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二齋
-
2 # 孽海泛舟
對美的感受,本來就是很主觀的。然而唐宋時對歐陽詢的評價是有其歷史影響的,容易被輿論導向。
張懷瓘如下評論: “歐之於虞,可謂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邠也。論其成體,則虞所不逮。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朱長文也說:“世南貌儒謹,外若不勝衣……故其為書,氣秀色潤,意和筆調,然人合含剛特,謹守法度,柔而莫瀆,如其為人;雖歐、虞同稱,德義乃出詢右也。” 梁巘說:“歐陽詢險勁遒刻,鋒骨凜凜,特闢門徑,獨步一時,然無永師之韻,永興之和,又其次也。” 這些言語則更為尖刻,在他們的影響下,“抑歐揚虞”的觀點就成為時風之所向。生活在相同時代環境下的兩位書家,他們的書法地位卻迥然不同。再說顏魯公,在我看來歐公的基本技法是剩過顏魯公的,要不也不會有人拿衛夫人的話來說顏魯公之字是為“墨豬”。這肯定是不對的,比較倆人的優缺之處,唯一可說的就是藝術成就了,顏魯公的藝術成就明顯高於歐公,從顏魯公的行書《祭侄文稿》、《爭座位帖》等等碑帖不難看出明顯高於《仲尼夢奠帖》。顏魯公對書藝之創新可以說是蓋過歐公的。世有公認,顏魯公藝術水平可比肩書聖。
而歐公則是二王法度,未有突破藩籬。
再說褚遂良的楷書,風格婉麗遒媚,筆法嫻熟老到,結體松而不散,線條綿綿不斷,氣息若無還有,餘韻嫋嫋不絕。他的筆是具有一定自由度的。精髓在於一個意。意在筆先,以意導形,用筆可以在一定程度內舒捲自如,結體寬博,結構也沒有那麼緊密穩定,但整體上總會保持很微妙的平衡,透過疏朗的結構表達平靜緩和的情緒,透過線條展示出柔和、舒緩又遒麗的美。透過作品,甚至能夠感受創作者緩緩行筆的那份專注認真,與閒適自在。
對比歐陽詢,結構上沒有那麼嚴謹,自在淡然,臨習起來也更舒適。
封建社會不斷髮展,至清代倡導書風復古,推歐的有翁方綱,姚孟啟,黃自元等。我認為他們也不是說倍為推崇,都是自己喜愛。
書法藝術發展至今,這些偉大的人物被推上歷史的舞臺,也不是你說好就好,你說不好就不好,歷史時代人物對他們的評價我們也要辯證對待。
爾今書法培訓班對歐也不怎麼待見。老師大多以歐險絕,結構太精準,容易對後來學書產生禁錮為由,不習歐。
-
3 # 魏保良
這個問題其實很容易理解。明代出現了臺閣體,清代出現了館閣體。而歐體相對虞、褚、顏,更加規範,更接近臺閣體、館閣體的風格。而臺閣體、館閣體就相當於今天的印刷體,缺乏藝術生機。但是,要說明一點,歐體和臺閣體、館閣體還是有天壤之別的,首先要肯定歐體的藝術成就。館閣體官方代表,沈度作品
唐宋時期,歐的影響不如虞、褚、顏,也有一定原因。唐朝,君王更喜虞世南書法,唐張懷瓘《書斷》將歐陽詢與虞世南相對比,評道:“歐若猛將深入,時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選,罕有失辭.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褚遂良,唐代書法的廣大教化主,中唐顏真卿、宋代米芾,皆學褚遂良,顏真卿,晚唐柳公權楷書主要取法物件即是顏真卿,五代楊凝式學顏,宋四家行書都深受顏行影響。究其原因,還是時代文化造成的,唐宋時期是中國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的時期,對文人束縛相對較小,不像明清時期,大興文字獄、考科舉必須臺閣體、館閣體。館閣體官方代表,劉春霖作品館閣體代表,黃自元作品
-
4 # 傳藝工坊
宋代是文人書法,隨性而寫,看上去很自然但是缺乏莊重與厚重!所以具有形式美、厚重感以及儀式感的歐陽洵的書法,在宋人看來十分的古板!而到了明清時期,文人深受八股文惡俗影響的文人,就想突破宋人的窠臼,於是溯源而上,更注重歐陽洵的儀式感的書法!其實明清文人是復古的,特別是清代,因為甲骨文的發現,開啟了甲骨文、金文、篆書的學習熱潮!所以清代的書法家多是此類的書法家!
-
5 # 考古系大師姐
上行下效,唐太宗喜歡虞世南。首先要說這幾個都是書法大家,在藝術上的成就都是勢均力敵的。但唐太宗為什麼喜歡虞世南呢?因為唐太宗喜歡王羲之。唐太宗對王羲之喜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虞世南師從王家後人智永和尚,唐太宗認為虞世南的字盡得二王遺風,還要虞世南教自己寫字。
皇帝喜歡的字大臣們自然也就模仿、推崇。據說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刻成以後:“車馬填集碑下,氈拓無虛日。”每天都有官員去拓印虞世南的字。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曾經感嘆從此無人可與之論書矣。而褚遂良就是因為字很像,唐太宗也很喜歡,成為他政治生涯的一個籌碼,在虞世南之後,顏真卿之前,唐代的書法基本是褚遂良的天下。顏真卿更是從唐引領了書風一直到現在。
關於歐陽詢,其實唐太宗是喜歡他的字的,且歐陽詢的名聲也是遠播番邦。當時高麗遣使來求歐陽詢的字,唐太宗說:“彼觀其書,固謂形貌魁梧邪?”意思是說你看到這樣的書法是不是覺得寫書之人是一個形貌魁梧的美男子?《新唐書·儒學傳》記載歐陽詢“貌寢侻,敏悟絕人”。也就是長得醜,但是很聰明。所以歐陽詢最大的缺點是長得不帥!而唐太宗是有點顏控的,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都是出名的美男子。
宋代其實跟唐代對書法的審美意識相差不太大,黃庭堅誇孔子廟堂碑:“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宣和書譜》說:“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魏也。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但是,說唐宋代對歐陽詢評價不高是錯誤的,米芾在他的《書畫史》裡說:“(歐)筆力皆率真可愛……唐末學歐尤多。”
至於明清時期,印刷術的發展,木字活本的技術已經很高。且還有了銅活字、錫活字、鉛活字等。相比於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的外柔內剛,歐體的筋骨外露,更適合早期作為印刷的版面。同時,隨著科舉考試的風格逐步緊縮,能自由發揮的空間少。有了所謂的“臺閣體”“館閣體”也就是考試的標準字。館閣體講究“烏、方、光、大”,歐體相對而言更“方”。但是其實明清也不一定就推歐陽詢,比如康熙推董其昌、乾隆喜歡趙孟頫。除了客觀技術的發展,皇帝的喜好是主要因素。
-
6 # 臨池管窺
不知題主何以先入為主地得出這樣的結論?
歐陽詢的書法貢獻、成就及歷史地位,千百年來年早已“焊就”。否定歐陽詢的高度,就是肯定了自己的低微。隋朝短短的四十過渡,在書法史上卻完成了南北融合的使命,併成為唐代書法的橋樑。而真正定型“楷書”這一領域的開拓者和確立者,無疑當推“初唐四家”了。其中楷法最精、用筆最為險勁雄強,自創新意、風格顯明,莫過於歐陽詢,世稱“歐體”。這是他的書法貢獻。
歐陽詢作為縱跨三朝的的大書法家,大教育家,大經史文學家。一生對書法極為留意與痴迷,正因如此,他的其他成就被書名所淹沒。入唐後,歐陽詢已六十一歲,名聲也越來越大,在書壇也最為引人注目。當時人們每得到他的尺牘寸字,均奉為楷範,在“右軍之勢,幾奔走天下”的形勢下,他的書法能達到如此影響,確實難能可貴。不唯如此,他的書名在海外與王羲之相當,遠播當時的日本、北韓和東南亞。《舊唐書》載唐高祖亦曾歎服地說:“彼觀其書,固謂形貌魁梧耶,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在日本更是如此,平安時期號稱“三筆”的嵯峨天皇、橘逸勢均深受歐陽詢書風影響。在當時,確實還沒有一位書法家能達到他這樣的程度,所以《舊唐書》亦稱他“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絕”。這是他的書法成就。
在唐代,除了顏真卿外,留給後人作品最多的就數歐陽詢了。不但如此,在唐代書家中,歐陽詢還是位少有的全才,張懷瓘《書斷》也言:“詢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大人,有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濃之勢,風旋雷激,掀舉若神。真行之書。出於大今,亦別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予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宕流通,示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其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致。”然而,歐陽詢對後世影響最大、深得美譽的,應該說是他的楷書。他的楷書屬“銘名之書”類,筆力充實雄峻,堪稱唐代銘不之書的絕致。這是他的書法地位。
歷史往往只是注重結果,而忽略細節的。歷代對歐陽詢書法頗有的“微詞”是絲毫不能減損其歷史肯定的。在歷史偶然與必然的淘洗下,只留下二王、歐、顏、柳、趙這些切實的“並肩者”,其餘的再有人如何推崇,又豈能與此足論麼?
-
7 # 鐵菩薩山人
此問似是而非,歐書由隋入唐,於書壇並稱歐顏柳趙,其影響一拓而下,除楷外,行書亦然,卜商,張翰,夢奠,千文均為習行之善本,看其傳世諸帖後之跋,豈止清時人贊耶?
-
8 # 萬氏制筆
唐太宗對王羲之喜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虞世南師從王家後人智永和尚,唐太宗認為虞世南的字盡得二王遺風,還要虞世南教自己寫字。
皇帝喜歡的字大臣們自然也就模仿、推崇。據說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刻成以後:“車馬填集碑下,氈拓無虛日。”每天都有官員去拓印虞世南的字。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曾經感嘆從此無人可與之論書矣。而褚遂良就是因為字很像,唐太宗也很喜歡,成為他政治生涯的一個籌碼,在虞世南之後,顏真卿之前,唐代的書法基本是褚遂良的天下。顏真卿更是從唐引領了書風一直到現在。
關於歐陽詢,其實唐太宗是喜歡他的字的,且歐陽詢的名聲也是遠播番邦。當時高麗遣使來求歐陽詢的字,唐太宗說:“彼觀其書,固謂形貌魁梧邪?”意思是說你看到這樣的書法是不是覺得寫書之人是一個形貌魁梧的美男子?《新唐書·儒學傳》記載歐陽詢“貌寢侻,敏悟絕人”。也就是長得醜,但是很聰明。所以歐陽詢最大的缺點是長得不帥!而唐太宗是有點顏控的,房玄齡、杜如晦、魏徵都是出名的美男子。
宋代其實跟唐代對書法的審美意識相差不太大,黃庭堅誇孔子廟堂碑:“虞書廟堂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宣和書譜》說:“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魏也。虞則內含剛柔,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但是,說唐宋代對歐陽詢評價不高是錯誤的,米芾在他的《書畫史》裡說:“(歐)筆力皆率真可愛……唐末學歐尤多。”
至於明清時期,印刷術的發展,木字活本的技術已經很高。且還有了銅活字、錫活字、鉛活字等。相比於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的外柔內剛,歐體的筋骨外露,更適合早期作為印刷的版面。同時,隨著科舉考試的風格逐步緊縮,能自由發揮的空間少。有了所謂的“臺閣體”“館閣體”也就是考試的標準字。館閣體講究“烏、方、光、大”,歐體相對而言更“方”。但是其實明清也不一定就推歐陽詢,比如康熙推董其昌、乾隆喜歡趙孟頫。除了客觀技術的發展,皇帝的喜好是主要因素。
-
9 # 千年蘭亭
對於歐陽詢和虞世南,要了解他們的書法,非常有必要了解他們的從政經歷,藝術從來與政治是相關聯的。
歐和虞同為隋代舊臣,隋亡後二人又一起被竇建德的東夏王朝留用。不久,李世民打敗竇建德,歐和虞又一起降了唐。
歐陽詢因為是李淵隋時好友,入唐即任五品給事中,這也是他一生最風光的時候。
但歐陽老先生顯然缺乏政 治頭腦,站錯了隊,加入了李建成集團。玄武門政變後,李建成被殺,李淵退位,即位後的李世民開始清理門戶,歐陽詢逐漸淪為一員閒散無事的文儒老臣。
而一同降唐的虞世南,一入唐即被李世民收為幕僚,玄武門政變後,他的官越做越大,李世民對其極為仰仗,併成為李的老師。
歐陽詢的書法,在李淵當皇帝的時候影響很大,高祖曾說:“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邊遠的少數民族都知道他的書法。
李世民在位時,他雖然是一受貶閒員,仍能和虞世南一起在弘文館教書法。並且當時許多王公大臣的墓碑,即使是宰相杜如晦之碑,序銘由虞世南撰,但書寫仍由歐陽詢完成。更不用說《九成宮》這麼重要的碑文,李世民同志也認為非歐陽詢書寫不可。
可見李世民同志雖然在政 治上對歐陽詢不滿意,但對其書法還是贊同的。
-
10 # 三少爺_33997
小編學習一下書法史吧,虞世南是二王書法的嫡傳弟子,歐陽詢則不是。王羲之傳王獻之,王獻之傳羊欣,羊欣傳王僧虔,王僧虔傳智永,智永傳虞世南,虞世南傳張旭,張旭傳顏真卿,顏真卿傳懷素,李白等。顏真卿以前都是密傳的。多數是舅舅傳外甥,及叔父傳子侄,少數師父傳入室弟子。
回覆列表
從唐末五代開始,其實書法就開始受顏真卿的影響了,五代有一個被稱為楊瘋子的書法家楊凝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他就是典型的學顏真卿的。
宋四家之一蔡襄,在宋代初年書壇是有很重要地位的,他很喜歡顏真卿,把顏真卿的書法推向一個很高的地位,像後來的蘇東坡、米芾、黃庭堅都學習過顏真卿的書法。顏真卿的書法對於宋朝的尚意書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明清時期推崇歐陽詢書法,是和科舉制度分不開的,其實不僅推崇歐陽詢,也同時推崇顏真卿、柳公權和趙孟頫。
因為這四家的書法都比較工整,適合參加應試考試,顏真卿的適合入門,柳公權的可以練習骨力,趙孟頫的書法使用筆更加靈活,歐體的結構最好,“館閣體”就是從中分化出來,所以表面上看,更加推崇歐陽詢的書法。
後來之所以碑學興盛,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大家看膩了千篇一律的館閣書法,審美太過於統一。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