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山新媒體
-
2 # 樂卷文化
清明時節,除了下雨,我們會經常做艾草包或者是叫清明果,各地做法不一
加入艾草做皮,餡大多用芋子餡好吃,也有一些是蝦仁青菜餡
-
3 # 一隻橘鹿
當然是心心念唸的潤餅啦O(∩_∩)O
鐺鐺鐺鐺!!!
看到這個圖片想必你們已經知道潤餅是什麼了,對就是很多人印象中的春捲,不過我們這邊叫做潤餅(感覺暴露了地區了呢,哈哈哈你們看出我是哪裡的麼)
不知道大家吃春捲時都固定卷哪些料呢?我們這邊的潤餅一般會有炒雞蛋、韭菜炒肉或豆腐、胡蘿蔔切絲炒肉等,其他的食材就看個人愛好了。
最獨特的是我們家這邊包潤餅時一定會加花生粉和一種炒過的糖,真的不是黑暗料理啊,花生粉和炒糖撒在餅皮上,然後再開始卷食材,一口咬下去超級滿足非常好吃。
每到清明節時,潤餅皮的生意就非常好。而且潤餅皮的製作本身就是門傳統工藝,會做的人並不多。我們家這邊有一個固定賣潤餅皮的叔叔,這幾天他們家生意可好啦,不排隊買不到的那種。
外婆昨天給我打電話說明天要包潤餅,吃貨表示開心炸了。
嗯今天就回家啦,我要回家吃潤餅啦。你們呢,清明節回家嗎?
-
4 # 夕拾朝花
我們這邊清明節的食俗清明行孝宜吃素。清明節。人民要掃墓,除雜草,培新土,祭祖先,也有學校組織祭掃烈士陵園開展傳統教育。
-
5 # 使用者96395069356
首先,我在這裡說明一下我是南方人,而且是在農村長大的,對於很多南方的農村人來說,提到清明想到的很可能就只有兩件事,一是清明到了,該掃墓了,而是清明菜出來了,該去找清明菜了,然後洗淨剁碎和麵粉混合在一起做餅吃。
清明菜好吃不好吃,我也不記得了,很多年沒吃過了,因為我家以前有幾棵花椒樹,一到清明我們變採摘花椒樹的嫩葉,裹上面粉炸著吃,因為花椒葉的香味比較誘人,漸漸的忘了清明菜的味道。我們哪裡也有很多家庭在清明節的時候用他來代替清明菜做餅吃。
-
6 # 簡圓好物嚴選
家鄉是江西上饒的,在我們那邊不知道是不重視傳統民俗習慣還是大量人都外出打工了,特色比較少了。
清明節我們一般就是兩種食物吧
粽子
我們那裡很多節日都是吃粽子,家裡的老人會包好,如果有回家一般會帶一點出來。
清明果
一種用艾草或是糯米制作糕團,有甜口的和鹹口的。甜的一般都是豆沙了,鹹的料就比較多了。
出門在外還是很想念家鄉美食,可能沒有特別的但這就是家的味道。
-
7 # 笑談西風論滄海
1.三角餃
清明前後,正是艾葉、棉草和春筍旺盛生長的好時候,住在山裡的農人們也忙碌了起來,摘艾葉,摘棉草,挖春筍。
三角餃最講究的就是餃皮,首先,將芋頭煮熟或蒸熟,碾碎,與紅薯澱粉混合,用力攪拌後成麵糰,將麵糰蓋好備用。
將春筍丁、豆腐乾、肥肉丁、香蔥丁混合成餡料,將麵糰擀成餃皮狀,將餡料包入。放入蒸籠,大火蒸熟即可。
三角餃的味道鮮美無比,正是時令的佳品。
2. 清明餅
洗淨棉菜或艾葉,用水焯一遍,將其剁成碎末,與糯米粉摻和拌勻,和成麵糰。
碎肉、春筍丁、豆腐丁拌成餡料,將麵糰用擀成小圓塊,將餡料包入,做成圓形。
在蒸籠內墊竹葉,將清明餅放置鍋中,大火蒸熟。
清明餅又鮮又香,味美可口。
3. 青團
洗淨棉菜或艾葉,用水焯一遍,將其剁成碎末,與糯米粉摻和拌勻,和成麵糰。
將紅豆或花生蒸熟,撒綿白糖製成餡,將麵糰擀成小圓塊,包入餡料,捏成圓形。
在蒸籠內墊竹葉,將青團放置鍋中,大火蒸熟。
青團甜美滋潤、碧綠如玉,不僅好看,味道更佳。
4.薄餅
一般可以在菜場賣豆芽的攤位裡買到現攤的薄餅。
做薄餅的師傅,抓著一塊麵團,熟練地在平底鍋上抹上一下,便做出一張薄薄的煎餅,用鏟子順著鍋緣一鏟,一張薄餅就算做好了。
一斤薄餅十塊錢一斤薄餅,大概有十張左右。
薄餅裡的菜餚是:豆芽菜、海帶絲、土豆絲、胡蘿蔔絲,捲成圓筒狀,清脆爽口,回味悠長。
5.醃篤鮮
清明前後,不吃醃篤鮮,就算辜負了這個節氣。
挖筍的農人很辛苦,道路泥濘崎嶇不好走,還需要有力氣才能將春筍拔出來。
將春筍的外皮剝去,將春筍切成薄片,沸水焯一下,切一條新鮮的五花肉,再拿一條鹹肉,切成薄片,與春筍一起煮。醃篤鮮的鮮香無比,是最好吃的時令佳餚。
如果能放一點金華火腿與春筍同煮,簡直趕得上從前皇帝的飲食了。
5.爆炒清明螺
清明前後的螺,因為還沒有產仔,所以又大又嫩,是一年中滋味最好的時候。
將螺絲放在清水裡養兩天,吐盡雜質,瀝乾水分,大火熱油,將螺投入爆炒,陸續放入蔥、姜、料酒和醬油,一鍋湯鮮肉美的清明螺就燒好了。
-
8 # 東家APP
清明前後的江南,植物鮮嫩茂盛,漫山遍野的青翠宣告著春天的來臨。汪曾祺先生曾在《人間美味》中,這樣形容江南的春天:坐在河邊,便可聞到新漲春水的氣味。
吃青團去
我對於清明,最親切的記憶,還是要落到青團上。這是南方春天裡,最時興的味道。
“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不過,青團真正成為江浙地區的清明佳點,還是近代的事。
清代文學、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對青團的製作就有記載:“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色如碧玉。”如今,那一個個透著艾草清香、甜甜糯糯的青團,雖形制未變,卻早已從當初的祭祀點心,轉變成人們在春天時令嚐鮮的美食。
奶奶做的清明餅
同樣是清明時候吃的糯米糰子,由於造型和染色草汁的不同,各地發展出了不同的品種。在江西,它是清明粿,樣子跟餃子差不多,還有半圈漂亮的花邊。而青餣這個詞只有在台州這麼叫,因為古代糕餅這類的食物就叫餣,而青色的糕餅也就順著叫青餣了。到了成都,它又是用良姜葉包裹,橢圓形的葉兒粑。
而在我的家鄉溫州,這個綠綠的糰子,被稱做清明餅。雖然沾個餅字,依舊是圓滾滾的樣子。清明餅的顏色濃郁,近乎黑色,表面還能隱約瞧見莖葉的脈絡,算是青團界的狂野派了。
我們染色用的是棉菜。棉菜開明黃色的花粒,葉片上有白色的絨毛,旋轉著圍繞明黃色花粒,夾雜在野草中,也是很好辨認的。大約清明前後,它就開始霸佔田埂。奶奶會帶著我一起,拎著小籃子去田野裡找棉菜。
摘來的棉菜細細切碎,用葛布濾出青綠的草汁來,和上篩得均勻的糯米粉,米粉和汁液相融合,便揉出一團春天最濃烈透徹的綠。糯米糰和好後,填上餡,再墊上切成小方塊的粽葉,就可以入鍋蒸了。柴火在灶臺裡燃燒,發出嗶剝的聲響,鍋裡逐漸蒸騰起熱氣,清香四溢。
剛出鍋的清明餅最可愛的,著急地就要夾一隻到碗裡吃。奶奶做的青團,顏色稍微暗點兒,但裹著豆沙餡兒,蒸熟了一樣好吃,清甜不膩,還有細碎的棉菜梗,帶著清淡悠長的青草香氣。
青團也有甜鹹之爭?
近些時候,肉鬆青團突然走紅,關於青團餡料的甜鹹之爭,竟也成為大家熱烈爭議的點。
一個來自上海的朋友,曾這樣抱怨:“我還真沒吃過鹹的,月餅鹹的我蠻能接受的,青團我真的湯伐牢(上海話:受不了)。” 而北方的室友又說:“北方沒有吃青團的習慣,如果要吃也會選擇正宗的甜青團,鹹味的想想都覺得怪異。”
於我,倒是沒什麼講究。甜的吃多了,來一隻鹹的換換口味都行,全是最春天的味道。無論是甜是鹹,大抵是你來到了我的城市,我去了她的城市,各自思念著熟悉的家鄉味道罷了。
老底子杭州人喜歡把青團做成甜口的。豆沙、黃豆粉、還有芝麻餡,都是甜的。4月前後,正好是薺菜、春筍、馬蘭頭等當季的時候。因此,也會遵循時令,把時蔬和香乾剁碎了,做成鹹口的餡料。
前些日子,我路過杭州一家叫“江南春”的糕團店,見好些人在那裡排著隊買青團。江南春,這個店名好,聽著彷彿就為了賣青團似的,忍不住也要買兩個嚐嚐。
味道是不差,但搜腸刮肚總覺得沒有小時候,奶奶做的味道好。
想起看過一檔美食節目,有一期劇集叫“心在胃上”。大致說,那些從心裡漏走的,從胃裡便能找回來。這種飲食習慣就像另一種形式的“方言”,如水草般柔軟而堅韌的紮根在腦海中,偶爾觸及便滿是關乎茶米油鹽的愛。
除了青團,還吃些啥?
寧波人清明吃麻餈,他們有句老話,叫做“清明麻餈立夏團”。寧波的青麻餈摸起來滑溜溜、軟綿綿,吃起來特別軟糯,但又一點也不粘。青團是做好再蒸熟,而青麻餈是先將米團蒸熟,再加艾草,經過反覆敲打。等米團從白色變成青色,就可以擀成一個平面,撒上松花粉,最後用刀切成長方形的小塊。
艾草、松花粉,它們都是山野上正時興的味道。
再往南走,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閩南的很多地方,還保留這樣的風俗習慣。
老廈門人卷薄餅時,一般喜歡在薄餅皮裡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種蔬菜,預示著將使農苗興旺、六畜茁壯。
人們對生活熱氣騰騰的期盼,也都被捲進了口中的吃食裡。
-
9 # 牧子信
每到清明時節,泉州人有吃“潤餅菜”的食俗。據說,這是古時寒食節食俗之遺風。
“潤餅菜”的正名應該是春餅。清明吃潤餅,不僅是泉州獨有的,廈門人也喜好之。相傳開這種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總督雲貴湖廣軍務的同安人蔡復一。當時同安屬泉州府轄,因此這種吃法便流傳開來,在閩南成了家常名品。不過,閩南各地的春餅形式相同,內容卻有很大不同。
泉州的“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晉江的“潤餅菜”卻複雜許多,那包“潤餅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種多樣,擺了滿滿一桌的。有這麼一些主料菜餚:豌豆、豆芽、豆乾、魚丸片、蝦仁、肉丁、海蠣煎、蘿蔔菜。還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絲、花生敷、蕪荽、蒜絲。吃的時候必須兩張“潤餅皮”才能保證其不被豐富的內容所撐破。這種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
10 # 無線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你的家鄉有什麼食俗呢?我的家鄉,清明節要吃這些。
一.青糰子,又叫艾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小時候,外婆告訴我做青糰子可以用採用艾草葉,讓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一個青綠色的團培就做好了,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荷葉或是粽葉墊底,將它們入籠蒸熟。蒸熟出籠後,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讓青糰子變得更加油綠髮亮,吃上一口,糯韌綿軟極了。
二.吃饊子也是清明節的食俗之一。多以米麵為主料,搓成細條,扭結成環柵的形狀,放在油鍋裡炸制而成。饊子被炸的油亮酥黃即可,在高溫的刺激下,原本軟塌塌的饊子也變得松酥香脆。
三.清明的雞蛋,就如同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的月餅一樣重要。要是在清明節這天吃一個雞蛋,預示著一整年都會有一個好身體。
四.清明果,雖然在製作團胚子上和青糰子差不多,但清明果的形狀更加多變,可以包成餃子,可以做成圓餅,餡兒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有燻肥腸拌芥菜末的。各種各樣的餡料你都可以包進去!
小時候,這些過節的食俗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口腹之慾的“人間美味”,而長大後,這些食俗,卻成為了我懷念家鄉的一個寄託,是滿滿的鄉愁啊!
回覆列表
在陝西華山,清明節一般都是寒食:
涼粽子
涼麵
涼皮
涼餄餎