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半山樵書生

    又是一個沒人答的有意思的問題。先看現代漢語《四角號碼詞典》的解釋。

    [規矩]:gui"ju一,輕聲。1,一定的準則或習慣。2,行為端正老實。[權衡]:quan"heng,均二聲。秤錘(秤砣)和秤桿。比喻估量,斟酌。

    來歷出處可能是:

    A。規矩:

    1,西漢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年)的《史記•夏本紀》。

    農村讀物出版社《俗語典故精選》解釋說:

    [規矩]:《史記》中記載:大禹治水時,"左準繩,右規矩"。準繩就是測量用的"丈繩"。"規"就是畫圓用的圓規。"矩"就是用來畫方的鉅尺。(鉅,好像就是舊時木匠用的"直角彎尺"。)"規矩"後來引申為原則,標準,習慣,也指行為老實。

    2,比司馬遷更早的,戰國後期趙華人,古代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儒家的荀況(約前313~前238年),有名篇《荀子•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停止)。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磨刀石)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叄,三)省乎己,則知(智)明而行無過矣。

    繩,在這裡《語文》課本解釋是經墨線(木匠的"墨斗墨線")量過(再斧鋸加工)。

    權衡。

    以前答過"中國的度量衡怎麼來的。"引用一下我的(換算關係依1982年的《四角號碼詞典》),及另外兩個網友的回答,供參考。

    下面是另兩個網友的回答。在此插進《中國歷史》對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文字,貨幣的簡要敘述。繼續看另一個網友對度量衡來歷的回答。

    上圖第一張,就是現代物理學中的比較精密的"遊標卡尺"!我認為,度量衡,貨幣,(文字)等等都是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水平,出於需求進行物品交換,需要精確定量認識等等而創造出來的。

    要知道,原始社會甚至奴隸社會時代,開始的(商品)交換隻是"以物易物"("五馬換六羊"這個俗語,至今還在表示表面賺了實際虧本了!)。

    沒有準確的度量衡 等等,一切都糊里糊塗的,如漫漫長夜,長期如此,聰明的人誰受得了?

    權衡,本意其實就是古代的"槓桿,天平(秤)",其科學原理就是現代物理學中的

    槓桿平衡原理(平衡條件):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所以,千萬別跟一幫無知又崇洋媚外的人一起,胡說什麼"中國古代從來沒有科學"!!

    實際上,我們祖先絕大部分時代,各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落後於西方也就只有這二三百年左右,且也僅有科技,軍事等等少部分落後(現在進入和平時代才幾十年,又慢慢趕上來了),至於文化,文學藝術,思想等等方面,幾乎從來不比別人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莓葉子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