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響水大米

    市場經濟運營條件下很多人一般的觀點都會認為產品滯銷就是供求關係上發生了變化,一般人理解為供大於求的時候產品價格產品價格下降,求大於供的時候,產品價格會上升。

    這在一定的市場執行週期內符合正常的市場規律,但是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當農民生產的農產品生產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的時候,農產品也會出現賣不出去,賣不上價格的困境。

    現在人們的消費觀念已經從吃飽轉變成吃好,人們對食品的營養和安全等多方面更加看重。希望吃到更多綠色、有機、無公害且質量優秀的農產品。

    就拿大米來舉例來說很多地區大米上市後可能會出現滯銷的問題,也就是農民感嘆的所謂賣糧難,糧價傷農的現象。但是在我們東北老家農村大米的銷售情況來看,大米收穫後從中秋節到春節前的這一段時間,是大米的銷售高峰期。過完年即使你有錢也很難大量買到當地優質的響水石板大米。因為當地農民的大米已經全賣空了,除非是個人家為了保證全面的銷售自己低溫儲藏的稻穀。同樣是大米,但是銷售狀況上卻產生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滯銷,低價,一個是供不應求。

    當別人說養殖雞賣不上價不賺錢的時侯,京東的“跑步雞”168元一隻供不應求。

    當養殖戶說豬肉價格低,養殖賠錢的時候,農家原生態笨豬肉銷售火爆。

    當國內大米滯銷低價的時候,很多人跑去日本揹回來“天價大米"。

    所以農作物價格低廉滯銷,產品供大於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華人不是沒有消費力,而是我們生產出的農產品還沒有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這也就是國家為什麼要倡導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目地。農業生產中只有做好,做優,做精,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增加農民的收入。

  • 2 # 七星老農

    你覺得有時候農產品滯銷,是不是因為供過於求,為什麼?

    第一種原因是品種原因

    就拿種植水稻為例,明明國家有優質雜優稻種子供應,價格65塊錢一斤,聽說今年國家雜優種子價格降價了,才不到35元一市斤,而農村人為了節省那上百塊錢一畝的種子錢,卻仍然選擇傳統稻留種的"黃華子"作為種子去播種。

    而水稻"黃華子"不但產量低,而且又不抗病蟲害,最主要的是米質低,煮飯吃一點兒都不化飯,平時雜交水稻收購價格148元一百斤,而現在的中稻黃華子稻穀收購價格才100元錢一百斤,陳谷只收95元一百斤,大家比較一下,優質品種的價格是不是高於低質品種的價格了,二者相比較就一目瞭然了是吧。

    第二種原因就是跟風種植

    跟風種植是造成農產品積壓,賣不起價格,滯銷的主要之因。

    就拿種植大蒜來說,大家對大蒜銷售市場又沒有詳細的瞭解,只知道今年大蒜價格高,明年我就大肆種,所以就大量以高價5.5元一斤的蒜頭種子播種,而到今年大蒜收購時,價格才1.2一1.5元一斤,這叫虧本虧大了是吧,可問題是大蒜滯銷時,它的附帶產品蒜薹也多,也不暢銷,還必須請人出錢抽出來扔土裡,這叫"禍不單行",虧了血本。

    第三種原因就是種植資訊與銷售資訊閉塞

    農產品種植資訊與銷售資訊,是決定農產品收益的關鍵之一,而在咱們農村,種植農產品一般是一些老農們,年輕人一般都外出打工了,老農們一不會玩手機,捕捉不到當年的種植資訊,二不會上網,不能在網上選購優質農產品種子,收穫農產品以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在網上銷售自己的農產品,再加上農村電商網際網路不發達,都是阻礙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之一。

    第四個原因就是農村農民的農產品不能在城市直銷

    到了水果蔬菜豐收的季節,農村農民只能在家中乾著急,耐心等待收購商來收購水果蔬菜,價格任人宰割,而自己卻沒有定價權。

    把水果用三輪車拖到城裡去賣吧,農貿市場老闆要收你一百錢一天的管理費,弄不好你那一車水果還真只能負擔市場的管理費了,自己連中午吃一個盒飯的錢都沒有了。

    農貿市場攤位費太貴了,咱們農村人賣不起,那就拖著水果到大街小巷中去賣吧,嘿嘿被城管叔叔們知道了,就象趕"賊"一樣的趕回了農村家裡,只好讓這些水果自己爛去吧,反正一家人吃不完它……

  • 3 # 興盛農業

    現在的市場行情農產品滯銷,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蔬菜批發市場收費高,人工工資高,運費高。造成了蔬菜水果原產地農民不得不賠錢出手,消費者不得不感慨消費不起。再有些批發商地頭壓價市場抬價,造成了蔬菜水果幾倍到幾十倍的差價,不只是農民難過,小販們也為進貨難,賣貨也難發愁。

  • 4 # ruile191751515

    農產品供大於求是滯銷的一個方面,買方因價格太高銷費的就少了,,農產品透過各個環節到城裡市場就價格很貴。就拿蘋果來說,在產地1元多錢,到城裡超市,就成了7_8元1市斤。城裡人雖然有錢,也覺得吃不起,所以該買10斤的就買成5斤了。怎樣能讓農產品直供城市,價格就低了,銷費大了,農產品就不會滯銷了。

  • 5 # 農家營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除了供大於求,還有一些農業模式上的根本原因。

    “豐產”不“豐收”,農產品滯銷的困境年年都有,有的養殖戶把雞蛋含淚倒懸崖,有的養殖戶把鴨苗直接扔進焚燒爐,還有一些奶農用鮮牛奶澆地,藕農拿蓮藕餵羊,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這些年格外多!一邊是“農民賣難”,另一邊卻是“市民買貴” ,城市中的居民不斷的抱怨果蔬價格太貴,吃不起。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其實,造成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農產品季節性集中上市,市場供過於求;農產品產銷資訊不對稱,造成跟風種植或養殖;果蔬品種單一,質量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低;銷售渠道單一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發達國家,比如以大農場模式為主的歐美,農產品滯銷現象發生頻率較小。由此不難看出,出現滯銷的原因跟中國當前“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經營模式有一定的關係!

    分散經營就容易出現農民在提升農產品品質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價格容易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再加上很多農民不懂得預測行情,盲目種植或者養殖,而銷售渠道又相對單一,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的怪迴圈就會不斷重演。

    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有人說可以採用種養結合,一份土地,兩份收益,最大限度的降低單一的種植業和單一的養殖業的風險,有人說可以等待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出現,有人說最好消滅中間商,你覺得呢?

  • 6 # 農人莫小道

    在現有的市場環境模式下,對於產品的滯銷,我們,不認為都,出現於供過於求的整個市場反應。

    因為現在的農副產品很多,都是在收購地裡面出現的各種,交易的問題。

    我們之前也能夠看到一些實際的案例,在種植戶方面來說,寧願讓它爛在地裡面,也不願意賣出去,但是市場上面這個價格又是非常的高的。

    這個是為什麼呢。

    收購商中間的操作。

    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歸類於收購商的,在中間操作的這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例如現在的荔枝,在原場地廣西這邊有的地方一度,價格低到五毛錢一斤。但是在外面市場裡賣的這個價格,甚至十塊錢一斤,五塊錢一斤都有。

    所以就是由於中間商的操作不當,引起的這種,失誤,或者說這種困境導致了,這個農副產品滯銷的問題。

    天氣環境原因。

    例如2016年的時候,我們這邊,在收穫水果的季節,出現了大暴雨甚至天氣的突變。

    所以導致外面運豬的車輛進不來,我們這裡面的運輸車輛也出不去,這種情況下,我們產品即使有市場,也銷售不出去,只能夠滯留,要爛在地裡面。

    所以每個農副產品的出現滯留的情況。並不能一定歸咎於市場這個供大於求。對於市場的反應來說,任何水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供大於求的場景。

    所以我們覺得,對於農副產品滯留的問題,不一定都是有這個市場的,供大於求,或者是與市場的需求量有一定的聯絡。

    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都是,在收購商,中間商操作這些環節,出現了一些困難或者一些問題,導致了農副產品滯留在這個,種植場地裡面出不去。

  • 7 # 詩韻185547961

    不是,應是國家政策的改革波動。國家政策對居民消費和需求都有引導作用!農產品也要找準市場,做好前期預測,進行生產。要做好品質農業,進行和進口農產品競爭市場,同時用法律手段反傾銷,穩定市場秩序!

  • 8 # 耕小田

    農產品供過於求,從表面看有一定原因,但實際上應該是供給端出現問題,就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因為供給鏈條過長,農民種植分散,資訊不對稱,產銷分離,批發與零售分離,物流困難,供求錯位,所以有些時候就會農民朋友種出的菜嚴重滯銷,有時候農產品嚴重稀缺(比如蔥、姜、蒜等)。

    從消費者需求來講,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部分人群需要更好質量的農產品,目前中國農產品種植仍然同質化、規模化,農產品很難滿足不同需求市場,也會導致農產品滯銷問題。

  • 9 # 華南農小白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是多樣的,下面愚人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是供大於求,農產品滯銷最大的因素就是因為該產品的產量過大,供大於求了。人們往往都有一個弱點,看到別人種植或者養殖什麼東西賺錢了,於是也躍躍欲試,跟風跟進,結果很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導致產品滯銷。另一種情況是天氣好的因素,風調雨順,特別適宜農產品生長,因此水果出現大豐收,也會導致產品滯銷。今年多次 出現了農產品滯銷,價格暴跌的悲劇。如廣西桂林的砂糖橘、百色的芒果、靈山的荔枝,以及北方的大蒜等等,都是因為市場飽和等各種因素導致了滯銷,農民欲哭無淚。

    二是產品質量過差,市場競爭力不足也會導致產品滯銷。比如去年廣西的砂糖橘就是由於部分果農粗心大意,沒有做好防寒措施,導致很多果場都遭遇了霜凍,水果凍壞了,果農又急於出手止損,導致了大量霜凍果集中上市,形成了滯銷,價錢跌至1元/斤。果農損失慘重。

    三是資訊不對稱,有很多的優質產品由於缺乏宣傳,鮮為人知,農民種植出來的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無人知”,大眾缺乏對其認知,產品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推銷不出去。因此,透過多種渠道對自己的農產品進行宣傳推廣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是流通環節太多,目前中國農產品存在普遍問題就是流通環節比較多,農民不能及時、直接地將自己的農產品推銷出去,而是靠收購商上門收購為主,銷售渠道過於單一,一旦該產品的產量較多,或者其他因素影響都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銷售。因此現在很多人透過電商平臺、農超對接等渠道對農產品進行銷售是個不錯的銷售手段。

  • 10 # 光頭農夫

    在如今物慾橫流的時代,造成農產品銷售不暢或滯銷的原因很多,供大於求是我們正常理解滯銷的原因之一,也是當前唯一能給滯銷產品的一個藉口,其實農產品的品質不好、品牌不響、銷售方式不對等也是造成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藉此,我就對於如何破解農產品滯銷的難題,提幾個建議,

    第一、避開農產品的同類化,在農村普遍老農們比較單純,資訊不及時,容易產生農作物種植等跟風生產,看到別人種什麼養什麼跟著仿效,雖然在技術與管理方面得到了支援,可是在銷售時會帶來很多的不便,如此的同類化造成農產品銷路不暢或是滯銷不足為奇。所以要避免農產品滯銷建議老農們儘量避開農產品的同類化。

    第二,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提高農產品產量來增加收益,是老農們一直深思希望的,為此,有這麼些老農為了提高產品產量,甚至可以不擇手段,不料產量上去了可是品質下降了,銷量與收益並沒有增加,當今的消費者面對品種繁多的農產品,已經有了很多的選擇空間,所以在採購產品時以高品質高質量為先的佔大多數,所以農產品的品質也是影響銷售不好或滯銷的原因之一。

    第四,創新農產品的2次開發,農產品的銷售也是非常具有創新性,在農產品銷不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透過對農產品的2次開發,常見的是透過包裝設計,比如個性化的禮盒,組合式的禮盒等,也可以把農產品與其他產品連帶開發銷售,市場上農產品組合銷售的成功案例不少,最典型是棗夾核桃,把核桃仁整快夾在棗的中間,還借用吉利語言“早想核你在一起”的諧音,深得市場的熱捧。

    品質為王,不管農產品的銷售方式多樣,要保持與提高產品的銷量與效益,建議老農們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對農產品的質量要高度重視,或許在當前投入成本與產量上會有所損失,相信不久,你的農產品一定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大有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6000美國和波蘭軍人打算在6月舉行盟軍精神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