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理沙龍
-
2 # 六瓩
首先回答為什麼要在平原建城。城市,集鎮,村莊都是人類聚居地的型別。哪裡建城,取決於人在哪。
從歷史看,最早的人類聚居地形成於適合農耕的地區。哪些地方適合農耕呢?要土壤肥沃,這種地方就集中在河流沖積平原。人的生活,洗衣,做飯,就要用水,這就決定了聚居地只能在河流附近,或者是地下水豐富的地方。考古上的四大文明,中國古文明發掘的聚落都是這種地方。後來,有些村莊人口發展,就成了集鎮,繼續發展就成了城市。在農業社會,城市可以發展到多大取決於城市附近的耕地可以產出多少糧食。所以,只有耕地旁邊的城市能活下來。到了工業社會,人改變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城市獲得供給的距離變大,城市的建設更多的是隨著產業變化,出現了很多火車搬來的城市,或者因礦而設,因港而設的城市,比如大慶,攀枝花,株洲,上海。
從經濟上看,平原建城的經濟成本和技術要求遠遠低於開山建城。如果說平原要每畝十萬,山地就要每畝五十萬,甚至更多。
再說為什麼不退鎮還耕。是不是退鎮取決於人要不要留在那裡,只要人在那,產業在那,就要房子住,現在的房子退走,還是要在其他地方建新的。
如果人都搬走了,比如一些礦業資源枯竭的城市,是不是還耕取決於經濟上是不是划算。還耕需要拆和建兩部分。先把房子拆了,然後把地基挖除,過去的土坯房還簡單,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地基可以達到三米甚至更深,這種難度比挖地基還要大。接下來回填平整,如果隨便找些挖方填下去,土壤很貧瘠。再接下來要建田坎,溝渠,生產路。
就算這些都做成了,還有個誰來種的問題。要知道,現在肥沃的耕地都有拋荒,更不要提復墾出來的新田了。以種植業的產出,很難平衡復墾的成本。過去政府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透過復墾耕地與城市新建用地佔用耕地掛鉤的方式,透過政策力量來平衡。即使這樣,只能平衡復墾的成本,沒辦法解決復墾土地拋荒的問題。成熟的耕地是需要十幾年的不斷培育的。
-
3 # 耿周海
這個問題問的一般人都知道。我問大夥一句。為啥建一個新的宅基地比老宅基地剩力氣。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以平原開發利用就多,山城的開發浪費錢多。也是大家知道的,平原的收益應該大與山區。人口數量還是平原密集。為啥移地搬遷不往山區。風景山水美麗,投資搬運又費人的經濟和氣力。機機化到那裡為很殉失。一方泥土與沿石施工價格差距可不小的。現在社會經濟算盤誰都能當經濟師。平原幹啥都方便。可是糧食價格又不划算。為政一方就得看。幹啥划算。所以就把新城鎮一體化做為增加耕地面積當議題。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城市是聚落的一類,是人類活動高度集中的區域,也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是非農產業和非農人口的集中地。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人類社會初期,應該出現的都是鄉村聚落,人類處在農業社會時期,人類大多是生活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四大文明古國也都出現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區。
從人口容量的角度來看,平原地區更容易從事農業活動,人口容量更大,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更容易出現城市。從城市角度來看,在地形上也是優選平原地形,因為平坦的地形對於城市建設成本最低,城市設施利用效率最高,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城市都是位於平原地區。
至於“退鎮回耕”,是不是為了擴大耕地面積的目的?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來看,肯定是不可取的,是得不償失的,況且把一個城鎮回耕了,那麼那些人口居住到哪裡去呢?還是需要建設一處居住空間的。人類是群居動物,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來看,人類是不斷趨向集中發展的,而且是趨向地形平坦的地區,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集中發展,在已經建設城鎮的地區往往是區位條件比較優越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