位是最好的人選。

    孫權只是將這位小侄子送到江東的一處僻靜之處,並沒有親自對自己的侄子動手,這件事情做的比很多人都仁慈,要知道是沒有人願意讓“定時炸彈”活著,威脅自己的地位,因此孫權的人品也是不錯的。

    3、威嚴

    孫權在軍中的威嚴雖不高,但在朝政上的才能是讓所以大臣都很服氣,不過一些武將認為孫權年紀還小並不能擔當大任,因此心中不服,但孫策死前告訴過孫權,你雖然年紀小,但你是主子他們是奴才,不要怕放手去做。

    從此軍中以及朝廷上的威嚴併發,從而沒有人能夠挑戰孫權在江東的地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還有主要內容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