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麼得時候回來

    動物分類學的階元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目是在科的上級,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牛科奇蹄目特點草原奔跑獸類,主要以第三指發達承重,其餘各趾退化或消失,趾端有蹄,利於奔跑,門牙適於切草,犬牙退化,臼齒咀嚼面上有複雜稜脊,胃結構比較簡單,裡面典型種類有馬科,犀牛科等偶蹄目特點第三四趾同等發育,以此負重,其餘各趾退化,具有偶蹄,尾短,上門牙常退化或消失,臼齒結構複雜,適於草食,除澳洲,其他各洲都有種類,代表種類有豬科,河馬科,駝科,鹿科,長頸鹿科,牛科.

  • 2 # 使用者2054928682947

    馬和驢是奇蹄目是因為馬和驢是大型食草動物,趾數為單數主要以第三趾負重,其餘各趾退化或消失,趾端具蹄,利於奔跑。

    豬牛羊是偶蹄目是因為它們為大型食草動物。由於第3和第4趾(指)特別發達,長短相等;第1趾完全退化,第2和第5指(趾)不發達或缺如,因指(趾)為雙數,指(趾)端又有鞘狀蹄。

    詳細解析:

    奇蹄目,大型食草動物。主要以第三趾負重,其餘各趾退化或消失,趾端具蹄,利於奔跑。馬、驢和犀牛都是這一目的常見動物。

    偶蹄目,大型食草動物。第三、四趾同等發育,以此負重,其餘各趾退化。除澳洲外,遍佈各地。豬、河馬、牛、駱駝、鹿和長頸鹿都是這一目的動物。

    奇蹄目簡介

    奇蹄目(學名:Perissodactyla )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因趾數多為單數而得名。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四後三,現生的奇蹄動物貘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

    奇蹄目腳的中軸透過中趾,第一趾(大拇指)和第五趾一般都已消失,這樣,前後腳通常只有3個趾起作用,在進步的馬類中甚至只有1個趾。多數動物趾端為蹄,但有一科指端為爪。

    在奇蹄目的踝部,距骨近端有一雙重隆起的滑車形的面,以與脛骨相關節,遠端與踝部其他骨頭相連處則為一扁平的面。奇蹄目的股骨,在其骨幹的外側有一顯著的突起,名第三轉子。這類動物的門齒通常齊全,組成一剪割植物的有效器官,犬齒退化或消失;前臼齒在進化過程中逐漸趨向高度臼齒化。

    向左轉|向右轉

    偶蹄目簡介

    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多為大型、中型的草食性陸生有蹄類哺乳動物。世界上現有171種,由於第3和第4趾(指)特別發達,長短相等;第1趾完全退化,第2和第5指(趾)不發達或缺如,因指(趾)為雙數,指(趾)端又有鞘狀蹄,故稱為偶蹄目。

    除澳洲外,野生的偶蹄類遍佈世界各地。依動物的消化方式和胃的結構,可分為2個亞目:不反芻亞目(如豬、河馬等)和反芻亞目(如駱駝、羊、鹿、長頸鹿、牛、羚羊、駝羊等)。偶蹄目動物經濟意義很大,有的種類為重要的家畜,如牛、羊、馴鹿、駱駝、犛牛等,有的種類為著名的藥用動物,如麝、梅花鹿。現約有百餘種被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

    向左轉|向右轉

    拓展資料:

    奇蹄目與偶蹄目一樣,是食草動物,奇蹄目動物只有一個胃,偶蹄目動物有兩個以上的胃,馬、驢是奇蹄目動物,牛、羊是偶蹄目動物.

    食肉目,以食肉為主,犬齒髮達,虎豹豺狼皆是.

    齧齒目,牙齒一生都在長,所以一生都需要“磨牙”,老鼠、兔子都是.

    翼手目,前肢變異成翼狀,可飛行,如蝙蝠.

    偶蹄目的奇蹄動物和奇蹄目的偶蹄動物

    西猯,是一種分佈在美洲的中小型偶蹄目動物。雖然西猯外形酷似豬,生活習性也和豬差不多,但是與豬的親緣關係較遠,屬於豬科之外的西猯科。西猯的後肢只有3趾,少了一個小腳趾。

    雖然屬於奇蹄目的現代馬只有一個腳趾,但是原始奇蹄動物卻不是這樣。它們的腳趾是前三後四,後肢是“偶蹄”的。現存的奇蹄目動物貘就保留了這種結構,而犀牛在進化過程中,一個後腳趾消失了。

    向左轉|向右轉

  • 3 # 網路新鮮玩意

    奇蹄目 奇蹄目Perissodactyla奇蹄目是哺乳動物下的一個目。包括有奇數腳趾的動物。原始奇蹄動物的腳趾是前三後四,現生的奇蹄動物貘(tapir)就是這樣的腳趾結構。奇蹄目成員胃簡單,不具備偶蹄目部分成員那樣多的胃室,但盲腸大而呈囊狀可協助消化植物纖維。現存的奇蹄目有三個亞目,分別是馬型亞目,Hippomorpha(包括馬科和已經滅絕的雷獸科〕,爪獸亞目,Ancylopoda(已經滅絕〕和角型亞目,Ceratomorpha(包括貘科和犀科〕。奇蹄目的化石非常豐富。奇蹄目史前曾是十分繁盛的種群,分化出形態各異的種類。史前的奇蹄動物包括爪獸(Chalecothere),巨犀(Indricothere)等。現代的奇蹄目整體呈衰落狀態。由於偶蹄目更能適合消化植物纖維,所以奇蹄目的生態位被後起的偶蹄目逐漸取代。哺乳綱。包括小部分大型草食性有蹄動物。僅第三趾特別發達,其餘各趾或不發達,或完全退化,趾端具蹄。頭部有角或無角,生角者系表皮的衍生物,終生不脫換,與鹿類和牛、羊類的角都不同。門齒上下頜均存在,適於切草,犬齒存在或退化,臼齒齒冠高,咀嚼面寬闊,其上有複雜的稜脊,適於研磨草料。胃為單室胃。這類不反芻的食草動物,都有很大的盲腸和擴大的結腸,微生物在此像在反芻動物瘤胃內那樣對纖維質食物進行發酵分解。肝無膽囊。分為3科:貘科、犀科和馬科,其中貘科分佈限於中美、南美和馬來半島。進化奇蹄目動物是由古新世的踝節目動物進化而來。基本上從始新世開始分化。哺乳綱的1目,因趾數多為單數而得名。無鎖骨,股骨具第3轉子;前後肢軸均透過第3趾支援體重。現生種牙齒數36~44枚;具散漫狀蛻膜胎盤和雙角子宮;乳頭鼠鼷位;睪丸降於陰囊或無陰囊;胃簡單;盲腸大並呈囊狀;體長200~400釐米,體重200~3000千克。奇蹄目下分馬形亞目和貘形亞目,包括滅絕的型別在內,共有10多個科。現在只有馬科、貘科和犀科3科7屬17種。在第三紀初期,多數奇蹄類是小型動物,最古型別的前肢各有4趾,後肢均為3趾。在各地發現的中、上新統的三趾馬化石,四肢兩旁的側趾逐漸縮小,而現存馬科動物的四肢側趾甚至消失,第3趾高度發達,同時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橈骨和脛骨特別延長,這反映出馬科動物的遠祖從適應森林泥土躍行到逐漸適應草原賓士的過程。貘形類是最古老的奇蹄類,在系統上和犀類比較近。現生貘在骨骼和牙齒的基本構造上還保留著第三紀初期的許多原始性質,如前足4趾,後足3趾,四肢粗短等。犀類化石在奇蹄目中種類最多,分支最複雜,分佈亦廣。原始型別前肢4趾,後肢5趾;後期犀類前肢4~3趾;頭骨延長並增大;前臼齒臼齒化,高冠;門齒從有到無。現存犀類種類已很少,仍保留著一些原始特徵,如有的尚存上、下門齒,頭骨細長,臼齒次高冠或次低冠;具獨角或雙角。奇蹄目的現生馬類棲居草原和荒漠,活動於多山地帶或高原的開闊地區,有的耐乾熱,有的耐幹寒;貘類多棲息在熱帶叢林及水源充足的沼澤地區;現代犀類多棲息於悶熱而潮溼的森林、叢林或蘆葦叢中。現存馬類主要分佈於亞洲和非洲,在亞洲可達北緯50多度,計有2屬8種。貘類見於亞洲南部和美洲,現生者僅1屬4種。犀類現在僅分佈在亞洲和非洲,計4屬5種。奇蹄類除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外,在動物園展出中亦佔重要地位,其中犀牛類又是珍貴的藥用資源動物。某些野生馬類還可與同類的家畜雜交,供改良育種的科學實驗用。各國已採取措施,積極保護這類珍稀動物。 偶蹄目 偶蹄目(Artiodactyla)偶蹄目是哺乳動物中的一個目,約220種,其中包括許多對人類生活很重要的動物。偶蹄目是唯一在現代仍然繁盛的有蹄類。因蹄多為雙數,且第三、四趾同等發育,共同支援體重而的名。偶蹄目在始新世就已出現,可能與肉食性的鯨類和中獸類有較近的親緣關係,偶蹄目在出現早期雖然有些較成功的類群,但總體上不是很繁盛的類群,但是在新第三紀以後地位日趨顯著,到現代則佔據了壓倒性的絕對優勢,無論種類、數量還是分佈上,均遠遠超過現存其它的有蹄類。偶蹄目現存和化石種類均多,可以分成豬形亞目Suiformes、胼足亞目Tylopoda和反芻亞目Ruminantia三個亞目。偶蹄動物的進化偶蹄目動物由古新世的踝節目動物進化而來。基本上從始新世開始分化。中新世和上新世是其進化的重要時期。 外形上,早期的偶蹄動物類似今天的鼷鹿類: 小巧,短腿,以葉子為食。始新世晚期(4600萬年前),三個現代亞目已經開始分化:豬形亞目、胼足亞目和反芻亞目。然而,偶蹄目並沒有佔據生態主導地位,當時是奇蹄目動物的繁盛時期。偶蹄動物只能佔據一些邊緣生態位艱難維生。但是同時它們也在這個時候開始了複雜的消化系統的進化,從而能夠以低階食料為生。 始新世開始出現了草。中新世的時候全球氣候變乾燥少雨,大量雨林枯亡,草原開始發育,並向全球蔓延開來,由此帶來了諸多變化。草本身是一種非常難以消化的食物,而唯有擁有複雜消化系統的偶蹄動物能有效地利用這種粗糙、低營養的食物。很快偶蹄動物就取代了奇蹄動物的生態位,成為了食草動物的主導。 偶蹄動物分為兩大類,然而各類內部形態詫異很大。豬形亞目(豬、西��和河馬)保留四趾,臼齒簡單,腿短。犬齒常常變大成獠牙。除了河馬以外,它們屬於雜食動物,胃構造簡單。 駱駝類和反芻類則相反,傾向於向長腿、兩趾和複雜頰齒(用於對食草的適應)和複雜胃。伴隨複雜消化系統的出現,它們有了反芻的行為:將半消化狀態的食團吐回嘴裡重新加以咀嚼後下咽以獲得對養分的最大程度利用。偶蹄目與人類偶蹄目動物對人類很重要。從史前開始偶蹄目動物就是人類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是古人類的重要的狩獵物件。在法國和西班牙的巖洞裡留下的克羅馬人畫的壁畫,裡面就包括了大量的野牛、北山羊等偶蹄動物。幾乎所有的人類文明裡都有偶蹄動物的存在(比如舊大陸諸文明裡的牛、羊、駱駝,南美印第安人文明裡的駱馬、羊駝等)。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裡就有偶蹄動物。偶蹄動物是構成了人類畜牧業和農業的重要成分,是人類最主要的肉、乳製品來源動物,也是皮革業的重要來源動物。--------------------------------------------------------------------------------哺乳綱的1目。因四肢末端的蹄均呈雙數而得名。頭上大多有角;胸腰部椎骨較奇蹄目為少股骨無第 3轉子;四肢中第3、第4趾同等發育支援體重,胃大都為復室性,盲腸短小。除大洋洲外,分佈於世界各大洲。現存10科75屬184種,包括野豬、河馬、駱駝、鹿、叉角羚、長頸鹿、麝和鼷鹿等。其中長頸鹿是最高的動物,頭頂距地面5~5.4米。最矮小的是鼷鹿,高0.5米。本類動物以趾端的蹄著地而行,通常由粗大的第3、4趾均衡地承擔體重,第2、5趾小而呈懸蹄,或缺如。以吃草、樹葉為主,僅少數種類為雜食性。反芻的有駝科、鼷鹿科、麝、長頸鹿科、鹿科、叉角羚科和洞角科。偶蹄目動物胃的構造複雜,呈4室。河馬科、 野豬科不反芻。胃1~3室。反芻的機制是進食時經過粗略地咀嚼,嚥下的食物進入瘤胃和蜂巢胃,休息時,胃內食物陸續嘔入口腔,再經過咀嚼,咽入重瓣胃和皺胃。這是一種縮短取食時間和加強消化粗糙食物的特殊適應。門齒僅下頜門齒髮達,上門齒小或退化以至消失,僅以硬皮上唇咬合取食。前臼齒和臼齒在構造上均屬高冠齒。具有適於研磨的咀嚼面。例如豬的頰齒具有隆起呈多數的小瘤狀突,稱為丘齒型。反芻類的牛、羊和鹿的頰齒具有前後擴充套件“V” 字形或新月形的月型齒。反芻獸與非反芻類在體型上亦不相同。反芻獸腿長、頸也長,善於奔走。非反芻獸四肢短,體型粗壯,其生活與水域的關係更密切些。偶蹄目與奇蹄目的區別在於兩者蹄數不同,奇蹄類的蹄呈1或3的奇數。反芻偶蹄類動物的頭上具角。角可大略區分為4種類型:①鹿類雄性個體的角具有分枝。夏初長出的茸角覆以面板,後經骨質化,表皮脫離、光裸。繁殖期過後,鹿角在翌年春天脫落。②長頸鹿的角極短小。外覆有面板,但角和皮從不脫落,終生存在。③牛、羊和羚羊的角不脫落,不分叉,外套有角質硬鞘。角的骨心和角鞘終生生長,老齡動物角基粗,角幹長。④北美叉角羚的角不分枝,但有小叉。角鞘每年脫落。中國有偶蹄目動物41種,其中特產偶蹄類不少。例如野駱駝、 林麝、 馬麝、獐、黑麂、毛冠鹿、白唇鹿、麋鹿、野犛牛、藏羚羊和羚牛等。中國麝類資源也很豐富,種類多,居世界各國之首。黑麂數量極少,現僅殘存浙江、安徽交界處。麋鹿曾在長江、淮河下游廣泛分佈,但現已無野生種。麝香和鹿茸為名貴中藥材,中國古代早已開始飼養梅花鹿取茸入藥。1950年開始飼養麝,發展人工取香。現代人們飼養的大家畜中,有許多種類是從偶蹄目動物馴化而來,包括豬、 雙峰駝、 單峰駝、羊駝、黃牛、水牛、犛牛、山羊、綿羊以及梅花鹿、馬鹿、馴鹿和麋鹿等。

  • 4 # 蒙D15777

    哺乳綱的一目,因蹄數多為單數而 得名。無鎖骨,前後肢均透過第三趾支 持體重。胃簡單;盲腸大並呈囊狀。奇 蹄目下分馬形亞目和貘形亞目,包括絕 滅的型別在內,共有10多個科。現在只 有馬科、貘科和犀牛科。馬類主要分佈 於亞洲和非洲。貘類見於亞洲南部和美 洲。犀類分佈在亞洲和非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亞冠,恆大首戰對陣武裡聯1:1平局,今年亞冠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